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4年1月10日,陪都重庆突然显得格外热闹。从两路口到复兴关,沿途张灯结彩,扎了许多牌楼,马路上车辆拥挤,人群熙熙攘攘,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所在地复兴关,更是岗哨林立,彩旗飘扬,笼罩在一片节日喜庆的气氛之中。然而,这一天,既非节,又非年,这样隆重热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一天正在排演一场向蒋介石“献九鼎”的闹剧。  相似文献   

2.
3.
从1945年12月到1946年7月,前后不过半年左右时间,国民党当局在昆明、重庆和南京三地,接连四次用暴力打杀异议人士,制造了一连串血案。这些血案不仅没有压制住异议者的声音,反而给自己制造了一连串的麻烦,严重地损毁了国民党自身的政治形象。面对接连发生的这类“政府暴力”事件,身为最高领导人,且坚持独裁体制的蒋介石,也毫不犹豫地处罚了几位当事的地方军政要员,包括批准枪毙了两批行凶的人犯。但是,要人相信蒋介石对这类“政府暴力”完全不知情,显然也很少可能。因此,无论蒋介石事后表现出怎样的愤怒,却仍旧难逃幕后黑手的嫌疑。细研蒋介石日记,可以注意到蒋的态度及作为实在复杂多面,其虽非这些事件的直接幕后黑手,却无论如何也逃不掉战后国民党滥施政府暴力的幕后推手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吴铁城是国民党的一代元老。抗战时期,他曾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旬在当时的知识青年中广泛流传的话,而“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博大;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危机”更是成为传颂一时、流行全国的名言。  相似文献   

5.
郭炜 《文史月刊》2009,(5):26-27
主持北伐胜利祭灵大典——蒋介石哭了 1928年7月6日蒋、桂、阎、冯四系联合北伐奉系取得胜利后,决定在北平举行四总司令祭灵盛典,召集国民党军政要员、各集团军总司令、总指挥,都到北平参加盛典。  相似文献   

6.
辛叶 《文史精华》2009,(1):14-23
1938年7月31日,西安古城,一个潮湿而闷热的盛夏之夜。  相似文献   

7.
每当踏上长沙村这片红色的土地,我们不禁感到心中有些不安,似乎有种沉重的责任和使命在督促。那就是1943年,日伪军在这个村制造的"一一.一九"惨案中,太行军区一分区129师11旅,英雄的7连杨少义等59位战士,为掩护县政府和村民转移,浴血奋战、顽强抗敌,将鲜血洒这片土地上!作为生长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长沙人",有义务追寻7连先烈的英雄足迹,有资格传颂先烈的革命壮举,有责任将先烈们保家卫国、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有三个重要因素促使蒋介石急于在1965年发动"反攻大陆"的战争:一、中共研制成功原子弹;二、越战的持续扩大;三、蒋介石担心自己年寿有限,他必须尽早发动反攻战争  相似文献   

9.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炒蛋是当年蒋介石"早餐三味"中的一味,被蒋本人称作"黄埔蛋",极为喜爱。"黄埔蛋"源于蒋早年任黄埔军校校长时期,每天早餐时厨师专为他炒的一个鸡蛋,蛋  相似文献   

10.
秦立海 《纵横》2008,(7):20-22
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行宪国民大会",选举总统、副总统,实现"还政于民"。当时,人们在会前普遍认为,此次总统选举没有任何悬念,"还没有投票,大家已经猜得着谁将当选"。但后来,人们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要选蒋介石当总统是有条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国共大决战胜负显见,国民党八百万精锐丧尽,南京政府已临大厦之将倾,内外交闲中的蒋介石被迫于1949月1月21日下野,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  相似文献   

12.
1944年1月10目,陪都重庆突然格外热闹起来,从两路口到复兴关,沿途张灯结彩,扎了许多牌楼。马路上车辆拥挤,人群熙熙攘攘,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所在地复兴关更是岗哨林立,彩旗飘扬,笼罩在一片喜庆气氛之中。这一天,既非节又非年,这样隆重热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一天正在排演一场向蒋介石“献九鼎”的闹剧。  相似文献   

13.
沈伟东 《神州》2008,(11):96-97
1925年11月23日,以邹鲁为首的一些国民党右派在北京西山召开会议,史称"西山会议派"。这些人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他们提出取消已加入  相似文献   

14.
在冷战背景下,肯尼迪政府对蒋介石"反攻大陆"行动采取模糊政策,始终把危机限制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保持海峡形势适度紧张;既使台湾始终依附于美国,又保持了对大陆的持续压力,同时也避免了卷入与苏联或中国的直接冲突。后来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美国政府逐步转向反对蒋介石"反攻大陆"的立场,蒋介石也不得不实际上修改了自己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1947年初,蒋介石制订了“鲁南会战”计划,企图消灭华东野战军主力,命令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指挥3个军,由山东淄川等地南下山东莱芜,准备南北夹击我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抓住李仙洲孤军深人、兵力分散的战机,于1947年2月用重兵将李仙洲部包同在莱芜一带。急欲突出重围的李仙洲先是频频向济南空军请援,然后又向徐州空军呼救。  相似文献   

16.
邵元冲是国民党元老,蒋介石的拜把兄弟。他一生反共,追随蒋介石,为蒋介石出谋划策。但他爱国,坚决抗日。西安事变前夕,他因事去西安面见蒋介石,不料,却正赶上西安事变,当夜,杨虎城的部队包围国民党中央大员住处(西京招待所)后,邵元冲在慌乱中翻墙逃跑时被打伤,后送到医院不治而死。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40年代末,国共两党军队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较量,国民党号称"八百万精锐"几乎丧失殆尽,南京政府大厦将倾,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元旦发布《文告》宣布"引退",1月21日下野,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李宗仁一上台就发表文告,表示愿意以共产党、毛泽东提出的"八项条件"作为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这八条是: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一切权力。  相似文献   

18.
杨天石 《纵横》2013,(7):15-26
题记:蒋经国轰轰烈烈的上海“打虎”终因蒋介石、宋美龄的徇私包庇而黯然收场,并导致国民党内及社会上弥漫着种种不满及怨愤。对此,蒋介石亦是知道的:11月5日:党报社论,亦攻讦我父子,无所顾忌,此全为孔令侃父子所累,人心动摇,怨恨,未有如今日之甚者。11月11日:本日为孔庸之事及社会对宋、孔豪门资本之攻讦,几乎成为全国一致之目标。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心目中的“好学生”1904年,康泽出生在四川安岳县双龙铺(今来凤乡)山坳里一个普通的村民家。以屠猪为业的父亲康历全,依照康氏族谱给他取名代宾。1924年,康代宾中学毕业时,听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岛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便跃跃欲试,想去投考。  相似文献   

20.
杨雨青 《纵横》2014,(4):51-54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团加入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英国等固结为同盟,联手对抗日本。1942年1月,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统帅,3月,美国派遣史迪威将军来华,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以及中缅印战区司令官。这两位中国战区的领军人物,本应成为亲密战友,携手并肩,共同对敌,不成想二人却反目成仇,矛盾越发不可收拾,最后以史迪威被赶回国而告终。从蒋介石和史迪威两人的日记里,可以看出两人矛盾之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