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请假悲喜剧     
1958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主动请缨到本县最穷最偏僻的一个乡做小学老师,不曾想遇上了“大跃进”、大搞勤工俭学。刚从“正统教育”中走出来的我,对学生半天甚至一整天地搞劳动,甚为反感。我仗着出身好,老喜欢软拖硬抗。  相似文献   

2.
襄樊有两件“国宝”级的物,一件是2004年被鉴定为国家一级物的明代承恩寺皇经,一件是世界化遗产第一峰的襄阳真武仙山。为了使这两件“国宝”能完好地保存下来,家父杜棣生进行了努力,结果却截然不同,很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我常说:“浩劫”这词儿用得好。1958年,我高中毕业进厂当了工人。那是间七八千人的大厂,当时在市里很有名气,感觉自己即荣耀又幸运。荣耀于工人阶级的光鲜身份,幸运于“大跃进”一开始就享受上了工人口粮的“优越”计划供应标准。我饭量不大,没怎么挨饿,于是还有“很感激”,也于是,更加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地干活。  相似文献   

4.
除四害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农业十七条》中,提出的初衷不仅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更是为了增加国家的粮食产量。毛泽东对除四害运动极为重视,亲自领导了这场运动的宣传工作和纲领性文件的修改工作,还把这场运动列入了《工作方法六十条》。在中央的重视下,除四害运动于1957年冬和次年上半年达到高潮。除四害运动为消灭蚊、蝇、鼠等病媒生物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场运动并未带来粮食增产。除四害运动具有明显的急躁冒进的时代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凌云 《炎黄春秋》2004,(2):46-47
徐子荣是公安战线上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长期担任公安部的常务副部长,对公安工作有很大的贡献和建树。“文化大革命”中,砸烂公检法,徐子荣是公安部几位副部长中第一个被隔离审查关进监狱的(公安部还有四位副部长:杨奇清、汪金祥、凌云、严佑民在文革初期也先后被关进秦城监狱),1969年6月,在狱中被迫害致死。  相似文献   

6.
熊先觉 《炎黄春秋》2003,(12):30-32
我国司法行政机构经历了“设立(1949年)——撤销(1959年)——再设立(1979年)”的曲折历程,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大起大落和恢复发展。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伴随着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而设立,还设立了各大行政区司法部。1954年颁布第一部宪法,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各大行政区司法部伴随着大行政区的撤销而撤销,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司法厅、局。在1957年下半年反右运动之前,司法行政开展顺利,法制建设日新月异,全国社会治安良好,甚至上海的治安状况已呈现“夜不闭户”的情景。但从反右运动开始,便江河…  相似文献   

7.
我为共和国经管粮仓24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3年6月,我从江西省商业厅调到武汉工作,任中南局商业局局长。在武汉召开的一次中南局军政委员会财贸委员会的会议上,来了30多人,都是中南局军政委员会领导和财贸口的负责人,在座的我认识的有林彪、叶剑英、邓子恢、曾传六、牛荫冠、牛佩宗等人,他们大多是我的老上级。先念同志主持会议,中心议题是关于解决  相似文献   

8.
陈天铀     
《丝绸之路》2012,(17):82-82
1945年,生于陕西勉县,籍贯江西赣州,号“临河轩主人”。 1965年,毕业于兰州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9.
其实这位领导人比我们更了解中央,只不过他是揣摩一人之好恶,又从“左”的方面加以发挥发展,“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相似文献   

10.
问题的核心在于,“大跃进”式的保障房计划在多大程度上能落实  相似文献   

11.
1963年由毛泽东发动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前承“大跃进”经济重挫、后续“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成为沟通其中的桥梁。探索毛泽东发动这场社教运动的原因及其在这一运动中思路的转变,对正确判断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意图有重要作用。本文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12.
说明 从1958年到1983年,我在河南省教育厅工作了整整25年。离休之后,回过头来看一看走过的道路,想一想经过的里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准备根据自己的日记和笔记把这些年教育工作的经历整理出来,定名为《曲折前进的25年》,副题是《教育工作的回忆》。《1958年的河南教育“大跃进”》是这个总题的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话说1958年的科学“大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是“大跃进”的年代,也是创造“神话”的年代。  相似文献   

14.
范眭 《炎黄春秋》2006,(12):41-44
从1958年开始,“三面红旗”下的灾难,已经过去48年了,但至今没有淡忘。在那个年代作为一名记者,“瓜菜代”的日子犹能苦熬,最痛苦的莫过于在强烈意识形态的压力下,不知道该怎么做,怎么说,怎么想,不能说真话,又不能不说话,处在一个苦涩而又无奈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王泓 《炎黄春秋》2006,(1):24-31
读了季羡林的《沧桑十年·序》,他说:“‘文革’浩劫才过去二十年,人们已经淡化了,给年轻人再谈,已被看作是‘天方夜谭’、‘海客谈瀛洲’;我们许多人的血白流了,应得的教训白白放过了。”对此,我久久不能平静。特别是想到“大跃进”,它对“三农”的破坏、摧残,决不次于“文革”,真使农村到了古人所说的“人亡政息”的境地。对历史负责,就应把它的教训很好的传给后代,不使他们重犯。怎么办呢,李锐的意见我  相似文献   

16.
从1955年开始,发展地方科学工作开始纳入国家的议事日程,其发展方针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了形成与调整的过程。1957年,国家初步明确地方科学工作应主要利用现有力量,密切结合地方建设的需要来进行。"大跃进"运动期间,地方科研机构的大量增长为地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导致一些地方的科学工作脱离了实际需要,重复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大跃进"运动后,"两当"方针被确立为地方科学工作的基本方针,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科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林泽 《沧桑》2013,(5):30-32,45
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的盛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事实上,也正是在各地纷纷大刮浮夸风虚报农业产量的背景下,才直接导致了随之而来的各项决策失误甚至三年经济困难的发生,而当前史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还亟待加强。本文试图对“大跃进”期间的浮夸风的起因进行总体上的把握,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入手,综合社会群体和个人个体两个角度,探究其发生的具体原因,避免浮夸风的再度蔓延。  相似文献   

18.
“爸爸大跃进,机器造得勤;妈妈大跃进,棉花纺千锭;……我也来个大跃进,生产学习样样能。”50多年过去了,这首歌曲,至今还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9.
浮夸风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的重要标志,也是"大跃进"运动造成恶劣影响的主要根源之一,浮夸风对"大跃进"运动的过程及后果都有重要影响。通过运用包括工业、农业以及科教文卫在内的各行各业出现的具体事例阐释浮夸风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负面影响进行客观分析。浮夸风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除三年经济困难等直接影响外,其对现实社会发展的潜在负面影响则更为重要。在"大跃进"运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必须以史为鉴,从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完善统计工作及调整政绩评价制度等方面入手,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措施,遏制浮夸风在新时期的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20.
论反右派斗争对"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贵 《史学月刊》2004,5(11):64-69
反右斗争对当代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其与紧随其后的“大跃进”运动的相互关系来说,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对知识分子的沉重打击,为“大跃进”运动中普遍忽视和不尊重科学与客观规律埋下了祸根,并为唯意志论的张扬提供了条件;进一步助长了报喜不报忧的虚报浮夸风气的滋生与蔓延,使错误得以延续更长时间,并且加重了困难的严重程度;助长了党的主要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建设盲目乐观和盲目决策的情绪;强化了党内在社会主义建设方略上的“左”倾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