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12月25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郝诒纯教授,在庆祝她的老师袁复礼教授诞辰90周年的会上,将一份珍贵的礼物——用袁复礼姓氏命名的、有孔虫新属(袁氏属)标本献给这位在新疆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地质界元老,以感谢老师40年前在西南  相似文献   

2.
1993年12月31日是我国著名地质十家、教育家袁复礼教授诞辰一百周年。在教帅节之际,新疆地质学会召开自治区地矿行业各单位30余名老、中、青地质科技工作者参加我国地质学者最早开拓新疆地质事业的奠基者——袁复礼教授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大家以崇敬的心情踊跃发言,缅怀我国地质界德高望众的老专家对我国和新疆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袁复礼教授是河北省徐水县人。1987年5月22日在北京谢世,享年95岁。他早年在北京清华学h高等科学习,曾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学士、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投身于祖国地质事业。解放前曾任北京地调所…  相似文献   

3.
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中国学者袁复礼等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揭开了仰韶文化发掘与研究的序幕。为纪念仰韶遗址发掘90周年,2011年11月6~8日,仰韶遗址发现90周年纪念大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渑池县召  相似文献   

4.
正位于赣西边陲莲花县闪石乡的复礼书院,是一所古老的学府,是王阳明心学的传播之所。在明清时期,其影响很大,乃人文胜地。复礼书院由明朝理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刘元卿创办,始建于明朝隆庆六年(1572)。复礼书院的组建,完全是民间行为。假如  相似文献   

5.
正在红军长征队伍中,有一位传奇的外国人,他就是英国传教士薄复礼(原译名勃沙特)。薄复礼曾被红六军团俘虏,于1934年10月到1936年4月随红六军团行军。薄复礼应萧克请求翻译的法文贵州地图,对于红六军团转战黔东南发挥了重要作用。薄复礼1936年11月在伦敦出版的长篇自传体回忆录《神灵之手》(英文版),是西方首部介绍长征的专著,比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早了一年。  相似文献   

6.
仰韶村和仰韶文化--纪念仰韶文化发现8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志敏 《中原文物》2001,2(5):15-18
河南渑池仰韶村是仰韶文化所从取名的地方,发现以来已有80年的历史.安特生和袁复礼的考古发掘,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萌芽,后来的一系列田野工作,更加深了对仰韶文化的认识.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的连续发展,终于形成以商周文明为核心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袁老师的“错误”不在于他颠覆了几十年的“教科书传统”,而是在于他教会了学生另一种观察历史的态度,那就是质疑历史,质疑历史其实就是一种创新的方式,不管对学生还是对自己。袁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而作为袁老师是很倒霉的。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2016,(11)
正1927年5月,袁复礼、黄文弼等中国学者与外国科学家组成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开始了长达六年的旅程。北大学生李宪之和刘衍淮在考察团内,是德国人郝德博士的气象研究助手。当时中国的大学还没有气象专业,他俩从零开始学习。1928年秋,为观测寒潮,郝德带领李宪之从若羌翻过阿尔金山,在青海西北部的铁木里克设站,留李宪之在此观测。虽然李宪之出发前,  相似文献   

9.
地处长江荆江南岸的湖北公安县,地广土肥,河湖交错,晚明名学革新派——“公安派”领袖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时称“三袁”)就出生于此。  相似文献   

10.
叶涛 《民俗研究》2016,(1):12-14
正李万鹏教授,1935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1955年至1959年在山东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留校工作之初,万鹏老师曾有较长一段时间在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工作。在教务处工作时,教务长是著名的英文教育专家吴富恒教授(我1980年入学的山大校长)。正是由于工作的关系,万鹏老师接触到了山大历史上文理科的许多著名教授,对于这些老教授的学养和处世为人,成为后来万鹏老师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袁宗道 兄弟齐名 时称三袁 袁宗道,字伯修,公安(今湖北公安)人,万历十四年(1586)会试第一,授庶吉士,进编修,卒官有庶子。泰昌时追录光宗讲官,赠礼部右侍郎。袁宗道与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均有才而成名,时称三袁。袁宗道能诗善属文,是“公安学派”创始人物之一,如其《龙湖》小品文:  相似文献   

1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毛泽东自幼信奉的名言。毛泽东尊师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其实,毛泽东尊重的老师,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毛宇居、杨怀中、徐特立等几个外,尚有多人,仅是隆回县(旧属宝庆府邵阳县)就有袁吉六和孙俍工两位先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气派民族神韵———香港著名摄影艺术家陈复礼和他的摄影艺术□洪明90年代的陈复礼〔一〕陈复礼,是当代享誉世界的香港著名摄影艺术家,现为全国文联荣誉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世界华人摄影学会名誉会长和香港中华摄影学会永远名誉会长。早年...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先生一共发表过几次讨袁宣言?现世间流传的解释,多有差谬。特别是对1916年5月发表的《第二次讨袁宣言》,其何以称为“第二次”?许多论著作了错误的阐释。别者不计,单看辞书,如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辞海》历史分册(中国近代史)作了如下阐释:“1916年5月孙中山在护国运动中讨伐袁世凯的宣言。以1913年的赣宁之役(二次革命)为第一次讨袁,故称是役为第二次讨袁。……”按这个解释,似乎并无“第一次讨袁宣言”,而仅有第一次讨袁之役;《第二次讨袁宣言》之称为“第二次”,是因为  相似文献   

15.
袁鼎 《百年潮》2009,(9):61-62
吴晗先生和中国地学界有着不解之缘.1930年8月,吴晗到了北平,经燕京大学文史系研究员顾颉刚介绍,在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日文编考部工作半年.1931年报考北京大学史学系,未能录取.又考清华大学史学系,由胡适推荐,在清华大学代理校长翁文灏等人关照下,最后在史学系入学.清华大学的史学系和地学系有着多方面联系,1937年2月和6月联合开会两次.鉴于边疆问题的重要性,还成立边疆史地学会,推举时任地学系主任的家父袁复礼任主席,会员有40多位,吴晗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南京袁凭长江天堑袁依钟山巍峨袁呈虎踞龙蟠之形胜曰东控吴越袁西扼荆楚袁显六朝帝都之气象曰承汉启唐袁逐元建明袁为中华正朔之所在曰历史悠久袁古迹众多袁是历史文化之名城遥南京是我国完整经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一个地区遥远在猿缘万年前袁南京猿人就劳动尧生息尧繁衍在这块土地之上遥一万一千年前的溧水神仙洞先民袁率先迈向新石器时代遥远古时代袁南京属叶禹贡曳扬州之域遥北阴阳营先民创造独树一帜的北阴阳营文化曰薛城先民则属于另一个文化共同体遥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具有北方多重文化因素袁同时还受到东尧西邻近地区文化…  相似文献   

17.
萧克  薄复礼  张国琦 《纵横》2009,(4):55-59
在瑞士人勃沙特一生当中,有20多年的时光是在中国度过的,而其中18个月的特殊经历给他终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1922年,作为一名传教士,25岁的勃沙特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很快他有了一个中国名字,叫薄复礼。不久之后,薄复礼辗转来到当时最为贫困的省份之一——贵州,开始了他在中国的传教生涯。1934年秋天,薄复札和萧克率领的红六军团不期而遇,成为了红军的一名俘虏。此后,薄复礼跟随这支部队,走过了18个月的漫漫征途。薄复礼被红军释放之后,根据这一段经历撰写了一部回忆录,  相似文献   

18.
乌兰察布盟位于祖国的北疆,内蒙古中部,北与蒙古国毗邻,东接锡林郭勒盟,西连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南与山西省接壤。近一百多年以来,乌兰察布地区较系统的新生代地层层序和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成为世界古生物学界所瞩目的中心之一。很多中外著名科学家及国际古生物学界考察团在此开展古生物化石考察与发掘,其中较有影响的有1872年德国李希霍芬,1893年俄国奥布鲁切夫,1921年至1930年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组织的“美国中亚考察团”,1922年瑞典安特生,1927年中国袁复礼、丁道衡与瑞典斯文赫定、步林等组织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1930年杨钟健、…  相似文献   

19.
1941年1月15日,即在皖南事变大规模战斗结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在尚未与皖南被围、突围人员取得任何联系,对新四军皖南部队伤亡、被俘情况尚不清楚的情况下,匆匆发出了一个关于项(英)袁(国平)错误的决定。认为“此次失败,乃项、袁一贯机会主义领导的结果”,并加以“不服从中央”、“阳奉阴违”、“自寻绝路”等罪名,而且与叛徒张国焘相提并论。从此,项、袁的革命业绩,包括他们对创建和发展新四军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被一笔抹煞。但这个决定并不是最后的决定,因为这个文件的最后一条写道:“将项、袁错误提交党的七次代表大会讨论议处。”可至今…  相似文献   

20.
现藏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多件青柳笃恒致总统府秘书曾彝进的密函,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曾为袁世凯顾问有贺长雄助理的早稻田大学教授青柳笃恒,实际上是袁在1913—1914年间重金收买的密探。其最初的任务是破坏革命党和日本财界的联系,旋因"二次革命"失败后大批党人流亡日本,其主要活动变为刺探流亡党人行踪,破坏其反袁活动,同时搜集日本朝野与革命党的关系及对袁态度等方面的情报,并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在日本进行有利于袁的宣传。青柳搜集的情报有不少受到袁的重视。透过青柳的活动,可以看出袁对流亡党人的行踪甚为了解,对于改变其在日本朝野的负面形象极为注意。同时亦可看出,"二次革命"失败后,革命党内部分裂加剧,争权斗争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