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闫 《区域治理》2022,(9):117-120
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应有之义,证人出庭作证是庭审中质证的重要一环,证人出庭作证对于形成对抗式庭审、防范冤假错案至关重要.由于我国现行法律不完善,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司法工作人员对证人出庭态度消极,导致刑事案件证人出庭率难以保证.故应明确证人出庭的条件,进一步落实对出庭作证证人的经济补偿与人身保护,...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法律缺乏对证人权利保护的有效机制,导致刑事诉讼中证人的出庭率极低,严重影响了案件事实的查明,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证人不愿出庭的原因包括安全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但根本点在于对证人缺乏有效的保护。我国法律虽然规定了对证人作证的保护措施,但这种措施更侧重于事后救济,不能真正缓解证人出庭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舒静 《沧桑》2010,(1):39-40
我国现行法律缺乏对证人权利保护的有效机制,导致刑事诉讼中证人的出庭率极低,严重影响了案件事实的查明,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证人不愿出庭的原因包括安全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但根本点在于对证人缺乏有效的保护。我国法律虽然规定了对证人作证的保护措施,但这种措施更侧重于事后救济,不能真正缓解证人出庭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伍小兰  何青霞  田娜  张雷 《神州》2014,(6):195-196
为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和维护被告人的质证权,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作出了重要的修改和完善,规定了强制出庭、证人保护、证人补偿等一系列旨在提高证人出庭率的制度,体现了刑事诉讼立法上的一大进步。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我国刑事案件证人出庭率仍处于极低的水平。由于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制度的缺乏,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仍然存在不少导致证人出庭难的问题,亟需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证人出庭作证的相关规定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潘媛 《攀登》2008,27(5):135-136
证人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参与人,证人的证言是诉讼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证据种类。然而,在现实中,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却有一定的难度,其主要原因在于证人的权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这就会严重影响到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对此,本文从建立证人保护制度的意义入手,对我国刑事证人保护的对象、机构以及相关程序和措施做简要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6.
于晓松 《神州》2013,(4):150-150
刑事诉讼活动中,相关证人在法庭上所提供的证言证词对于案件的审定具有重要参凭作用。多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很多证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往往会拒绝出庭作证,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案件的审判效率,本文立足于个人认识基础上对刑事诉讼中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原因及其应对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漫话     
《南方人物周刊》2011,(14):28-28
“只要她来,我一个眼神就可以将她击倒”——李庄“漏罪”案的庭审上,辩方要求证人徐丽军出庭作证被拒绝,李庄这样说  相似文献   

8.
一周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2010,(30):11-11
选择这个时机起诉,她也有自己的考虑:“12年后我的教练和许多当事人已经退休,和原单位已经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我现在对事故责任方采取法律措施,那么这些当年的‘证人’就不会被单位再次下达封口令。”  相似文献   

9.
刘晨 《史学集刊》2020,(1):72-87
江南是太平天国建立较稳定统治并有力推行各项政策方略的地区。太平天国政府作为该区域的政治实体,在应对社会危机和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尝试和努力,主要采取了“应变十策”,旨在完成由“打天下”向“坐天下”执政理念的转型。但因主客观条件限制,太平天国应对社会危机的成效不大,调控社会秩序的预期没有实现;但某些地区的太平天国地方当局在内忧外患的非常时期,仍能于社会建设领域有所建树,所以过去认为太平天国“重立不重建”的政权建设惯性也仅是相对而言的。政府调控和应对社会危机的政略实践,还是国家统治技术和社会战略的体现。太平天国的社会战略展现了太平天国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特殊实态。我们发现太平天国的政治权力以较为积极的姿态向乡村社会渗透,不同于该时期绅权扩大的一般势态,占领区的绅权呈现被压缩的另面镜像。太平天国战争之后,清政府在重整社会秩序工作中有意识地继承江南绅权被压制的趋势,在更广范围内限制和约束绅权,激发了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的新一轮角逐,并对晚清政局产生了影响。这一视角还为我们客观理性地认知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提供了切入点,呈现了太平天国复杂多重的历史面相。  相似文献   

10.
凡是无须禀命就可以实行诛戮者,称为专杀权,这个权力要通过授予,或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施。没有专杀权而擅自杀人者,则是专杀罪,不但法律有治罪条文,而且属于重罪。同样都称为专杀,前者是权力,后者是罪名,也就使专杀权与专杀罪的界限不清,进而出现许多变数。厘清专杀权与专杀罪的关系,不但可以了解古代司法的特别程序,也可以弄清法律变化的原因,以增进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一周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2013,(37):17-17,19
10月25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二审公开宣判,薄熙来上诉11个理由,比如“薄谷开来系本案关键证人,但作证能力存疑,又未到庭接受质证,薄谷开来的证言不应采信作为定案根据”等,最终被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一审无期徒刑判决的原判。  相似文献   

12.
罗马“债务奴隶制”考略杨共乐债务问题一直是罗马早期最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债,拉丁文为obligatio,最初是指保障履行义务的法律约束,后来人们也用它表示负债人的义务。法学家保罗指出:“债的本质不在于我们取得某物的所有权或者获得役权,而在于其他人必...  相似文献   

13.
漫画与漫话     
《文史月刊》2010,(2):50-51
何满子《新闻记者应该是“好事之徒”》插图→干哪行哪业都得有点“好事”的脾气。世上如无好事之徒,那么造福大众的公益事,阻止坏人干坏事的仗义事,揭发弊害和不正当行为的正义事,就统统没有人干了。  相似文献   

14.
来君 《攀登》2009,28(1):103-106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法律信用。法律信用是指法律严格遵守其所明示的、确定的规则和内容。以它对公平和正义的理性追求和坚定实践所赢得的社会主体对它的信任。法律信用是法律作为制度规范整体所具有的信用,法律既有信用又能够被信仰,是法治的美好前景与和谐社会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15.
叶郁 《黑龙江史志》2008,(22):13-14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主要是回应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因素。公共行政正义与效率的冲突,公共行政中伦理与法律的冲突。和谐与冲突的对应关系结构。如果没有冲突,和谐的价值前提就丧失掉了。通过培育并弘扬现代公共行政的理念,建构一个基于人人平等、人人参与社会政治事物的平台,建设合伦理化的正义的法律制度规范,从而化解冲突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罗马帝国和两汉王朝在历史的文明进程中基本处于同一时期,这两个同样强大的文明古国,其社会政治制度却是截然不同。法律是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表征,强调平等、正义的契约关系是罗马帝国法律的基本特征;而崇尚“内儒外法上道”,力争创造“无讼”的社会状态则是两汉王朝法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南方人物周刊》2012,(5):34-35
世界上应该没有一个政府不“打黑”,如果打黑指的是依法制裁那些在政府主导的法律和主流价值以外行事的组织的话。此外,也应该没有一个政府不“唱红”,如果把唱红修改为某种国民意识和政治正确的坚持的话。  相似文献   

18.
孙念咏 《神州》2012,(4):293-294
对语文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是作文,作文简直成了令人头痛的“顽症”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  相似文献   

19.
法律的研究内容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义务在某些方面又体现了其相对方的权力或权利,权力与权利一向被界定为“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从法的价值上来看,两者的关系并没有这么简单,两者涉及的主体和范围都很广泛,只有正确地处理两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法的正义、自由、效率、平等、秩序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问:“怎样才能成名?”“有一个痛苦的童年。”忘记一个叫什么名字的大作家这样回答,好像是狄更斯。罗国士是神农架山里的砍柴娃。从砍柴娃到知名画家,不知爬过多少崎岖的山路,其中的艰辛只有手中笔、身边妻可以作证。罗国土整天可以不说一句话,生人面前无所措手足,作起画来则“笔无暂暇”。罗夫人肖亮华热情健谈,可是,她的话十有八九谈老罗的画,有偏爱也有过责。她是“话无暂暇”,只要谈起罗国土的画来就有说不完的话。应该说,是罗国土和肖亮华二人共同创造了画家自我。这部传记可以作证,尽管罗国士夫妇并不愿意过早出版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