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内瓦会议上的首次接触1954年4月下旬,日内瓦会议在瑞士召开。我国政府正式任命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为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副外长张闻天、王  相似文献   

2.
1954年7月3日到5日,周恩来和胡志明在广西柳州举行了中越领导人会晤,最后达成了在日内瓦会议上立场的一致。柳州会议虽然是日内瓦会议的“会外之会”,却对日内瓦会议最后形成协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周恩来更是在柳州会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作访问了柳州会议的亲历罗贵波、马牧鸣、马列,又研究了有关记录,写成这篇章。是作即将出版的《周恩来与日内瓦会议》一书中的第27章,原题为《关键的柳州会议》。  相似文献   

3.
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议题之一是朝鲜问题。在日内瓦会议之前和期间,美韩两国就韩国赴会、朝鲜统一等问题展开交涉,而美国为维护美韩同盟关系,不断向韩国提出的条件做出妥协让步。印支局势的恶化改变了朝鲜问题谈判的节奏,美韩在会议上的协调使美国态度走向强硬,成为导致会议无果而终的重要原因之一。美韩之间围绕日内瓦会议的互动为认识冷战时期阵营内部关系与两极国际格局的分化对立提供了一个历史断面。  相似文献   

4.
1961年5月至1962年7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关于老挝问题的国际会议,是继1954年第一次日内瓦会议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也是二战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与有关国家就重大国际问题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的重大国际历史事件。陈毅副总理兼外长率领中国代表团与会,  相似文献   

5.
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与印度、缅甸一起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延续和发展,促成了日内瓦会议的成功,打破了美国试图在东南亚建立对华包围圈的图谋,团结了参加科伦坡会议的国家,提出了中国对亚洲集体安全的政策,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召开朝鲜政治会议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是《朝鲜停战协定》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约方之一,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首先,中国希望尽快召开朝鲜政治会议,坚决主张朝鲜政治会议应是包括苏联等中立国参加的多边圆桌会议。其次,中国积极支持苏联关于召开五大国会议的倡议,推动国际社会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搭建新的外交平台。再次,日内瓦会议召开前,中国在与苏联和朝鲜协调立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会前三国就形成了强有力的联合阵线。最后,中、苏、朝三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密切配合,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日内瓦会议虽然没能促成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但中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作用得以体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念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代兵 《史学集刊》2007,16(5):66-71
日内瓦会议前夕,苏、中、越(印支地区大国),美、英、法的会议态度可以分为三类:社会主义阵营三个国家的主导意见体现为苏联、中国的与会政策,谋求通过会议达成协议,恢复印支和平;美国坚决拒绝缓和;英、法两国持观望态度,一方面寄望于会议达成协议,另一方面又考虑如不能达成协议,即与美国一起筹划东南亚集体防御体系。这样,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夕,印支局势处在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是战争还是和平取决于各大国谁的主张占上风,何种态度将主导会议。  相似文献   

8.
日内瓦会议作为新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也是新中国开展多边外交实践的初步尝试 ,其成就主要体现为推动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搭建中美沟通的桥梁和改进中英关系。尽管由于冷战格局和“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制约和影响 ,日内瓦会议作为多边外交实践的作用和功能无法和今天意义上的多边外交相提并论 ,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 ,仍然不失为一次比较成功的多边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9.
1929年3月,国际联盟(联合国的前身)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第一次裁军会议,蒋作宾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此次会议,这是他就任外交使节后所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因此,他十分注重自己作为中国代表的形象.按照会议的规定,与会代表大会发言均须使  相似文献   

10.
1929年3月,国际联盟(联合国的前身)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第一次裁军会议,蒋作宾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此次会议,这是他就任外交使节后所参加的第一次国际性会议,因此,蒋作宾十分注重自己作为中国代表的形象。按照会议的规定,与会代表大会发言均须使用英、法两种语言。蒋作宾深感愤慨。他认为,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讲的汉语,竟然不能在国际会议上使用,这是不合理的。因此,他不顾会议绒织者的反对和阻挠.在日本人发言之后,蒋作宾以中国外交家的尊严走上讲坛,一反惯例,毅然用汉语发表了演讲,令全体与会者大吃一惊。第二天日内瓦…  相似文献   

11.
1954~1955年,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实现了日内瓦会议上的外交接触,并最终就平民回国问题达成协议。这对于冷战时期的中美双方具有特殊意义。根据两国解密的外交档案来看,中美在参加日内瓦会议前都曾有意识地就解决平民回国问题做了准备,新中国政府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争取了主动,最终促成这次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外交谈判。谈判本身及最终协议的达成,对此后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54年4月26日,为了参加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政府组成庞大的代表团,由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亲自率领,张闻天、王稼祥、李克农、乔冠华等为代表的200多人乘专机抵达瑞士名城日内瓦,下榻于日内瓦市郊的莱蒙湖畔查尔索瓦镇的万花岭别墅。 当时的国际背景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既恨且怕,从军事、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与制裁,就连参加这次会议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就对美国代表团成员有一条严格的规定,即不准以任何理由同中国人握手。美…  相似文献   

13.
《百年潮》1997,(4)
1954年4月,苏、美、英、法、中五国在日内瓦举行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景色秀丽的日内瓦莱蒙湖畔,坐落着一幢白色的老式三层建筑——花山别墅。1954年夏,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下榻于此时,与世界影坛巨星查理·卓别林曾有过一次亲切而愉快地会见。尽管随着岁月的流逝,两位名人都已相继谢世,但他们之间的诚挚交往和深厚友情,却长驻人间,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15.
1929年3月,国际联盟(联合国的前身)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第一次裁军会议,蒋作宾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此次会议。按照规定,与会代表的大会发言均须使用英法两种语言。蒋作宾对此深感愤慨,他认为,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讲的汉语,竟然不能在国际会议上使用,这是不合理的。因此,他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初期英国对华政策(1949—195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中美关系的研究,可谓方兴未艾,但对这一时期中英关系的探讨却似乎不多见。英国是西方世界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但由于伦敦在处理与国民党政权的关系的问题上态度暖昧,致使从1950年3月开始举行的中英建交谈判长期延宕不前。直到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中英才建立起代办关系。 本文依据英国外交档案,探讨1949—1954年间英国对华政策的演变,着重论述英国在承认新中国,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香港“两航”事件,朝鲜战争以及日内瓦会议等问题上,对中国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冷战格局下东西方阵营为解决朝鲜、印度支那问题召开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在参会前,中苏围绕争取中国参会和准备工作一致协议,努力争取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在会议中,两国代表在一系列问题上密切磋商、分工配合,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在会场外,双方通过多方协调,弥合了阵营内部的分歧,打了一场双赢的外交配合战,并使中国进一步获得了处理社会主义民主阵营内部事务的权力;苏方的牵线搭桥使中国与英、法乃至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苏联也获取了解决欧洲问题的一个契机,增加了与西方国家谈判的筹码。日内瓦会议上中苏的协调与合作,国家利益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54年4月下旬至7月中旬,新中国作为五大国之一,首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讨论朝鲜和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按照中共中央制定的方针,中国代表团在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的领导下,不仅努力推动会议在印度支那停战问题上达成了协议,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促进了世界和平事...  相似文献   

19.
<正>"细菌战"亦称"生物战",是利用细菌或病毒作武器,以毒害人、畜及农作物,人工造成瘟疫的一种灭绝人性的罪行。"细菌战"成为人类的公敌。1925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  相似文献   

20.
在1981年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中.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我国政府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正义要求,运用我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有利地位,发挥在多边外交中的重要作用.抵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操纵秘书长选举的图谋.成功地选举了一位第三世界人士当联合国秘书长,其影响是深远的。 参加会议 参与选举 那次选举,我适逢其会,参与其事。 1981年5月,我正在担任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处副代表兼驻日内瓦总领事之职.突然接到外交部通知,调我去纽约工作,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副代表(大使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