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三十多年前,我们下放到湖南沅江县大成公社东山二队。  相似文献   

2.
情牵桂子山     
大学时代是我人生新的起点,桂子山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尽管大学时代已经过去30多年,但当时的学习与生活情景却时常在我梦中萦绕。至今思之,犹在昨日。京山苦读"文革"末期,我从武汉市插队下放到荆  相似文献   

3.
龙碧林 《湖南文史》2014,(10):69-70
20世纪70年代初,湖南郴州临武县掀起“农业学大寨”的运动热潮。1971年,年仅16岁的我与一班知青被下放到镇南公社,与同去的知青张一平驻点十字铺村。这年初冬,公社从各大队抽调强劳力到深坪大队八一电站下河滩,这里有百亩左右、布满石头的土质需要改造成“大寨田”,因为我所在的生产队劳力少,队长就把我们两个小知青也派到了轰轰烈烈的造田运动中。在改造大寨田的日子以及之后的知青生活中,深坪大队公共山瑶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给我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1969年元月6日,是我人生中刻骨铭心的日子,也是我远离父母第二次“断奶”、走上独立生活道路的日子。我随常德市一中六八届200多名高、初中毕业生下放到石门县官渡公社,我们初73班的24名同学被分在东红大队的东风、东红、永忠三个生产队。我和3个男同学、4个女同学下到永忠生产队。那年,我刚满16岁。  相似文献   

5.
1969年元月6日,是我人生中刻骨铭心的日子,也是我远离父母第二次“断奶”、走上独立生活道路的日子。我随常德市一中六八届200多名高、初中毕业生下放到石门县官渡公社,我们初73班的24名同学被分在东红大队的东风、东红、永忠三个生产队。我和3个男同学、4个女同学下到永忠生产队。那年,我刚满16岁。  相似文献   

6.
正1970年,我下放在江苏东台县(今东台市)富东公社。下放的第二年,便参加了公社组织的灭钉螺工作。我下放的公社虽不是"血吸虫病防治"的重灾区,但却是钉螺的孳生地,因而公社领导丝毫不敢大意,要求每个生产队都拉网式地过滤检查,并让每个大队抽调一名有文化能吃苦的人员担任"血防员",参加县血防站统一组织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我有幸被大队选中。经过短暂的培训后,我进入公  相似文献   

7.
1969年我们全家下放至本县(湖南邵阳隆回县)横板桥公社,1979年落实政策恢复城镇户口。当时的下放人员都盼早日返城,唯有家父却领着我们在农村又继续呆了五年。这张全家福即是1984年重返县城时所拍,父亲并有题辞曰:板桥悠悠十五载。  相似文献   

8.
1969年我们全家下放至本县(湖南邵阳隆回县)横板桥公社,1979年落实政策恢复城镇户口。当时的下放人员都盼早日返城,唯有家父却领着我们在农村又继续呆了五年。这张全家福即是1984年重返县城时所拍,父亲并有题辞曰:板桥悠悠十五载。难合之情,溢于字间。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70年代初,全国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活动,我作为京山县惠亭区天王公社天王大队党支部书记,热情参与了对下放到天王村的知青的接待安置工作。  相似文献   

10.
1968年10月28日,我随湖南平江县(被喻为"将军县",今属岳阳市)第三批知青下放到献钟公社五星大队。在知青到达献钟公社之前,各生产队的队长早就聚集在那儿了,他们都打起了这样的小算盘:等知青们一到,就选两三个女知青回去。理由很简单,一是农村娃打单身的多,想为他们找个有文化的知青媳妇;二是知青到农村来"扎根",男的一"扎根"就动不了,而女的总是要出嫁的,将来不至增添队上的负担。知青分配到队的热闹有点像现今的人才市场。那些田多、劳力少的生产队,才高兴接纳牛高马大的男知青。  相似文献   

11.
三十多年前,我们下放到湖南沅江县大成公社东山二队。我们知青组六女二男,家就建在堤上。淡绿光洁的牛屎泥巴墙, 金黄厚实的稻草盖的顶,在一长列社员的茅草屋中,显得那样簇新而华贵。屋前是坦荡无垠的稻田,屋后是碧波荡漾的莲湖。入夏,闻着悠悠南风送来的阵阵稻香,瞧着亭亭绿荷上玉立的娇嫩荷花,我们的心都醉了。  相似文献   

12.
正1965年,我高中毕业于合肥一中。夏,高考落榜;秋,下放。作为下乡插队知识青年,我在祁门县横联公社(后称横联乡,现撤乡为村)生活了整整13年。先是在生产队务农5年,后到公社广播站工作8年。转眼53年过去,当年十八九岁的"知青",如今已年逾"古稀"。然当年的种种琐事,仍时时浮现脑海。全面铺开,内容过于庞杂,还是说说公社的那些小河、那些山,以及当时的生活琐事吧。  相似文献   

13.
1970年初.“文化大革命”进入斗、批、改阶段.其中一项任务是“干部下放”。由于1964年我在连江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被列为审查对象.自此一次次运动都有我的份。我成了理所当然的下放对象.参加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偏远的闽东北政和县镇前公社湘源大队。在那里。我渡过了一段辛酸而难忘的岁月。  相似文献   

14.
1979年进京记     
1955年胡风事件以后 ,我们夫妇都被扫地出门 ,先后被关押起来。我被关了11年 ,文化大革命前夕 ,被上海中级人民法院以“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罪名 ,判处有期徒刑12年 ,被押回原单位复旦大学下放到印刷厂“监督劳改”。任敏后来下放到青海 ,58年以后在青海的监狱里关了3年 ,三年困难时期又被遣送回到我的家乡当一个普通农民养活自己 ,在贫困和歧视中苦度春秋 ,一呆就是18年。我刚到印刷厂时 ,每月给30块钱生活费。1975年邓小平复出 ,老干部又被重新任用 ,印刷厂的支部书记也是原来的老干部 ,他对我讲 :“你回校后我们…  相似文献   

15.
说起吃轮供,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不大清楚,但在六、七十年代,却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年老体衰的父母轮流到子女家吃饭,或者一天一轮,或者一月一轮。说起来也真有意思,当年我们知识青年下乡时也享受过类似的待遇呢。那是我们刚下乡的事情。我们一中的5个同学被分配到了沅江县大成公社东山大队第三生产队。这是一个不算太穷的队,队上有23户人家,队长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中年汉子。我们下到队上的第二天,队长就告诉我们:"队  相似文献   

16.
莫强 《湖南文史》2012,(10):64-64
“文革”时期,我作为一名知青,下乡在湖南邵阳一个偏远的山村当农民。我在生产队扎扎实实劳动锻炼一年后,便被贫下中农推荐到公社完小当民办教师。这是我们公社唯一的一所完全小学,共有8个班(五年级与六年级各有两个班),10余名教职员工,高年级学生大多在校寄宿。  相似文献   

17.
我十七岁下放到湖南永州的罗溪。在这里有我的一个好朋友叫其秀,因她婶婶跟我父亲是同事,隔壁邻居,我们在下放之前就认识。所以,我一到罗溪便受到她家的热情欢迎。  相似文献   

18.
刘衡 《炎黄春秋》2001,(3):43-46
1961年,我们18个下放到唐山柏各庄农场劳动的右派分子,先后回到人民日报社了。除我之外,都摘掉了帽子。  相似文献   

19.
1968年仲夏,在“杀回老家闹革命”的一片激烈闹剧中,我与同学从湖南辰溪沅江机械厂(861厂)工业学校被遣返回沅陵一中初中部读书.当年11月1日,我与大多数“老三届”青年学生一道,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号召,下放农村当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到沅陵县凉水井公社枫香坪大队(今松山边村)檀木岭生产队.  相似文献   

20.
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是研究马克思晚年思想的重要文献。在《复信草稿》中,马克思对俄国的农村公社、农业生产的集体形式作了综合性的概述,并且在探讨人类历史上公社发展阶段的同时,提出了农业公社的概念。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经常把农业公社与农村公社两个概念等同起来,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农业公社的特点就是农村公社的特点。这不仅不符合经典作家的原意,而且也影响到人们对公社发展阶段的认识。本文认为,《复信草稿》中的农村公社与农业公社是不能简单等同的两个概念,农业公社的提法是马克思的一种新的理论尝试,但其本身并不成熟,马克思最后放弃了农业公社的提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