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春梅  王杰瑜 《文物世界》2007,(4):26-30,41
堡,小城也。在明代,"西北诸边,与虏相犬牙,非随地为堡,则子女牛羊储粮蓄刍,皆虏资也。"设堡,既可坚壁清野以守,又可待敌疲后以战[1]。堡因其出  相似文献   

2.
现存明代边防地图很多,《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和《三云筹俎考》二书中均有两卷大同镇图,对其在绘图方法及内容上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抄用了前者的大部分内容,但也有不同。两图在地名学及军事史上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明大同镇长城是明朝时期的重要军事防御工程,其位于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大同镇长城所辖七十二城堡是明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城墙结构、防御设施、建筑材料、地理分布等方面的内容,揭示明大同镇长城及其所辖七十二边塞古城堡的建造特征,阐述明长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森 《民俗研究》2008,(2):160-166
1988年春,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从民间征集到一通刊刻于明代万历四年(1576)的阳券石碑[图1]。该碑石灰石质,圆首方底,高88厘米,宽76厘米,厚19厘米。在碑上部镌一太阳,碑四周饰有花纹。碑面以双钩“阳券”两字为题,正文系楷书,28行,满行28字,共计515字。现将券文标点断句如下,作一考证叙述。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赐正。  相似文献   

5.
明文渊阁考     
本文对明代南京文渊阁、北京文渊阁与东阁的地址及相关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辨,指出明永乐年间南京文渊阁与阁臣入直的内阁不是同一地方,明代北京文渊阁的建置不断完善,不能将文渊阁东阁与左顺门南庑东阁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6.
明南京城墙设计思想探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明代南京城墙的平面为“南斗星”与“北斗星”的聚合形态,这一形式是朱元璋、刘基等人在明初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下确立的。  相似文献   

7.
明中后期的史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嘉靖、万历以来 ,时代的动荡 ,政治、经济、思想上的巨大变化 ,阳明心学和此后实学思潮的兴起都对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批判程朱理学成为一种思潮 ,传统的经史关系认识受到冲击 ,以史经世的思潮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夏寒 《四川文物》2006,(2):51-56
明代墓葬中多出土明以前的钱币,通过探讨明代以前和明代铸钱的情况,说明由于受纸币和白银的影响,明代钱币的数量和作用大不如前,而整个明代前朝的旧钱一直处于流通中,并且时常被用于随葬,这种情况尤其在北方地区多见。  相似文献   

9.
郑欣  郭培贵 《中国地方志》2022,(2):98-106+128
福建贡院的渊源可追溯至宋元祐五年福州贡院的创建。明代的福建贡院并未承袭宋代贡院建置,而是于洪武十七年在福州城南另址改建,成化七年又因贡院空间有限而迁至福州城内东北处的冶山之旁、屏山脚下,从此再未易址。成化七年所建贡院奠定了此后福建贡院的基本格局,后又于弘治八年,正德十一年、十四年、十六年,万历六年进行过多次修建,规制日趋完备。明代福建贡院的建置是明代乡试制度的有形体现,并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修建经费主要来源于公帑,而清代修建经费则主要来自个人捐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一件明代山西孝义武将纸窗影人的真伪进行了详细的考辨,其中对于作伪方式的认识,有助于明清皮影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在北京飞碟靶场发现的一座明代宦官墓(M4)进行了异地保护。迁建地点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的田义墓宦官博物馆。复建后的M4在经过2007年的雨季后没有发生阴漏,证明此次迁建工作是成功的。本文对这一迁移保护过程作了简要记录。  相似文献   

12.
永乐年间(1403—1425年)是明代政治、军事、外交等最为强盛的时期。永乐通宝铜钱也是明朝最精美的制钱,由于风格较统一,版式不多。固一直未受到泉界的重视。多年来,笔者下大力度,集得全国十多个省份出土的永乐钱百余版别,发现永乐钱内涵极为丰富,值得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曹司牧墓志2004年出土于河北乐亭县。曹司牧是明朝官吏,河北乐亭人,历任知县、按察司佥事、卫边备兵使者、陕西苑马寺卿。他一生为官勤奋务实、清正廉明、精明能干,智慧果敢,在陕西一带颇有建树。  相似文献   

14.
周俊玲  董艳 《丝绸之路》2009,(6):110-112
明南京城和西安城都是中国古代城垣建筑史上的典范之作,它们综合利用了历史上城墙构建的特点,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它们在建城地理环境、指导思想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二者又具有各自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奉官”始见于明成化初,泛滥于成化末,延续于弘治、正德间,最多时达四千余人,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传奉官现象以不合理乃至荒诞的方式反映了社会的某些合理需求,其发生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需求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加速了成化时代开始的由讲究节俭到追求奢靡、由政府控制到个性发展、由“严肃冷酷”到“自由奔放”的明代社会的转型。虽然传奉官在嘉靖初被废止,其带来的社会需求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却被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16.
2005年5月,中国科技馆新馆奥运公园B01地块M22出土墓志一合,志文叙述了墓主人明镇国将军、都指挥同知张贵一生的事迹,内容涉及明初的一些重大征伐战事。本文以墓志内容与明代史籍文献相对照,分析了墓志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1996年,河南省沁阳市山王庄镇万善村东北发现一方明代墓志——大明故武略将军陈公墓志铭。碑文从保卫家乡、征战南北、镇守怀庆、修理城池等几个方面简要地概括了墓主陈兴的一生,为研究明初的兵制、官制和军事形势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2013年3月,徐州博物馆和睢宁博物馆对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官山镇西北约10公里的龙头山明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一座仿木结构砖室墓葬,由墓道、门楼、甬道、前室、石门、后室组成。该墓有仿木构的门楼和庭院式的前后室,门楼和墓室有丰富多彩的砖雕和彩绘壁画,石门上有阴刻描金题记"看破四大满腔念头归衣钵"和"万历二十三年四月望日立",为研究明代葬制、葬俗、建筑、绘画、宗教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王莉 《文博》2015,(2):52-56
馆藏牌饰,原名有误,应为明线刻司马迁骨质牌饰。本文从用材、画像、书刻、圈椅等方面进行考证,均具有明代特征。正面线刻人物与背面刻书互为印证,反映同一主题,即"史圣"司马迁。刻书内容广博,用《龙门史》喻《史记》,并与汉代诸家相较,无以比肩。牌饰正面所表现的圈椅,在已发表的家具资料中不见,为研究明式家具提供了新资料。牌饰材质的探讨也为区别牙质与骨质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20.
<正>历代泗州方志存废不定,传世文献中的泗州古方志对于泗州历史文化研究非常重要。笔者拟系统梳理历代泗州方志,尤以明清时期的泗州方志为重点。元代以前的泗州方志均已无存,明清泗州方志纂修过多部,其中存世以明万历《帝乡纪略》、清康熙《泗州志》、乾隆《泗州志》为代表。明清两代盱眙县与泗州关系密切,明清盱眙县志也包括明正德《盱眙县志》、万历《帝里盱眙县志》、光绪《盱眙县志稿》等多部,可视为泗州方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