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主要靠家庭来承担。老人晚年生活好坏,质量高低,不仅与老人们所处的家庭的经济条件有关,更关键的在儿女的孝顺。传统的“孝”文化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内容和要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逐步实现,特别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长期实施,农村养老方式应走向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刘春艳 《神州》2011,(4X):62-62,6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打工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许多家庭是夫妻双双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老人抚养,因而出现了一个新型的较大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直接教养、监督、关怀和爱护,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正在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对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3.
吴浩  屈良 《神州》2013,(9):218-219,221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影响的问题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留守老人问题则是其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实地调查研究的方式,对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做了详细调查,主要从社会和家庭两方面对留守老人赡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与分析,从其生活、赡养等方面入手,全面详细地了解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经过对此次调查报告的分析,提出建议对策,完善相关制度,以促进农村留守老人全面、健康地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区有老人家庭居住需求与居住分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褚劲风  唐燕  王文华 《人文地理》2003,18(2):45-48,44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进入老年型人口结构的城市。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状况的变化,老人对住宅的需求有一定的特殊性。居家养老模式下,老人的居住状况直接影响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以老人与子女居住空间距离为标准,可分为共居型、网络型和分离型三种居住类型。受经济、社会、文化及健康状况的影响,上海市区有老人家庭存在居住地段、住宅类型、住宅环境、社区为老服务等方面的分异。  相似文献   

5.
朱林明 《沧桑》2010,(2):86-87
日常照顾和精神慰藉是养老不可或缺的内容。对中国农村单身老人而言,家庭养老、集体养老、社会养老以及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均难以满足老人精神需求。针对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再婚养老的提出具有一定意义。但是,再婚养老的实行面临至少五方面的障碍。障碍的消除需要国家等各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日常照顾和精神慰藉是养老不可或缺的内容。对中国农村单身老人而言,家庭养老、集体养老、社会养老以及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均难以满足老人精神需求。针对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再婚养老的提出具有一定意义。但是,再婚养老的实行面临至少五方面的障碍。障碍的消除需要国家等各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人们通常把妇女留守现象视为女性在家庭中弱势地位的体现,将之归结于男女不平等。但妇女留守更多的是一种家庭整体本位观念的结果。妇女留守,是农村家庭在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为了优先实现部分功能而做出的共同牺牲。解决农村妇女留守问题,还需要家庭整体本位视角的思考,在社会系统中不断消除制度障碍,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升农村家庭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海峰 《史学集刊》2016,(1):96-104
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不仅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在古代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古巴比伦人主要依靠家庭养老的方式来解决老人的晚年生活问题。核心家庭的老人依靠子女或继子女来养老,无亲生子女的老人则主要采取收养的方式,依靠养子女得以养老。妻子则常常依靠丈夫赠予的财产或继承丈夫的财产来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古巴比伦人形成了较完善的、多种模式的家庭养老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海琳 《攀登》2012,(6):50-52
中国人口已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面临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亿万老人养老的双重压力,但压力面前也有机遇,只要我们积极应对,老龄化速度可减缓。本文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是最佳养老模式,政府应将老人身后的抚恤金逐渐转化为养老预付金,并相应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改变421家庭结构,适度调高失独家庭的养老标准。  相似文献   

10.
陈胜祥 《神州》2012,(21):39-3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留守老人”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解决好农村留守老人的权益保障问题,是我国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留守老人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健全农村留守老人权益保障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不仅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在古代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古巴比伦人主要依靠家庭养老的方式来解决老人的晚年生活问题。核心家庭的老人依靠子女或继子女来养老,无亲生子女的老人则主要采取收养的方式,依靠养子女得以养老。妻子则常常依靠丈夫赠予的财产或继承丈夫的财产来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古巴比伦人形成了较完善的、多种模式的家庭养老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滞留在农村,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文章使用调查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家庭、学习、道德问题,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瑞芳  钟瑶 《沧桑》2008,(5):124-125
本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结合农村生活的现状,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提出了维护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的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提高留守老人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赵飘飘  吴春宝 《攀登》2011,30(3):43-46
本文立足"百村观察"的数据平台,通过对全国20个省68个村1942户农户的调查,探讨了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对于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认为年龄、健康状况、家庭居住地、家中子女数都影响了农民对养老方式的选择,并由此看到,传统家庭子女养老的方式正在被社会养老所改变。  相似文献   

15.
王虹  韩星焕 《神州》2012,(2):224-224
以吉林省德惠市M镇为例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家庭地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镇农村留守妇女在家庭中自主权、决策权、支配权等体现家庭地位的指标的分析,认为在城镇一体化背景下,认为目前妇女的家庭地位虽已有很大提高,但男女不平等在家庭领域仍广泛存在,妇女的家庭地位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并且针对提升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留守妇女家庭地位提出了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申珂瑜 《神州》2014,(17):264-264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三十多年以来,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失独家庭这一特殊家庭形式的出现并逐渐壮大。而失独家庭中父母随着年龄的增大也面临着与同龄人一样的养老问题,但由于其家庭的有特殊性使得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面临着多重的困境。本文将分析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并从优势视角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对策,促使失独老人个人优势与社会环境的整合,使其走出养老困境,安享幸福晚年。  相似文献   

17.
杨巧凤 《神州》2014,(12):280-280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量的青壮年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这就造成了农村留守老人独自面对生活,产生了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面临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戚忠娇  包虹 《神州》2013,(3):26-26
在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对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孝"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断发展的今天,"孝"被作为当代家庭的道德规范,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美德,也是维系人们正常生活的纽带。事实上,大多数子女在生活中仍然坚持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孝顺老人,是建立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现在,大力弘扬传统孝道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蕾 《神州》2014,(8):247-24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打工创业,因而出现了外出务工农民子女留守农村以致脱离父母教育的现象,造成诸如性格孤僻、适应性差、价值扭曲等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学校而言,必须要从建立平等的教育观念、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建立学校——家庭联动机制等诸方面,引导、帮助、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不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就导致了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市转移,进而造成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留守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需要更多的关爱,但是常年缺少家庭的关爱与教育,为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针对如何面对留守儿童做好农村班主任工作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