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侗族舞蹈作品《大歌唱到山那边》是作者17岁时量身定做的原创剧目。该作品正直我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作品表演上没有过多的负担,也许正是因为心里年龄与当时的人物内心年龄相符,促使作品进一步的完成。个人对自我的东西都会有特殊的情怀,能够留在心中最大念想则是作品本真,无论是民族性还是作品自身的特色性。这都是在作品经历岁月蹉跎之后,回首过去得出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刘行 《神州》2012,(28):6-6
雨果说过:"天生的万物中,放出最大光明的是人心;不幸的是,制造最深黑暗的也是人心。"喜欢雨果的作品,不仅因为作品中优美的语言,更是因为作品中对社会现实和人物内心的描写总是那么具有深刻的代表性。《巴黎圣母院》与《悲惨世界》两部作品描写的都是宗教气氛弥漫下的悲剧,宗教是社会状况的真实反应,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社会现状。作者就是要通过作品揭露社会现实,唤醒人们心底的意识,改变社会现实。在《<克伦威尔>序》中,雨果提出了美与丑、善与恶、优美与畸形、崇高与粗俗、光明与黑暗的艺术对照原则。他的作品中,常常运用这种对照方式:《巴黎圣母院》与《悲惨世界》两部  相似文献   

3.
大江健三郎与亨利·米勒刘伯祥在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作品里有不少性描写,如《性的人》、《我们的时代》、《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等。这些作品的性描写是否与那些日本通俗作品或低俗作品的性描写一样,只是写人的一种本能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  相似文献   

4.
居节是明代吴门的重要画家,文徵明高足,但明清画史却对其生平语焉不详,现代美术史亦是众说纷纭,且与部分居节传世作品所署年款相抵牾。本文通过目鉴和考证,认定几件传世的居节作品及与之相关联的文徵明作品中存在着作伪和改动等问题,从而厘清了居节生年与存世作品年代之间的矛盾,并与相关史料、文献相互印证,基本确认了居节的生卒年代。  相似文献   

5.
杨丽丽 《神州》2011,(29):175
最近几十年中,国画创作中出现了很多远离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意境的作品。这些作品无论是从选材创造角度,还是其表达手法和表现意境都表现出不中不洋的怪相。虽然这些作品在名义上都冠以国画的美名,但是其中蕴涵的美却与中国传统文化大相径庭。若是将这些非中非洋的作品与国外绘画作品放在一起的话,我们很难从中甄别出哪些是国画哪些是西洋画。本文就国画创作中传统文化缺失现象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杨丽丽 《神州》2011,(12):175-175
最近几十年中,国画创作中出现了很多远离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意境的作品。这些作品无论是从选材创造角度,还是其表达手法和表现意境都表现出不中不洋的怪相。虽然这些作品在名义上都冠以国画的美名,但是其中蕴涵的美却与中国传统文化大相径庭。若是将这些非中非洋的作品与国外绘画作品放在一起的话,我们很难从中甄别出哪些是国画哪些是西洋画。本文就国画创作中传统文化缺失现象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认为彭耜与王庆升是道教金丹派的两位重要传人,他们都有诗词作品传世。彭耜的作品保存于《金华冲碧丹经秘旨》;王庆升的作品保存于《爰清子至命篇》及《三极至命筌蹄》中。他们的诗词作品通过特殊的意象组合,暗示了内丹修炼的原理与境界,体现了道教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王世贞作为明代后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领袖,作品宏富繁杂,清人以前,少有人能与之相比。近人黄如文、徐朔方、郑利华分别在年谱中对王世贞的作品进行过一些考证。本文专从作品创作时间的考证角度出发,并不专限文学作品,试图厘清对王世贞某些作品创作时间上的一些误解,并对其作品的创作年表做一个较为清晰的梳理。  相似文献   

9.
手绘作品与书籍装帧设计密不可分,其不但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同时还能够应用到平面设计中等多种设计之中,是设计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当今设计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逐步提升手绘作品的使用价值,除了充分发挥手绘作品的商业价值之外,还要注重其思想内涵的表现模式,并对其进行全面提升,充分发挥手绘作品的优势。本文主要从手绘作品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环节进行探讨,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了解手绘作品的渠道。  相似文献   

10.
作者     
《风景名胜》2013,(5):14-14
青简/医生、摄影师。愿读万卷书,志行万里路,文字及摄影作品曾在多家媒体发表,并出版有个人摄影文集《江南》。本期作品:《江南七章》谢罡/《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撰稿人,广泛与多类媒体合作。主要拍摄西部自然与人文专题,以214国道沿线和西南地区作品见多。本期作品《金沙江河谷那些隐秘的纳西族村庄》  相似文献   

11.
黄小艳 《神州》2012,(16):262-262
“美”是一种发现和创造。任何艺术作品都应具有美感,没有美感的作品不是真正的艺术。美感来自于人的情和意,无情无意的作品不是感人的艺术。绘画艺术也是如此,凡没有笔墨语言技巧的中国画作品,就不是好的绘画作品。好的绘画作品是时代、民族和个人精神的融合,也是时代与个人情意的凝聚。  相似文献   

12.
孙伟 《神州》2014,(12):211-211
声乐作品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过艺术家反复推敲、修改、谱写而成的。然后,演唱者通过自己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在不改变主题的前提下,加入自己的情感演唱出来。但是,有的演唱者技巧娴熟,却无法达到动人心弦的效果,这是因为过分的注重技巧,导致情感缺失,意境表达不出来。所以,一部好的声乐作品要能做到表情达意,打动人心。本文就通过声乐作品中的情、作品中的意,以及声乐作品中情与意的联系三方面来进行一些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摄影家李芝庭长期生活在南疆维吾尔族人民中间,拍摄了大量民族风情作品。本文以他的摄影作品为例,探讨了民族风情与民族民俗的联系与区别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18,(8)
正近日,由日本中国友好协会、日本国际艺术家协会主办的"文道当行—高进军东京书法展新闻发布会"在全国政协文史馆成功召开。此次展出近70幅作品,因为场地限制,作品基本在四尺整张以内,作品内容以中、日文化为主。刘尚勇曾评议道:"作品的高水平与高进军个人的艺术感悟、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专业史学之外存在繁荣的公众历史活动。之所以要研究公众史学,是因为当下中国存在一个公众历史活动领域。所谓公众历史,指公众可以消化的历史作品。所谓公众可以消化的历史作品,是指用白话文写作的叙述性的历史作品。公众历史的形式,可以是写公众的小历史作品,也可以是大历史的通俗普及作品,简言之,主要是普及通俗史与公众史写作两大块。  相似文献   

16.
黄鼎 《收藏家》2000,(3):39-42
所谓“意念作伪”,是指有的名家书画怍品,若是单纯局限于“笔迹”做鉴定,它可能完全都是真实可靠的,即作品的内在要素均系作者亲笔。但要是从“一件”作品的要领和作品的整体构成,或上升到作品的艺术构思高度来说,它却不是“原装”的,也可以说是不真实的。这种背离了原作者的创作理想或意图的作伪手法就是“意念作伪”定义的字面表述。它主要针对书画鉴藏与经营界中较普遍存在的“我行我素”;随名家作品所有权拥有者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对名家书画作品采取的一种轻率与“无礼”行为。  相似文献   

17.
韩路 《神州》2013,(32):217-217
近年来,李碧华的作品纷纷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登上荧屏。在她的作品中,充斥着戏剧性因素,这些元素包括戏剧冲突、戏剧情境、戏剧悬念、戏剧场面等等。这样的作品既可以让读者享受戏剧般的矛盾和立体感,又可以让导演有的放矢。本文就以李碧华的经典之作,也是几部被搬上荧屏之作为例,探究李碧华作品中的戏剧元素的形成原因以及这些戏剧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由于以往研究的不足,目前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的一些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仍有一些明代宫廷绘画作品未被正确鉴别出来,由于不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实为明代宫廷画家,使作品的价值长期以来未得到正确的认识。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明代宫廷绘画所具有的丰富多样性,其绘画风格并不是单一且一成不变的,以往将"院体画"与明代宫廷绘画等同起来的观点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9.
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以其天然之妙在文学艺术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笔,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由刘州作曲的现代声乐作品《敕勒歌》脱胎于有文献记载的北朝民歌《敕勒歌》,其在文学性与艺术性上均产生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传承与创新。本文将对古代民歌与现代声乐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现代民族声乐作品《敕勒歌》中具体的传承与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0.
提起农民诗人李希文的名字,现在人们一定感到非常陌生。可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却是个名气较大的人。在出版物上,人们经常看到署他名字的快板和诗歌作品;在广大农村、田间地头,他的快板和诗歌作品成了农民休闲娱乐的"开心果"和鼓舞斗志的"营养大餐";在各级文艺汇演舞台上,他创作的作品往往大受欢迎而屡屡获奖。他曾经与中央领导合影,与郭沫若吟诗唱和,作品与事迹频频在报刊杂志和图书中披露。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以后,李希文声名却直线跌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