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编制的《岩石艺术:申报前指南》,左江花山岩画与现有岩画世界遗产及国内外其他重要岩画遗产对比研究表明,左江花山岩画具有独特和显著的自身品质,值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岩画自身品质的原创性、典范性与稀缺性及数量维度看,花山岩画以其"蹲式人形"为基础符号的独特图像表达系统,统一而艰险的作画位置,以及大规模的画面和岩画数量,在世界岩画遗产中占有突出地位。从岩画所处的环境来看,花山岩画的作画点是先民精心选择的结果,与江水、群山及台地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祭祀场,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罕见。关于岩画的文化内涵,花山岩画的作画人群单一,形式统一,在700多年这个相对较短的历史时期内,集中记录了当地骆越人的祭祀场景,是对这一人群信仰体系和社会生活的独特见证,也是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岩画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2.
岩画是古代先民生产、生活、祭祀等活动的生动记载,是人类文明的史诗,岩画的断代一直是岩画研究的难点,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色度、饱和度和灰度(HSI)彩色模型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岩画灰度值(I)的方法,利用岩画灰度值与岩画作画年代之间的线性可比关系,测定岩画的年代。此方法能提取整个岩画中的灰度值,避免了手工提取有限个点的缺陷。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为岩画的断代提供一种可参考的、简便的、快速的计算机解决方法,但测定年代的准确性依赖于选取的岩画标尺年代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左江流域世居民族与左江岩画关系密切。时至20世纪50年代,左江流域民间尚有祭拜岩画的习俗,而现在已无遗存,但与之相关的祭祀活动比较常见。从现代左江流域居民与左江岩画有关的祭祀可以看到,现代人对左江岩画是敬畏的,但认识笼统、空泛。前者有利于左江岩画的保护和弘扬,而后者则有碍于此。当地民众对左江岩画的科学认知,不仅对于左江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弘扬左江岩画文化有重要作用,对于推进民族文化自觉,增强民族自信心、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等,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4年在山东省日照市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岩画,岩画内容与古代祭祀有关,体现了东夷人对太阳神的崇拜。岩画的发现填补了山东无此时期岩画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试析内蒙古地区的狩猎岩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狩猎岩画是我国北方岩画中一种非常流行的题材,从已发现的大批狩猎岩画中可以看出,在远古时期,我国北方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以狩猎经济为主的时期。内蒙古的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巴丹吉林岩画中狩猎场面占有相当比重,这些岩画记载了我国北方草原民族的历史,向我们传述了远古先民生存的自然环境、经济活动、宗教信仰等信息,反映了草原猎牧人由狩猎经济发展为畜牧经济的历史足迹。从内蒙古地区的狩猎岩画可以看出,居住在这里的远古居民迫于生存需要,很早以前就意识到,肉类食物是身体所必需的重要生活来源,“食其肉、饮其酪、衣其皮”。因此,…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以来,以河南具茨山为中心的河南中原地区发现了数量巨大的岩画.岩画主题百分之九十以上均为圆形凹穴,其次有线性沟槽、棋盘式方格图案等.岩画的制作大多以石器磨刻方式为主;也有一部分(尤其是棋盘式方格图案)为金属工具凿刻而成.凹穴图案大小不一,深浅各异.排列方式也有多种,有的为单独不规则排列、有的呈六个一排的双排排列,有的则呈梅花状或玉璧状排列.目前已经在上万块岩石表面发现了岩画,这些岩石有的是自然形成的基岩,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刻凿以岩画的岩石应归类为巨石遗迹,如石棚、立石、石坛等.凹穴岩画和巨石在中原地区似乎是一种结构性情景,这将有助于我们对其文化性质、内涵及其时代进行认定.根据目前交叉断代研究来看,中原地区的凹穴岩画与巨石的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到青铜时代,其文化内涵与中国历史上的通天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7.
贺兰山岩画以磨制、凿刻和划刻制作的岩画为主,学术上称之为中国北方系岩画,而用赭石颜料绘制的岩画仅白芨沟一处。该岩画点位于大武口乡杏花村西北15公里、贺兰山东麓的白芨沟内,东距石嘴山市约45公里。岩画绘制于坐西朝东岩棚的后壁上,调查报告已于1994年发表,并认为早期岩画在旧石器晚期,距今1-2万年,中期岩画距今2000-4000年,晚期岩画距今1000年左右①。宁夏岩画研究中心对该岩画做了调查,但对时代和民族归属等未做探讨②。  相似文献   

8.
资讯·国内     
《大众考古》2022,(6):10-11
<正>宁夏石嘴山:贺兰山古岩画点石嘴山市博物馆在贺兰山深处发现了30余幅以马和鹿图案为主的新岩画点。群马图组合令人惊叹,制作手法有磨刻和凿刻,证明远古时期的贺兰山脉植被茂盛、动物群集。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近期,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陶寺北墓地新发现一座春秋晚期的女性贵族墓葬,墓主怀有身孕,应为大夫的夫人。墓中出土各类器物134件(组),以铜器居多。  相似文献   

9.
贺兰山岩画在世界岩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贺兰山岩画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若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将不复存在。但是,截至目前关于贺兰山岩画风化机理的研究甚少,从而严重制约了对其风化机理准确地、有效地科学认识。为此,以贺兰口岩画为研究对象,在风化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保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大风及沙尘天气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并结合冻融实验和风洞试验进行风化病害机理研究。研究发现,贺兰口岩画以长石杂砂岩为主,引起其风化的因素有温度、湿度、风沙等。其中,温度变化和风沙剥蚀为主要病害因素。该研究有望为全面了解岩画风化机理以及其后续保护工作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贺兰山岩画在世界岩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贺兰山岩画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若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将不复存在。但是,截至目前关于贺兰山岩画风化机理的研究甚少,从而严重制约了对其风化机理准确地、有效地科学认识。为此,以贺兰口岩画为研究对象,在风化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保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大风及沙尘天气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并结合冻融实验和风洞试验进行风化病害机理研究。研究发现,贺兰口岩画以长石杂砂岩为主,引起其风化的因素有温度、湿度、风沙等。其中,温度变化和风沙剥蚀为主要病害因素。该研究有望为全面了解岩画风化机理以及其后续保护工作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四川文物》2021,(2):4-14
2019年,丝绸之路南亚廊道调查队在青海省民和县寺沟峡内发现了4幅6组个体102个岩画,并对岩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测绘和数字化扫描。从整个岩面的制作技法来看,有直接磨刻法和敲凿法。岩画主要以抽象图案为主,有少量人像、持物人物、鸟等具象形象。其形象与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彩陶图案纹饰相似度较高,与中原地区岩画有着密切关系,为研究官亭盆地早期文化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奥登 《世界遗产》2014,(9):24-28
一年之中,哈尼族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过节。逢节日必有祭祀,必有祭祀的神灵。 哈尼族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一个是二月节“昂玛突”,意思就是祭祀寨神,在农历二月的特定日子,元阳哈尼族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一系列的公共祭祀活动,村寨内的各家也会举行家庭祭祀活动。祭祀神灵是以寨神昂玛为主,其他的一些神灵比如地神咪收、天神摩咪、火神、水井神以及祖先神也被祭祀。二月节在寨神林举行,祈求神灵保护自己的村寨。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苏南,随着族田规模的增加,其功能从祭祀开始向赡族、助学等逐步展开,直至发展一些社会公益事业;当族田规模减小时,从社会公益事业渐次向祭祀缩减。祭祀是族田的基本功能。族田的主要功能也随着规模的增加发生变化,先以祭祀为主逐渐转向以赡族为主;随着规模的减小,赡族的主要功能地位又让位于祭祀。不同宗族族田的功能增减、主次功能转变应达到的族田规模可能有别,但是变化的趋势是确定的。族田功能随着规模增减所发生的有规律变动,是苏南人尊祖敬宗观念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4.
2016年9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四川石渠县阿日扎、温波乡的两处岩画进行了调查。从雕刻技法上看,这些图像均为密点凿刻剪影式和密点凿刻粗线条轮廓式图像;从内容上看,这些岩画有人、牛、牦牛、山羊、大角鹿、虎以及少量无法辨识的图形,其中动物形象明显具有游牧文化色彩。目前,四川发现且公布的早期岩画非常少,此次发现对于研究石渠岩画与周边青海、西藏地区岩画的关系,乃至文化传播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是中国岩画最丰富、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是中国北方岩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岩画自东向西呈带状分布,根据地理单元和岩画内容的不同,我们将内蒙古岩画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岩画区域。在各个区域内,动物岩画均为最核心的题材和内容,凿刻是主要的制作技法。动物、狩猎、放牧等岩画主体内容反映出,创造内蒙古岩画的人群处在北方猎牧经济模式下的生活状态。从整体上看,内蒙古岩画在类型、技法、表现形式及风格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共同特征,这种共性源于中国北方地区相似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下所体现出的生产方式相似性,进而表现出相似的文化内涵,以及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岩画表现形式。东西文化交流下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也促进了内蒙古岩画共同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岩画是远古人类用独特的方式对历史的一种记录。中国是岩画资源大国,从北到南,远古的先民们在岩石上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但对于岩画的研究,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关于断代、关于族群,一直众说不一。《英国剑桥科技史》中有这样一句话:“考古界惟一能确定的是一切都不可确定。”岩画的研究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17.
神佑梯田     
<正>一年之中,哈尼族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过节。逢节日必有祭祀,必有祭祀的神灵。哈尼族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一个是二月节"昂玛突",意思就是祭祀寨神,在农历二月的特定日子,元阳哈尼族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一系列的公共祭祀活动,村寨内的各家也会举行家庭祭祀活动。祭祀神灵是以寨神昂玛为主,其他的一些神灵比如地神咪收、天神摩咪、火神、水井神以及祖先神也被祭祀。二月节在寨神林举行,祈求神灵保护自己的村寨。  相似文献   

18.
岩画是史前时代的作品,是人类童年的艺术。岩画的出现很早,欧洲伊比利亚半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澳瑞纳文化中就发现了许多以“奔跑的群兽”为主题的岩画,各类岩画、岩刻艺术作品在新石器时代几乎遍布五大洲,在青铜、铁器时代的边缘文化中还延续得很晚。无论如何,岩画是出现文  相似文献   

19.
色沃岩画位于西藏林芝工布江达县,是迄今为止林芝地区发现的第二处岩画点。该处岩画点以密点敲凿为主要制作方法,以剪影图像为主要表现手法,画面布局合理,动物简朴写实,为藏东南地区的岩画研究增加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0.
肖永明 《丝绸之路》2014,(18):22-27
本文从马家窑类型舞蹈纹盆时空分布特点分析了这些器物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认为多人舞蹈盆出现在狩猎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型期的农业经济圈西北部边缘。多人舞蹈纹饰源于狩猎经济模式下的岩画题材,多人舞蹈纹盆的出现是刚刚走上农业经济道路的狩猎采集人群将岩画题材转移到彩陶工艺中的一种表现。欧亚之间草原地带的狩猎采集人群以岩画为媒介,将来自于西亚地区的农业部落多人舞蹈纹饰传播到了甘青地区马家窑类型的彩陶盆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