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6月28日,两架军用直升机陆续从四川省石渠县洛须镇起飞,拉开了“世界屋脊”“剿灭蝗虫行动的帷幕。这是中国首次派出军队帮助藏区群众消灭蝗灾,涉及西藏、四川蝗灾最严重的3个县,时间持续十天。30名官兵参与了这次灭蝗行动,并为此准备和训练了两个月……07年夏的灭蝗行动创造了一项纪录:军用直升机在海拔3200米的青藏高原上,第一次以低于10米的高度飞行作业。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2011,(11):29-29
9月24日,美国著名极限跳伞运动员杰布·科里斯在第一次试飞失败的情况下,穿无动力翼装成功穿越世界海拔最高的穿山溶洞——一张家界天门洞。他从距离天门洞约一公里、飞行高度约2000米的直升机上出舱起跳,成功穿过天门洞后继续飞行约40秒,开伞降落在盘山公路上。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第一代藏族飞行员———扎西泽仁□丹巴拉姆在一个初秋的早晨,我到成都陆军航空某部采访该团副团长、正团职上校扎西泽仁,他也是我的老乡。在此之前我们已在一次藏族同胞聚会上见过面,那天扎西军装笔挺,肩章铮亮,很是英俊、潇洒;今天扎西穿的是飞行服,看起来...  相似文献   

4.
西藏有着"空中禁区"之称,在雪域高原开通航线,谈何容易!然而,1956年,我年轻的人民空军长空探路,战胜了前所未有的重重困难,奇迹般安降世界屋脊。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航线的开辟不仅填补了我国高原飞行的空白,而且无一人伤亡,创造了世界飞行奇迹。详情请阅《新中国开辟北京至拉萨航线纪实》一文。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2015,(10)
直升机飞行操纵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是直升机上重要的两个系统,直升机由于其独特的飞行方式,导致它的操纵方式与固定翼飞机完全不同,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是在飞行操纵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加装辅助舵机,提高全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直升机旋翼的特点决定了直升机具有强耦合,弱稳定的等特性,这也给飞行操纵及控制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简单描述了直升机飞行操纵及控制系统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交联设计特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Jing 《世界》2011,(1):20-21
读《战争与和平》、玩IPad、看新季电影……在港龙航空及国泰航空中国区总经理SamSwire(施维新)看来。飞机上可做的事儿太多了。“当然如果能有个游泳池就更棒了!”十二月的一天.在北京双子座大腰他的办公室里.《世界》与这个每年飞行100多趟的航空达人.聊起了关于飞行的种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35年军旅飞行生涯中,曾经6次走出国门,执行出国培训、亚丁湾护航、随舰出访、环太平洋军演以及和谐使命等重大任务,从一位海军舰载直升机飞行员的视角见证了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深蓝的历史性跨越。每次走出国门都有一些感悟,让我难以忘怀。赴法国巴黎学习1986年11月,我和另外两名飞行员到法国巴黎某航空公司学习直升机反潜飞行技术。当时,我国航空反潜建设刚刚起步,直升机反潜还是空白。  相似文献   

8.
周政 《风景名胜》2020,(1):0196-0196
航空应急救援具有快速、灵活、高效的优点,受地理环境和道路完整性的限制少,是最快捷、最高效的应急救援手段。直升机是参与航空应急救援的主要飞机。在应急救援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直升机数量不足、调度效率不高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紧急情况发生后迅速准确地确定直升机需求。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准确确定不同航空应急救援任务的直升机需求,有助于更准确、更快地从各个基地调遣直升机。对于后续的应急安排,可以更好地协调,从整体上提高航空应急救援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70多年来,在中国、在美国、在世界航空界,传颂着这样一位英雄,他的名字叫罗伯特·萧特(ROBERTSHORT),他是志愿为中国抗日而捐躯的第一位美国飞行员,他殉难的地点就在现今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娄葑镇(原属吴县车坊镇)境内。罗伯特·萧特,是美国华盛顿州泰科玛人,毕业于寇蒂施民用航空学校,原为美国陆军航空兵飞行员,退役后任盖尔飞机公司驾驶员,技术甚精。1930年由美来华,1931年6月任我国军政部航空学校飞行教官。1932年初,日本帝国主义者继1931年九一八武装侵占我东北三省之后,又在我东南沿海水陆领域不断增舰、增兵,寻衅骚扰,侵略野心…  相似文献   

10.
《我教周宇驰学飞行及其后果》一文的作者,曾是空军专机师直升机资深飞行员。1971年他奉命做当时任空军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后来成为林彪死党的周宇驰的飞行教练。不承想周学飞行是一阴谋,“9.13”事件发生,周宇驰驾机叛逃未遂毙命,其教练自然被认为是林彪“贼船”上的人,尔后遭遇可想而知。本文系作者亲身经历,是对那特殊时代历史的又一见证。  相似文献   

11.
厉汝燕早年自费留学英国学习机械,后经清政府批准转为第一个在国外学习航空的官费留学生,继而成为最早获得飞行执照的中国人。辛亥革命后,厉汝燕回国投身革命和航空事业。1912年,他在上海江湾进行飞行表演,成为第一个成功驾机在中国领空飞行的中国人;1914年又完成了国内最早的长途航线飞行。他一生践行航空救国,为中国航空教育的起步和航空力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沈淦 《文史天地》2013,(8):25-28
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飞行者一号”试飞成功,为人类动力航空史拉开了帷幕。1909年9月21日,“中国航空之父”冯如驾驶着由他设计制造的“冯如1号”飞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市南郊完成了属于中国人的首次载人动力飞行。他的这次飞行,距莱特兄弟开创人类首次载人动力飞行仅仅过去了不到6年,而飞行水平却有所超越,以致西方报纸在盛赞冯如为“东方的莱特”时,又惊呼:“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报业史上,李敷仁和《老百姓》报具有独特的魅力,在面向识字不多的底层读者的通俗报纸中,迄今还鲜有一份报纸曾攀上这样的高度,今天知道的人恐怕已不是很多了。李敷仁原名文会,字敷仁,生于陕西咸阳县北杜镇一户贫苦人家,1913年考入咸阳县立高等小学校。1922年,他考入西安第三中学,曾被选为学校代表之一,参加了省学生会的工作,领导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1928年8月,他在上海一家叫《生华》的期刊编辑部做编辑、校对,边学边干,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新闻事业,为他以后办报打下了一些基础。当年他应邀回到西安,在国民党省党部宣传科当助理干事兼…  相似文献   

14.
鹰巢     
肃立在“中国航空烈士公墓”门前我得到一个印象:鹰巢。沿紫金山北坡拾级而上,穿过牌坊、碑亭、墓道、祭堂,产生飞机升空的庄严感。进入墓园意识到升华:自己已经置身一座由翅膀构成的历史殿堂中。中国航空与世界同时起步。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人类第一架飞机。1906年欧洲造出自己的第一架。时仅两年,1908年,冯如造出中国的第一架。在冯如飞行表演的观众中,有一位头戴白色巴拿马遮阳帽,手拄黑色木杖的广东同乡,他就是孙中山。表演结束,孙中山用粤语发表演说。演说的第一句话是:“吾地中国有杰出人才!”孙中山是中国航空之父。世界诞生空军…  相似文献   

15.
李青 《文史天地》2012,(8):68-71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他不仅在我国铁路史上,而且在世界铁路史上也是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提起詹天佑,人们必然想到1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一般认为这是在詹天佑主持下,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在这之前六年,即1903年,詹天佑还曾独立设计修建过另一条铁路——高易铁路。高易铁路才真正是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相似文献   

16.
《西藏人文地理》2020,(2):104-109
最好的飞行场地,肯定要有很好的气流条件、绝美的风景,以及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飞行路线,这才能最大的体现滑翔伞飞行的魅力。西藏就属于这样的地方。滑翔伞是世界上最轻便的飞行器,凭借气流,滑翔伞可以盘高飞远。目前滑翔伞飞行直线距离世界纪录为588.27公里,盘升高度世界纪录为8157米。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对滑翔伞飞行爱好者来讲自然有着非凡的魅力。而美丽的圣湖——羊卓雍措(以下简称羊湖),则是在西藏滑翔的首选之地。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在西藏高原部队服役的我,因到偏吉和茶柱调研民兵工作,遂有了一次雅鲁藏布江源头之行。雅鲁藏布江源头这里由于气候恶劣、高寒偏远、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一般人很难涉足,这不期的邂逅,倒丰富了我平淡无奇的人生。免费"招待所"那是1982年刚过罢春节,雪域高原西藏还天寒地冻着,日喀则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邓增就要我和他一起,去偏吉和茶柱调研民兵工作。偏吉和茶柱地处中尼边境,由于海拔高,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偏吉  相似文献   

18.
王建云 《神州》2008,(8):53-54
1951年初,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一项决定:为新中国培养第一批女飞行员。于是,从华东军政大学.航空预科总队挑选出来的55名女战士奔赴牡丹江第七航空学校学习飞行。在这55名女学员中,有14名是学飞机驾驶的。她们被组成一个班。组织上任命湖南辣妹子周映芝为班长。"女人学飞行.中国没有先  相似文献   

19.
1950年3月底,刚刚组建4个多月的人民空军接到命令:飞赴西南,空投粮食,支援地面部队进军康藏。我人民空军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被称为空中禁区的世界屋脊上空,战胜航空史上罕见的困难,开辟了多条航线,胜利完成了空投任务。  相似文献   

20.
达旺日记     
杨阜 《中国西藏》2013,(4):54-59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后。杨阜先生作为西藏前线工作队的一员,在藏南达旺工作了三个多月,对门巴族的风土人情和居住在边境的门巴族同胞的生活情景都有所记录。本刊特选发他在达旺的工作日记三则,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