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戒鼎补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戒鼎补释吴振武戒鼎是1995年上海博物馆从境外抢救回来的一件重要西周晚期青铜器。该鼎鼎腹内壁铸有铭文4行26字。上海博物馆陈佩芬副馆长已撰有《释戒鼎》一文并连同器影和铭拓发表在新近出版的《第三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一书中。①我们在看了...  相似文献   

2.
宝塔河遗址出土的东周时期遗迹有灰坑、陶窑和墓葬,遗物仅见陶器与石器,器类包括鼎、釜、罐、鬲、盂、豆等。这些遗存分三期,时代跨度从春秋早期至战国早期。内涵分为两组,一组以鼎、釜、罐为核心,代表着峡江地区一支传统的鼎釜文化;一组以鬲、盂、豆为核心,为楚文化。春秋早期以传统鼎釜文化为主,春秋中期以后,楚文化逐渐介入,春秋晚期以后,楚文化在这一地区已成为主导文化。这一过程为我们研究峡江地区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楚文化的扩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文物》1997,(12)
1996年4月,在湖北蕲春达城乡发现一处西周铜器窖藏,出土方鼎5件,圆鼎和斗各1件,时代属西周早期。5件方鼎保存完整,上有铭文或徽记,内容相当重要。据本期发衰的李学勤《谈盂方鼎及其他》一文中的研究,认为盂方鼎铭文内容与商王之一的文帝母日辛有关。本期刊发了这处窖藏的发掘简报。湖南宁乡过去多次发现商周铜器,  相似文献   

4.
<正>目次一盂鼎旧拓五种二早期拓本的流传与"二白"本三关于全形拓四馀论一盂鼎旧拓五种上海博物馆藏盂鼎旧拓五种,即编号8594,签署"南宫盂鼎";编号8595,签署"盂鼎拓本";编号9716,签署"周盂鼎全形_(三百未剔初拓本)";编号9724,签署"盂鼎铭旧拓本_(文中二百□未剔作三百人风雨楼藏本里堂题)";编号9725,签署"南公鼎拓本_(耦园藏)"(图版壹,1—5)。均作立轴式。其中8594、8595于"1979年12月购自吴湖帆",另三种来源未详。下面分作简介。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博物馆新近征集的几件西周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博物馆新近征集到一批西周铜器。计有白宾父(?)两件,白考父盘一件,□作父盂一件,铜钟两件,琱生鬲一件,膳夫山鼎一件,共计八件。这批器物是乾县李培乾同志捐献的。其来源据说是解放前在麟游、扶风、永寿交界处(即在扶风北岐山一带)的某沟出土。  相似文献   

6.
冯峰 《纵横》2013,(10):62-64
盂鼎是铸造于西周早期的青铜重器,作器者盂,为周康王时期战功显赫的重臣。盂鼎器形厚重雄伟,上铸有学术价值重大的长篇铭文,因此自晚清出土以来,即备受关注,名满天下,其流传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盂鼎的出土年代,一般认为是在清道光初年,出土地点,则有陕西岐山县礼村和眉县礼村两种说法,当以岐山说为胜。据鲍康《观占阁丛稿三编》载,盂鼎出土后,“初为宋氏所得,置秘室,不以示人。  相似文献   

7.
梓溪 《文物》1965,(11)
1964年《文物》第7期载1962年陕西省永寿县好畤河村发现中枏父匕,同时还有鼎一、盂一,又残铜块一件。匕上有文字作:中枏父作匕,永宝用。从铭文书法秀丽看,是西周中晚期的作品。1964年,  相似文献   

8.
楚系墓葬在战国时期执行一套较为规范的用鼎制度,大多数情况下这套制度得到较为严格的执行,但也有例外,如曾侯乙墓选择1件子母口鼎与1件箍口鼎拼凑出一组2件“鐈鼎”,九连墩M1以箍口鼎代替折沿鼎表达鑐鼎功能。本文以丧葬遣策为线索,利用包山二号墓考古资料对战国时期楚国丧葬礼仪进行复原,进而发现鼎的使用会根据葬礼实际执行时的礼仪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9.
谈盂方鼎及其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北蕲春,由于1957年冬在当地毛家咀发现了西周木构建筑遗址,随后发掘出土不少器物,久已受到考古学界的注意。1996年距上述遗址仅600米处又发现青铜器窖藏,自然是值得重视的事。据简报,窖藏中有圆鼎1件、方鼎5件及铜斗1件。经仔细考察,我认为这些器物的制作不晚于商周之际,其中盂方鼎尤为重要,谨以拙见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昌平 《南方文物》2012,(1):134-139
海外收藏的兽面纹大鼎,远不止此前所说的子龙鼎、鼎两件。收藏子龙鼎、鼎的藏家千石唯司、坂本五郎,甚至就还各收藏有一件略小的兽面纹大鼎。瑞士苏黎世的瑞特堡博物馆(Museum Rietbery)收藏有一件器形、纹饰与子龙鼎几乎完全相同的兽面纹大鼎。目前仅在海外所见的兽面纹大  相似文献   

11.
曲村晋侯墓地M8是一代晋侯之墓,此墓被盗掘。但发掘出土的残存青铜礼器仍有14件,其中重要的有晋侯苏鼎1件、吾侯簋2件、晋侯方壶2件、兔等3件和晋侯苏钟2件等。此墓被盗掘的另外14件晋侯苏编钟被上海博物馆从香港购回,16件编钟的铭文前后衔接,遂成芙壁。简报认为M8的墓主人即为晋侯苏,这个意见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晋侯墓地发现的铜器铭文中有6位晋侯,除晋侯苏之外.都不能与文献相对应。《史记·晋世家》在"献侯籍立"下,索隐云:"《系本》及谯周皆作'苏'",这就是说,晋侯苏就是晋献侯。由此.在晋侯世系和晋侯墓…  相似文献   

12.
郝红霞  马孟龙 《文物世界》2011,(6):41-42,51
容庚《汉金文录》卷一著录有两件汉代“杜鼎”,两鼎器盖各有两组刻铭,现将两鼎器盖铭文转录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58年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发掘队在蕲春毛家咀发掘出西周木构建筑[1],并出土一些遗物,是鄂东地区考古的重大发现。三十多年后,毛家咀木构建筑附近又有新的重大考古发现。1996年4月,在毛家咀木构建筑西600米处的新屋塆,发现一窖穴遗迹,出土方鼎5件、圆鼎1件、铜斗1件[2],为鄂东西周考古增添了珍贵的考古资料。关于新屋塆窖穴的年代和性质,已有学者专门作了研究[3]。本人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蕲春毛家咀与新屋塆遗存 的关系“以及遗存的年代 新屋塆窖穴距离蕲春毛家咀遗址仅600米。新屋塆…  相似文献   

14.
西周王盂考──兼论■京地望罗西章(周原博物馆研究员)1994年12月17日,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刘家组又出土了一件重要的西周王器──王盂。它是继1978年5月5日齐村发现厉王■■,1981年2月庄白发现五祀钟等王器以来又一重要发现。目前我国发现的4件西...  相似文献   

15.
熊足铜鼎     
熊足铜鼎,通高18.1、口径17.2、腹径20、盖高4.7厘米,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陵山1号汉墓(即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鼎身作子口微敛,圜底,三熊足。熊作蹲立状,双目圆睁,张口露齿,一付笑眯眯的模样,十分娇憨可爱。鼎腹部有凸弦纹一道。腹两侧各附有长方形耳,耳上部有一圆轴,贯穿于一小兽之臀部。小兽作卧伏状,以臀部为轴,可上下翻转,用于固定鼎盖。鼎盖为覆盘形,盖面微鼓,盖周有四只小兽作同向等距离环立。在合盖前,先将鼎耳小兽翻开,合盖后翻回鼎耳小兽,向右旋转鼎盖,使鼎耳小兽刚好卡于鼎盖小兽的…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当阳县赵家湖楚墓群以北的慈化公社电一大队社员,在王家台附近平整土地时,挖出了一组青铜礼器,经考古工作者当时到现场观察,确认这组青铜礼器是出自春秋时期一座楚人的贵族墓葬之中。计有鼎二件,缶一件,盘一件,匜一件,簠一件。其中一件鼎铭文,共六字为“楚子超之食緐”。  相似文献   

17.
朱华东 《文物》2022,(7):79-82+97
<正>1993年,安徽省滁州市章广镇常山村出土一组铜器,现收藏于滁州市博物馆。这组铜器共7件,包括鼎1件、鬲2件、甗1件、缶1件、剑1件、削1件。该组铜器系偶然发现,出土现场被破坏,埋藏情况不详,但可确定为同一地点出土。这是江淮东部地区首次发现春秋时期成组铜器,该组铜器风格多样,较为少见。除鼎、鬲各1件著录于《安徽江淮地区商周青铜器》[1]外,其余诸器尚未刊布,现一并介绍并略作分析。鼎1件(滁州0276)。  相似文献   

18.
铏鼎考     
鼎考周铮1965年3月程仲鸣、吴鲞梅、何惧、资耀化等先生捐赠给中国历史博物馆一批文物,其中有铜鼎一件,该鼎圆形、通耳高22.8、口径19、腹深10.7厘米。两立耳略向外张,三柱足无纹饰。鼎腹有兽面纹三组,雷纹底,各以脊棱相隔。造型典雅,铸工精美,不...  相似文献   

19.
1960年,陕西省扶风县庄白大队农民割草时发现一青铜器窖藏,于1971年6月将这批铜器交给国家,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这批铜器共19件,计:鼎五、簋八、壶二、盘一、匜一、勺二。”铸有铭文的器物有散伯车父鼎4件;散车父簋5件,铭文相同,形制略有不同;(益帚)叔山父簋3件;此外有弦纹鼎1件、瓦纹匜1件、回纹盘1件、夔纹柄勺2件。本文仅就散伯车父器铭文所涉及到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斧正。散伯车父鼎,立耳,浅腹,腹底近平,  相似文献   

20.
刘荣华 《收藏家》2007,(11):3-8
丹桂飘香,金秋时节,浙江省文物局和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归去来兮——赵盂頫书画珍品回家展”2007年9月28日-10月17日在湖州市博物馆开展。展期20天。这是赵孟頫真迹“最多数量、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集中展出,也是地市级首次汇聚数量如此多的国宝级馆藏文物进行展出。共展出赵孟頫12件画作与26件书法珍鼎。多为长卷,作品大部流传有绪,保留了元代及元以后历代收藏家的题跋及皇家内府收藏御览印鉴、题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