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2004,(5):12-13
按照中国山西省政府、德国北威州政府2003年10月29日签署的联合公报精神,由山西省政府,北威州政府联合举办.山西焦煤集团、德国鲁尔集团协办的山西·北威州发展与合作高层论坛,2004年5月27日上午在山西迎泽宾馆晋泽轩开幕。  相似文献   

2.
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卫星 《史学集刊》2003,2(4):69-76
1929—1933年大萧条,摧毁了一战后重建的世界经济格局。国际联盟为缓解危机而召开的伦敦世界经济会议,则成为新旧世界经济体系的转折点。英国企图借助美国的金融实力,恢复由其主导的世界经济传统秩序;美国则希望终结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传统秩序,倡建全球经济新秩序。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最终未就任何实质性问题达成协议。会议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英法与美国在如何协作对付危机的问题上思路迥异,而会议的失败则为美国以后构建由其主导下的世界贸易金融合作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成龙 《世界》2004,(5):14-14
2004年5月27日.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德国北威州政府联合举办的“山西,北威州发展与合作高层论坛”在山西省迎泽宾馆隆重举行。《世界》应邀参加本次论坛。会议期间.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田成平.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宝顺,副省长牛仁亮分别接受了本社常务副社长谭慷博士、本刊记者张成龙的专访。  相似文献   

4.
崔少玲 《旅游纵览》2015,(3):210-211
德国会展业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气息的现代经济产业,本文通对德国会展业发展的概括分析,借鉴德国会展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以此结合西安会展业旅游市场现状,为西安会展旅游市场的发展提出策略式建议,促进西安会展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慕尼黑会议之后,德国在中东欧占据了优势,英法在对德绥靖走到尽头后,逐步趋向对德遏制,并试图在东欧组建反德阵线。在两大集团争夺东欧的情况下,罗马尼亚推行在所有大国间保持平衡的政策。一方面,罗马尼亚与德国签订经济协定,以经济上的让步减轻德国对它的压力,并谋求从政治上得到相应的回报;另一方面,寻求英法的政治保障,加强自身的安全,但同时拒绝加入英法匆忙组建的反德阵线,使自己置身于冲突之外,期待出现有利于自己的时机。  相似文献   

6.
康春林 《史学集刊》2003,20(2):57-64
苏军过境援捷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向波兰、罗马尼亚施加政治压力的手段。苏联在30年代实行了既促进欧洲集体安全体制,又努力改善和恢复与德国合作的双向选择政策,最终在30年代末达成与德国合作的苏德条约。它在苏德条约后向东欧扩张领土的事实,证明苏军过境的大国霸权主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德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广翔 《世界历史》2000,64(4):92-106
原联邦德国(以下简称德国)史学界秉承兰克史学的实证传统,以其掌握俄国学术成果及其史料的扎实功夫独步于西方史学之林。德国学者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研究热情经久不衰,在20世纪60—90年代这方面的进展尤大。德国史学家围绕下述问题:1861年改革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前提,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关系渗透到农村的程度、工业转变和农奴制衰落的关系;1859—1861年革命形式和农民解放,改革准备时期各种政治力量的配置;19世纪下半期俄国农业资本主义水平、农业危机、农民经济和地主经济衰落的原因等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赵文洪 《世界历史》2002,(1):120-121
20 0 1年 1 2月 7日 ,国际历史学会会长、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柏林自由大学与洪堡大学欧洲历史比较中心主任、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主任心于尔根·科卡教授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世界历史》杂志派一位编辑全程陪同了他在所内和院内的各项活动。科卡先生是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来华访问的。科卡先生是国际著名的历史学家 ,德国社会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1 941年出生于捷克苏台德地区。 1 960年至 1 967年在马堡、维也纳、柏林和美国的查普尔—希尔学习历史与政治 ;1 968年在柏林自由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 ;1 9…  相似文献   

9.
刘培英 《世界》2004,(7):50-50
阿尔及利亚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马吉德·布盖拉先生最近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中国投资者,阿尔及利亚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他认为,凭借阿尔及利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中国公司不仅能在阿尔及利亚而且能在周边非洲国家和地中海地区扩展业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经济一文化双重结构”模式的释义阐述了全球化进程中贫困与东南亚国家民族动乱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贫困不仅指经济贫困,而且还包括文化(广义的文化)贫困。文章认为,在“经济一文化双重结构”模式中,文化是主要的矛盾方面;在全球化刺激下民族主义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表现,是贫困问题与民族抗争相联系的重要原因;全球化时代东南亚国家中的贫困与反叛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围绕文化自主权的民族抗争。  相似文献   

11.
常强 《文史天地》2010,(2):73-77
在当今政治经济文化日趋多元化的时代,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一直是不可为世人所忽视的独具特色的国度。德国。这个古老的西方大国,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恐怕非专业人士便知之不多。提到德国历史,最容易勾起人们联想的,无疑就是希特勒及其铁蹄所统治下的法西斯德国。法西斯德国又称“第三帝国”,那么在这之前,德国的帝制又是何种状况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国历史上的帝国时代。  相似文献   

12.
工资史是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史学界对中世纪英国工资史的关注由来已久,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开端,主要是数据的统计与整理;拓展,经历了人口论和货币论关于工资涨幅影响因素的争论;深入,从经济—社会史角度研究工资史。理清楚这些线索,对我们进行中世纪英国工资水平的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勇 《文史博览》2013,(6):10-1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在吸收马恩列斯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作出了深入思考。其主要思想有:将农民"组织起来"的有效途径是大力发展合作经济;合作经济是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唯一选择;合作社是教育农民的重要组织形式。这些思想成为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4.
战后德国经济是在左和右,即主张国家干预和自由经济,这两股社会和政治势力交互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前者主由社民党体现,后者由基民彤社民盟主张。最初这两股势力形成了有效互补,使得德国社会和经济进入高发展期,后来由于这两股势力彼此抗衡过度,失落了有效互补,社会体制失去活力,经济和社会进入发展低迷期。如今,德国经济一直挣扎在这样的发展困境中。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的德国史研究取得新的深化和拓展。本文从德国通史和宏观研究、古代中世纪至近代德国史研究、现当代德国史研究、德国对外政策史研究、德国统一问题研究等方面,综述2000—2005年国内学者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王宏利 《丝绸之路》2011,(6):105-106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我国区域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但地方保护主义也是很严’重。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需依靠地方政府间的积极合作,构建一个强有力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对外开放中,防城港市具有这样的特点:发展机会随着开放的扩大而日益增加。三十几年前,防城港就凭借位于北部湾北端的地理位置与优良的天然港地貌,成为中国援越抗美的“海上胡志明小道”的起点,国家出于军事目的投资建起了这个良港。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原来主要用作军港的防城港转为对外贸易的口岸。八十年代,我国实施沿海开放战略,防城港作为我国沿海地区的最西端,与北海市结合起来定为沿海开放城市,成为国家投资建设的二十四个枢纽港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震 《沧桑》2013,(5):188-190
职业教育提升德国竞争力。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职教满足企业需要;多元配置职教机构;企业承担职教投入;科学研究职业教育;法律保障职教质量;中学生青睐二元制职教。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职业教育备受关注;组织严密,责任明晰;重视技能培训;严把质量关;紧跟就业市场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更正;有咨询机构为家长和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19.
珠江干流从梧州至三水思贤滘一段称为西江,肇庆是西江流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古以来,西江就是南中国海、东海联结中国大西南和中原的走廊,故称西江走廊。它在海洋与内陆两大文明的碰撞、交汇和演进的过程中,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肇庆因此而在泛珠三角社会经济发展史,乃至世界经济文化交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读者调查     
《山茶》2011,(2):177-178
日耳曼人的严谨刻板,让德国品牌拥有独特、鲜明的特征。SCHlESSER德国舒雅1875年在德国以9台手动圆筒针织机,掀开了现代内衣的序幕。舒雅不仅是最早使用纯棉的内衣专家;也是第一个将莱卡带入中国的内衣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