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欲亡其国,先灭其史。"日本侵华,对于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一些有价值的文物来说,是一次大的劫难。无数珍宝文物和珍贵的历史资料被日本侵略者或偷,或抢,或毁,而这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痛。"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考古"学者盗掘了中国多少古墓?"七七事变"后,日军破坏了故宫多少文物?日本人的《江南踏查》报告书披露了哪些文物劫掠细节?战后,国民政府究竟追回了多少文物?本文就是带领大家走进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去看看日本侵略者在对待中国文化上所犯下的鲜为人知的滔天罪行。——编者  相似文献   

2.
中唐时期在一些敦煌大族修建的家窟中,出现了以"报恩"为名营建的石窟,并在窟内显著位置绘有亡父母供养像,使石窟的荐亡与祀祖功能鲜明,体现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交融。张议潮建立归义军政权后,此种类型的石窟营建更为兴盛,与当时社会倡导的"忠孝"之风的盛行关系紧密。营建于晚唐时期的莫高窟索义辩窟为敦煌索氏家窟,在石窟营建中选择中唐时期就已开始流行的报恩窟,并在建窟功德记中突出对"忠孝"的显扬与强调,与其敦煌大族、儒学世家以及索义辩为归义军僧团重要成员的身份相符,所反映出的情感诉求、宗教信仰与价值取向在这一时期的敦煌大族中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一、问题的由来《隋书·经籍志》在正文著录存书之外,还以附注的方式著录亡书。据清姚振宗统计,"著录三千二百十二部,附著梁有亡书一千五百四十五部,通计四千七百五十七部"①。其附注亡书以"梁有……今亡"等形式出之,清初朱彝尊《经义考》转引其中三百多条,丁国钧《补晋书艺文志》等亦有转引,都径作《七录》或"阮孝绪曰"。钱大昕明确指出:"阮孝  相似文献   

4.
李晓 《文史天地》2013,(10):1-1
王朝兴亡,过客缤纷,而究其覆亡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亡于内乱,二是亡于外患 。所谓亡于内乱,就是王朝内部出了问题,要么是基层民众造反,要么是统治集团高层篡权。所谓亡于外患,就是王朝被外部打击所颠覆。自秦迄清,主要王朝之中,秦、西汉、东汉、隋、唐、元、明、  相似文献   

5.
南阳盆地的申国见于仲爯父簋铭,因其地位于王畿以南,故以"南申"冠之,以别于留居陕北西土的本支"西申",至于信阳一带众多以申命名的地名,或与申亡后申人后裔徙居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有关气候异常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影响,我国早在两千余年前西周周幽王时,太史伯阳甫就曾指出:"昔伊(水)、洛(水)竭而夏亡,(黄)河竭而商亡。"学者程明道所著《气候变化与社会发展》一书中提出,从公元前650年到公元2000年,中国区域地表气温存在3个数百年大时间尺度  相似文献   

7.
张舒  正明 《文史月刊》2014,(4):44-44
寒食节由介子推而起,介子推亡于绵山。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公元前502—422)在其所著《左传》中详细记载了介子推出走绵山之经过:"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左传》卷12僖公二十四年)。《史记》所载与《左传》略同。西晋大学者杜预(222—  相似文献   

8.
燕,甲骨金文写作"匽"或"郾",西汉以后之文献始作"燕".西周时期的燕国是周王分封的北方诸侯国,自周初受封至战国时被秦灭,"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于姬姓独后亡"①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关于西周时期的燕国,文献记载很不详备,致使自太史公以来,后世学者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其争论的焦点之一就在召公是否封燕和始封年代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屈大均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明亡之后,积极参与抗清活动,一生经历极具传奇色彩。"自亡国后,诸遗老多扞文网,大均忽释忽儒,又多任侠"。[1]因此,他的姓、名、字、号极多,而且大多能体现其人生经历、理想抱负、文化情怀、个人志趣、政治立场。如邬庆时先生所说:"因先生之今名,屡见于雍正、乾隆时之上谕及奏牍,为清帝所深恶痛绝。又知先生为必传之人,而其诗文又为必传之诗文,虽触时忌,仍不能不载。为畏时远害起见,故不直书其今名,而以他名代之。甚或如刻本《  相似文献   

10.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兴是亡,从来都离不开纵横沙场的将士,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也是一个群体。从这期开始,"新说历史"栏目将推出"战将系列"。他们或战功显赫却命运多舛,或经历坎坷却个性张扬,但他们的传奇,从不曾淹没于浩瀚的史海中。  相似文献   

11.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举国上下的腐败及奢靡之风使西晋迅速由盛而衰、由衰而亡,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西晋的短命国祚充分诠释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相似文献   

12.
明亡于神宗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亡后,清人首论明“不亡于崇祯”而“实亡于神宗”。今人具体论证,一说万历十五年为明亡之始,一说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年为明亡的“关键时期”。本文详论神宗“播乱机”,自万历十一年至二十五年陷入全面危机,但未必亡国。神宗之后,又历(泰昌)天启、崇祯二朝,尚有24年补救机会,以举措失当而成溃烂之势。故明之亡,天启、崇祯不能辞其咎  相似文献   

13.
赵燕姣  李华丽 《文博》2010,(6):29-34
"汉阳诸姬"是西周王朝在南方的重要屏障,在相长的时间里,它们担负着镇抚南国和传播王朝礼乐的使命。"汉阳诸姬"之唐、沈二国在西周早期就已受封,进入春秋之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楚国问鼎中原的野心,先后亡于楚。  相似文献   

14.
清华简《系年》存在着"周乃亡"与"周室既卑"两种不同的历史叙事。"周亡"指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朝的灭亡,"周室既卑"指作为诸邦之一的周邦衰落。"周亡"来源于西周晚期士大夫针对时局做出的政治预测,又经春秋时历史反思而进一步完善。"周亡"与"周室既卑"两词并存,根源于上古多邦并存的国家结构。由"周乃亡"所指推测,"周亡王九年"指的是周幽王九年。  相似文献   

15.
王莽币制与其田制并为史家所诟病,所谓“农商失业、食货俱废”,历来被相提并论,或同等看待为王莽败亡的两大主因。有的甚至认为币制之害,犹过于王田,“致祸速亡,莫甚于此矣”。其次、王莽改变币制的频繁,名目的繁多,法禁的苛酷,历来也为论者所瞩目而纷予解说。大抵不外财政,聚敛(搜括、剥削),复古狂等等。有的  相似文献   

16.
殷商都北蒙(也称殷、殷中、殷墟),据近代考古发掘知道,自盘庚迁殷至殷亡,未再迁都。殷都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及其周围地区,今日通称为殷墟,意为殷都的废墟,或殷代旧都。古籍所称殷墟,则多指殷人所居之地,范围较大。殷亡之前,殷都自不存在成为废墟的问题。殷亡之后,什么时候成为废墟呢?史无明载,方志也未提到。一般认为周武王灭殷后渐渐成为废墟,但却难确切指其年代。由  相似文献   

17.
明神宗万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其中有将近20年的时间不上朝,他消极对待政事,拒不上朝,这对于晚明的政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此《明史》甚至评价"明亡,实亡于万历"。万历怠政与世宗嘉靖时期大礼议之争造成的官僚队伍大撕裂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明代国家体制和皇帝自身性格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从万历的怠政行为可以感受到作为皇帝的无奈、任性和明末政治的腐败。  相似文献   

18.
白族民歌形式、格律,本有多种;其中以“三七一五”句式较为流行,它不仅为对歌小调所采用,即在白族讲唱的“大本曲”中,亦普遍用之。由于现存的白文《山花碑》采用这种句式,故多称之为“山花体”。“山花体”的渊源问题,早在四十年代,徐嘉瑞氏就曾进行考索,并在他研究“大本曲”时考订“山花体”形成于公元十世纪,谓大长和国主郑仁(日文)所制的“转韵诗一章”,已开其先河。其说云:“大本曲历史,最早的记载见于五代会要所记的南诏(时南诏已亡,乃郑(日文)时代)上大唐皇帝舅书(大唐皇帝即后唐庄宗,时唐已亡),附有转韵诗一章,诗三韵,共十联,有类击筑调。这是大本曲  相似文献   

19.
朕簋     
朕簋,清道光末年(约1840年至1850年)出土于陕西的岐山,旧为山东潍县陈介祺所藏,陈氏定名为聃敦,说是周文王的儿子聃季所做。但陈氏认为是"聃"字的,实际是"朕"字,铭文"惟朕有庆",朕字显然是做这件铜器的主人的名字,所以应该称为"腾簋"。刘心源把前面"降天亡尤"(意思是从天  相似文献   

20.
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1期,有孙作云先生"说天亡?为武王以前铜器"一文,改大丰?名为天亡?,以"不克"下一字释"气"证明本?是灭商以前的铜器.同年第9期本刊又发表了唐兰先生对这件铜器的介绍,定其名为"朕?".大丰?、天亡?、朕?名虽不同,而器则一.今细审其铭文,觉得它既不是武王时器,更不是武王灭商以前的铜器.兹将个人管见试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