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海路传入中国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佛教初传中国是否只有西北丝路一道?这是个争论已久的问题.本文作者主张佛教最先是由海路传入中国的.早期佛教的传播是观念的播迁,佛教率先流行的西域滨海地区的“胡人”为佛教文化的载体,公元前二世纪左右开始,这些“胡人”以奴隶、商人、艺人、佛教徒等身份从海上入居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从而把佛教带进了中国,其明显的表现就是当时本地区民俗观念的巨大变化.今天所见的狮、象、鸽子等象征性的动物形象,堆塑器、塔式罐之类的象征性建筑造型以及“托钵僧”俑、胡人俑和佛像等,是佛教文化从战国以后至东汉时期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逐渐流行的艺术积淀.文章说明,佛教初传中国是个十分复杂的学术问题,传统观点只依文献中残缺不全的记载为据,确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作者提出的观点和研究对认识早期中西文化交流史也有一定价值,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
杨洁 《四川文物》2009,(5):37-42
唐代镇墓天王俑是佛教因素影响丧葬习俗的体现之一.夜叉出现在镇墓俑的足下,其造型根源是对佛教天王图像的整体模仿.镇墓俑冠饰中鸟的原型应为佛教造像中的"金翅鸟",而非本土文化中的"鹖冠".而洛阳、长安两地的"金翅鸟"又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3.
佛学初传与中国佛教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学初传与中国佛教的建立唐玉田印度佛教,何时传入我国?从来众说纷坛。要深入研究中国教史,必需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佛教何时传入中国,二是中国佛教何时建立。下面拟分别进行讨论。一、佛教在战国、秦时已传入中国关于佛教初传的年代问题,学界看法不一。一说汉明帝...  相似文献   

4.
地底千年雄师——记武威东汉铜车马仪仗俑○王文明汉代的俑品,以在武威出土的数量为最多。武威古称凉州,西汉武帝以前,武威是匈奴人游牧的地区,由于他们经常骚扰边境,武帝便派遣大将霍去病赶走匈奴,然后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郡,成为丝绸之路上一个繁华的重镇。196...  相似文献   

5.
宋华英 《旅游纵览》2013,(8):306-308
《太平广记》"报应"篇集中反应了佛教与中国的渊源以及北传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北传佛教初传西域(今新疆),在张骞打通与西域的联系后,佛教思想带入中原,在汉明帝的促成之下,开始传播于统治阶层并进而传播于民间,在汉末至南北朝时期急速传播。一、佛教初传西域公元前623年,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子释迦牟尼诞生,公元前588年开顿悟人生真  相似文献   

6.
《早期佛教初传中国南方之路》京都中日学术讨论会综述何志国,李凡1993年11月23至29日,《早期佛教初传中国南方之路》中日学术讨论会在日本京都龙谷大学举行。中国方面应邀出席的有:南京博物院梁白泉院长、唐云俊副研究员,《东南文化》编辑部主任束有春,南...  相似文献   

7.
汉·三国佛教遗物的图像学──西王母和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三国佛教遗物的图像学──西王母和佛[日本]曾布川宽潘秋枫(译)目前,发现了许多后汉、三国、西晋时期明显与佛教有关的文物。主要有画像石、摇钱树、神亭壶、陶瓷器、铜境等。这些都是佛教初传中国时,当时中国人对佛教受容程度的重要史料。因此,我想从图像学方...  相似文献   

8.
佛教海上传入中国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论 佛教于何时何地传入中国,已难稽考。一般认为后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为佛教初传的年代,而且是经由西域诸国从陆路传入的。例如,日本佛教史学者冢本善隆说:东西交通的开始,使佛教经由中亚传入中国成为可能。追求利润的西方商人和随着佛教热而勃兴的佛教文化沿着已开辟的丝绸之路,从12世纪开始渐次地不断地流入甘肃陕西、河南。白鸟库吉说:“佛教究竟何时何地传入中国?后汉明帝永平十年建  相似文献   

9.
邺城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东汉以后,成为河北地区(泛指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中原北方东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六朝国都,也是十六国以来中原北方地区佛教传播、发展的初始地之一。通过梳理早期佛教史料,结合近年来邺城考古的新发现,本文对十六国至北魏时期邺下佛教史迹文物进行钩沉索隐,分析了邺城地区佛教初传阶段的师承脉络和造像传统。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各地三国至晋墓中出土的白毫相俑是佛教在该地区早期传播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正>1982年12月,广西贵县(今贵港市)铁路新村3号东汉墓出土了一件"俑形黑陶灯"和一件"俑形活动流陶壶"模型明器。对这两件造型奇特的陶灯陶壶的俑形象,有人称之为"奴隶"。其实不然,这两件陶器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文化信息,对揭示岭南地区海外佛教传入的时间、传入地点以及传播的路线等历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贵县出土的这件陶灯,以蹲坐的裸形俑体为灯柱,以俑之头部顶着  相似文献   

12.
在东南地区出土的汉晋文物中,胡俑数量相当多。然史学界对这一重要的现象尚未作过专门的研究。本文以出土资料为依据,结合古文献记载,试就胡人迁入东南地区的原因以及西域胡人与东南地区佛教流行的关系等问题略抒己见。 一、胡俑的出土概况 据掌握的资料看,东南地区的汉代胡俑主要出土于广西、广东、浙江等地。广西贵县风流岭西汉墓出土的一件铜胡俑,“为一络须老者。戴冠,身著长袍,披甲。  相似文献   

13.
湖北襄阳东汉—三国蔡越墓出土的相轮陶楼,在建筑形制上为汉式陶楼和印度式相轮塔刹的结合,在装饰母题上同时兼有汉地神仙瑞兽与印度—犍陀罗式有翼天人的图像,明显带有佛教初传时期汉、印文化杂糅的特点。本文在讨论陶楼形制的过程中,分别联系同期北方墓葬中出土的陶楼明器和汉晋之际江南地区的佛饰堆塑重楼魂瓶进行类比分析,证明这两类墓葬明器都与文献记载的"浮图祠"相关联。在佛教初传汉地时,由"仙人好楼居"的汉式重楼过渡到高层佛塔,浮图祠是初期的标志,襄阳蔡越墓陶楼或可看作是浮图祠的标准器。浮图祠用作明器进入墓葬,反映了汉地民间埋葬方式因佛教传入而起的新变化,并在随后长江中游六朝砖墓的建造中留下了印记。  相似文献   

14.
《佛教南传之路》在中国和日本出版胡博综南京艺术学院阮荣春教授所著《佛教南传之路》最近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和日本雄浑社分别于中日两国出版。佛教造像于何时,通过什么途径传入中国?初传中国的“汉化”进程及面貌如何?这是近百年来中外学术界十分关心和重视的课题。由...  相似文献   

15.
忠县涂井M5与蜀地早期佛教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忠县涂井蜀汉崖墓的发掘报告公布后,其中M5因墓葬完好且出土有与佛教传播有关的遗物为学术界关注。本结合M5出土的摇钱树杆佛像、白毫像俑、莲花俑及房屋模型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佛教景教初传中国历史及其比较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表着印度古代文明和精神价值之一的佛教在两汉交替之际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碰撞、冲突、融合中,逐步转型,最终完成了中国化进程。景教也是一种外来宗教,其文化传统属于基督教文明,在唐朝初年传入中国,令人遗憾的是景教传入中国仅200余年便告夭折,未在当时中国社会留下深刻的影响。佛教在中国的演变,为我们提供了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经验,而景教在中国传播则提供了失败的教训。对佛教、景教传播中国历史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我们今天坚持改革开放、更好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提供借鉴。本文涉及佛教与景教在中国初传…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16,(6)
正服饰之特质,非仅限于其可见可触之外在形状,其最大的特质莫过于它所包含的内在涵义。中国古代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是当时社会生活、经济状况、军事行为、宗教信仰等诸方面的集中反映。目前学界对唐代天王俑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墓葬制度、类型、佛教因素等方面,对其所着服饰涉猎较少。笔者不揣浅陋,借助相关历史文献并结合馆藏实物,拟对唐代天王俑所着服饰作分析与探讨。一.天王俑之功用中国自古乃礼仪之邦,以孝悌治天下。西周时期,"孝"作为伦理观念正  相似文献   

18.
南京大长干寺是六朝京师名寺,因在金陵长千里,故得此寺名。长干寺最先由何人何时创立,史无记载。可是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佛教初传江南的东吴时期。  相似文献   

19.
佛教自东汉经丝绸之路传人我国,长期处于不断融人华夏文化和人文社会环境的状态之中,并伴随着日益兴盛的大量宗教实践活动,约在隋唐之际完成了其中国化的过程。本文关注的就是在佛教初传中国至进入佛教中国化阶段之前的这个重要时期里,汉地佛寺建筑布局的主要演变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文博》2020,(2)
本文以江苏溧阳李彬夫妇墓出土的五星俑为中心,讨论五星镇墓葬俗与汉代镇墓观念的渊源关系。作为汉代五行观念的延续,李彬夫妇墓出现的五星俑,在佛教星曜图像流行和世俗星命观念的影响下,以神格化的五星形象代替了抽象化的五星原型,体现了五星镇墓在唐宋时期的新变化,即传统五星镇墓观念与世俗佛教信仰相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