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壮族是岭南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很多。但是,长期以来,对壮族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成果很少。广西解放以前,壮族是否存在封建领主经济?具体情况如何?这是南方少数民族历史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尚无专文论列。九五八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对广西大新、凌乐县的封建领主庄园进行了具体调查,并且发表一些调查报告。本文拟根据这些调查及有关文献,对解放前广西壮族地区的领主庄园及农奴制度进行初步探讨,希望得到指正。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周年,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民主改革解放了百万农奴,实现了中国边疆地区西藏的社会制度变革,标志着延续了几百年的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地区彻底消亡。那么,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何以消亡于六十年前,且为绝大多数人民和国内外进步人士所认同,自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一、封建农奴制度已走向末路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条件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产生于十二世纪,十七世纪发展到鼎盛期,到二十世纪已经走向他的末路。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发端于1991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主办了首届北京中国藏学讨论会。当时由于国际藏学界对于新中国成立前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黑暗残酷以及藏族劳动人民的悲惨状况知之甚少且产生不同的看法,十四世达赖集团也在大肆攻击中国政府所谓侵犯西藏人权,并竭力掩盖和篡改历史真相。因此,为揭露达赖集团的历史真面目,揭批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黑暗与落后,向国际社会阐明彻底废除西藏封建农奴制度、实行民主改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府认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是西藏社会发展和人权进步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5.
1959年到现在已经是50年了,在人类的整个历史长河中,它只是弹指一瞬间,但是对于西藏来讲,这个1959年,意义非同小可,它敲响了封建农奴制度的丧钟,彻底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从此站起来了!这是个很值得纪念,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青铜簠是西周晚期大量出现的一个新器类,在春秋早中期得到较大发展,直至战国早期以后才逐渐衰落,此文对两周青铜簋做了初步研究,对其衰落原因提出了分析看法。  相似文献   

7.
对泰国1932年政变性质的看法和历史作用的评价,国内外学者存在几种不同意见的争论:有的认为这是一次“宫廷政变”,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革新派同顽固派之间的斗争;有的认为它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但未作深入的论述;也有的认为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还有的认为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了  相似文献   

8.
西方学者谈封建社会都光从欧洲谈起,并且一般谈欧洲封建社会的,又都把西欧作为典型;而西欧封建社会最具有代表性的剥削形式,就是庄园制度了。庄园制度既是封建制度中最有代表性的剥削形式,为要彻底明了欧洲的封建制度,我们对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制度的产生问题,应有个正确的认识。有人认为大迁徙后日耳曼人的庇护制度,是中世纪庄园制度产生的唯一原因(注一),也有人追溯到罗马的隶农制(注二);前者没有全面看问题,后者作为在奴隶社会所孕育的因素看,是可以的。现在分为下列几点来说明这个问题:一、罗马因素  相似文献   

9.
一考察带有特征性的元代封建农奴制度,是闡明元代社会性质的根本問題之一。斯大林指出:封建制度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而封建土地所有制又在于说明封建土地所有者与非所有者之間的关系,或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的相互关系,和依此而轉移的产品分配形式。这就是说,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土地关系是一种社会经济关系的确定产物。所以我們考察元代封建农奴制度的基础,首先从土地关系去理解。元代封建土地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有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西藏从1959年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以来,社会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社会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封建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昔日农奴的人权状况较从前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但国外反华势力和以达赖喇嘛为首的分裂分子却否认这种变化,也否定西藏存在过农奴制度,甚至将西藏美化成一个"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极乐世界,把封建农奴制度说成是世界上"最美妙最神圣"的制度。那么旧西藏的情况究竟如何呢?现根据西藏古代《十六法典》,剖析一下旧西藏社会的真实法定权利,便于…  相似文献   

11.
中古西欧的封建庄园,是封建经济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由于其生产力低下条件,生产规模小容易受地理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通过分析庄园的形成条件、生产组织形式、地租形态、政治统治权利等,可知封建庄园是在封建大地产的基础上,以占有一定数量的依附劳动者为前提而产生的,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形成的,从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它的产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沬司徒疑簋对揭示卫国封建的进程及西周封建制下的诸侯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其释读仍有争议。本文认为,"来伐"指王去征伐武庚、"卫"指在今河南鹤壁的一处城邑、沬司徒疑为周王臣属而非康叔之臣。铭文记载了成王伐武庚时康叔受命进行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虽与封卫无涉,但也提供了康叔封康的重要信息。卫国封建经由康叔封康、康叔封卫及卫顷侯徙卫三个阶段方完成,是西周诸侯由"王之斥候"到一国之君的封建历程具体体现,更反映了西周封建制下诸侯兼具一国之君和天子之臣的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封建化过程是在深受中国唐朝封建制度的影响下完成的。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土地国有制度脆弱,封建化之后的日本在并未与西欧建立任何联系的前提下,却形成了与西欧十分相似的封建社会模式。其中,庄园制的产生最能反映日本封建化过程的这一特征。具体表现为:一、剥削方式在落后的生产力的作用下由实物地租向劳役地租的回归;二、土地国有制在私有传统和庞大官僚队伍的鲸吞下向土地私有制转化。中国唐朝先进的封建因素与日本本土落后的前封建因素相互接触、融合,最后产生了日本的封建庄园制。  相似文献   

14.
论西周采邑制度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的采邑制,是当时国家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西周王朝建立后所出现的封国(封建诸侯),就是这一制度的推广和发展,东周列国的封君制则是其延续,西汉及其以后的封国实际也有对这一制度的承袭.  相似文献   

15.
秦始皇(前221)称帝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帝国的重要措施,其中废封建,行郡县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一大改革和创新。封建制创始于西周,废除于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八百多年。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局面,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但当时社会封建观念根深蒂固,东方六国趁秦末农民起义的浪潮,掀起复国、复封建运动。汉高祖刘邦创立郡国并行制,对封建制和郡县制进行调和,才最终完成废封建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6.
作为封建生产的一种重要组成形式,不论是西欧庄园,还是汉代田庄,都有其鲜明的地方性和多样性。比较而言,西欧庄园和汉代田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差异:大地产形成的途径及其私有权程度不同;采取庄园式生产组织形式的动因不同;庄园内部生产组织、地租形态、政治权力不同。由此可以得知,封建庄园是以大地产形成为基础,以占有一定数量的人身依附劳动为前提而产生的,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形成的,从当时的历史实际情况来看,它的存在,具有很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介绍了20世纪中外史学界关于庄园制问题的讨论情况。然后在探讨封建庄园最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将唐五代宋初敦煌文献中含有“庄”字样的文书归类进行分析,提出作者的看法:敦煌文书中大量出现的“庄”、“庄田”、“田庄”、“庄园”,多数即指田地,或田土、田宅,与一般的田产、田宅并无不同。其“庄”、“庄园”都不是基本的、独立的生产和经营单位。因此,也就不是史学界所说的封建庄园。  相似文献   

18.
论点摘编     
西藏封建农奴制下的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在西藏漫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下,有两种特殊经济形式伴随其左右。罗莉发表在忡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年第五期上的文章指出,封建领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是当时西藏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它们发展到后来,成为西藏社会发展的桂桔。研究其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对认识西藏封建农奴制的社会具有很大意义。这两种经济产生于公元10世纪前后,当时的社会情况是,吐着王朝的崩溃使一些农奴和属民成为自耕农和个体农;一些村落的大小头人占有较多的土地;一些幸存下来的农奴主与地方宗教势力和教派势…  相似文献   

19.
在西藏著名的桑耶寺南面,隔江相望的地方,是山南地区扎囊县朗色林村地界,建于帕竹地方政权时期的朗色林庄园就在这里。朗色林庄园是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一个缩影,它有着几百年的延续性及巨大的规模,是研究西藏封建庄园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历史见证。西藏民主改革之后,朗色林庄园已然荒芜了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20.
西周金文中的武、成、穆、共、懿等王号 ,因出现语境上的生称 ,致使不少学者认为西周或西周孝王以前犹无谥法。其实 ,只因这些铭文铸作于“生称谥”者谢世之后 ,才得以用其谥号追述前朝旧事。从金文中的多种文化现象和大量事例来看 ,谥法应创制于周初 ,且有一个从天子而下及诸侯等其他贵族的扩展过程。那种认为西周王号为生称而非死谥的看法可能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