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东 《广西地方志》2023,(6):30-35+45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黄炎培及其管理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义无反顾地投入支援中国前线军队的后勤募捐、救治伤员等工作中。上海沦陷后,黄炎培当选国民政府参政员,为了妥善安置中华职业教育社及所办学校、企业,他接受民国广西政府的邀请,五次进入广西,深入调查了广西的省情、民情,布局大职业教育,联合广西省政府共同出资兴办企业,帮助广西建立了规范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黄炎培等人出国考察教育,发现欧美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搞得生机勃勃。他们受到很大启发,回国后致力于提倡职业教育。1917年5月,上海成立了全国性教育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并逐步提出职教救国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陈益 《钟山风雨》2012,(3):51-52
近日读黄方毅(黄炎培之子)先生为纪念三联书店创立八十周年所写的文章《黄炎培、邹韬奋与(生活周刊)》(《读书))2012年第二期),其中谈到黄炎培于1917年5月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后来在昆山县徐公桥开设乡村教育试验区,把职业教育推向了乡村。我联想起花桥镇徐公桥现存的民国建筑大年堂,颇有些感慨。  相似文献   

4.
季安 《文史精华》2001,(2):10-15
1917年5月16日,由黄炎培等发起,在上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简称职教社,这是中国最早倡导、研究和实施职业教育的团体。其成员多是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密切联系的文教界的上层人物和实业家。职教社的宗旨是从事职业教育,以谋“职教救国”,曾开展过较大规模的职业教育活动。 黄炎培怀着教育救国的信念,为发展中国职业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然而职业教育实践却改变不了民生凋敝、国难日重的残酷现实,10年艰苦奋斗,既没能使教育振兴,也没能救国。他的信念受到强烈冲击。更不幸的是,他无端遭到蒋介石的迫害,不得不逃亡他乡。1927年夏,北…  相似文献   

5.
贾植芳 《文史天地》2002,(10):25-26
1947年夏天,我与尚丁、耿庸等一群年轻人在一起搞了一个小组织“我们的俱乐部”。尚丁那时在黄炎培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地点就在现在的上海雁荡路南昌路口。中华职业教育社有两个刊物,一个《国讯》,一个《展望》,都是著名的民主刊物。因为尚丁的关系,我们经常聚在那儿开会,讨论一些时事问题。我记得参加者当中还有后来以翻译别(别林斯基)、车(车尔尼雪夫斯基)、杜(杜勃留波夫)而闻名的包文  相似文献   

6.
1926年9月至1927年4月,邵力子作为国民党代表,在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度过了一段不寻常的日子。 1926年6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分别接到共产国际的通知,要求国共两党各派一名代表参加将在11月召开的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全会。当时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兼军人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选中了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北伐军总司令部秘书长邵力子作为国民党的代表前往出席。蒋介石为何选中邵力子呢?主要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来邵力子是国民党元老,在党内有一定威信,对苏联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我是学新闻的。40年代初进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担任黄炎培主办的《国讯》杂志和《宪改》月刊的编辑,1943年由黄炎培介绍加入中国民主改团同盟。60年来,作为统战队伍中的一兵。亲身经历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日日夜夜,使我深深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4、大家庭 回到上海,时光渐渐冲淡了黄齐生心中的哀痛,他一头扎进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赵文 《安徽史学》2006,5(4):88-95
<生活>周刊系1925年10月10日由黄炎培创办于上海,初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机关刊物,以刊载职业教育信息等内容为主.1926年邹韬奋接办后,刊物逐渐演变为以反映和探讨社会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杂志.九一八事变前,<生活>周刊始终关注日本对中国侵略的问题,对日本侵华的原因、方式等作了深刻的剖析与揭露,并呼吁国人团结一致,抵御日本的侵略.<生活>周刊对日本侵华的分析、认识及其抵御主张,吸引了大批读者,为其赢得了声誉,奠定了九一八事变后<生活>周刊抗日救亡活动的舆论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杨天石 《百年潮》2003,(6):62-66
1924年1月,毛泽东作为湖南代表参加了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月31日,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召开全体会议,决定在上海、北京、汉口等地成立执行部,以加强这几个地区的工作,毛泽东被派到上海执行部。2月中旬,毛泽东从广州到上海,和共产党人罗章龙、王荷波、恽代英、沈泽民、邵力子、瞿秋白、施存统、邓中夏、向警予、张秋人等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据规定,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管辖  相似文献   

11.
王鸿儒 《文史天地》2012,(12):84-88
第十章乡村教育1.到晓庄去1926年,陶行知在南京郊区的晓庄创办了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立下宏愿:“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与此同时,晏阳初也选取河北省定县作为实验研究中心,举办农民教育,以谋求改造整个中国农村的道路。在上海,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黄炎培,则在他领导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内设立了“农村教育研究会”,并在江苏昆山徐公桥办了乡村教育实验区,推进乡村教育及改造事业。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日报》草创于民国初年,是国民党中最有历史的报纸。发起人为中华革命党上海方面领袖人物陈英士,主其事者为民国元老人物邵力子,主笔叶楚伦。馆址在法租界天主堂街。后经两度迁移,至公共租界山东路。1920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建总统府,因上海是全国舆论中心,《民国日报》成为国民党在上海惟一的宣传机关。该报一开始就高揭反袁大旗,介绍革命理论,宣传自由思想。是一份具有进步色彩的报纸。不仅为封建军阀所忌,内遭当局干涉,甚至连日本人也对此素不相容,不断加以破坏和压制。 以挑起和制造一连串阴谋事件为口实,借以激…  相似文献   

13.
1.“打狗团”的成立1927年4月,一桩桩惨案突然出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中国革命失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惨,几乎遭到灭顶之灾。从4月12日到14日,3天之内仅上海一地便有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继而蒋介石又与汪精卫联手,“宁可枉杀一千,也不使一人漏网”,一时间,中华大地,到处是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被杀的场面,到处悬挂着被杀的共产党人的头颅。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共产党被迫处于地下活动状态。但是为了彻底消灭共产党,国民党蒋介石绞尽脑汁,命令特务到处搜查共产党,不少投降国民党的叛徒——有的甚至…  相似文献   

14.
参与创建中共的反共高手戴季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说浙江出商人,实际上,国民党的政要出自浙江的更多。有3位国民党人与创建中共关系极为密切,他们都是浙江人,这就是戴季陶、邵力子和沈玄庐。3人中,沈玄庐和邵力子都于1920年创建上海共产党小组时加入了中共。  相似文献   

15.
齐春风 《历史研究》2012,(6):163-173
陈德征,字待秋,浙江浦江人,1899年生。①他是国民党执政初期重要的中层干部,曾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宣传部长、上海特别市教育局长,同时兼任上海《民国日报》总编辑。1930年10月12日,应蒋介石之召赴南京谒蒋,次日被蒋扣留,拘押于宪兵营,②直到1931年12月17日才被释放。③关于陈德征被扣押的原因,30年来有一种颇流行的说法,称他因选举中国名  相似文献   

16.
陈梦熊,笔名熊融,1930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工人家庭。他是建国后上海滩较早研究鲁迅的专家之一。受累胡风,退休才毕业建国初期,陈梦熊由中华职业教育社转入上海诚明文学院,后入上海学院中文系读书。他晚间进修,白天在海燕书店当校对,后来该校并入复旦大学,他因为家中经济负担过重,就停止了学业。1951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成立,陈由于工作认真出色,升任为助理编辑。  相似文献   

17.
郭玉兰 《百年潮》2002,(3):64-69
对于蒋介石的秘书,一般人们只知道陈布雷、邵力子,而对为蒋介石做出数次重大辅佐的"王佐之才"的杨永泰却知之很少.  相似文献   

18.
上海《民国日报》在1917年问世。那时国民党人所办的报,过去如《民立报》、《民权报》等相继因革命失败而停业,最后由《民国日报》起来担负了国民党机关报的责任。邵力子、叶楚伧两人共同以复旦大学教授的余遐负责该报。但那个时期国民党一直在颠沛流离,所以该报的经济常感困难,也不时借债度日。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有所好转,也添置了新式轮转印刷机。大约在1920年前后,该报总经理邵力子曾在上海做过一件值得记述的大事:当地一个颜料商徐某之爱子徐礼,无驾驶执照而开车违规轧死一乡民路人。在旧社会这类事件是司空见惯的,租界法院总以死者自…  相似文献   

19.
金以林 《近代史研究》2004,3(1):193-237
在1931年因蒋介石扣押胡汉民引起的宁粤对峙事件中,国民党内反蒋势力结成空前未有的大联盟.因此,蒋介石也一改以往武力镇压为主的做法,而始终力求通过政治手段解决.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外侮和全国人民要求一致对外的呼声,宁粤双方被迫和解,在上海召开和谈会议.和谈期间,蒋介石利用所掌握的政治资源,最大限度地稳定了自己的权力结构,并不断地分化各派反蒋势力的联盟.上海和谈是宁粤对峙事件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在此前后国民党内各政治派系又经历了一次新的分化组合.  相似文献   

20.
蒋介石与1945年昆明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1945年10月的昆明事变,是国民党中央政府与云南地方当局为争夺省政控制权而多年博弈的结果,也是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和"云南王"龙云强势个性碰撞的产物.事变以龙云解职离滇、国民党中央政府和蒋介石获胜而结束.惟衡以实情,龙云解职后,云南仍未完全听命于国民党中央政府,蒋介石亦不能不表示向现实的妥协,且事变对其后云南政局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故国民党中央政府和蒋介石解决龙云之举,其得失非断然可判,未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