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少数民族中满族人口最多,因此.满族化在我省化建设中举足轻重.新宾满族自治县是满族发祥地,努尔哈赤在此建立后金政权,在这里留下了清入关前大量物古迹。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新宾满族自治县政府加强对清入关前重要物古迹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成为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内容。为此,近几年着重开发建设了永陵、赫图阿拉两个清前遗迹和满族风情园、猴石森林公园,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2.
巴克什是满族历史上第一个文人群体 ,在太祖、太宗时期 ,他们创制满文 ,翻译汉文典籍 ,是满族文化的先驱 ,也是满汉文化交流的使者。同时 ,他们身兼军事 ,建树军功 ,在关外时期的后金 (清 )政权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 ,由于巴克什自身文化水平有限 ,加之后金 (清 )政权文化内涵发生重大变化及大量汉儒臣加入 ,在清入关前后 ,巴克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直至消亡。  相似文献   

3.
清入关前,由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对佛教采取了尊崇的政策,佛教在满洲民族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佛教文化也逐步融入到满族文化之中,并对满族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佛教成为维系和凝聚汉、满、蒙、藏等各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纽带,客观上增强了各族人民对清朝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也证明了清入关前宗教政策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满族是崛起于我国东北的一个庞大的少数民族,它建立的清政权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宏伟的篇章。其二百九十多年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为人关前和入关后两个阶段,其复杂的发展过程就是一部民族交融的历史,总的发展趋势是满文化融入汉文化的浩瀚大海。至今,满族文化特征的表现已寥若晨星,但纵观其两大阶段,民族发展与融合的过程又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结果。入关前的一段时期是满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试就这一阶段满族与其它相近民族交流及融合的状况做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5.
满族入关前后的萨满教张树卿美丽富饶的东北大地,不仅哺育了勤劳、勇敢,智慧的满族,也孕育了具有其鲜明特点的民族文化──萨满教。萨满教在满族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仅就满族人关前后的萨滴教变化,发表一下个人看法。一、满族入关前的萨满教满族入关前是指1...  相似文献   

6.
封面满文书影──《满文老档》穆林《满文老档》是额尔德尼、达海等奉敕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现存180册。记载了清入关前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等各方面情况,被誉为关外时期满族的“大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满族由一个弱小的、单一的女真族到新的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盛京天坛建于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作为帝王权力的象征,它表明满族统治全国的决心。本文在探讨盛京天坛之建立、规制、修葺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位置选择了阳天定位法,它的规制为圆形、三层,天地分祭。作者同时指出,清入关前是堂子祭天和冬至圜丘郊天并举,而且是重前者轻后者。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祭天是人类大多数民族都曾有过的礼仪。但是由于时代、观念、文化的差异,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清入关前,满族的祭天活动跟汉族也有很多不同。比如满民族原是元旦堂子祭天,汉族则是冬至圜丘祭天。清入关后,在祭天礼制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清会典》上规定:“正月上辛祈谷,孟夏常  相似文献   

9.
以廉为鉴     
中国历代一些有远见的封建帝王,大都重视“廉政”并制定了一些“廉洁清政”制度。 满族在后金时期,是封建法制初创时期,是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阶段。努尔哈亦和皇太极都曾施行过一些“廉政”措施。其时,民风俭朴,吏治也较为清廉。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贵族为核心的满汉地主阶级联合政权,进一步吸收汉族的思想文化。顺治三年(1646)颁布《大清律》,乾隆时,又重修、制成《大清律例》,二者都  相似文献   

10.
《太祖高皇帝实录》作为《清实录》的第一册,是研究清入关前历史的重要献。本主要对此书中有关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对蒙古,尤其是漠南蒙古政策的史料进行整理研究。在清代历史上,满蒙联盟关系是统治笼络蒙古王公、处理民族关系中奉行不替的政策和宗旨,也是清朝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长期有效统治过程中贯彻始终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1.
白长青 《满族研究》2005,(2):125-127
满族是产生于祖国东北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满族化的丰厚蕴藏,是这个民族最具特色的构成之一。满族的民族化特色,鲜明地揉进了东北地域的化精魂。这个在白山黑水之间崛起的少数民族,在其建立后金政权(后改名为清)并一步步入主中原的过程中,曾经表现出一种不断进取和包容学习的精神品格,表现出那种来自关外塞北的豪爽雄浑的精神气质。满族的化,曾经给中国的化输入了新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化因子。有清一代的历史,即充分地反映出满族化与中原化之间不断互相融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清入关前满族风俗,以进入辽沈地区后的满族社会为载体,是在明末女真各部于新环境下聚合、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它既保持本民族旧时代特征,又带有新文化模式影响的色彩,对研究民族习俗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变异颇具价值。本文试对这一时期的丧葬风俗加以探索,以通过带有典型意义的局部,为深入认识满族早期礼俗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1644年,满族入主中原。清承明制,继承和发展了历代王朝的典章制度,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恩想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多民族特点的文化传统,清代皇帝宝玺制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清代皇帝宝玺,按其内容可分为两种,即代表皇权的国宝和为皇帝收藏、鉴赏用的宝玺。这两种宝玺,都是中国古代印章文化艺术在清代宫廷中的反映。 代表清代皇帝权力的国宝,最典型的莫过于二十五宝玺。从清入关前的努尔哈赤、皇太极时代,到统一中国后的顺、康、雍三朝,是清朝皇帝宝玺制度初创和形成时期。努尔哈赤的后金汗国,宝玺刻制尚无章法。  相似文献   

14.
满族医学述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发展史,也都有自己的医学发展史,只是后进民族早期医学缺乏文字记载,医学史是以口碑形式传承于民间,多有失传,致后人引为憾事。正因如此,满族医学发展史资料显得缺乏,几乎无人研究。近年个别学者,不辞辛劳,开了好头。本文拟借鉴于此,并稍加考究,或许有益于推进这个课题的研究,以利于弘扬满族文化。一、满族入关前后医学综述俗语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满族早期医学是适应环境摸索出来的生存科学。满族入关前后的医学大半起于植物、动物食疗和山水等环境保健方面。如东北的贯众菜,加食盐,或加醋…  相似文献   

15.
王丽 《满族研究》2007,(2):36-43
满族是以女真为主体经过几个历史时期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在满族形成过程中,女真礼仪文化不断发展并传承,其中宾礼中的座次礼仪一直延续到努尔哈赤早期。后金时期满族宾礼中的座次礼节在吸收中原汉文化和蒙古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满族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16.
《内阁藏本满文老档》(以下简称《老档》)是清入关前用满文写成的编年体档册,是明末清初满族入关前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官方记录。始于明万历三十五年  相似文献   

17.
后金在进入辽沈地区以后,面临着本民族文化将受到辽沈地区汉文化的冲击.作为满族最高统治者,皇太极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对待汉族人民,如何处理满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汉人居住为主体的地区应建立怎样的政治制度,才能尽快地使落后的满族步入封建社会?通过多年的经验,皇太极最终选择吸收汉文化,其根本原因是来自于满族与大清帝国自身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8.
清初八旗内部的民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八旗内部的民族融合,经历了3个阶段:从1583年清太祖起兵到1635年清太宗改族称为满洲,是建州女真向满洲共同体的过渡,产生了新的民族意识;主要在清太宗时期,建立了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作为八旗满洲之辅翼,使八旗在接受异民族中壮大;清军入关后,八旗成为中国社会的特殊集团,“旗”的整体意识与内部凝聚力都在增强,实现了旗内不同民族向满族的融合,形成新的满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满族入关和汉族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入关前,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比较落后的民族,正处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汉族传统文化在满洲贵族中虽有影响,但根柢并不深。满洲贵族以武力征服中原后,要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  相似文献   

20.
满族是建立后金和清政权的主体。盛京地区(主要是今辽宁)是满族的故乡和清朝的发祥地。清史、满族史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占重要的地位。盛京地区满族历史研究对于清史、满族史、东北地方史乃至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史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