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在我国,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由来已久。特别是近20多年来,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有影响的成果。实际上,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和研究,其目的就是通过解释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或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揭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而得出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本文就试图分析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作用,从发展区域文化的角度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文化观念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孟召宜 《人文地理》2002,17(2):74-77
区域文化观念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区域发展主体。区域活性是对区域发展状态的一种模糊综合评判与描述。文化观念以发展主体为载体,影响区域活性各侧面,成为活性动力源。在具体时空环境下,经济现代化的地域模式与不同地域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有密切的内在逻辑联系性、一致性和耦合性。在区域综合力各分力中,自然力是基础、经济力是核心、文化力是动力源。概而言之,区域文化观念在影响区域发展主体的同时,以区域发展主体为载体和中介,影响区域活性、区域发展模式和区域综合力,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循环,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西海固区域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米文宝  王梅兰 《人文地理》2000,15(4):68-71,79
西海固地区是贫困民族地区。文章认为西海固地区区域文化具有农耕文化和牧业文化交错过渡性,伊斯兰宗教文化的主导性,区域文化的封闭性和落后性以及生育文化的独特性等特征。文章详细分析了区域文化对区域摆脱贫困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快区域文化建设,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区域历史文化传承与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金培 《攀登》2009,28(6):115-118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不失为一种有效保护传统区域文化的明智选择。然而,我国当前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从思想观念、运行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才能尽快实现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向区域文化产业优势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濮玉慧 《沧桑》2010,(4):36-38
腾冲作为西南边陲的一颗明珠,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高山急流等自然险阻的分割,处于四面险阻的小盆地中,从而孕育了别具一格的区域文化。腾冲的区域文化不仅展示了其过去的辉煌,且在今天的旅游发展中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自然风光与区域文化的互动将大力促进旅游的发展,同时区位优势与文化底蕴的整合,也将有力推动腾冲的社会经济发展。纵观腾冲的发展,区域文化发挥了深远而持久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6.
元谋县志办李在营在《云南史志》2000年第2期上发表《弘扬区域文化是方志工作长期发展的主题》一文。文章认为,弘扬区域文化,是目前方志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地方志机构生存的条件和动力,也是方志事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该文首先阐述了弘扬区域文化的必要性的重要性,认为区域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文化是一地各项事业发展的“晴雨表”;区域文化是反映一地精神面貌的窗口;区域文化是研究地方史、民族史的钥匙;区域文化是增强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弘扬区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宏观要求。 如何弘扬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原文化与河南区域竞争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赵淑玲  丁登山 《人文地理》2005,20(1):78-80,67
区域文化在影响区域竞争力诸要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经对河南甚至整个中国的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但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其文化中一些消极因素所带来的惰性与锁定效应,对河南省区域竞争力产生不利的影响。文章分析了中原文化对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影响,提出了振兴中原文化,提升河南区域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岭南文化区域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整体的发展历程来看,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最活跃的区域文化之一。岭南文化区域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本世纪末的改革开放20年来,岭南地区成了一块经济发展的热土,使岭南文化一跃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势能文化之一。岭南文化在其孕育、成长、定型和演变过程当中受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构成了其特有的文化整合与演变模式。本文从区域系统分析的角度对岭南文化进行初步研究,得出结论:(1)岭南文化是山水型的实用文化;(2)岭南文化是开放性和兼容性极强的区域文化;(3)重实践,讲创新,少说多干是岭南文化的精髓;(4)岭南文化系统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南国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9.
文化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初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夏丽丽 《人文地理》2000,15(4):55-58,15
本文试图探讨文化因素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文化模式、文化观念更新、文化定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出了初步分析,并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甜甜 《东南文化》2021,(4):171-177
传统的区域博物馆封闭性叙事固然能够强化对区域文化的集中阐释,但也有明显的"视野局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基于现代意识和全球眼光建设具有当代价值的"江南文化",强调区域文化间的交互联动,推动区域博物馆叙事模式从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化.区域博物馆的开放性叙事建构可借鉴"大英博物馆百物展"叙事创新模式,从叙事空间的开放性、叙事结构的对话性和跨媒介叙事三方面重构博物馆叙事机制,这既能够反映区域历史和故事,也能够表述当下,更具主动参与性.探索建构"江南文化"的博物馆整体叙事路径,可从全球对话、主题展览、当代性叙事三个角度给予区域博物馆实践例证,并探索女性史、文创展览、"物的关联"等开放性叙事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区域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建霞 《人文地理》1996,11(2):56-59
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现实选择。文章概述了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及现实意义;阐明了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目标;论述了实现持续发展的区域开发。认为持续发展是区域开发中各种因素的动态平衡与协调;区域开发建设要满足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区域开发政策的制订也要把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12.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区域旅游的空间结构涉及内容复杂。文章在对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导入了区域旅游的概念,从旅游空间要素的识别与分析入手,接受了Pearce Douglas的观点,认为区域旅游供给的五大空间影响要素:吸引物、交通、住宿、支持设施和基础设施。从旅游规划、基本距离、旅游地区位等角度对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阐释。指出由于缺乏范式的指引,国内外对区域旅游规划的研究体系较为松散,绝大多数研究者被实践性问题或者潮流牵着走。对区域旅游活动发生地的区位进行考查,显示出对城市这一空间经济实体的极大依赖。同时,指出旅游地宏观区位因子和可进入性是衡量旅游地发展潜力的主要因素。运用TDD理论对西安旅游目的地区域的空间结构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区域制度环境及其变迁与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人文地理》1998,13(3):35-40
本文给出了区域制度环境及其两大构成要素区域正规制度与区域非正规制度的概念,阐述了区域制度环境变迁的基本规律。本文认为区域制度环境作为一种激励机制,通过限定个体选择的集合及影响区域交易成本制约着区域的城镇化过程。文章最后论述了区域正规制度与非正规制度同城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地域文化的地理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提出中国地域文化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长期发展演变,至今可以分为十六个地域文化区,文章概括了各区的地理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对弘扬传统文化,热爱乡土,开展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与收敛性的R/S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卢艳  徐建华 《人文地理》2003,18(2):11-14
本介绍了赫斯特指数(H)和分维值(DB)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东西部人均GDP的差异,试图用分形理论中的R/S分析法分析1978--1999年我国基尼系数的收敛性约分形特征,得到赫斯特指数(H)和分维值(DB),进而分析这个时间序列的发展特性,并预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未来变化趋势,提出政策建议,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试论西安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荣 《人文地理》1998,13(3):25-29
本文论述了唐代(618-907A.D)以来西安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演变特点。指出,在西安城市发展的1300多年中,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城市规模从大到小,再到大,发生了曲折变化;(2)行政职能区发生了由集中向分散,再到相对集中的转变;(3)城市经济职能不断强化,商务用地渐成体系;(4)居住区具有从专门向混合,再向分离的转变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王荣成  任晶 《人文地理》2004,19(1):37-41
本文在考察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现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影响与制约因素,预测了未来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的发展趋势。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是区域一体化的必然产物,短期内,基本发展框架是以中国珲春、俄罗斯斯拉夫扬卡和朝鲜罗津为顶点的"小三角"核心区为主;长期来看,则将在以中国延吉市、俄罗斯海参崴市、朝鲜清津市为顶点的"大三角"框架下发展,以现代国际网络城市系统构成东北亚地区国际物流中心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8.
罗浩  钟国平 《人文地理》2007,22(1):77-81
本文首先报告了作者对1990!2004年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的前期研究,发现广东省内总体区域差距基本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三大地带间差距和珠江三角洲内部差距、第二产业差距和第三产业差距对全省总体差距的影响最大。文章继而详细论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缓解广东省内日益扩大的区域差距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缩小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区域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职能开发、领域开发以及内发开发、外发开发的接近方式,比较分析其理论基础、执行手段及期待效果,提出能够简便地分析区域开发战略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0.
新区域主义的发展及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汪涛  曾刚 《人文地理》2003,18(5):52-55
在当今全球化与区域化趋势并存的时代,新区域主义以其强调区域竞争、保护地方经济社会多样性的主张,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兴趣。新区域主义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一期间国际社会经济环境的激烈变动,导致新旧区域主义在政治经济、国际贸易、经济系统、区域发展目标等方面存在根本的差别。在全球化和后冷战结构的制约下,新区域主义主要表现为大区域主义、小区域主义及国家内部的各类区域组织三种形式。论文针对中国现行的区域发展模式在新区域主义的冲击下,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提出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从三个层次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