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不断推进意识形态建设,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坚持理论强党、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遵循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增强忧患意识、敢于斗争、重视自我革命的锻造作用是我们从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需要不断推进意识形态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洪向华  于欢 《攀登》2022,(6):18-25
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新时代实现的重大创新。在当代中国,确立这项根本制度有其内在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选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应有之义,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实然要求。坚持这项根本制度有其蕴含的重大意义,能够确保党和国家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筑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落实这项根本制度,应从多方面发力,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培养工作、建设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筑导向正确的意识形态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为维持"一超"霸权地位,美国的国际安全理论与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理论上,"终结主义范式"理论、"文明冲突范式"理论和"霸权稳定范式"理论在美国政府的决策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理论鼓吹大国之间和"民主"国家之间的冲突已经结束,现在的冲突,是异质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文明冲突"。为了国际安全,需要改造异质文化,消除"暴政",推行"民主"。为此,美国可以"先发制人",对"威胁"其国际安全的国家或其他行为体进行军事打击,以"结束世界上的暴政"。这些理论导致了美国的对外干涉、战争和冲突。这充分证明,在冷战结束后,不仅非传统安全因素威胁着国际安全,美国霸权主义更威胁着国际安全,需要充分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4.
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近年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CNKI数据库收录文献的可视化分析,以791篇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并通过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出关键词知识图谱,得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研究热点、演进过程和前沿趋势。学界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民族文化、新媒体、网络意识形态等维度对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基于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知识图谱和聚类分析,对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作出展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以贯之的研究主题;创新中国特色的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研究中心;高校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培育是研究重点;大数据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将成为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吴松 《攀登》2022,(1):69-7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从奠基之日起,便随着时代的发展处于理论逻辑的不断演进中。马克思、恩格斯从三个维度构筑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地基,经由普列汉诺夫到列宁最终构建起了完备的、科学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完成了从虚假到科学的“华丽转身”。厘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的历史嬗变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尤西虎  方世南 《攀登》2020,39(2):1-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伟大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崭新内容,具有深刻的意识形态属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有机系统、博大精深,从内容逻辑上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谱系,从价值逻辑上融合和创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体系,从实践逻辑上巩固和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影响力、现实回应力和人心凝聚力,从现实逻辑上揭示和彰显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批判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相似文献   

7.
孙波 《旅游纵览》2013,(1):197-198
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以来,天主教退缩梵蒂冈,对科学呈现出一种节节退让与败退的情形。在现代社会,当科学因建制化日益强大似乎已在与基督教冲突中取得完全胜利,另一方面,天主教也因足够"衰落"而无力再与科学冲突,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的冲突模式已只能应用于历史分析而非现实,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关系的冲突已完全结束,但是可以这样说,传统冲突已经结束,从而在某种程度与某些方面转变为一种现代的内在制衡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攀登》2021,(2)
"意识形态领导权"关乎时代兴衰与历史走向,具有很强的历史延续与现实关照。马克思恩格斯从批判虚假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入手,运用历史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全面阐发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用于俄国实践,彰显"意识形态领导权"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国家治理实践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借鉴苏联经验中,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9.
红色旅游是集爱国主义教育和全域旅游为一体,推动新时代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有助于巩固主流意识形态,提升文化软实力。所以,深刻认识红色旅游的内涵及时代价值,剖析青海红色旅游发展的现实掣肘,探寻新时代青海红色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将会极大地推动新时代青海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海斌 《黑龙江史志》2013,(23):157-158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起伏不断,可谓一波三折。通过分析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演变,我们发现,阻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因素除了国家利益外,还有意识形态。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中意识形态因素不仅没有淡化或终结,相反在某些方面或在某种程度上有强化的迹象。可以说,意识形态在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中发挥着一种特殊而微妙的作用,是影响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是制约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郭国祥 《攀登》2007,26(3):53-55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威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对淡化,新兴阶层的出现和利益团体的分化,社会转型期矛盾冲突的加剧,社会发展后人们期望值的提高。为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在意识形态、政策绩效和体制上进行创新,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政治权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出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面临着新的困境和挑战,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多元化思潮的入侵和网民大众对社会主义认同感的缺失等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网络空间要不断应对新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与正确舆论引导相结合、坚持"学思并举"与"知行合一"相结合、坚持网络空间环境优化与意识形态队伍建设相结合,才能不断提升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13.
《攀登》2021,40(5)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其强基固本、定向导航、凝心聚力的作用。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一部党的建立发展的历史,就是夺取、巩固、创新和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历史,期间关于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诸如必须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必须坚持与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牢牢把握社会舆论导向;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有效回应时代主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通俗化道路,建构大众话语表达等等。认真总结这些历史经验,能为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两伊冲突的历史根源赵伟明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差不多打了整整8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伤亡人数最多、损失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两伊虽然实现了停火,但两伊冲突并没有因此解决。两伊冲突根深源长,它既有历史的民族和文化的根源,又有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八年抗战时期的中苏贸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贸易,是远东两个反法西斯大国——中国与苏联之间友谊的物质体现。当时,两国政府求同存异,力图超越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差异,在维护各自的民族利益、维护国际和平的斗争中相互支援,开创了中苏关系史上十分珍贵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梁占军 《史学理论研究》2012,(4):76-84,159,16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学界对于国际冲突的研究逐步突破了以往只关注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局限,越来越重视对文化因素的考察。本文力图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对进行国际冲突研究所应具有的文化视野进行阐释,指出注重剖析国际冲突中文化因素的角色和作用、揭示文化视角下国际冲突在多元文化互动中的作用和影响、了解文化在国际冲突研究的理论建构中的运用和意义等构成了研究者必须体察的三项要素。本文还指出在分析国际冲突的过程中,文化分析只是对政治、经济、军事等分析角度的一种补充,绝不能因此忽视或否定其他因素的作用;冷战后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强力输出对不少非西方国家的内部稳定构成了威胁,帝国主义的文化扩张已经成为当代国际冲突的主要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明 《沧桑》2008,(3):147-148
孔子讲求适度,偏重于理论上。孟子重视行权,多体现在实践中。战国社会形态变化加剧,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权变成为解决仁、礼冲突,两难情境的重要途径。孟子通过行权对统治阶级进谏"仁政"思想,对庶人普及"仁义礼"教育,力图维护宗法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儒学担任了两千年的主流意识形态,为历代王朝提供政治合法性。随着封建统治的推翻,儒学在民国时期受到了西学的强烈冲击,经历两次批判,儒学并没有因此退出历史舞台。通过一分为二地看待儒学,民国时期的学者力图重新诠释儒学来振兴国家;儒学还对民国政治有着深刻的影响,为民国政权提供政治合法性;军阀政治、孙中山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都和儒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受到由下列三套相互联系的观念构成的冷战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建立在自由主义基础上的反共主义和输出民主的理想;从民族主义衍生出来的国家伟大、全球责任和(自由)世界领袖信念;源自种族主义的东方主义偏见和文化等级观念。正是美国的冷战意识形态把美苏冲突建构成自由与极权两种生活方式之间的斗争,使冷战超越单纯的地缘政治争夺变成争夺人心的较量,冷战在某种意义上是美国的意识形态工程。  相似文献   

20.
高粉仙 《沧桑》2008,(3):133-13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政治势力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因一战早已动摇了的国际格局,在此时则完全被继起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代替,并进而演化为两极格局的对弈。对弈的双方凭借各自的实力在意识形态的旗帜下展开了战后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构成了整个国际关系史上独特的一面。意识形态于此时的彰显有客观上制约因素的消失,同时亦有双方意识信仰冲突上的必然性。但意识形态作为外交战略的工具,所潜在的功能性无疑是一个更为现实的原因。故此,本文将从主客观角度入手对两极格局中意识形态彰显之因作一全面分析,希图对这一问题能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