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因安置释迦牟尼佛骨舍利而成为我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唐朝每三十年开塔供养,终唐共有八位皇帝七迎佛骨,极盛一时。唐时全寺共设二十四院,各宗兼备,诸门总设,是我国唐代长安佛教会聚之地。一九八七年四月,在法门寺真身宝塔下,发现了掩埋一千一百余年的唐代地宫,随之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轰动于世。在这批器物中,与佛教有密切联系的供养器、法器、生活用具为其主要特征,而这些供养器、法器和生活用具中,密宗气氛十分浓厚,为研究晚唐密宗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噶布拉碗是藏传佛教密宗的重要法器。佛教于5世纪传人西藏,在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期,西藏佛教密宗已经在使用人头骨、人肠、人血、人皮以及用女孩的腿骨制成的号角做法器和祭物。噶布拉碗大多为古代高僧头骨制成,是密宗灌顶使用的重要法器。密宗修法者在举行灌顶仪式时,在灌顶壶内盛圣水,在噶布拉碗内盛酒,师傅把圣水洒在修行者头上,并让其喝酒,然后授与密法。灌顶的意义是使修行者聪明和冲却一切污秽,是修密僧人在修密宗时必须举行的一种重要宗教仪式。  相似文献   

3.
《西藏人文地理》2006,(6):104-104
此金刚轮图符呈圆形,图符中心为一金刚杵法器,此法器原为印度教雨神因陀罗(后为佛教中帝释)的象征,含有“霹雳”(能辟开一切愚昧无知),“金刚石”(能摧破一切恶魔)之意,佛教密宗用它来表示坚利之智,是断烦恼,伏恶魔的法器。  相似文献   

4.
王建芙 《收藏家》2011,(4):26-32
在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大量清宫藏品中,有许多器物明显具有藏传佛教风格,从器型上看它们都是藏传佛教供奉的圣物。可大致分为三部分:仿制藏传佛教中的法器,仿制藏蒙习俗的生活用具和具有藏传佛教纹饰的中原器皿。  相似文献   

5.
浅谈法门寺地宫出土部分金银器的定名及用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批金银供养器及佛教法器,为我们研究唐代金银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出的还有一通《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帐碑(以下简称《物帐碑》),为我们深入研究法门寺文物提供了最为可靠的依据。本文根据《物帐碑》提供的材料,结合文献资料,对已发表的法门寺的部分金银器的定名及用途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沉船出水物件中,佛教有关的器物占相当比重,质料有陶、瓷、金、银、铜、铁、锡、玻璃以及天然素材等,其中几件铜铸密宗法器,锡杖、金刚杵、法铃、供养天女等,造形优美,制作精细。据打捞公司的潜水员称,发现锡杖[图一,图二]之地点有一堆白骨,他们臆测是属于一位持锡杖的僧人,但沉船的业主否认此说,他称整条船只只有兽类,并无任何人类的骨骼。  相似文献   

7.
正此书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印度—西藏的佛教密宗的历史、教法基础、仪轨和象征外道供养、修道与解脱。书中每一小节,均可作为一部辞书的条目。本书对"密宗"做了深入浅出的论述,资料翔实,是一本难得的海外藏学著作。  相似文献   

8.
董健丽 《收藏家》2022,(5):3-12
唐代是中国陶瓷蓬勃发展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器物种类繁多,造型千姿百态,釉色品种丰富,纹饰端庄大气,文化内涵多元。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器物计1534件,涵盖了各个窑口,各种釉色,使用功能齐全,日常用具、陈设用具、文房用具、宗教法器、丧葬用具、乐器、玩具等各种门类无所不包,直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述论,不妥之处,敬祈方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朝阳北塔浮雕的图像内涵和造型特征,并考察了其历史背景和影响。辽重熙十一至十三年,在该塔外面新制作了金刚界四方佛、八大灵塔和供养菩萨等浮雕。作者通过对这些图像题材和造型的分析,认为该塔浮雕组合表现了以毗卢遮那佛为中心的金刚界曼荼罗,融合了新的八大灵塔信仰。其中,金刚界四方佛的五佛冠体现了辽代独有的造型特征和宗教意义,而八大灵塔基于与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结合而盛行的辽代独有信仰,其塔名来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另外,该塔供养菩萨像反映了金刚界密宗的原则和信仰。通过供养菩萨手持之莲花枝柄香炉,可知这种器型由辽传播至高丽的历史事实。最后,作者分析了辽宁朝阳地区的宗教发展历史和朝阳北塔对其他辽塔的影响,认为朝阳北塔浮雕当为辽代金刚界密宗复兴的开端,对八大灵塔信仰在辽境内的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超 《文物春秋》2013,(4):79-80
山海关文物保管所收藏有一尊清代铜鎏金尊胜佛母造像,三面八臂,面相和手持法器各不相同,分别代表不同的功德,是密宗的重要佛母造像之一.造像的工艺精湛,从其艺术风格分析,应是乾隆时期所造.  相似文献   

11.
蚌器是一种以蚌壳为材料制作的器具,其主要是用作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或装饰品等,在辽西地区兴隆洼文化中蚌器发现数量颇多。以兴隆洼文化出土的蚌器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装饰类、人面类、臂钏类和工具类四类,进行类型和功能的分析,进而讨论蚌器与石器中同类器之间相互模仿、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午后的火供     
2006年初,我们在邦达仓大院碰巧纪录了一次完整的火供仪轨。 火供.是佛教密宗的一种特殊的供养仪轨.它通过焚烧供品、谷物、树枝、咒符等来供养神灵.通常用来祈求祥和平安.也有用来降伏妖魔的。邦达仓这次火供的主要目的是驱邪.阿佳穷达说,这样的火供在八廓街经常有的,一般是院子里的人们一起商量好.凑钱请来僧人举行火供。  相似文献   

13.
西藏宗教面具可概括为跳神(羌姆)、悬挂两大类别。前者为各类宗教法会活动中神舞表演时佩戴的面具,后者为护佑佛法而悬挂于寺院,供万民百姓供养膜拜的面具。二者互相通融,均作用于酬神醮鬼、驱邪禳灾、守护佛法的宗教观念,属西藏“大五明”中“内明”密宗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14.
一唐三彩釉陶制品,从生活用具到供观赏的工艺品,种类繁多。目前所见唐三彩器物中,生活用具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主要有以下三类: 1、属于贮盛器具类,形体较大。尊,常见双螭柄尊和人形尊两种。双螭柄尊器形比较高大,一般高在33—47.5厘米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关林大道徐屯段清理出一座唐墓,时代为中唐时期.墓中出土有彩绘陶俑、动物俑、生活用具、三彩器、瓷器等随葬品.其中出土的蓝釉三彩盘制作精美,推测可能为巩义黄冶窑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赵晔 《南方文物》2012,(4):74-83,55
史前遗存中有机物最难以保存,只有在干燥或饱水埋藏环境下才得一见。多年来良渚文化饱水遗址的不断发掘和一些偶然的发现,获得大量的木制品材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史前文化内容的认识。《初论良渚文化木质遗存》一文集中介绍了良渚文化木制品的发现,分建筑部件、水井(窖穴)护板(也可归为建筑部件)、葬具(至少其中木椁也属建筑部件)、舟楫、生活用具、工具、兵器及法器、玩具等几大类全面展示了良渚人对木材的运用情况,并对良渚木制品文化的传承进行了梳理。是迄今对史前良渚文化木制品最为全面和详实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千手观音造像修复试验区法器的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器作为千手观音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相对固定的题材和形象,法器的造型研究对千手观音造像的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千手观音造像的基本形式,以及千手、千眼与法器之间的配置关系,并着重梳理了千手观音造像中法器的造型特征和形象渊源,以2013年修复试验区中的4件法器为案例,对其进行造型特点、着色工艺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彭筱婷  ;韩振中 《神州》2014,(17):39-40
佛教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人类文明中大放异彩。佛教法器不仅作为弘扬佛法的重要载体,更是佛教造物艺术的重要表现。通过对法器文献、图像资料的搜集与整合,立足于设计审美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可以发现其在造型、材料及装饰工艺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汉藏佛教艺术交流由来已久,两地在法器的设计制作中相互汲取融合,进而使得汉地佛教法器在具有鲜明的汉地风格的同时对藏传佛教法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器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涵,器物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易经》中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物即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具,其外形和制造过程蕴含了文化理念和民俗信息。m民间陶瓷源于民间生活,充满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纯真质朴的向往和期盼,反映了人们生活状态、思想情感和审美习惯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05,(5)
清代历朝帝王尊奉喇嘛教,宫中设有专门管理藏传佛教活动的机构“中正殿念经处”。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宫中佛事活动形成固定制度,并载入会典,成为清代典章制度中的重要一项。在宫中收藏的藏传佛教法器,分为宫中造办处制作和西藏地区进贡物两大类,他们在制作风格上存在一些区别。清王朝时西藏地区的宗教头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喇嘛,每两年轮流向朝廷进贡物品,每次供品中都有法器。西藏地区进贡的法器,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