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籍华裔社会学研究工作者廖遇常先生祖籍海南,1950年出生在位于马达加斯加东海岸的港口小城瓦图曼德里。1973年移居法国,先后获巴黎第七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化学士、巴黎第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毕业文凭和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移民)在适应过程中所遇障碍问题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他主要从事法国华人问题的研究,著有《法国华人移民史》、《华人社会经济活动研究》、《法国报刊、幻想小说、论著、连环画等所描绘的旅法华人形象之探索》、《法国华文报刊研究(1907—1990)》等。本文摘自其论文《法国华人移民面面观》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影院     
《神州》2011,(22):111
《巴黎宝贝》剧情简介:《巴黎宝贝》是海润电影首次投资拍摄的电影,台前幕后会聚了中、法等国的电影精英团队,讲述一个中国富二代在法国巴黎的浪漫奇遇记。去巴黎留学的主人公(邓超饰演)生活潇洒放荡不羁,为了留在巴黎追求心仪的法国女孩想  相似文献   

3.
《年鉴》是享誉世界的法文史学杂志,法国年鉴学派的标志性刊物。它是由法国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于1929年1月在斯特拉斯堡大学创办的。当时刊名为《经济社会史年鉴》(Annales d’histoire economique etsociale),1936年刊址迁到巴黎。1939年更名为《社会史年鉴》(Annales d’histoire sociale),1942年再度更名为《社会历史综合评论》(Melanges d’histoire sociale),1946年更名为《年鉴:  相似文献   

4.
张丽 《世界历史》2007,(1):154-156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邀请,阿妮·富尔格(Anni Fuorcaut)教授于2006年9月15日至19日在世界历史所进行为期4天的学术访问。富尔格教授从2000年起担任法国巴黎一大20世纪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并从事巴黎一大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法国社会史,尤其是法国城市问题、妇女问题。目前重点研究19—20世纪法国城市政治的起源、新城市中多数人的决议及其代表等。发表的主要作有:《法国的高层建筑》(2004年出版)、《1926—1960年的郊区》(1992年出版)、《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工厂女工和福利负责人》(1982年)等。她在世界历史所讲座的题目是“现代法国城市史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2010年2月23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为我国教育提出新的改革与发展要求。各高校积极响应进行改革实践,并在建设自身有特色、高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的实践进程中先后取得初步的实践成果。然而,尽管高校这一社会组织一直备受关注,并持续处于舆论中心,却仍有许多高校的实践与改革成果并不被社会大众所知,对自身媒介形象构建缺乏重视。本文着眼于黑龙江大学自2010年以来的相关报道,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总结分析黑龙江大学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进程中的媒介形象定位,讨论黑龙江大学在自身媒介形象塑造实践进程中的成果与不足,探求黑龙江大学媒介形象塑造的新思路、新举措,为进一步研究东北地区各高校、全国各高校的媒介形象塑造打下基础,促进高校的媒介形象构建专业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李金发(1900—1976),原名李权兴,又名李淑良,后改名李金发,字遇安,广东梅县人。1919年秋去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的艺术院校学习雕塑,喜爱法国、意大利象征派诗歌。1925年回国,先后在上海美专、杭州艺专、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任教,并任《美术杂志》主编。同年加入学研究会,在《小说月报》、《语丝》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925年11月出版第一部诗集《微雨》,最早将法国象征派诗歌带进中国诗坛。40年代曾任驻伊朗、伊拉克大使馆一等秘书,后移居美国。[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影画法兰西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法国,一千部电影里也有一千个法国。无论是《放牛班的楚天》里宁静的小村落,还是《蝴蝶》里那群山苍翠,都是法国。而更多的是《巴黎我爱你》中那街头巷尾的平凡邂逅,《午夜巴黎》中那仿佛永远停留在19世纪的时光,你还会听到那首《玫瑰人生》萦绕,在街角遇到一头短发的《天使爱美丽》,嘴角有一抹娇俏的微笑。当然,还...  相似文献   

8.
公元2008年6月18日上午九时至下午四时,法国电视三台制片人李京(女,Echoli)与记者韩纳德(Francsoi REINARQT)在南京市的郑和墓、明故宫遗址与中华门城堡等地采访了南京大学潘群教授。在郑和墓前长达二三小时的采访中,潘群首先回忆了法国是汉学研究基地之一,中国许多著名学者在法国留学。而法国学者如伯希和(1895--1945)就撰著《郑和下西洋考》原名为《十五纪初中国人的伟大海上旅行》,中译本1935年商务印书馆版。  相似文献   

9.
余欣 《敦煌学辑刊》2001,(1):103-111
法国汉学曾为海外汉学之正宗。巴黎素有“汉学之都”的美誉。最早的学院派汉学研究的传统就是法国汉学大师雷慕沙(Abel Remusat)开创的。深厚的法兰西人文精神、严谨的中国乾嘉式考据方法和新颖的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交相辉映,使得法国汉学独树一帜,占尽风流。百余年来,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其影响曾广被欧美、东瀛,并对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产生过一定的贡献。(参见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虽然二战后,由于日美汉学的迅速崛起,法国汉学逐渐丧失了往日独占鳌头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四海存知己华文铸友谊——追忆法国著名汉学家龙巴尔教授耿戊寅岁首,噩耗传来,法国汉学界乃至整个东方学界的著名学者、法兰西远东学院院长和《法国汉学》丛刊的法方主编龙巴尔(DengLombard,1938—1998年)教授,于元月8日病逝于巴黎。这一天正...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期间,美国新闻巨头亨利·卢斯HenryR.Luce),以其控制的时代公司的三大杂志为工具,在美国国内掀起了一场以突出蒋介石为中心的树立中国全新形象的运动,以求影响美国公众舆论和决策机构,以便使中国最大限度地获取美国援助,来抗击日本侵略和稳固蒋介石统治。本文通过对1926年至1949年《时代》杂志(Time)以及1937年至1949年《生活》(Life)和《财富》(Fortune)杂志逐年的追踪和对其它有关资料的分析,考察了卢斯导演下的这场运动的经过和发展,探讨了卢斯积极参与这场运动的动机…  相似文献   

12.
论文通过爬虫编程抓取疫情防控期间中国社交媒体数据,探讨了在新冠肺炎疫情这种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海外华人媒介形象的建构问题。论文认为,在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风行的时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国社交媒体中的海外华人媒介形象呈现多元类型,既有在祖(籍)国和住在国"双重"的抗疫防疫形象,也有在祖(籍)国和住在国"双重"的被质疑者乃至被歧视者形象。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3月中下旬,海外华人在中国曾遭遇严重的负面形象危机,但很快通过政府"稳定器"、主流媒体"把关人"、受众"自净化"等机制实现形象修复。其启示之一是媒介形象修复依赖于"现实社会—媒介—受众"三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启示之二是开放的网络环境,虽然会生成大量夸大信息和不实信息,但同时,包括海外华人在内的受众,可以通过主动发声以及辩论讨论,消除误会,弥合分歧,激活理性健康的正能量。此次疫情,对于海外华人的网络媒介形象构建,有"危",更有"机"。  相似文献   

13.
巴黎:法国首都。传说古代居住在巴黎一带的高卢族人喜欢用彪悍骁勇的男子形象命名。他们以希腊神话中因掠走海伦而引发特洛伊战争的帕里斯的名字命名巴黎城,巴黎是帕里斯的英译。  相似文献   

14.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西行求法高僧游记中,法显《佛国记》是最早受到欧洲学术界关注的一部书。旅法德国汉学家克拉普洛特于1816年开始法译《佛国记》,法国汉学家雷慕沙于1830年开始法译《佛国记》,但他们生前都未能完成翻译工作。法国汉学家兰德瑞瑟于1835年接手克拉普洛特和雷慕沙的未竟译稿,在此基础上继续翻译,并在法国印度学家布尔诺夫的协助下,最终完成了《佛国记》法译本,于1836年在巴黎出版。今年是欧洲学者开始翻译中国古代西行求法高僧游记的200周年纪念,也是《佛国记》第一个西译本问世180周年纪念,本文简述《佛国记》法译本的翻译背景及过程,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5.
论点摘编     
西方视角中的西藏形象与话语刘康在《中国藏学》2010年第一期上发表文章,分析了西方话语中的西藏形象与中国话语中的西藏形象之间的矛盾问题。2008年震惊中外的3·14事件使西藏成为全球焦点,而《纽约时报》、CNN和路透社等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与我国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可以说是南辕北辙,甚至是针锋相对。作者认为,西方多年形成的西藏  相似文献   

16.
一、哈尔滨市几岁了?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素被誉为“东方小巴黎”。若把哈尔滨市说成“地球人都知道”,似乎有点为过。若说哈尔滨市“国内外远近知名,无人不晓”,那肯定是恰如其氛的。尤其是久居哈尔滨市的本地人,每每提及哈尔滨市的风物特产,无不赶紧竖起大姆指。是啊,“谁不夸俺家乡好”呢!媒体近日报道,中国在北京首次举办的“传媒与中国城市”高峰论坛上,哈尔滨市荣获“最佳创意城市”称号。其实,哈尔滨市获得的各种门类的荣誉称号多去了,唯此为重,是因为这次评选中的监测分析不采用GDP等经济指标、人口地理数据等,也不从“园林城”、“卫生城”等特定角度打分,而是透过传媒看城市,仅从媒体舆论的内容中分析各城市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来计算各城市和谐形象、经济形象、文化形象、环保形象等进行综合评价。由此可见,哈尔滨市在全国600余座参评城市中,是独领风骚的。  相似文献   

17.
安托万·里勒蒂(Antoine Lilti)早年师从法国文化史学家达尼埃尔·罗什,现为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他于2007—2011年期间担任《年鉴:经济、社会、文明》(1)杂志主编,现为编委会成员。里勒蒂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启蒙时代的历史书写与欧洲文化,也对法国当代史学颇有研究。其代表作包括《沙龙世界:18世纪巴黎的社交性与名利场》、《公共形象:名人的发明》等。2016年11月,里勒蒂教授应浙江大学法国史研究中心邀请来浙大交流访问。围绕着《年鉴》杂志近年来的发展脉络以及法国史学研究的最新动向等问题,本文作者对其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访谈。(2)  相似文献   

18.
赵婷 《丝绸之路》2012,(12):64-66
当代中国,经济文化地位逐步提升,中国人民在物质生活方面已经富足起来,但在精神生活、基本价值观方面仍然较为落后,民众们尚未从自身发觉个体独立价值的存在,“我为什么要‘被代表…的问题已经开始从心底萌发,“我要做我自己的主人”已经成为大多数民众的思想主流。作为“社会的守望者”的公共媒介承担着社会监督的职责,但部分当代媒体似乎超越了媒体本身的社会监督职能,一旦发生社会性案件,媒体直接舆论办案,司法部门为舆论左右,中国迎来了“媒介审判全民办案时代”。  相似文献   

19.
王盼 《神州》2013,(5):20-20
在媒介传播的过程中,大众媒体在建构女性形象时刻板印象时有发生,关于女性形象的呈现存在主体虚位、符号异化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两个问题,对大众媒体中所建构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党印刷界前辈林德光先生,早年在法国参加过国际工运斗争,参与筹办过《救国报》、《救国时报》,当年在巴黎曾亲手排版、印制、发行过《八一宣言》。回国后,他先后在武汉、重庆新华日报社、延安中共中央秘书处印刷所、东北日报社等部门从事新闻、出版、印刷工作。 林德光生于1907年1月,浙江青田县人。1927年底,他离家到意大利谋生。1930年辗转来到法国,先后在巴黎、郎丁、地雄果等地做工。在法国,他认识了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的何以端。何是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法国水泥厂担任中国工人的翻译兼记工员。何经常给林德光讲革命道理,并给林一些进步书刊阅读,使林的思想受到很大的影响。“九·一八”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