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墟出土的玉璋朱书文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资料最为丰富。除此之外,殷墟出土的朱、墨书文字资料,其研究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商代用朱、墨书写的简单文辞是1936年6月12日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殷墟第13次发掘中于YH127坑中最早发现的"。从那时候起,便知道殷代已有书写的颜料和毛笔,还有不少涂朱涂墨的刻辞。1928一1937年,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殷墟进行了15次发掘,发现了数万片有字甲骨,在一些甲骨上除了刻辞外,还发现了朱、墨书文字。197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殷墟小屯南地出土的卜骨上也发…  相似文献   

2.
1979年4月下旬,阿斯塔那古墓群保管员在基建取土时发现一座十六国时期的墓葬(编号79TAM382),墓中出土一双绢面纸鞋,纸上有墨书文字。随后,吐鲁番地区文管所派人前往做了进一步清理,近年又将文书作了修复和文字释读。现将发掘情况和文书内容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文物》2016,(11)
正《书法丛刊》2005年第3期上刊登了殷宪《近年所见北魏书迹二则》一文~([1]),第一则是《北魏石棺墨书"四耶耶骨"》,介绍了他于2002年在大同市所见的一方石棺盖上的墨书文字(图一),"棺盖为沙岩,高四○厘米,宽二八厘米,上下框四厘米,左右框三厘米。上有墨书六行,凡五七字,可确认者五四字"。为方便讨论,  相似文献   

4.
青川出土木牍文字简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9年春,四川省博物馆在青川县清理了一批战国时期古墓。其中,第五十号墓所出土两件木牍,一件文字残蚀过甚,多不可识。另一件木牍正面和背面皆有墨书文字,残损较少,字迹清晰。释文见同期简报。牍文内容可分为三部分:1.王命更修田  相似文献   

5.
长沙战国繒书及其有关問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缯书的发现及摹本流傳抗日战爭期間,在湖南长沙东郊杜家坡,因筑路动土而发現的一座战国墓中,曾出土了一件繒书。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发現最早的用毛笔墨书和彩繪的繒帛。它和长沙东郊陈家大山出土的一件战国帛画,同为我国珍贵的古文物。繒书出土以后,为蔡季襄所得,他曾根据自己的摹本,作了初步的文字考釋。  相似文献   

6.
梁会丽 《文物》2020,(4):51-58
城四家子辽金城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2013~2014年,在城内中轴线上的一处建筑台基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带有墨书文字的瓦片40余件,瓦上的文字书写于绿釉筒瓦内表面,记录了佛教信徒的"施瓦"情况。通过对文字内容的初步研究,可以推断使用这些文字瓦的建筑的性质为佛教寺院,所处年代为辽代晚期,并对施瓦者身份、施瓦缘由、施瓦数量、施瓦时间等当时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动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充分体现了城四家子城址的宗教影响力,表明其很可能是当时东北地区佛事活动的中心地区。同时,文字瓦中关于中央职官尤其军事部门官员的施瓦记录,反映了城四家子城址在辽代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  相似文献   

7.
周玲玄 《神州民俗》2007,(11):60-61
湖南江永女书五十年代被发现,八十年代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湖南江永女书,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惟一一种女性专用文字。这种绝妙的文化现象,被誉为世界奇观、闺中奇迹、千古之谜。女书文字之浅见女书出现于何时?她的历史渊源是什么?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河南温县东周盟誓遗址一号坎发掘简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发现与发掘经过 1979年3月12日,河南省温县武德镇公社西张计大队社员在村西北植树时,掘出一坑有墨书文字的圭形石片。该大队侯镇平同志将这一发现上报公社,经县文化馆及时向文化主管部门汇报,省文物局派省博物馆贾  相似文献   

9.
1998年在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址东南部,探方T642H2164灰坑内,发现一批战国墨书账簿。这些账簿以牛肋骨为载体,不但记录了出入库的物品位置编号、当事人、物名和数量,而且还记录了相关借贷事项与赋息。其虽属流水账性质,已较原始记量记录有了历史性的进步。此发现不仅填补了战国时代缺少诸侯国仓廪账簿的空白,也为研究中式簿记的发展,战国文字、韩国书法艺术、记事叙述风格、古汉语语法及我国会计史、度量衡史等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整理和介绍了与博多等地出土情况相似、但至今不太为人关注的日本其他地区发现的墨书陶瓷的情况,进而对进口陶瓷中墨书铭文的意义作了考察,发现这些地区出土的墨书陶瓷在种类和数量上均与博多遗址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简帛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帛的出土是中国 2 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这里所讲的简帛是从狭义的角度界定的 :就材质而言 ,它指文献记载中通常所说的“书之竹帛” ,即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有墨书文字的竹、木简牍和绢帛的总称 ;就文字而言 ,它仅指汉语言文字资料 ,而不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内。《尚书·多士》有“惟殷先人 ,有册有典”的记载 ,表明我们的祖先早在殷商时期便已有了记录史事的典册 ;根据王国维的考证 ,“以帛书写 ,至迟也在周季”(《简牍检署考》 ,云窗丛刻 ,1914年 )。从目前已出土的实物来看 ,简帛主要属于战国至魏晋时期的遗物。一个世纪以来 ,随…  相似文献   

12.
北文 《文物》1973,(1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进步措施来巩固当时新兴的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些措施当中,包括"书同文字"这件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深远影响的大事。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后,当年就进行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的  相似文献   

13.
湖北剧场五代杨吴墓出土了一方买地券和三件木俑,其中一件木俑身前、身后及右侧密布墨书文字。通过文字的释读和与其他相关墓葬的对比研究,可以认定带字木俑为代替生人承当殃咎的"柏人",另外两件木俑系在地下世界侍奉墓主的奴婢。柏人具有明显的道教性质,与西汉时期的告地策存在性质上的差异。目前所见出土柏人的墓葬形制简单,规模小,墓主身份较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五代北宋时期墓中随葬柏人的墓主的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正> 河北平山王(?)墓墓室西库出土玉器三百五十件,其中有一玉片,上有墨书文字九,今摹如下: 这一玉片见于张守中同志的《中山王(?)器文字编》(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5月)。全文尚未有译释。张守中同志所摹为8字。据河北省文物管理处中山国墓葬发掘负责人刘来成同志说,此片尚有一字漏摹,即在“子”和“吉”字之间有一“匽”字,则此片实为9字 。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89年第10期,载有《黑龙江阿城巨源金代齐国王墓发掘简报》。报导该墓棺内夫妇头部后方,置一墨书木牌,“呈长方形,顶端近梯形。正面自上而下墨书‘太尉仪同三司事齐国王’10字,背面墨书‘房一坐’3字,均为楷书,苍劲有力。高66.3、宽23、厚1.8厘米。” 这件墨书木牌,应名之谓“房券”。“坐”原是“座”的本字,《韩非子·外储》:“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但墨  相似文献   

16.
另一种张望     
杨米 《南方人物周刊》2011,(29):105-105
一直在看小昭的博客,但印成了书,再读感觉毕竟还是有些不同。这些文字恢复了本身的纯粹,让我能仅仅以一个读者的身份重新观看她对生活和世界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史党社  田静 《文博》2001,(3):63-66
在新近出版的饶宗颐先生主编的《补资治通鉴史料长编稿系列》中,有王辉先生新著《秦出土文献编年》一书。王辉先生精研秦文字多年,在学术界已为人所熟知。此前王辉先生就著有《秦铜器铭文编年集释》、《秦文字集证》等书,本书是继这些著作之后王先生整理研究秦文字的又一专门著作,也是秦史资料研究的另一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镇墓罐也叫镇墓瓶 ,是中国古代墓葬中的随葬物 ,流行于东汉中后期 ,陶制。罐上有朱书、墨书文字 ,多有固定题文 ,其作用在于使生者家宅安宁 ,死者冢墓稳定。以“天地使者”的名义为主人解罪 ,为死者求福 ,安慰并约束亡灵 ,使其认识生死有别 ,勿事纠缠。罐上除了这些题文外 ,还要详记死者姓名 ,卒时年、月、日、时 ,纪年准确 ,可考古断代 ,有极高的补史、证史作用。东汉晚期 ,巫道盛行 ,镇墓罐应与巫术有关。1980年 ,在敦煌市佛爷庙头层台一夫妻合葬墓中 ,出土了两件朱书镇墓罐。其中M3∶15镇墓罐上有朱书题文 :“麟嘉八年闰月 ,甲辰…  相似文献   

19.
我馆收藏原清内阁大库《明史》列传残稿十三卷,竹纸墨书,纸捻装订十三册,每册纵27、横20厘米。这十三卷残稿,立传人物九十六人,附传人物七十一人,与武英殿本《明史》相校,文字内容完全相同的四卷,即:杨士奇等传、黄宗载等传、王恕等传、卢洪  相似文献   

20.
字书为各时代文字整理的代表性著作,其在历朝历代中所扮演的角色极为重要,关系到彼时文字的规范、学术的齐一,甚至是思想的统整.而字书之兴起,目的既然有很大的成分是在一统当代用字,那么对于标准字形的确立与大量异体字的整理便成了字书编纂的主要工作.但从历来字书中,我们可以发现某些字书在整理文字时对异体字所作的正、古、俗、通、讹……等属性归类时有着很大的出入,同时也多未针对这些分类作具体的界定,其意涵模糊不清.使得后世在看待这些字书时,常对其文字属性的分类无所适从,甚至无法理解.敦煌写卷S.388载有字样书<正名要录>,此书约完成于贞观年间,较诸<干禄字书>要早上数十年.其书体例颇与其它唐代字样书不同,又全然没有任何序跋说解,在文字属性归类上有其特异之处.今以之为对象针对其文字属性的归类方式及意涵上进行探索,试图还原作者之编纂意旨,一方面为唐代字样书的发展下一脚注,另一方面也希望此一议题的探讨有助于当今文字的整理与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