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思想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二勋  秦耀辰 《史学月刊》2003,(11):109-116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关系认知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和飞跃,是人类痛定思痛后的明智抉择。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经历了人和自然的原始统一、农业文明时代朴素的“天人合一”、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冲突和生态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几个主要阶段。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理想与追求,也是人类生存、延续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以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为基础重新解读马克思著作,证明马克思本人是一名真正的生态学家,从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以及科学技术与自然三个方面阐述了其生态学理论,揭示了现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对资本无限追求的资本主义制度,解决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生态革命。福斯特的生态思想对我们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清源 《攀登》2005,24(Z1):65-67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青海地区生态优势、环境价值明显,但是其生态环境脆弱、生态问题突出.因此,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推动青海可持续发辰、构建和谐青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李清源 《攀登》2005,24(12):65-67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也是构建社会主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青海地区生态优势、环境价值明显.但是其生态环境脆弱、生态问题突出。因此.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推动青海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青海意叉重大。  相似文献   

5.
李婷婷 《文史月刊》2012,(Z3):226-226
构建争谐社会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用关系思维来处理这三种关系可以体现对规律的遵循和尊重,也是关系思雏的应有之义。用关系思维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建立正确的符合规律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主要从人对自然的依存性,人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人对自然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人对自然的治理等人与自然关系的四个维度入手,透过心理视角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剖析。并在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得出了当前科技发展的启示,以作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于过度消费的追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对于越来越多的年轻精英人士来说,追求物质基础带来的舒适享受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环保增添一抹亮色,多付出  相似文献   

8.
建平 《文史天地》2011,(11):89-92
1950年10月,华东画报社出版了一本名为《解放前后大不同》的漫画。该书以漫画形式形象地描述了解放前后社会生活的本质区别。书中漫画由张乐平、洪荒、米谷、张文远、韩尚义、沈同衡等名家绘制。该书序言称,创作目的是"唤起人们对于造成过去那无限丑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的憎恶,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理论,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人类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出切实的努力,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观念的创新为基本前提。这种创新以自然现、实践观、进步观的创新为核心,可持续发展现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发展观。一、人类自然观的创新:人与自然共生可以说,确立人与自然共生态势,克服人与自然的分离、对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马克思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的存在物。”因而,论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反思人类存在的自然基础,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一方面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和资源无节制的开采,另一方面由于破坏环境的行为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抑制,全球环境危机日益加重。而环境法的目的是以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目标,这是立法者对环境法所追求的价值进行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表达,对环境法的具体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恶化,变革目前不合理的环境法目的,设定符合时代特征的、合理的环境法目的,才能指导环境立法者建立积极有效的环境法,消除环境危机、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鉴于此,文章主要对环境法的目的进行必要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中、西方在建筑上不同的传统观念 人类的建筑活动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而作为技术和艺术合二为一的建筑则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中、西方在古老的哲学观念上的分歧,带来了建筑观念的不同。西欧文明的古代建筑表明了人们对于无限宏大的宇宙存在着自己的主张;而传统的中国建筑却表现了人们对与自然相协调、与之共存的理想的追求。这在建筑空间中表现得犹为突出。西方建筑空间就是从无限的外部空间中用石头围割成的有限的所谓内部空间,即在无限的空间中,人类切取了自己可以支配的有限空间。石壁、天花是与“无限”的界线,  相似文献   

12.
和乃中原民间婚嫁柬帖的中心范畴,和于自然、和于鬼神、和于人伦是其根本的价值观。蕴涵在民间婚嫁柬帖中的致和思想,对于当下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覃思捷 《文博》2007,(3):46-50
从远古洪荒时代起,人类对于自己的先祖以及自身的起源就保持着一种高度的崇敬之情,他们将内心无限的敬畏抽象成图腾并顶礼膜拜,这是精神上对于先祖表示尊敬的表现方式。而面对现实生活,人们思考得更多的则是  相似文献   

14.
贵州各族人民,历来重视生态保护,从切身利益出发,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贵州民间生态遗产,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千年敦煌     
Wang Yanlin 《丝绸之路》2014,(11):177-177
“千年敦煌”项目的设计思路,是以敦煌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基点。以对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为主旨.立足敦煌,着眼世界.将敦煌打造成世界文化的交流、汇集、研讨中心.带动河西走廊由古代丝绸之路而升华成为当今时代的中国文化传承创新之路,世界文化交流融合之路。本项目建设将以古今文化结合、中外文化结合、养生与地域结合、科技与商业结合的形式.通过最前沿的科技.最先进的商业模式,达到敦煌有限资源无限利用,有限交通无限游览.有限经营无限消费,  相似文献   

16.
晋江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古代先民遗存的碑记崖刻真实反映他们生活的轨迹和人文习俗。在林林总总碑刻中,以反映晋江先民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碑刻最具代表性.内容涉及水、土地、林木、山体、海港等方面。晋江先民以树碑立约的形式来保护生态环境,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置身于雪山脚下、大海旁边、白云之上的时候,尤其当我们将自己融入到自然的宁静之中的时候,我们会感动幸福,那是一种凝固在"无限"里的幸福感。追根究底,宁静是对于死亡的忘却。  相似文献   

18.
周军 《文史精华》2009,(12):36-44
1949年.围共内战进入终章。对于溃败的国民党,这是告别无限江山,“转进”台湾,背负着失败耻辱重新筹谋的一年。对于共产党,这是其“开围奠基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人民激情燃烧的一年”,下一步就是拿下台湾.完成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这六条基本特征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要使人生变得有意义,那我们就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人生意义、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归根结底,人生价值观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问题。人的认识能力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于外部世界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于人类自身的。如今,人类正是无限发展着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已登上月球,探索到百亿光年外的宇宙超级银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