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以及壁画、帛画、漆画中,常见到玉璧出现,尤其是画像石、砖上出现最为频繁。这些玉璧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方式:戏璧、穿璧、套璧、联璧、单璧或多璧并列出现。 戏璧:汉画中的戏璧画面主要为中置玉璧,有祥禽瑞兽相向而立,或以丝带将中间玉璧衔起,或以各种动物嬉戏置之两侧。 1.双凤戏璧。中置一玉璧,两凤展翅卷尾,口衔丝带将璧衔起。2.仙鹿戏璧。画面中置玉璧,璧两侧有象征长生不死之仙草,两仙鹿长角高翘,腾跃于仙草之旁。3.龙虎戏璧。画中部悬一玉璧,下系彩带,璧左为一翼虎(或为白虎),右为应龙…  相似文献   

2.
“盖天说”与汉画中的悬璧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墓葬内发现的画像砖、画像石、壁画、帛画、漆画内容中,常见有绶带悬挂的玉璧图、四灵玉璧图、羽人玉璧图、大傩玉璧图以及阙门玉璧图等,过去一般把画面中的玉璧作为装饰或陪衬来看待,未予重视。近几年除有的学者对其中几幅较为特殊的“龙璧太一”、“后土制四方”图等进行了考证外,还有许多玉璧图尚未论及。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对玉璧在墓室画面中所表示的广泛意义也缺  相似文献   

3.
刘禄山 《南方文物》2002,(1):113-114
江西省博物馆库藏的社建物中,有一方橄榄绿长方石砚。它是1953年朝鲜人民送给中国访朝代表的一份情深意厚的礼物。这方石砚色彩碧绿,通体晶莹髋。用水洗抹以后更显清莹可鉴。长20厘米,宽15厘米,合盖高4.5厘米。整体由一台四槽三盖组成:坡面台体上凸凿出的四槽分别是:右半方上的长方磨槽,左半方前部两个并排大小相同的球底圆墨槽,后部一球底圆水洗槽。磨槽、水洗槽各有一盖,两个墨槽共盖。  相似文献   

4.
上海珍和     
<正>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尔雅·释器》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玉璧是中国玉器中出现最早井一直延续不断的品种,是很重要的瑞玉,战国至两汉是玉璧的鼎盛时期。该玉璧采用上好和田青玉制作而成,整体纹饰为乳丁纹饰,工艺精细,鸡骨白包浆厚实自然,为玉中精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殷墟妇好墓出土的21件有领玉璧和有领玉环,以及由有领玉璧及其残件改制的各种玉雕作品,提出4件素面有领玉璧的制作年代,1件可能是二里头文化的作品,3件是商代作品;同心圆线纹有领玉璧,是先制作成素面有领玉璧,再施刻同心圆线纹或宽凹弦纹纹饰,制作年代可能都属商代晚期;有领玉环是由有领玉璧改制的,改制年代可能在殷墟一二期。本文还认为这些有领玉璧的使用功能可能都是手腕部的装饰品与护腕保护品;同心圆线纹或宽凹弦纹有领玉璧上的纹饰的产生,可能是素面有领玉璧使用功能进一步发展使然。  相似文献   

6.
图像玉璧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一种特例 ,对于图像玉璧的探讨亦已有许多大家发表了他们的力作。但是就目前所见 ,人们更多地将视点聚于图像上 ,少了对图像玉璧总体的把握 ,因此很难对这类玉璧的性质等问题形成明确的认识。本文拟对此作一些探讨 ,以求教于方家。一、良渚文化玉璧之功用玉璧是良渚文化的玉质重器之一 ,在良渚文化的大中型墓中可出几件至几十件不等 ,如反山M 2 0出土 39件、M 2 3出土 54件、寺墩M3出土 2 4件、福泉山T4M 6出土 4件。近年来 ,玉璧的功用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之一 ,这个问题一旦解决 ,无疑有助于对良渚文化时…  相似文献   

7.
崔云 《收藏家》2014,(11):43-49
玉壁是中国古代玉器中最为核心的礼器,在辉煌的玉文化发展史中独具魅力。玉璧有着极其广泛的使用范围,或祭祀、或佩带,或陈设。都有严格的规定,它既是贵族权力等级的标志,同时又是社会交往中的信物和馈赠品。玉璧的形状为扁平状,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圆环形器物。考古发现,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不同形制的玉璧出土,一直延绵到清代,它出现的时间之早、且使用时间之长、不同历史时期纹饰特征之变化丰富,在玉璧的鉴定断代上以及演变史上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先秦时期青铜铸币主要有刀、布、圜钱三大体系。关于这几种铸币形制的渊源,钱币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比较权威的是以蔡运章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学者的观点。蔡先生以为:"铲(布)币是由农具铜钱演变而来""刀币是由工具刀削演变而来""圜钱是战国中期由玉璧演变而来的"~([1])。蔡先生的看法很有道理,但有些细节和背景可能还需要  相似文献   

9.
夏寒 《南方文物》2001,(2):42-46
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的玉器种类繁多,制作精良,一直为学术界所重视。特别是玉琮、玉璧被公认为良渚重器,也是学术界争论最为激烈的焦点。与对玉琮的研究相比,良渚玉璧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专门探讨玉璧的文章并不多。本文试就以往关于良诸玉璧功能所提出之观点做一检讨,并提出自己的浅见,以就教于方家。对于研究早期玉璧的学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探讨玉璧原初的功能是什么。从古代文献资料来看,璧的功能甚多,有礼天,礼河、海、山,祀神,君享用,五等诸侯享天子,束帛,积(财富积蓄),辟邪,法天,佩系,敛尸,区别等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东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阶段,其诸侯称霸、列国争雄的局面带来了一场社会的大变革。由此,思想文化、生产力都取得了空前的进步。同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重要载体的玉器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玉璧便是东周玉器最常见的器类之一。学界对东周时期的玉璧有过一定的关注:杨建芳先生在《先秦两汉的饰纹玉石璧》和《龙凤纹玉璧之演变》中对先秦两汉时期的饰纹玉璧进行了专题性研究;周南泉先生在《论中国古代的玉璧——古玉研究之二》中,将战国至两汉时期定为玉璧发展的鼎盛期,并对战国和两汉玉璧的风格特点进行了概要性总结。此外,在一  相似文献   

11.
《古玺汇编》0322、0198——0202所揭六方玺印,尽管大小不一,形制及玺文字数亦不尽一致,但玺文内容大体相同,是具有同等功用的同类玺印。此六方玺印,其大者可逾方寸,小者亦较一般私名印为大。形制可分二种:一种为方形(正方或长方),阴文,四周有边框;另  相似文献   

12.
正五、玉璧、玉环按照《周礼》记载,商周时期的玉质礼器包括璧、琮、圭、璋、琥、璜六种,历代文人称之为"六瑞"。其中,用以礼天的璧,按《尔雅》的定义分为璧、瑗、环三种。"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好肉若一谓之‘环’。"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说:"无论用哪一种来解释《尔雅》都和实物情况不符。发掘所得的实物,肉、好的比例很不规则。他们既不限于这三种比例,并且绝大部分不符合这三种比例。我建议把三者总称为‘璧环类’。""商代墓中的璧环类多出于死者胸前或腰侧,其用途可能也是如此(指悬挂在身上—著者)。"(《商  相似文献   

13.
良渚文化玉璧功能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渚文化玉璧功能考述王明达良渚文化玉璧的首次考古发现,是南京博物院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的发掘。在198号墓葬中,璧、琮、钺等玉礼器都是良渚文化贵族的随葬品。自此以后,江浙沪的考古工作者都有一系列的良渚文化重大考古发现,玉璧作为良渚玉器中富有特...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问题,特别是中国古代国内民族斗争中出现的民族英雄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由于这个问题的本身充满着错综复杂、矛盾冲突的历史现象,不容易一下子认识清楚,因而也就难以很快取得一致的意见。我想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就几个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一国内民族斗争中产生的英雄人物能否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这个问题,是大家争论的焦点之一。一种意见认为,凡是在国内民族斗争中产生的英雄人物,只能具体地称为某民族的民族英雄,而不能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5.
陈斯文  刘云辉 《文博》2012,(2):10-16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盛的大一统时代,玉璧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玉璧继承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的传统风格并且有新的变化,以其选料精美、工艺讲究、纹饰丰富、使用范围广泛、数量最多堪称经典。两汉时期考古发现的玉璧主要出土于诸侯王及其亲属墓葬中,本文在总结墓葬出土玉璧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并结合出土情况和文献资料归纳出汉代玉璧的社会功能,着重介绍其作为葬玉的使用情况,据此分析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以及所反映的丧葬观念。  相似文献   

16.
青州市(原益都县)城东北约30公里处,有一古墓俗称马家冢子。墓已被破坏。1986年我们在当地经过调查,征集到墓中出土的一批遗物,包括铜镂玉衣片、鎏金小铜饰、玉璧等。玉璧共5件,其中最大一件出廓白玉璧通长30、直径20.7、厚0.6厘米,重375克。璧肉内区饰谷纹,外区饰蟠螭  相似文献   

17.
良渚玉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璧作为中国古文化中的重要文物,出现早,沿用时间长,文献记载丰富,极有研究价值。但是,由于其早期形制——良渚玉璧比较单调,与其相提并论的良渚玉琮早已专论纷呈,而关于良渚玉璧却近乎空白。笔者近年在接触良渚玉器过程中,发现玉璧在良渚大墓随葬玉制重器中十分突出,因此,探明其源流、用途,对探讨中国文明起源这一重大课题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承成都市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江章华同志见告,金沙遗址出土一件很重要的大型玉璧,特此致谢。不久我便在去年《巴蜀化研究通讯》第四期上读到,宁远斋同志发表的《成都金沙遗址发现“玉璧王”》的报道。中说:它是“迄今为止巴蜀地区最大的璧。这块玉璧长约24厘米,大小超过了此前发现的国宝翡翠玉琮,堪称‘玉璧王’。……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件残损的玉璧,上面阴刻着罕见的孔雀图案。该玉璧雕刻细腻,纹饰丰富,属上乘精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收藏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三件分区复合纹玉璧的断代所属问题和纹饰风格类型发端,尝试钩沉以汉代玉璧为代表的葬玉制度背后的文化寓意。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考古遗址墓葬出土的分区复合纹玉璧。作者通过对考古资料的整合,综合考察了129件分区复合纹玉璧的出土信息,对比了其随葬时代、性质、墓主身份以及玉璧出土所在位置、尺寸、肉好比值区间范围等,对其功能和文化象征意义提出新认识。对以上数据信息的爬梳,实际上松绑了分区复合纹玉璧在汉代承担祭祀和随葬礼器的传统寓意,作者认为,这些玉璧既是承载着文化意义的重器,更是精英社会中风靡一时的装饰物品,主人死后随其一起封存于墓葬中。汉代社会精英权贵对分区复合纹玉璧的喜好和追捧,是千百年来古人对玉璧文化传承和时尚追求的反映,也是汉代人对史前和商周玉璧去宗教化、去礼仪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左传》记载,重耳到了曹国,曹公很不礼貌,而曹国的僖负羁夫妇因敬佩重耳和蔑视曹公的无礼,专门向重耳赠送一盒食品,在食品中藏了一块玉璧。重耳接受了食品,退回了玉璧。于是后人把不受馈赠而表示谢意称为"璧谢",并联系"完璧归赵"的典故,派生出"璧还""璧赵""奉赵""璧回""璧返"诸词。《后汉书·羊续传》说太守羊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