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以苏联解体为标志的苏东剧变已经过去20余年了。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苏东剧变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究竟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扶桑”考证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祖先在上古时期到过美洲吗?如果说去过美洲,那么是何时到达的?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其端的呢?他们到了“扶桑”了吗?扶桑又在什么地方呢?它是墨西哥,还是日本?很久以来,这些饶有兴味的问题吸引了全世界学者的关注,展开了长达二百余年的探讨。如今探讨得怎样了?我国学者对这些问题一向有些什么看法呢?  相似文献   

3.
刘劲峰 《客家研究辑刊》2001,18(1):12-16,31
在客家研究中,我们首先要接触到这么一个问题,即什么是客家?什么是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怎么形成的?它具体成形于什么时候?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表了许多很有见地的看法。其中仅客家民系形成年代,就有所谓秦汉说、唐宋说、宋元说、明清说多种。笔者以为,所有这些看法都忽略了客家群体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经常提到加强思想性、政治性与科学性的问题,但是如何加强法呢?这里有没有什么妙法秘诀呢?几年来的历史教学经验,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还是个理论学习问题。此外,有没有什么妙法秘诀呢?没有的。什么是历史教学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科学性呢?换句话来说,就是历  相似文献   

5.
唐爱莲 《神州》2014,(5):46-46
现在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经常被病毒攻击,这也是大家觉得头痛的一个问题,那么病毒到底是什么,以及它有一些什么症状和特征,我们又如何去预防它呢?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虽说文化史由来已久,但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却至今势头不减,且缤纷繁盛,日益呈现出崭新的趋势。那么,从学科意义上说,什么是新文化史?它与社会史有什么不同?它与旧文化史又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是在研究范畴上,还是研究视角和理论上?新与旧文化史的来龙去脉究竟如何?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我们分别邀请了五位从事中国古  相似文献   

7.
是什么原因使意大利成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是什么力量推动这个欧洲古国傲视群雄,领跑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2006中国意大利年仿佛为国人打开了一扇了解意大利文化的窗口,在此起彼伏的惊叹叫好声中,这一年即将过去。热闹散去,它是否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在2006年年末登陆这个欧洲古国,再次体味“历史”与“遗产”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技术性课程的本源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2015,(2)
<正>科普对每个学术人来说并不陌生,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这个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科普?我们该如何进行科普?我们做科普到底想科普什么呢?无疑,科普,一定是科普科学知识。如果科普科学知识,是哪些知识呢?什么样的知识呢?实际上大家也有一个共识,只是科普科学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尤其在当今网络发达、容易获得知识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政治上的婆婆妈妈和家庭中的吵架拌嘴叫新闻吗?新闻工作者的良心是什么?我们的社会有这么多问题摆在前面,但我们更多的新闻工作者只把双眼盯在白宫的胸脯和好莱坞的屁股上,这不仅是渎职,也是可耻的逃避行为!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术界正在热烈讨论李秀成问题。这场大论战,使我深深感到,这不仅是如何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学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衡量一个历史工作者是站在什么阶级立场、按照什么政治标准,去评价革命英雄与无恥叛徒的原则问题。特别值得我们革命战士注意的问题:是歌颂坚持革命气节,还是宣扬屈膝投降变节?是发扬誓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还是散布贪生怕死的活命哲学?这是革命者如何对待生死考验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12.
若干年来,学术界流行一种观点,认为佛教是西夏"国教",更有甚者,认为藏传佛教也是西夏"国教"。这一观点向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一、什么是"国教"?二、什么是藏传佛教?三、藏传佛教何时传入西夏?解决所谓"国教"问题,就得把这三个问题厘清。本文讨论什么是"国教"问题,并分别就佛教不是西夏"国教",藏传佛教更非西夏"国教"进行了研究,结论是所谓"国教"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作为一门学问存在,不见论者异议。但历史学的对象是什么?却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我们认为:这种争论的症结不在于历史学的对象是不是“历史”,而在于这个作为历史学对象的“历史”,究竟是什么?笔者试图就此问题述一管见,就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考古?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搞考古?为什么选择考古这个职业? 这个问题通常会使我感到难以回答.因为作为人,我们往往很难主动地选择什么,常常是某些复杂的原因纠缠在一起,最终使我们和某种东西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5.
在诺苏彝族的本土口头传统中,史诗“勒俄”的源文本是极其丰富和多元的,同时也有着极其强固的文本性属观念与口头叙事法则。在田野研究的逐步推进中,我们意识到必须认真检视自己的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其内部的叙事机制是什么?那么,我们需要回答的相关问题是:1)史诗“勒俄”的源文本形态及其叙事结构的民间记忆方式是什么?2)在有关“勒俄”的民间话语中为什么会出现“公勒俄”/“母勒俄”和“黑勒俄”/“白勒俄”两套语汇,其间的传统涵义是什么?3)书面化的史诗本事与口头演述的史诗叙事有怎样的内在关联与区别,民间叙事的传统规定性是什么?一…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考古?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搞考古?为什么选择考古这个职业? 这个问题通常会使我感到难以回答。因为作为人,我们往往很难主动地选择什么,常常是某些复杂的原因纠缠在一起,最终使我们和某种东西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观蛾日记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天正伴随着阵阵花香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这时,韵韵小朋友带来了一些蚕宝宝的卵。一大早,孩子们就围着它们议论个不停,孩子们急于了解蚕宝宝是怎样长大的?会变成什么样?会吃些什么?……带着一个又一个问题,我们的  相似文献   

18.
汪晖时代     
“如果所有最重大最深刻的问题我们都不能去触及,这叫什么人文精神?那不是在把《读书》变成消费品吗?”  相似文献   

19.
浅论史学活动中的价值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研究与教学中,我们常常要回答,某个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当我们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时,事实上正在做出一种价值判断。但是,我们往往并没有反思自己做出价值判断所处的立场,思考其中是否遵循着什么原则;如果这些原则存在并且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0.
(一)古代巫史不分最初的史籍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作用?是什么人负责记录并保存下来的?这些问题是史学史所应首先解答的。王国维曾经有《释史》一篇,他从史的字形?为盛美之器,?从?持?,义为持书之人,从而谈到古代史的职务、地位等等。本文现在要补充的是,古代巫史不分。它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史的职务、地位,特别是史籍的内容与形成,史籍有什么作用,都有相当的帮助。兹先引《左传》所见的例子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