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1917年11月,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俄罗斯大地上诞生了。这是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伟大胜利。从此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成为现代史上的主要矛盾之一,这一矛盾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二十年代各主要国家对外政策的总方针和总政策。面对这样的现实,各帝国主义国家现行的对外政策的重要路线,必然  相似文献   

2.
东方慕尼黑问题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中一个重大问题。它是指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英美帝国主义从维护各自的帝国主义利益出发,在远东牺牲中国民族利益,压迫中国政府停止抗战,承认日本侵略的既成事实,实现对日妥协投降,并以此来缓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避免或推迟与日本的直接军事冲突的阴谋。近年来,国  相似文献   

3.
一、从美国参议院《意识形态与外交事务》报告谈起 在决定和影响一个国家政府对外政策的诸因素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宗教文化的、传统的、经验的、公众情绪、意识形态等及国际政治、经济各种因素之中,经济的动因无疑往往是最基本的因素。但意识形态因素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自开国以来就一向重视这  相似文献   

4.
正一在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最复杂的国家关系非中日关系莫属,其中蕴含的民族恩怨情仇也是其他国家关系所不能比拟的。在日本进行明治维新之前,中华文明是塑造东亚世界秩序的基本精神力量。(1)如果从16世纪末算起,所谓的中华文明主要是指宋明理学所代表的儒家意识形态,这一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战后的法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长期以来在国际事务中有着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国家,由于历史传统、地缘政治、民族利益、人民情绪、经济条件、文化遗产等多种原因,其对外政策往往有某些万变不离其宗的因素。然而,由于国际形势和国内政局的变动以及不同执政者的不同思想、气质、风格、政治色彩等原因,对外政策又必定会有调整和发展变化。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外交,有时连续性占上风,有时调整变化占主导地位。因此,观察一国外交,不能割断历史、忽视传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慧 《满族研究》2004,(1):32-35
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显特征,就是国际组织的蓬勃发展,这种变化可以称之为国际关系组织化,本以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发展态势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了国际关系组织化使得民族国家在国际关系中拥有几个世纪恒久不变的稳固地位开始发生的变化,论述了国际关系组织化对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挑战,明确指出民族国家仍是国际关系的基石,在当今国际事务中仍处于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原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也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经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明治政府成立起,日本就以"富国强兵"、"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实为对外侵咯扩张,抢夺外国资源)作为对外政策的宗旨,积极扩军备战,逐步跻身于帝国主义行列。自从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侵占了朝鲜全境,从中国割取了台湾和澎湖列岛,索取了赔款2.3亿两白银,并在中国获得一系列特权,发了财,  相似文献   

8.
陈云一贯重视研究国际问题,善于结合国内经济建设与国际形势变化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对帝国主义本质与特征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国际关系变化规律的准确把握,更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积极探索.重温陈云关于帝国主义本质的精辟论述,对维护作为国家安全根本的政治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浩劫、巨大损毁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着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无论对当时或后世的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化和国际关系都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本即拟以位居中国内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的重庆为例,从战前战后的对比研究中来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重庆历史进程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1848年巴黎二月革命是一次具有全欧意义的革命。这次革命不仅影响着法国革命发展的进程,而且对欧洲各君主国、对资产阶级英国的对外政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了解巴黎二月革命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是深入、全面了解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对这个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维克托·基尔南是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与许多马克思主义学者一样,他坚决支持劳工反抗资本主义的事业,同情殖民地人民,谴责帝国主义。基尔南学识渊博、成就斐然,作品主题涉及贺拉斯的诗歌、莎士比亚的戏剧、现代早期国家的形成、贵族决斗史、马克思主义、中英关系、帝国和殖民主义等领域。基尔南是文化帝国主义研究的开拓者,注重考察白人优越感和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影响。作为帝国主义的有力批评者,他对欧洲帝国扩张和殖民主义以及美国"新帝国主义"的透彻分析,为他赢得了广泛声誉。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繁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中最复杂而尖銳的问題之一是赔款問題,也就是战胜国帝国主义对战敗国首先是对德国的榨取問題。各帝国主义国家都坚持着有利于本国利益的立場去解决这个問題。因此,自巴黎和会起,战胜国帝国主义曾多次举行会議来討論这个问題,但都得不到什么结果。直到1921年5月,协約国的倫敦会議經  相似文献   

13.
任海滨 《黑龙江史志》2009,(10):44-44,4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美苏冷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冷战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和条件所促成的,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战后两极格局的出现、美苏两国利益相悖、意识形态的分歧成为冷战起因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美苏冷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冷战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和条件所促成的,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战后两极格局的出现、美苏两国利益相悖、意识形态的分歧成为冷战起因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粉仙 《沧桑》2008,(3):133-13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政治势力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因一战早已动摇了的国际格局,在此时则完全被继起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代替,并进而演化为两极格局的对弈。对弈的双方凭借各自的实力在意识形态的旗帜下展开了战后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构成了整个国际关系史上独特的一面。意识形态于此时的彰显有客观上制约因素的消失,同时亦有双方意识信仰冲突上的必然性。但意识形态作为外交战略的工具,所潜在的功能性无疑是一个更为现实的原因。故此,本文将从主客观角度入手对两极格局中意识形态彰显之因作一全面分析,希图对这一问题能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问题与前景》(David Shambaugh,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y:Progress, Problems,and Prospects.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3,以下简称《军事》)一书的作者沈大伟,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为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的中国政策项目主任,兼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对外政策高级研究员。他既是西方国际关系学界中知名的中国政策学者,又是美国国防部、新闻署、微软公司和德意志银行等十多家重要机构的咨询顾问。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沈大伟一直研究1949年之后的中国政治, 出版过《美丽的帝国主义:中国认知美国,1972- 1990》等3部专著,主编了《大中国:下一个超级大国?》等10多部著作。  相似文献   

17.
德意志民族在近现代社会文化、科学技术方面创造了极为宝贵的财富,其成就居世界领先地位,其历史内涵非常丰富,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德意志民族的历史与欧洲其他主要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同的道路和经历。它打破了英法控制欧洲的传统,直接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对抗和争霸,由此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本世纪以来,它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异军突起,独树一帜,建立起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特殊模式。某家外国报纸写道,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民族,本世纪内便创造了两次军事奇迹(指两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初期的胜利)、两次经济奇迹(指20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战场与日本的北进、南进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的北进、南进政策,是它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国策。所谓北进,是指日本通过中国向苏联远东地区扩张;所谓南进,是指日本通过中国向南洋一带扩张。不论是北进还是南进,都必须先占领中国。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日本地主资产阶级的野心是很大的,为了南攻南洋群岛,北攻西伯利亚起见,采取中间突破的方针,先打中国。”因而,中国战场的发展如何,对日本北进、南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蒙古国地缘特性及其国际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俊元 《人文地理》2000,15(4):38-41
在国际关系格局中,从力量和影响来看,蒙古不是一个十分有地位的国家。然而,由于蒙古国的地缘政治位置的特殊性,在大国战略关系中,蒙古就象一个砝码,它能使亚太战略结构的天平产生倾斜。蒙古对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大国均有重大战略价值,它的对外政策取向将对这些大国之间构成的复杂的战略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同时,蒙古处于有关大国之间形成的地缘政治结构中,蒙古的国家战略和对外关系受到大国关系的严重制约,具有清晰的地缘政治特点与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李昀 《世界历史》2016,(4):27-36,156,157
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严峻形势,杜鲁门政府酝酿出台欧洲复兴计划。为了动员美国民众支持这一计划,杜鲁门政府构筑了一套以"自由"为核心的政治话语体系。他们从"自由"着眼,制造国家安全威胁,并将苏联视为"他者",与社会团体共同塑造了美国作为"自由捍卫者"的国际形象。借助宣传欧洲复兴计划这一有利时机,美国将强烈的道德因素注入追求国家利益的对外援助政策中。这不仅赢得了美国民众对欧洲复兴计划的认同和支持,而且为美国政府全面介入国际事务提供了"合法性"理由和意识形态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