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常常会听到:“不要只顾个人的一亩三分地,要多为大家想着点!”以指责对方的利己主义。何谓“一亩三分地”呢?  相似文献   

2.
很多方言中,都将办好个人的事称为“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历史学家阎崇年认为,春播开始时,皇帝要先到农坛举行隆重的开犁开播仪式,那个地块为“一亩三分”,  相似文献   

3.
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咏方塘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那么“半亩方塘”在哪里呢?一说朱熹原系江西婺源县清华镇人,那里有一口半亩方塘,咏方塘诗出处在清华镇.又说这首诗出处在福建省龙溪县的“半亩方塘”,最近笔者见到《淳安志苑》(1986年12月2期)提到朱熹于淳熙年间  相似文献   

4.
一、龚贤的生平龚贤在“金陵八家”之中,无论从作品质量、诗文著作以至后人对他的品评研究,都推他为最重要的一位画家.龚贤,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又称钟山野老,柴文、扫落叶僧、半亩居人,半山人、清凉山下人、客隐,又有“布衣”、“大布衣”、“江东布衣”、“安节”,“蓬高人”等印章.这些名号相继出现在他不同的生活年代,能够间接反映出他生命中的思想意识.对于一位爱国而具正直品德的读书人来说,生逢战乱时代,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古代农业属于小农经济,农业规模非常小,农民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足10亩地,农业产出也很小。农业文化遗产是经过千百年而形成的优化的复合生态系统,如今面对工业化、城市化,特别是食品安全等问题,它的保护尤其显得必要。例如,东亚特定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稻作文化,如果不种水稻了,这个概念就不再具有意义。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应包含农村的自然景观、传统的农作实践、农产品,以及与之相  相似文献   

6.
尹湾《集簿》“春种树”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 “春季种植树木”说商榷尹湾 6号汉墓出土木牍《集簿》中所见东海郡上计内容 ,有涉及田亩统计的文字 ,其性质可能即《续汉书·百官志五》刘昭注补引胡广曰所谓《集簿》中的“垦田”数 ① :提封五十一万二千九十二顷八十五亩□……人如前 (一正 )□国邑居园田廿一万一千六百五十二□□十九万百卅二……卅五万九千六……种宿麦十万七千三百□十□顷多前千九百廿顷八十二亩……春种树六十五万六千七百九十四亩多前四万六千三百廿亩 (一反 )关于所谓“春种树” ,有学者解释为“春季种植树木”。高敏先生说 :“这段是说东海郡在春季种植树木…  相似文献   

7.
朱熹著名哲理诗《观书有感》有“半亩方塘一鉴开”之句。这“半亩方塘”在哪里?众说不一。或说在尤溪南溪书院,或说在建阳文公故居.或说在武夷山五夫紫阳楼。本文拟就《观书有感》诗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诗中“半亩方塘”、“源头活水”所指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江苏地方志》2009,(3):F0002-F0002,I0001
武家嘴村,位于江苏省高淳县东北角的石臼畔,原是一个人均不足三分地的小渔村。改革开以来,在以全国人大代表、村党委书记武继军为代表的“两委”班子带领下,因地制宜。抢抓机遇艰苦创业.闯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2008年,全实现总收入19.45亿元,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7(95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87万元。连续届位居“南京市综合实力百强村”榜首,被誉为。国民间造船水运第一村”,是“全国文明村”、“全新农村科技示范村”。江苏省“农村现代化先行示村”、“文明村标兵”。  相似文献   

9.
在三台县东龙树镇白雀乡七村(八一村)碑林山下,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南探寺。据“大清乾隆三十九年”所立“同归佛地”圆首碑所刊《妆塑观音娘娘碑志》记载,其寺“创自成化十九年”.“康熙四十四年”重修。计有大雄殿、天王殿、观音殿、罗汉堂等殿堂,“金光闪烁,华彩射人”.四周“层峦耸崔”,林茂竹秀,景致幽雅。南琛寺也作南深寺。但两者相较,当以前者为是而后者为非。“南琛”意即南方所进之宝物。相传此寺为南方一达官捐巨资所始建,故有此名。解放前夕,其寺尚有田产近6百亩,亩字僧舍3000余平方米,寺僧富甲一方。可惜…  相似文献   

10.
《红旗渠志》不仅成功地记述了红旗渠工程的建设、管理和效益 ,突出了特色 ,写活了人物 ,还浓墨重彩地勾画了红旗渠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并进一步叙写了“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红旗渠工程”。一、从志体角度看《红旗渠志》(一 )《红旗渠志》突出了红旗渠工程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红旗渠志》通过“缺水的苦难”一节 ,反映了林县山穷、地穷、水穷、人穷的地方特点。有民谣“天旱把雨盼 ,雨大冲一片 ,卷走黄沙土 ,留下石头蛋”。全县 98 5万亩耕地仅有 1 2 4万亩水浇地 ,完全靠天收…  相似文献   

11.
今年5月15日,是《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同志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60周年。 这个口号反映了一段让人荡气回肠的历史:1950年六七月间.淮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造成1300多万人受灾.4300余万亩土地被淹。党中央接到灾情报告后,十分重视。7月20日,毛泽东做出了“根治淮河”的指示。  相似文献   

12.
阴谋家陈平     
雪峰 《文史月刊》2010,(7):70-71
陈平是秦朝末年阳武县人,后来官至汉朝丞相。 《史记》上说他“少时家贫”,但又记载他家有土地30亩,应该算是个自耕农。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起来造反了,天下大乱。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史志》2007,(12):34
黑龙江省前锋农场位于三江平原东北部,是“中国绿色米都”重要基地之一。它南与别拉洪河湿地保护区和完达山余脉相接壤,北靠浓江河,西与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东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农场控制面积166万亩,其中有耕地93万亩、草原15万亩和13.7万亩国家级生态保护湿地。总人口15万,职工2200人,拥有16个农业生产单位。  相似文献   

14.
季姬方尊铭文中的“亩臣”是指在贵族采邑从事农业生产的臣服群体,铭文反映了西周贵族使用“臣”从事农耕生产的情况。“亩臣”主要来源于周人在扩张过程中俘虏或接受的外族臣服者。将臣服族群转变为从事农耕或其他力役的劳动者是上古时期常见的一种处置方案。西周早期,周王拥有的“臣”为数不少,是以在分封或赏赐贵族时常有“臣”之赐与,其中大多应即农耕之臣。相较于同为基层农业生产者的“庸”,从事农耕的“臣”多从故土迁离,对贵族领主的人身依附性更大。被称为“亩臣”的农耕群体聚族而居,有以“师”为称的基层首领,通常以五进制编制而成,便于加强管理、安排生产及征发劳役。“亩臣”作为生产组织在贵族田地里集体劳作,其产出的相当一部分归贵族宗族所有。  相似文献   

15.
新近落成的“开封清明上河园”,位于古城开封龙亭湖西畔,占地510亩,为国家黄河旅游专线重点配套工程。进入园内,一股醇美浓郁的宋代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使人恍如进入宋代首都汴京,大有“汴京富丽天下无”的历史感和沧桑感。清明上河园以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清明上...  相似文献   

16.
解放以前,贵州的人口和耕地面积,从来没有准确、一致的统计。1950年省财政经济委员会在编印《贵州财经资料汇编》过程中,曾就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最后认为比较可靠的“暂定”数字是:1948年《贵州省政府统计手册》所载全省人口总数为10,174,457人,农业人口为8,095,373人;1945年《贵州省统计年鉴》所载全省农业劳动力为3,145,823个;1941年《贵州省概况统计》所载全省耕地面积为22,468,335市亩。依此,则按全省人口总数计算的人均耕地面积为2,21亩,按农业人口计算的人均耕地面积为2,78亩,按每一农业劳动力计算的耕地面积为7,14亩。  相似文献   

17.
“风”从天上来无为,是安徽的一个大县,面积有2900多平方公里。解放初期,人口为943397人,1369302亩耕地。它位于长江北岸,与全国四大米市之一的芜湖隔江相望。过去沿江是一望无边的荒湖,湖内杂草丛生,曹操率领83万人马下江南时,到此望而却步,叹曰:“此乃无为也”。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七师常驻这里与日寇周旋。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刘、邓大军从这里千帆竞发。1954年,百年未遇的洪水冲破长江大堤,淹没百万亩农田,在党的关怀下,放贷款、送口粮、捐寒衣,组织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在如此的大灾年景下,竟无一人因缺衣少吃…  相似文献   

18.
桓仁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总面积532万亩,其中山林面积412万亩,耕地30万亩,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县行政区划为18个乡镇,149个村。总人口304251人,其中农村人口235320人。境内有十个民族,其中汉族154522人,占总人口的50.8%,满族143312人,占总人口的47.1%,朝鲜族7715人,占总人口的2.5%。 桓仁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林地面积316万亩,森林复被率为59.4%,蓄积量达1353万立方米,是全省九个重点林业县之一;野生经济植物13类,1200余种;水利资源十分丰富,水能总蕴藏量50万千瓦,其中县可利用12.5万千瓦;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已探明的有九大类,三十余种;全县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宜于农耕,适合发展多种经营。桓仁山青水秀,风景宜人,有五女山和浑江、回龙两座水库,还有“老秃顶”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9.
绿海明珠,天府花园 有一种论调说“大凡风景绝佳处都不宜安家”,人与美的关系,竟是如此之蹊跷。但我在洪雅却独独发现了这个例外--整座城就毫无“违和感”地安放在山水自然之中,森林覆盖率超过71%,205万亩森林造就了长江中上游一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年均气温16.9℃,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达到国家1级标准,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人们常爱借用中草药远志和当归之名,或喻意,或寄怀,颇富情趣。近读史书,发觉这种用法,三国时代蜀之姜维已尝试过了。姜维字伯约,曹魏天水郡冀县人。归蜀后,其母仍在冀县,未能接出。据南朝沈约《宋书》卷引《五行志二》,魏人曾“使其母手书呼维令反,并送当归以譬之。”姜维奉母极孝,但想到在曹魏时所受猜忌和归蜀后诸葛亮的推重信赖,遂“报书曰:良田百顷,不计一亩。但见远志,无有当归。”在这封信里,姜维用“良田百顷”,比喻在蜀的前程广阔;“不计一亩”,比喻为了建功立业,只好告别故园;“但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