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月节     
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十月间举行,所以又叫十月年,哈尼语称“扎勒特”,是哈尼族一年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盛大节日. 由于哈尼族的支系较多,其年节也较为复杂.大年第一天称为“美首扎勒特”,有“荡秋千”祈福的传统,而青年男女利用此媒介谈情说爱、缔结良缘.节日期间,人们你来我往,互相探亲访友,赶场集会,对歌作乐,喜气洋洋.有些地方还举行“资乌都”活动,“资”是酒,“乌”是盛大、欢乐的意思,“都”是喝,连在一起就是全村合饮、欢乐幸福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鲜花即“情书”鲜花象征美好。云南的哈尼族青年男女 ,在谈情说爱之初 ,都把鲜花当作情书来传递。鲜花 ,成了表达爱情的一种隐晦的方式。如果一位男青年看上了另一位女青年 ,为了试探对方的态度 ,就先给她送上束鲜花 ,鲜花必须是红色或黄色的 ,扎花束的线必须是黑色。姑娘接到鲜花后 ,先是嫣然一笑收下花束 ,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意愿 ,又回送一束鲜花给男青年。如果自己还没有朋友 ,而且也看中了对方 ,就送回单数的花朵 ,表示彼此可以相互接触、了解、结交为朋友 ;若是自己已经有了男朋友或是不喜欢对方 ,就送回双数的花朵 ,表示谢绝。因鲜…  相似文献   

3.
在景颇族古老的习俗中,每个村寨都设有“公房”。它是专门供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在农闲季节里,每当明月高悬,夜阑人静的时候,“公房”里就不时地传出婉转动听的情歌,那是恋人们在倾吐彼此爱慕的感情。当“公房”火塘的火光暗淡下去,情人们将要分别的时候,小伙子就把用彩线扎好的芭蕉叶包交给情人。姑娘回到家里,悄悄地把芭蕉叶子打开,如果里面包的是沙枝、芦子、浪诺和野荞子叶、益策、石根哈等几种树叶,姑娘就会喜形于色,沉浸于爱情的幸福之中。这,就是景颇族青年中盛行的树叶情书。翻开人类文字发展的记载,可以找到我国台湾  相似文献   

4.
摩梭人的篝火晚会 抵泸沽湖当晚,我们住进了湖边的“格姆女神苑”。据说眼下是旅游淡季,偌大一座摩梭院子,空落落地只住了十几个人。我担心:客人如此之少,今晚的篝火晚会怕是没戏了。当地司机小杨说:“不会不会!我们这里是‘白天看风光,晚上看姑娘’,包你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悠悠缓缓地吃完晚饭已经夜幕低垂了,我们跨出院门,一轮银盘似的皓月早已高高地挂在湖中央,黑黝黝的山林幽深寂寥,远处渔火点点,湖水轻轻拍打着堤岸。抬头,天上一个圆月;低头,水中一个圆月。水天二月,上下辉映,泸沽湖笼罩在静谧的月色中。 “…  相似文献   

5.
哈尼族称小三弦为“拉厚厚然”。它用梨木制成,是哈尼族男青年最喜爱的一种弦乐器。小三弦的形状与普通三弦近似,只是琴身较短,长不过五十厘米;弦柄的顶端,有的镶嵌着一面闪闪发光的小圆镜,有的雕刻成引颈长鸣的雄鸡,有的镂作奔突回首的多角鹿或怒目而视的蛟龙;琴筒用笋叶蒙面,音色极为清脆。小三弦的背带,哈尼人把它称作“帕阿”,它是用五彩丝线编织而成;背带与琴身相接的地方,缀有飘荡的彩色缨穗。每当夜幕降临,微风轻轻拂动着村边的凤尾竹,清脆深情的小三弦琴声,就会穿过“封火房”的墙洞,越过“公房”的小窗口,声声扣动着姑娘们的心。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哈尼族青年男女,在小三弦优美  相似文献   

6.
王洪伟 《旅游》2006,(4):48-55
我已经记不得是多少次来到哈尼族的另一个支系——奕车人生活的这个地方了。几年来,这个以开创了举世闻名的哈尼梯田和梯田文化而被人们誉为大山的雕塑家,红河县大羊街乡的奕车人,以其独特的婚姻、风情、民俗等民族文化而驰名海内外,尤其是妇女、姑娘们的服饰,在哈尼族的妇女服饰中堪称一绝。  相似文献   

7.
拉祜族的习俗 ,结婚无需备办酒席。结婚这天 ,先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向新婚夫妇祝福 ,随后 ,穿戴一新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便伴着新郎新娘 ,围着燃起的篝火跳舞。这天用来招待客人的东西 ,只是旱烟、烤茶、松子、水果之类自家出产的东西 ,不讲任何排场。而篝火则标志着夫妻双方都有一颗火热的心。人们围着篝火歌舞 ,祝福新婚夫妇终生相爱。但拉祜人离婚 ,就必须举办“离婚宴”了。按其习俗 ,首先主动提出离婚的一方 ,必须备办丰盛的酒席请客 ,而这“客” ,除了自己的亲戚朋友外 ,还包括全寨子的男女老少 ,客人也不必送礼 ,一切全都由提出离婚的…  相似文献   

8.
“苦扎扎”是哈尼族一年一度的重要传统节日。我在考察哈尼族民俗及其传说时,哈尼族各个支系的老人都说这个传统节日是从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中产生的。居住在云南省境内的哈尼族各支系,过“苦扎扎”节的方式大同小异,但“传说”的内容却各不相同。有与农业祭祀有关的,有人类同鬼魂作斗争的,有人类征服自然灾害的,有神人联姻的,等等。研究同一民族中同一习俗传说故事的演变,可以从一个角度看出文学、习俗与宗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找到民间文学作品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一些变化规律。下面,将我收集到的“苦扎扎”节的各种传说和有关情况作一介绍,为研究哈尼族民间文学的同志提供一点资料。 1.有关农业祭祀方面的: 绿春县大水沟区普石寨哈尼族支系期地人过“苦扎扎”节,传说源于一个《神  相似文献   

9.
彝族的婚俗,既有共同性,又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他们婚俗中神秘的一面,就表现在地域色彩上。彝族的青年男女,一般是在火把节、赶山节等彝族传统节日相互认识,然后通过串寨、对歌等活动相互交往,发展爱情。彝族姑娘和小伙,从相互了解到谈情说爱,往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待双方情投意合时,就会先“私定终身”,然后才请媒人,正式定亲。彝族婚俗中,有不少神秘的因素,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一是“杂空”,二是“跳菜”。“杂空”是流行于凉山一带彝族中的婚俗。“杂空”是彝语,译成汉语就是绝食。婚期来临时,新娘就开始“杂空”。在“杂空”期内,不…  相似文献   

10.
我们包头王村祖祖辈辈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很早以前,我们包头王是一个独家村,也没有村名。村里住着一家人,当家的早已去世,只母女二人过日子。姑娘长到十八岁那年,瞒着妈妈悄悄地和一个小伙子相爱。小伙子总是在更深夜静的时候才来找姑娘,两个人谈情说爱,经常都是要到东方吐鱼肚白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去。一日三,三日九,姑娘的肚子渐渐地大起来了。这一下做妈的感到奇怪,便问姑娘,姑娘总是一问三不知,说不出来小伙子  相似文献   

11.
爱亲     
在我的家里,至今仍珍藏着一包特别的礼物:一件青布右襟无领上衣,一块彩色缤纷的绣花包头,一条裤带,一条用红、白、黑三色丝线绣的背带。每当看到这包东西,我眼前就会出现一个身段健美、面目清秀的哈尼族姑娘。这时,我就会想起这位姑娘的初恋,想起哈尼族的风俗——爱亲。一九七八年深秋,我从绿春县城步行两天,到  相似文献   

12.
聚居在祖国云南边疆的哈尼族各支系中所流行着的许多传统风俗民习和传统节日,往往与民间文学相互交融,甚至相互依存在一起,成为血肉难分的哈尼族固有的精神财富。弄清哈尼族的风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对于研究哈尼族的历史、文学都有重要的意义。一哈尼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蕴藏着许多神话、传说、诗歌、故事、民谚以及音乐、舞蹈等。在传统节日和祭祀场合,以村寨为单位的群众文娱活动更为突出、活跃,几乎每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都流传着一些优美的民间传说和神话。重大的祭祀活动主要有祭天神“奥玛”、地神“阿奥”、山公“搓司搓欤”、山母“腊必腊衫”以及“卜  相似文献   

13.
哈尼族民间歌曲“哈八”,又称“拉巴”,意为“歌”。唱“哈八”叫“哈八惹”、“哈八卡”、“哈八兹”。“惹”、“卡”、“兹”均有“念”、‘’唱”之意。“哈八”流于云南红河一带,每逢年节、婚嫁、盖房、聚会等隆重场合,哈尼族人多在餐桌前坐唱“哈八”。表演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一人主唱、听众伴唱;另一种是两人对唱、听众伴唱。“哈八”歌词内容丰富多彩。举凡自然、社会、人生等诸方面内容无不涉及,故有“哈尼族百科全书”之称。“哈八”曲调丰富,旋律和行腔同哈尼族语言紧密结合,似说似唱,庄重典雅的歌唱性和说白相结合。文…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二年,我在元阳县攀枝花区洞铺寨哈尼族著名歌手兼贝码(祭师)朱小和家搜集到一条送葬头饰,哈尼语称“吴芭”(见图),系哈尼族葬仪中,由吟唱送葬长歌“密刹厄”的女歌手佩戴。朱小和虽不是“搓厄厄玛”(送葬歌女歌手),但因他是名满周围四五个县的大哥手大贝玛、因  相似文献   

15.
三对春鸟     
哀牢山区的哈尼族,使用的历法与汉族的夏历相近而不完全相同,夏历的十月是哈尼历的岁首,从十月开始一年十二个月的时序排列。在计算时间的时候,哈尼族每年以攀枝花、樱桃花等树木的开花时间和候鸟的来去作为识别标志。春季的主要象征是三对春鸟——“唧唧本本鸟”、阳雀和布谷鸟。“唧唧本本鸟”是生长在哀牢山中的一种小鸟,大小如布谷,毛羽呈花斑色,鸣声清脆嘹亮,因为它的叫声是“唧——唧本本,唧——唧本本”。哈尼族人民就叫它“唧唧本本鸟”。  相似文献   

16.
时潇 《世界遗产》2014,(9):33-36
<正>"哈尼的寨子在哪里/在骏马一样的高山上/像马尾茸在大山下方/大山像阿妈的胸脯/把寨子围护在凹塘/再瞧寨头上的山坡上/有没有十分密的神林/有没有姑娘眼睛一样的龙潭水??"哈尼族有一俗话:"要种田在山下,要生娃娃在山腰"。这是千百年来的生活经验的总结,哈尼村寨便在山腰处森林和梯田的环抱中。哀牢山系的哈尼族村落,都是在对山形、水势、土壤、植被、气候等地理因素的严格考  相似文献   

17.
一对或一群年轻人为了情和爱,以死来达到爱的目的的纳西族情死;男不娶,女不嫁,依靠“走婚”来到达爱情的彼岸的纳西族摩梭人;篝火边歌舞打跳,挑选心上人,相约在深山野外过夜来确定婚姻的傈僳族;一支尚未被人太多关注的独身女子群体,终身不嫁、远离红尘的斋姑娘……有热烈浪漫的情恋姻缘,也有淡化个体之“性”的宗教信仰,一齐铺展于丽江多情的大地……  相似文献   

18.
壮族情歌     
从古至今,在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唱情歌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一种重要形式。有的民族还有固定的谈情说爱的歌会、庙会,青年男女以情歌表达情怀。因此,情歌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占着不小的比重。不仅有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情节曲折、凄酸动人的《重逢调》、《逃婚姑娘》,也有赞美青春和表达爱慕的热情奔放、泌人心脾的各种样式的情歌。本刊过去曾选发过一些赞美劳动、歌颂纯真的爱情,反对封建包办、追求婚姻自由及反映阶级压迫的传统情歌。今后本刊拟继续选载一些各民族优秀的情歌,敬请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赐稿。  相似文献   

19.
阿昌族情歌     
从古至今,在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唱情歌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一种重要形式。有的民族还有固定的谈情说爱的歌会、庙会,青年男女以情歌表达情怀。因此,情歌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占着不小的比重。不仅有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情节曲折、凄酸动人的《重逢调》、《逃婚姑娘》,也有赞美青春和表达爱慕的热情奔放、泌人心脾的各种样式的情歌。本刊过去曾选发过一些赞美劳动、歌颂纯真的爱情,反对封建包办、追求婚姻自由及反映阶级压迫的传统情歌。今后本刊拟继续选载一些各民族优秀的情歌,敬请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赐稿。  相似文献   

20.
阿央白     
这里所说的“阿央白”是个石雕,藏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石宝山石窟中。剑川白族把女性生殖器叫“阿央白”,是白族话中的汉语译音。“阿央”是白族语中“姑娘”的意思,“白”是白语“开裂”、“裂缝”之意。“阿央白”就是姑娘身上开裂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