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33年6月18日晨,上海中央研究院附近,一位中年男人携子登上汽车,周围突然射来一串串密集的子弹,中年男子当即中弹。这一阵枪声不仅划破了早晨的宁静,也掀起了政坛的一阵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2.
沙平 《文史博览》2007,(8):46-47
1918年,贵州军政界内部发生新旧两派的明争暗斗,这种内部矛盾最终升级导致武装冲突:1920年,作为新派骨干分子之一的黔军第五旅旅长兼贵州省警务处处长何应钦策划并直接指挥了“民九惨案”,捕杀了对立派首领,逼走了督军兼省长刘显世。何应钦原以为从此可以一步登天,成为贵州显要。  相似文献   

3.
1925年4月18日,孙中山葬事筹备处在上海成立。确定杨杏佛为葬事筹备处主任干事,负实际执行责任。4月21日,杨杏佛陪同宋庆龄、孙科、何香凝等人前往紫金山选择墓址。在此之前10天,他们由北京南下路过南京时已去察看过一次。  相似文献   

4.
1933年1月30日下午,杨杏佛先生在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北平分会成立会上说过一句沉痛的隽语:“争取民权的保障是18世纪的事情,不幸我们中国人活在20世纪里还是不能不做这种18世纪的工作。”更不幸的是说这个话的人自己却死在了国民党特务的乱枪之下,历史记住了这一不幸的时刻:1933年6月18日上午9时20分。对此杨杏佛先生是有思想准备的,翻开尘封已久的《杨杏佛文存》,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文字——“嗟乎,不自由毋宁死。  相似文献   

5.
韩文宁 《中华遗产》2010,(12):154-157
1931年7月24日,上海《申报》登载了一条重要新闻:“财政部长宋子文偕机要秘书唐腴胪等昨日早7时在沪候车室门前,突有暴徒多名抽出手枪等向宋猛射,宋的卫士亦拔枪射击,一时子弹横飞,烟雾弥漫,秩序大乱。结果宋的秘书身中三弹,于昨日死亡。”  相似文献   

6.
1933年10月下旬的一天,夜幕刚刚降临,从顺义通往北平的公路上,一辆军用卡车疾驰着。车上几个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军队士兵,监视着中间坐着的两个人:其中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目光炯炯,满脸络腮胡子,军衣上披满战尘;另一位也是一身戎装,不乏英武之气。汽车驶近孙河,这里灌木丛生,地形  相似文献   

7.
针对《真相》一文 ,本文从关于美军地面部队越过三八线北进的问题、关于志愿军第 1 80师遭受损失的责任问题、关于战争中各方伤亡和损失问题、关于美国是否认为朝鲜战争对美国来说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关于中国出兵参战的两个重要背景情况等几个基本史实作了辨析 ,认为无论从当时还是现在回过头来看 ,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都是正确的 ,都是符合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的。《真相》一文至少反映了其作者对历史的态度是不严肃的 ,其再认识问题的方法论上是主观性、片面性、绝对化  相似文献   

8.
刚果古阿卢戈兰角地带的黑猩猩几乎未曾接触过人类,对我们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它们还展现出一种我们在其他地方从未观察到的,完善的工具制造文化。  相似文献   

9.
窦应泰 《文史博览》2006,(10):43-46
关于张学良和结发夫人于凤至1964年离婚的内幕,多年来国内虽然流传着几个不同的版本,但大多语焉不详。这一内幕直到张学良和于凤至双双作古以后,方才得以解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山峰 《文史精华》2010,(2):56-60
<正>有句成语:大智若愚。今年95岁的贾若瑜,贵州赤水人,原名贾若愚。1937年,罗瑞卿建议他将若愚改为若瑜。父母当初给他取这样的名字,大概是希望他不要太过锋芒,但他没有一点儿"若愚"的表现:庐山会议  相似文献   

11.
戴逸 《江淮文史》2010,(6):4-13
但凡提及袁世凯,多半带有贬义:投机政客、乱世权臣、复辟逆流、窃国奸贼,承认"二十一条"、破坏戊戌变法……然,这些解读就是完全的袁世凯吗?这个近代政治舞台上的著名反派,他对戊戌六君子的出卖是卖友求荣,主动告密,还是身不由己,被迫为之?请看清史大家戴逸先生如何在如山史料中抽丝剥茧,慧眼拨迷雾,还您一个袁世凯告密真相。  相似文献   

12.
虎妈真相     
说虎妈是当下世上最知名、最富争议的妈妈并不为过,这位美国的华裔母亲、耶鲁大学法学教授因其严厉的逼子成才教育方式,其话题席卷了全球知名媒体的版面。虎妈热潮的背后,有着中美两国国势一扬一抑,以及美国教育颓势引发国民不满和危机感的大背景,也因为虎妈教育方式本身,  相似文献   

13.
秦大河和他的伙伴们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价值在于:告诉世人更多的关于气候的真相  相似文献   

14.
2014年是黄埔军校成立90周年。历史上,黄埔军校曾先后制定过两首校歌。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之初,校本部颁布了《陆军军官学校校歌》,歌词是:  相似文献   

15.
民意与真相     
6月27日,被誉为“史上最牛校长”的叶志平因脑溢血突发去世。作为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的校长,汶川大地震之后,经媒体报道,他一夜成名。  相似文献   

16.
胡发云好像一点都不着急。2006年发表轰动一时的小说《如焉》后,胡发云几乎没有新作。《如焉》曾被不少评论者称为“中国最有独立立场和思想力度的小说”,风行一时。  相似文献   

17.
在食品问题上,需要建立一套管理机制,从而实现这么一种结果:不管是谁,只要不遵循,就会得不偿失,只要严格遵循这套规则,再没有道德的生产者也能保证食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杀杨儆宋”:杨杏佛被刺问题中的一个误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大伟 《安徽史学》2004,(5):106-109
蒋介石为何暗杀杨杏佛,"杀杨儆宋"说曾长期流行,照此杨成了过渡的工具,成了用以警示并可替代的牺牲品.其实"杀杨"是必然的,此举并非针对宋庆龄,主要目的是要扼杀民权保障同盟,一举扫除专制道路上的障碍.况且动机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个人原因也很重要,即具体暗杀对象与被选个人的情况有关.在蒋介石眼里,杨是一大祸害,他曾不顾禁令如实报道苏区,现又为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到处营救政治犯,做了许多共产党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有如此"前因""后果"的考虑,民权保障同盟中最能干最起作用的杨杏佛自然便成了被暗杀的首选.杨杏佛被杀的动机和原因究竟如何,关系对他的评价能否如实到位.  相似文献   

19.
腐败的真相     
《南方人物周刊》2014,(36):104-105
任何人都喜欢被别人喜欢,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权势人物就不希望被人民爱戴和尊敬。但政治生存的逻辑告诉我们,无论是掌管国家、企业还是哪个委员会的领导人,首先且最重要的目标是得到和保持权力。第二,他们希望最大限度地掌握收入的开支权。  相似文献   

20.
张闻捷 《中华遗产》2013,(6):148-151
晋国公卿赵氏以战功起家,不断膨胀的权势与声望,令国君晋灵公心生忌惮。于是,遭赵氏排挤的将军屠岸贾在晋灵公的默许下,在下宫将赵氏一门三百口诛杀,仅有尚在襁褓中的孤儿赵武得以幸免。为保赵氏孤儿的安全,庄姬、韩厥、公孙杵臼、程婴等人舍生取义,先后付出了巨大的牺牲。20年后,长大成人的赵武终于得以手刃仇敌,伸张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