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牙璧研究     
牙璧是玉璧的一种变体,旧称“璇玑”。它数量不多,但流传时间较长,且出土地点颇多。通过对那些有确切出土地点的牙璧进行分类研究,探讨牙璧的分布、年代和发展演变,并推测它的功能和用途。可以认为,牙璧始于距今55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中期,以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前期数量最多,主要集中在山东和辽东两个地区。到夏商周时期,上述两地区牙璧的数量骤然减少,但分布范围却有较大扩展。东周以后牙璧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2.
多璜联壁主要出土于晋南陶寺文化、晋陕北新华文化、甘青地区齐家文化,其形制特殊,分布相对集中,年代相对单一,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龙山文化时期晋南地区首先创造性的发明了多璜联璧这类独特的玉器种类,之后北传至陕北,再通过陕北、内蒙古中南部等新华文化与齐家文化间的互动交流或文化扩张进而向西传至齐家文化分布区。多璜联璧在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中功用有别,在晋南主要是佩戴饰物,而在齐家文化中却多与祭祀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东北地区史前玉器发展进程中 ,黑龙江史前玉器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据现有资料统计 ,黑龙江省境内出土史前玉器的地点共有 2 6处 ,出土史前玉器总数为 1 73件 ,主要器类有斧、铲、锛、凿、匕形器、、管、珠、璜、双钮、带齿环形器、带钮椭圆形器、双联、三联璧等。通过类型学和年代学的比较研究 ,可以将黑龙江史前玉器分成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以饶河小南山、庆安莲花泡、延寿火烧嘴子山、依安乌裕尔河大桥、尚志亚布力等遗址出土的玉器为代表 ,其年代为距今 75 0 0 - 70 0 0年左右。第二阶段 :以鸡西刀背山、杜蒙李家岗、泰来东翁根山等遗址出土的玉器为代表 ,其年代为距今 6 0 0 0 - 5 0 0 0年左右。第三阶段 :以依兰倭肯哈达洞穴墓葬内出土的玉器为代表 ,距今 40 0 0年左右。黑龙江史前玉器独具特色 ,自成体系 ,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 ,玉璧的雕琢和使用非常发达 ,历经三个阶段而不衰 ,红山文化晚期玉璧及三联璧的出现 ,应是受黑龙江史前同类玉器影响的结果。同时 ,玉器雕琢和使用均进入鼎盛阶段的红山文化对黑龙江同期及以后的玉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焦作出土的二联仓、三联仓陶仓楼在焦作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出土数量较少,是众多类型陶仓楼中的一个新类型、新品种,在汉代建筑明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此类陶仓楼在焦作的出土仅限于马作墓群和白庄墓群范围,时代应为东汉中期前后。  相似文献   

5.
也谈广汉三星堆玉璧的文化功能陈江风,周铁项广汉地区多次出土玉石礼器,其中尤以20年代末在月亮湾出土的直径70厘米的玉壁而闻名海内。1986年以后,随着三星堆一、二号坑的相继发掘,广汉地区在考古学界更是名声大噪,研究广汉玉石礼器的文章也如雨后春笋。近期...  相似文献   

6.
在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以及壁画、帛画、漆画中,常见到玉璧出现,尤其是画像石、砖上出现最为频繁。这些玉璧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方式:戏璧、穿璧、套璧、联璧、单璧或多璧并列出现。 戏璧:汉画中的戏璧画面主要为中置玉璧,有祥禽瑞兽相向而立,或以丝带将中间玉璧衔起,或以各种动物嬉戏置之两侧。 1.双凤戏璧。中置一玉璧,两凤展翅卷尾,口衔丝带将璧衔起。2.仙鹿戏璧。画面中置玉璧,璧两侧有象征长生不死之仙草,两仙鹿长角高翘,腾跃于仙草之旁。3.龙虎戏璧。画中部悬一玉璧,下系彩带,璧左为一翼虎(或为白虎),右为应龙…  相似文献   

7.
自1929年在广汉三星堆月亮弯发现成组石璧以来,目前已知四川境内出土石璧中,成组和可能成组埋藏的石璧有6组。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盐亭县麻秧乡和广汉三星堆遗址真武仓包包相继出土成组石璧。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一批石璧,由于挖掘现场遭到破坏,暂无法确定埋藏时是否成组。四川出土石璧中,大小成梯次排列的现象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提出了各种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杨灏  王飞  赵榕 《神州》2014,(6):166-167
当前形势下,高校与社区开展“党建联动”是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三联三建”模式探索高校与社区“党建联动”新途径,即:思想工作联抓,共建组织建设阵地;志愿服务联璧,共建人才培养阵地;文体活动联谊,共建文化传承阵地,从而使高校与社区优势互补,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2005年,山东省潍坊市滨海技术开发区大家洼街道发现一批形制、组合都比较独特的青铜器,其中以句鑃为主,另有少量的璧形器和圭形器等。相关的考古资料此前在山东章丘、淄博等地偶有发现,济南市博物馆亦有少量收藏。山东出土青铜句鑃的定名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分歧,时代约为春秋中晚期。青铜句鑃的特征及埋藏环境表明,其主要用于祭祀,并与青铜圭形器、璧形器形成固定的组合。山东青铜句鑃可能受到了吴越地区同类器的影响,但已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0.
江陵出土吴王夫差矛铭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11月,湖北江陵马山砖瓦厂5号墓出土1件青铜兵器,因其形制与矛相同,故一般称之为矛。器中脊两侧近基部有错金铭文两行8字:"吴王夫差自乍用(?)。"春秋时期的吴国铜器传世较少、铸有铭文的吴国兵器,过去只见有戈及剑,这件吴王夫差矛的出土,是近年来吴国铜器的重要发现。这件铜矛铸造工艺极为精美,与江陵望山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堪称为吴越兵器中的双璧,是稀世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1.
刘松林 《文博》2023,(4):54-62
本文根据考古材料将汉墓出土的镶棺铜璧形饰分为两类。第一类铜璧形饰孔径较大,年代为西汉至东汉初,分布较广,其性质与镶棺头挡玉璧相似,意旨是引导墓主人灵魂升天;第二类铜璧形饰孔径较小,年代为东汉中晚期,主要分布于重庆巫山一带,是巫山工匠在第一类铜璧形饰基础上改造创新而形成的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圆形铜牌饰,其性质有引魂升天之意,亦有表现仙境场景。随着东汉墓葬结构及用玉方式的转变,第一类铜璧形饰衰退与消亡,出现了更多装饰于棺头挡悬璧图、十字双弦穿璧图、龙穿璧图。  相似文献   

12.
论良渚文化琮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琮和玉璧虽多见于中国古代典籍,但长期以来对其却缺乏科学的研究.对传世琮、璧的时代、作用和意义也多认识不清.在一些论著中,一般都笼统地把它们看作是三代之物.囿于这种传统的看法,1936年施昕更先生第一次发掘良渚文化遗址时,也谨慎地把“大批排列整齐而又有规则”的琮、璧为主的玉器推定为“周汉之间”的遗物.同年在嘉兴双桥一带又发现了大量的玉璧,同样也未能断定其具体的年代.1973年江苏省吴县草鞋山良渚文化遗址的发掘,才证实了玉琮和玉璧原是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的遗物.1976年妇好墓的发掘,出土了商代的玉琮,其器形与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这才使人们认识到,良渚文化的琮璧可能是中原三代文化琮、璧的源头.良渚文化时期的琮、璧与商代琮、璧当然不能等同地看待.但两者相似之处所反映的文  相似文献   

13.
山东章丘出土青铜器述要兼谈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章丘县出土了一批商周青铜器,其中两件带有铭文。铜器出土地点较分散,出土单位也多不清楚,但仍不失为研究鲁北历史的重要资料。现择要概述其中的一批青铜器,并对相关问题探讨如下。一、铜器出土地点及器物种类小峨眉山地点:位于县城明水镇东南部的小峨眉山北侧。北约0.5公里为明水湖,东北0.5公里为绣水村(传为汉土鼓城)。此处未发现墓葬及居住遗迹,但陆续出土了铜器80余件,有甬钟、铙形器、圭形器、璧形器等。  相似文献   

14.
毕海 《文物天地》2023,(7):100-103
本文通过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乾隆御题诗良渚文化兽面纹玉璜与浙江余杭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半璧状玉璜以及清代宫廷用玉作比较,从器形、玉料、纹饰、制作工艺、诗文、铭刻和著录等几个方面对这件玉璜进行详细释读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5,(1)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漆棺、屏风和帛画上,有几个璧或璧的图像。通过仔细观察对比,可以发现这些璧与穿过璧好的龙的关系并不完全相同,可以分为"锁定"和"穿过"两种。龙与璧之间不同的关系对应着以璧"安魂"和"引魂升天"的不同功能,透露出墓葬设计者对于宗教和礼制问题的细致思考,也反映了不同信仰在同一座墓葬中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花厅墓地出土玉器主要有大汶口文化自身因素和良渚文化因素两部分。长方形钺、环璧类玉器和各种耳饰,应是大汶口文化的自身因素。刻有神徽的玉琮、琮形管、玉璜、玉梳背、刻有神徽纹样的玉锥形器和有段玉锛以及多数串饰,则来自南方的良渚文化。花厅墓地之前的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海岱地区玉器数量和种类均较少,尚未形成独立的玉器文化体系。到花厅墓地时期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在良渚文化的强烈影响下,逐渐形成以玉钺、大型玉刀、各种环璧、牙璧及梯形绿松石耳饰等为基本内容的海岱系玉器文化。这一玉器文化体系的形成对中原地区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玉器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河南永城芒砀山西汉梁王陵墓中出土的西汉早期画像石以阴线刻制而成,画像内容主要包括长青树、凤鸟(或称朱雀),悬璧、绶带、亭形建筑等,边缘饰菱形回字纹、短斜直线组成的三角形纹等装饰性图案,是商丘地区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画像石作品,为探索和研究商丘汉画像石的起源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17,(3)
<正>二、齐家文化玉石璧的用途从《周礼》、《礼记》等古文献的记载来看,周代的玉璧承担着祭祀用器、丧葬用器、礼仪用器以及财富象征等重要的功能。那么,距今4200~3600年这一时段的齐家文化玉石璧在当时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用途?这里将通过对武威皇娘娘台墓地玉石璧出土情况的梳理,略作分析。(一)武威皇娘娘台墓地(第四次发掘)武威皇娘娘台遗址于1957年、1959年由甘肃省博物馆进行了三次发掘,清  相似文献   

19.
李秀萍  姜涛 《收藏家》2006,(9):51-54
颐墀先生是香港资深收藏家和鉴赏家,尤精于收藏古玉。他已从入藏30余年的三百多件古玉中,择优成册。今颐墀先生又要我们从他藏品中再择一二介绍给广大古玉爱好者,共享其乐。三联璧(图1)青白玉,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约BC4000-BC3000年)。高8.8、最宽处4.2、厚0.5厘米。三璧垂直相连,由上至下,大小依次递增。三璧之间以凹口相隔。三璧两侧之外缘均呈弧线状。上璧上缘正中为系绳处,且多有使用痕迹。此件形制与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3号墓所出三联璧相近,当为存世少见的红山玉之珍品。参见:1.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玉器精粹…  相似文献   

20.
凤翔县一九七二年出土一面玉璧。璧作圆形,中心圆孔,直径29.7、孔径5.94、厚0.9厘米。玉呈墨绿色,明亮光洁,晶润欲滴。两面布施繁褥细密、图案相同的纹饰,自孔至缘,以五周内填短直斜线的双道弦纹带相隔为四组(周)主体花纹,主纹图案为大小相间、互相蟠纠联作的勾连纹。花纹阴刻,线条流畅、准确,完美生动。依其特征,时代当属春秋早期(图一、图二)。璧是古代贵族用于朝聘、祭祀、丧葬的礼器,也作装饰品。《尔雅》:“肉倍好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