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地理学上一般将长江干流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大部分。自源头至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出口的南津关为上游,湖北宜昌南津关至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至长江入海口为下游。而在江苏则有上江、下江之说。江苏的上江与下江之说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上江多指长江的上流地区,即长江在江苏以上的流域,江苏及其以下流域为下江;又因长江从安徽流入江苏,故旧称安徽为上江,江苏为下江,这是狭  相似文献   

2.
南京条约︾议约处之一上江考棚今何在文/韩品峥南京有贡院、上江考棚及下江考棚等地名,均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遗迹。当时规定,每隔三年,在各省举行一次“乡试”,称为“大比”。届时,各县、州、府的秀才、廪生等云集省城贡院应试,考中者即为举人。但在参加“乡试...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上有个江淮省,与安徽、江苏两省有关,设立尚不满3个月即遭裁撤,可谓昙花一现。安徽、江苏原为一个省——江南省。清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江苏省(包括今上海市)名由江宁(今南京)、苏州两个府的首字合成,简称"苏",巡抚驻苏州,布政使驻苏州。安徽省名由安庆、徽州两个府的首字合成,简称"皖",以古皖国为名,境内有皖河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安徽泾县黄田村人朱棋峰在临近南京江南贡院的钞库街筹资兴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棋峰试馆,以供给家族子弟来南京参加江南贡院乡试时住宿休憩,因此称之为试馆。除了江南贡院以外,棋峰试馆是目前留下的不多的与乡试有关的建筑之一,因此具有  相似文献   

5.
“清乡”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汪精卫政府,于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五年间在华中、华南占领区进行的一个法西斯主义和殖民主义活动。它发端于汪伪政权的中心地区江苏南部,扩展于浙江和江苏两省大部分及安徽、广东和湖北三省沦陷区的一些县份,上海和南京两市,也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清乡”。“清乡”前后延续四年之久,它给华中、华南沦陷区人民造成极为深重的  相似文献   

6.
贡院是科举时代读书人跳龙门之处,考好了就是举人,既可上京会试,金榜题名,也可踏入仕途,光耀门庭。可以说,在漫长的岁月中,这里充满读书人的希望,追求和向往。大十字广场的中西部是老贵阳的贡院所在地,即科举时代贵州举行乡试的地方。贵州建省前,无权开科乡试,考举人要远道去四川应试。贵州建省后,亦未设立乡试,贵州生员改为就试湖广,后又改到云南考试。由于贵州生员赴邻省考试山高路远,极为不便,嘉靖九年(1530年),在京任户科给事中的贵州思南人田秋,向朝廷上奏请在  相似文献   

7.
1853年春天,太平军进入安徽并佔領南京以后,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安徽、河南、江苏、山东一带曾先后爆发一个规模巨大的农民革命运动,这就是出名的捻军起义。捻軍起义的地区虽然很大,但它的中心却在安徽、河南两省。其中特别是安徽捻军,不仅力量最为强大,和清軍作战的时间也最为长久——达到16年,而且活动的地区也最为广闊,除法安徽以外,达到江苏、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七省,給清政府反动統治的打击也最大,是捻军的主流,因此一般人在說到捻军吋,主要都是指安徽捻军。  相似文献   

8.
清代是方志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方志数量繁多,精品迭出,行省地方志编纂也较前代有了很大发展,绝大部分行省都编纂了通志,其中很多还编纂了两部。今江苏地区自宋以来,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方志编修较为普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位居全国前列。但自乾隆元年(1736)包括江苏、安徽两省的《江南通志》成稿后近200年,江苏没有独立完整的全省通志出版,这也就造成了江苏在清代无通志的尴尬局面。清代,江苏无通志和江苏建省较晚有很大关系。今江苏和安徽地区明为南京,清顺治二年(1645)建立江南省,设左右布政使司,置辖江南、江西,驻节江宁的…  相似文献   

9.
高典 《安徽钱币》2006,(1):8-9,F0007
江南省历史上只存在于清代顺治、康熙年间,康熙六年(1667年)江苏、安徽两省分设后便不复存在。此后,南京造币厂之所以沿用江南省名义铸币,是为了避免币面上出现苏州造币厂的“江苏省造”和安庆造币厂的“安徽省造”字样。所以,“江南省造”铸币,实际是徒具省名实无其省的货币。  相似文献   

10.
本所及的长江下游地区,是指长江下游的南岸区域,包括江苏、安徽两省的江南部分和浙江省、上海市全境。  相似文献   

11.
叶璐 《江淮文史》2022,(5):4-13
<正>清康熙六年(1667年),清政府将原江南省一分为二,设立江苏、安徽两省,这是安徽建省之始。因境内古有皖国,又有皖山和皖水,故简称皖。安徽虽建省较迟,但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却十分厚重,曾有“人文渊薮”之美誉。纵观安徽文化的发展历史,环环相扣,阶段相接,从而构成了一条从未中断的文化链。  相似文献   

12.
三、乡试 明清两朝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录科、录遗考试合格者.均可应考。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在八月.分三场.考中的称为举人,亦叫孝廉。第一名称解元。  相似文献   

13.
张俊岭 《收藏家》2012,(4):34-40
朱筠(1729-1781年),字竹君,号笥河.直隶大必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先后任武英殿编修、会试同考官,以及顺天乡试同考官、福建乡试引考官。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至三十八年(1773年)出仃安徽学政。后供职于叫库馆。乾隆叫十四年(1779年)董四十六年(1781年)出任福建学政。  相似文献   

14.
荞地上架好阿聂切③,溪水边装好加叭嗒,猴子呀!你惊不惊,乌鸦呀!你怕不怕?猴子还是来了,扯碎了树上的攀枝花;乌鸦还是来了,撕碎了山边的云霞。来到流水溪边,飞到田边树下,来到木桶④旁边,飞到灌木枝枉。田边偷荞麦,枝上摘批把,木桶里偷蜂蜜,溪水边捕鱼虾,高树上啄芒果,山坡地采芋麻。猴子虽然灵俐,决骗不了人,上江的姑娘不受欺骗。乌鸦虽然狡猾,无法把人恫吓,下江的姑娘胆子大。上江人爱吹葫芦笙,下江人爱弹土琵琶,弹奏应奏出肝肠里的歌,说话应说出真心话。底羞哩!底羞啦!嗒羞哩!嗒羞啦!赶猴子呀!赶猴子,撵乌鸦呀!撵乌鸦。 ②加叭嗒是一种竹…  相似文献   

15.
蒋金星 《史学月刊》2008,(3):129-131
科举取士是清代最基本、最重要的选官方式.<清史稿·选举志一>云:"有清一沿明制,二百余年,虽有以他途进者,终不得与科举出身者相比."清代基本承袭了明代的科举制度,实行乡、会、殿试三级考试制度,全国各地童生经县、府、院试,合格者为生员.生员参加各直省举行的乡试,录取者为举人.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17岁时(1897年7月,光绪二十三年),以秀才身份,与大哥陈孟吉等一起乘船,首次走出安徽到南京贡院参加考举人的江南乡试。同年冬他写出《扬予江形势论略》一举成名。这半年奠定了他一生走与政治结缘的人生之路的基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南京考场  相似文献   

17.
清代的省级建制,是由督抚藩臬等职官共同组成的行政实体,牵涉地方军民财赋等多方面的建设。江南省之分治,安徽、江苏两省之最后形成,是一始于顺治、终于乾隆的漫长动态过程。但其分治大局,于康熙四年十一月(1666年初)凤阳巡抚正式裁撤,其所辖府州分隶安徽、江宁两巡抚后即已确定。其后安徽、江苏藩、臬两司的调整,均系为适应这一格局而作出的"微调"。晚清同治、光绪年间,又有变更两省疆域的建议或建立新省的举措,乃是其体制未能完全"允协"的余波。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始于隋朝,此后一直沿袭到清代光绪年间。在这一千三百多年的时间里,科举考试成为封建统治阶级选拔人材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文人儒士博取功名,挤身统治阶层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可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各县的童生参加府里举行的院试录取后,称为生员,即秀才。秀才到省里参加乡试,取中后即为举人,举人的第一名称解元。各省的举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行政区域的形成,始于清康熙六年(1667)划分江南省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江苏历史文化的形成,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开展的卓越而伟大的文化实践。江苏的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控江淮而临黄海,主要为淮河、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水土丰饶,交通便利,是孕育高度发达的文明和文化的温床。江苏是华夏文化南北交往的东部通道,是中华文明连通东亚文  相似文献   

20.
父子长沙     
据江苏盐城(今建湖县)旧方志及《夏氏谱》记载,明朝弘治年间,盐城县东夏村有个叫夏雷的秀才,年轻时屡试不第,但他并不气馁,在庄子河西建楼屋一所,曰“卧薪楼”,发誓学业不成,绝不下楼。功夫不负有心人,夏雷十年不下楼,已届中年,方于嘉靖乙酉年乡试,高中举人;次年中进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