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蜀文化"作为一个科学命题,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正式提出来的。抗战全面爆发后,随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内迁,国内许多知名教授和专家学者进入四川,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坚持科研。其中一些大学者,鉴于四川上古史的复杂性,开始潜心研究有关史料和当时极为有限的考古资料,于是提出"巴蜀文化"的命题,引起国内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和争辩,巴蜀文化研究竟一时蔚然成风,终至成为一个科学命题而为国内外学术界所承认。  相似文献   

2.
鲜明 《巴蜀史志》2011,(4):49-52
远古时代的巨石文化遗迹在成都附近和安宁河谷较为集中。本文较系统地考证了成都市天涯石街、大石路、支矶石街、石室巷、石笋街、五块石等与巨石文化有关历史地名、传说和遗迹,并介绍了安宁河流域及巴蜀地区其它巨石文化遗迹。  相似文献   

3.
赵娴 《史学月刊》2001,(5):141-143
巴和蜀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两个重要诸侯国。从历史资料来看,巴和蜀最初是两个部族。巴族最早大概起源于湖北省的西南部,后来逐渐由东往西迁徙至四川省境内,以今重庆一带为其中心,成为周朝南土的封国,其国君与周同为姬姓。据献记载,巴曾与楚通婚。两国关系一度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4.
这里说的巴蜀化是考古学化。任何考古学化在自身的发展当中,都是和其它化交流碰撞、相互影响的,巴蜀化也不例外。在考古发现中巴蜀化吸收了许多外来的化因素,同时也输出自身的化因素。这些方面已有许多例证。现就巴蜀化和周边化关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谈点浅见,请各方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巴蜀文化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新的角度,对巴蜀化研究的现状与未来,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看法。认为巴蜀化研究目前已取得相当丰硕的成果,但以经验层面的具体性成果居多,而以理性层面的灼识还不多见。未来的巴蜀明史的研究,将逐渐转型以考古发现为主,以献为辅。不仅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的领域,而且需要传统思维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一、巴蜀道教化源远流长。道教旅游资源众多。原始道教产生于蜀。有化源流方面的继承性和必然性。距今约4800年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绝品物——神坛和通天神树等,就以独特的形式展示了古蜀人的原始宗教崇拜情结。此后,巴蜀地区一直流行敬鬼信巫风俗、灵魂观念等。后有字以来的史籍。载有黄帝问道于青城和峨眉的传说。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战国巴蜀文化的墓葬形制的分析,对墓葬可能存在的等级进行划分,并探讨等级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原因.  相似文献   

8.
9.
巴蜀文化中双戈戟形符号出现于战国中晚期,流行时间较短。双戈戟形符号应是对双戈戟的摹写,在战国中、晚期与多戈戟实物的流行相始终。双戈戟形符号只见于铜剑与铜矛上,与■、■、■等符号构成专属性组合。此符号的使用者有巴人,也有蜀人,很可能不是“族”的标志或个人的名号。多数器物的符号组合数量较多,其表达的含义比较复杂。这类符号组合有明显的组合次序,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巴蜀符号组合应该具备有超越图语作为文字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竹间 《巴蜀史志》2012,(1):41-43
民间故事《严君平拨宅飞升》讲的是:西汉时期,住在绵竹武都山下君平山庄修道的严(遵)君平,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经史,尤好“老庄”学说。一边行医救人,一边卖卜济世,逐渐名扬九州。那一日,一位农家姑娘,眼见已成熟的稻谷就要遭受暴风雨袭击烂在田里,她去求庄主帮忙。庄主派了七个庄稼汉帮忙抢收。  相似文献   

11.
吴怡 《四川文物》2002,(5):37-41
巴蜀青铜器在巴蜀明的发展进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从青铜垂入手,对它在巴蜀明进程中的地位及其特点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分析了与中原青铜器的异同,对蜀化的研究有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竹间 《巴蜀史志》2012,(3):41-43
民间故事《严君平拨宅飞升》讲的是:西汉时期,住在绵竹武都山下君平山庄修道的严(遵)君平,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经史,尤好“老庄”学说。一边行医救人,一边卖卜济世,逐渐名扬九州。那一日,一位农家姑娘,眼见已成熟的稻谷就要遭受暴风雨袭击烂在田里.她去求庄主帮忙。庄主派了七个庄稼汉帮忙抢收。姑娘给田里劳作的人送饭去,  相似文献   

13.
14.
炊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其变化往往反映出不同地域人们的不同的生活习惯,化发展与相互交流。本从出土的先秦时代巴蜀陶质炊器的类型、演变、组合、分期等方面来探讨几个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段渝 《成都文物》2001,(3):51-58
化的开放性是所有明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作为中华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巴蜀明,自当不有例外。正因为古代巴蜀与其他区域明的广泛联系和相互影响,逐步造成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才使巴蜀明迅速融入秦汉时代中华明统一发展的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巴蜀作家群体中,读者最多,艺术生命力最强盛的,也许就是“还珠楼主”李寿民。 著名作家白先勇回忆道:“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武侠小说是‘还珠楼主’,他写的《蜀山剑侠传》,当年是武侠小说的经典。‘还珠楼主’想象力丰富,文字优美,我觉得他是鼻祖,所以当时也看很多他的小说。”“还珠楼主五十多本《蜀山剑侠传》,从头至尾,我看过数遍。这真是一本了不起的巨著,其设想之奇,气魄之大,文字之美,功力之高,冠绝武林,没有一本小说曾经使我那样着迷过。  相似文献   

17.
战国秦汉时期的巴蜀髹漆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古代巴蜀髹漆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根据巴蜀地域内出土的战国至汉时期的漆器特点,结合异地出土有关材料,展示了从“成亭”→“成市”→“工官”,从战国到秦汉,巴蜀髹漆工艺一脉相承。并经由了原始、发展、成熟等阶段。到汉代已是行销天下的繁荣时期了。  相似文献   

18.
《江汉考古》2021,(4):97-101
成都双元村M154大墓出土骨印背面并立两罍两钟或两罍的形象,是巴蜀文化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罍与钟的象形。罍与钟是是蜀人礼乐文化的最重要的象征。拥有钟、罍这二种蜀文化礼制核心器物并拥有祭祀权者,无疑是蜀文化社会中的上层权贵。印上的罍、钟的形象组合应该可以视作巴蜀印章上""与""符号组合的实物表现,双元村骨印可能处在巴蜀符号创制过程中由实物向符号过渡的阶段,在讨论巴蜀符号的生成与发展过程的课题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印章符号及墓葬器物组合等,本文认为双元村M154墓与马家大墓、成都商业街大墓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物出版社2002年出版了一部由西北大学博学院赵丛苍教授编写的考古学专《城固宝山》,书中翔实地介绍了汉中地区城固、洋县一带的考古发掘资料,对探索早期巴蜀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20.
说起“三月三”.现代人很多都认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这和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部电影有关.《五朵金花》以风趣的手法描写了云南大理蝴蝶泉的民俗故事。一曲“大理三月好风光”的歌曲脍炙人口.至今还为当地拉来了源源不断的旅游人群。其实,白族把它叫“三月街”,实际在农历的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壮族的歌圩节才真正是“三月三”.传说是纪念歌仙刘三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