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86年1期首次发表的殷代乙卯尊铭文,是在已知的殷代金文中文字较长的一件,所述史实对于揭示殷代社会制度的一些侧面,甚关重要。该铭先后已有几位学者撰文考释,于通读全文见仁见智,各有多少不等的贡献。笔者以为,对于金文中一件较长铭文的通读并非易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前后多人的努力,从不同的角度,“贤者识大,不贤识小”,方能初底于成。而殷代金文又与周代金文的释读不尽相同,前者除了以古代典籍为佐证外,还必需与殷墟卜辞相互验证和补充,力求契合无间,方能无所滞碍地接近于史实。有鉴于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沣西地区西周时期周人与殷遗民墓葬特征的比较,探讨了殷遗民的社会地位及其变迁.指出周人与殷遗民在埋葬时各自采用自己的方式彰显身份地位,殷遗民在埋葬习俗上本来具有一套不同于周人的传统,但这些传统在西周中期以后随着殷遗民社会地位的降低,逐渐减少或消失不见.  相似文献   

3.
西周沣西车马坑遗址位于西安市长安县沣河西岸张家坡,它是于1955年至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该地区进行考古发掘中发现,并进行发掘。该座是发掘后保护的一座,为长方形坑,内有两车六马和一个殉人,距地面深约两米。马、车及马车饰基本完好,殉人压在南边的车箱底下,仅在车左侧露出一只脚趾骨。为了保护车马坑,能让人们参观了解西周社会面貌、认识历史,发掘了此车马坑并加以保护。由于天长日久,与空气接触,马骨严重腐蚀,车土型受损,若不采取保护措施,会  相似文献   

4.
沣西的先周文化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寿 《考古与文物》2000,(2):22-27,,34,
  相似文献   

5.
《文物》1986年第1期刊载陈贤芳同志《父癸尊与子尊》一文(以下简称《陈文》),报道并介绍了西安市文管会所藏的《子尊》(笔者定名《乙卯尊》)。但所释甚简,纯系公布资料,仅录释文而无断句,尚不能通其读;尤对该器的命名、制作者及其时代之考订,颇多可商。笔者两年前对该尊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曾撰文详论之。《陈文》在拙作尚未印行之际,公布了这一资料,笔者正可藉此对尊铭的释读及《陈文》所涉及的一些问题,略述管见,试作辨析,敬乞读者幸以教之。  相似文献   

6.
索氏器的发现及其重要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1973年6月,山东省兖州县嵫山区李宫村农民在挖坑时发现一批铜器和陶器。器物送交县博物馆后,县博物馆派人去现场作了调查。李宫村位于兖州县城以西20公里,在兖州、汶上、济宁三县交界处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黄土高地上。1957年文物普查时,曾在这一高地上发现20多处古代遗址。这批器物就出土于李宫村东的一处商周时期古遗址上。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80米,地表散布古陶片,多为绳纹粗红陶,也有少量褐陶  相似文献   

7.
陕西境内彩陶的发现史基本上与中国考古学诞生的历史一样漫长,近百年的考古工作,为全面认识陕西彩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陕西彩陶具有出现时间早、延续时间长、发展脉络清晰等特征,不仅为中国彩陶本土起源论提供了支撑,还孕育出了中国史前彩陶最辉煌的两个时代——半坡时代和庙底沟时代,为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湘军经费清单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搞清有关湘军的一些问题,我跑了一些地方,查阅了大批资料,寻找湘军头子曾国藩在同治六年二月八日奏章中最后提到的“均就实收实放之款逐一开报”的四份报销清册。1984年夏,我在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录副档案中,发现了此四份军需报销清册(即四案清单)。这些报销单的发现,为研究湘军及中国近代史上某些重大问题,提供了一些新资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下面我想对这四份清单进行简略的考证并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零口文化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博》1997,(5)
  相似文献   

10.
原始瓷是中国乃至世界出现最早且初步具有瓷器特征的一种器物,研究其工艺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陕西沣西遗址出土西周时期原始瓷的胎釉工艺特征,本文采用现代分析手段对原始瓷胎釉微观结构、化学元素组成、吸水率和显气孔率进行了观察与测试。通过实验得到以下结果:1.沣西遗址原始瓷胎质粗糙;2.沣西遗址原始瓷胎中Al_2O_3含量集中在16.7~23.66%之间,SiO_2的含量变化范围为67.36~76.01%,K_2O含量在1.55~2.11%之间;3.沣西遗址原始瓷釉中P_2O_5、MnO、K_2O含量较高于胎;4.沣西遗址原始瓷吸水率都低于1%,显气孔率都低于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沣西遗址原始瓷胎料可能选用含钾较高的高岭土;釉料是添加了草木灰的钙釉;原始瓷制作工艺尚处于制瓷技术的初级水平。  相似文献   

11.
无敄鼎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历史上的商周时期,东方的山东、苏北、皖北一带,被称为夷方。商王帝乙、帝辛(纣)时的卜辞和晚商时期的金文,把夷方多写作"人方",而古文献中有时写作"尸方"。夷方在商代中期还是臣属于商朝,到帝乙、帝辛时,曾多次反抗商朝的统治。帝辛征东夷,取得了胜利。安阳殷墟第五期卜辞,多有"王来征人方"的记  相似文献   

12.
1999年秋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了充分发挥陶寺遗址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的作用.与山西省临汾行署文物局合作,在陶寺遗址展开了新一轮考古勘探与发掘,于今年春季发现了夯土城墙遗迹。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20余人先后到考古现场考察、研讨,一致认为新发现的夯土城墙属于公元前2600-公元前2000年间陶寺文化的城址,这是山西地区首次发现龙山时代古城址,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二里岗甲骨卜辞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州二里岗发现的甲骨卜辞,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甲骨卜辞,它的发现,对于探讨我国甲骨卜辞的起源和郑州商城的性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芦山发现一尊汉代青铜人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坚 《文物》1987,(10)
1974年,四川省芦山县清源乡大同村村民在河谷台地上取土时,在地表下约0.5米处挖出青铜带座人像一尊,伴出的有兽纹灰砂陶罐盖一件,"大布黄千"布币一枚。县文化馆征集了这三件文物,并于1982年移交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四年元月,武屯公社邢家队社员邢志祥,在秦汉栎阳故城西外取土,于距地表1.2米处,发现鎏金佛窖藏一处。总计出土鎏金佛二百余件。这是继一九七三年仲秋八月,纸李通灵寺遗址附近发现大批鎏金佛窖藏后的  相似文献   

16.
湖南醴陵发现商代铜象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5年2月,醴陵县仙霞公社狮形山大队贫农社员张立林在狮形山的山坡上挖土植树时,发现一件铜器。后由公社驻队干部将铜器带到公社保藏,公社工作人员见到铜器后,与我馆印发的《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宣传画上的古代青铜器对照,认为是一件重要的历史文物,随即写信告知我馆。我馆当即派人前往鉴定,认为该器是商代晚期的铜象尊。由于贫下中农和干部对古文物认真保护,使这件三千多年前的珍贵文物重新回到了劳动人民手里。  相似文献   

17.
1977年11月,在衡阳市郊东方红鱼场进步大队第三生产队出土了一件青铜牺尊。当地各级领导同志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工作,通知了衡阳市博物馆进行了调查。牺尊重776克,通高74、宽8、长19、壁厚2厘米。呈碧绿色。由盖和器身两部分组  相似文献   

18.
吴王余昧墓的发现,是江苏近年来考古工作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本文拟据此并结合大港至谏壁一带的两周墓葬,对吴国史上几个重要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宜侯矢簋之宜与丹徒宜侯矢簋,1954年在丹徒县北山之东的烟墩山出土,其铭长120余字,(?)(以下用△代)字凡五见.①历年来专家学者对此字多有考证,郭沫若、唐兰、陈梦家、黄盛璋、刘启益等皆释“宜”.其地望或说在今丹徒附近;②或说在东南地区;③或说为国名;④并有人认为其地在陕西境内之散国附近;⑤或说宜即宜阳.⑥陈邦福先生释“俎”,可能是  相似文献   

19.
20.
寿春城遗址西部清理的3座墓葬,从建造规模及随葬的铜饰件、车马器、铜剑来看,均为中型墓葬,年代可能为春秋晚期,该墓地很可能是历史上的蔡国故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