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炜 《湖南文史》2010,(1):28-28
常言道:下棋如打仗。中国象棋寥寥三十二子,却局局不同,变化无穷,深受国人喜爱。在重庆谈判时,周恩来曾妙布奇局大败蒋介石,留下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2.
1938年11月,巍巍衡山,菊花吐艳,枫叶摇红,秋色无限,风光如画。  相似文献   

3.
吴国桢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担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外交部政务次长、汉口市长、重庆市长、上海市长,1949年后还当过“台湾省主席”。1949年1月毛泽东宣布通缉的15名主要战犯中他名列第10。在南开中学,吴国桢曾经是周恩来的同窗好友,从政后他做过蒋介石的私人秘书。他与蒋介石和周恩来有过不一般的交往,由他口述的这些经历内容独特,鲜为人知。[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战争和苏德战争的爆发,直接影响着皖南事变后紧张的国共两党的关系。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有意缓和两党之间紧张、对抗的局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蒋介石在约见周恩来时.郑重地告诉周恩来,准备一周后去西安,想在那里同毛泽东见面,  相似文献   

5.
寒冬 《文史月刊》2006,(9):47-48
以中篇名著《老人与海》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于1941年3月作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战地记者和小说家访问了中国。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火遍地,中国的抗战处于最严重的关头。  相似文献   

6.
西安事变期间周恩来和蒋介石会面的时间、次数和陪同人员等问题,长期以来未搞清楚,本文根据近年公布的新史料进行实证,认为西安事变期间周与蒋曾两度会面,第一次在12月24日晚上10时以后,第二次在25日上午10时许.前次会面由张学良、宋美龄陪同,但因时间已晚并未多谈;二次会面由宋美龄、宋子文陪同,蒋介石表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  相似文献   

7.
项德颐 《古今谈》2005,(4):20-20,27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举国欢腾。历经八年战争灾难的中华民族,满怀希望重建家园,向往着美好的未来。这时,蒋介石曾作亲赴延安和共产党人对话的准备,官邸内部也做了一些飞赴延安的准备工作。这是人们鲜知的一段史实。当时我身历其境,今将耳闻目睹麟爪纪实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邓小平喜欢打桥牌,陈毅钟情围棋,朱德、贺龙等偏爱打篮球,周恩来除了喜欢打乒乓外,对中国象棋也造诣颇深,曾留下许多鲜为人知的纹枰佳话。  相似文献   

9.
钟汉成 《湖南文史》2011,(10):31-32
素有“文胆”之美名,被蒋介石誉为“当代完人”的陈布雷,自从1927年春在南昌被蒋介石“慧眼”相中,成为高级幕僚起,直到1948年自杀身亡,  相似文献   

10.
素有“文胆”之美名,被蒋介石誉为“当代完人”的陈布雷,自从1927年春在南昌被蒋介石“慧眼”相中,成为高级幕僚起,直到1948年自杀身亡,  相似文献   

11.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的周恩来,是蒋介石搜捕的主要目标之一,周恩来因此历经了数次磨难,险遭不测,幸而最终都是有惊无险,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12.
1941年1月,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经七昼夜浴血奋战,终因众寡悬殊,措施失当,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分被俘,大部分壮烈牺牲。副军长项英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叶挺下山与蒋谈判时被扣。  相似文献   

13.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离开延安飞往重庆,开启重庆谈判。在此后的43天里,有大小10多场宴会。周恩来每次都是紧贴毛泽东而坐,形影不离地陪着毛泽东,谈话时退后半个身子让毛泽东为先,一旦有人向毛泽东敬酒,便抢进半个身子挡在先前:“毛主席酒量有限,我代了,我来代劳……”甚至还常常代毛泽东敬酒。我方工作人员曾问周恩来怎么一杯也不让主席喝?周恩来诜“我怕酒里有人做手脚,放毒。”  相似文献   

14.
庹平 《炎黄春秋》2001,(10):30-34
萧克同志说:“过去讲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的历史时,讲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是毛泽东指挥取得了胜利;第五次反‘围剿’是从共产国际来的李德指挥的,遭受了严重失败;而第四次反‘围剿’不讲谁指挥的,只讲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军事思想影响下取得了胜利。”萧克明确地讲:“第四次反‘围剿’是周恩来、朱德指挥的,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这是历史事实,要如实讲。”(见《纵横》2000年第11期,蒋杰:《萧克指导我们正确评价历史》)本文告诉你的就是这一段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5.
一、张学良逼蒋抗日,周恩来飞赴西安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带领他的一些文臣武将来到了西安,他此行的目的是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红军,但张、杨由于受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不愿与红军交战。  相似文献   

16.
万里 《文史春秋》2007,(4):56-57
从1943年替蒋介石看病,到1975年签下残废证明书,30多年来,熊丸一直是蒋介石的侍从医官。在外人看来,这是无比的幸运和荣耀,然而回首30多年的“御医”生涯,熊丸却说:“如果能有第二种选择,我宁愿当个平平凡凡的教授。”  相似文献   

17.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攘外必先安内”是蒋介石二三十年代提出、执行的一项重要政策。本文从各个不同角度时专作了具体研究,揭示了这一政策的复杂演变和丰富内涵,认为:“攘外必先安内”有违背大众意愿、消极抵抗的一面,也有权衡整体国力,在当时形势下不得已的隐衷;有时内镇压和武力反共的迫切要求,也有最后关头准备起而抵抗的决心。是当时内外交困局面下,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应付时局的一种复杂无奈的抉择。  相似文献   

18.
吴国桢(1903—1984)字峙之,湖北建始人,是国民党败退台湾前的最后一任上海特别市市长。1946年5月,他的前任钱大钧把一副百弊丛生、民怨沸腾的烂摊子移交给他。蒋介石指望吴能够不负重任,稳定上海,以助自己在内战  相似文献   

19.
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不久,蒋介石就知晓其真相,并以文字形式在日记和档案中表达愤怒和谴责之情。战时,蒋介石支持揭露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宣传,以提高中国人民抗战的勇气和决心;特别是1942年2月访问印度期间,蒋介石在公开发表的《告印度国民书》中,第一次提出“在1937年12月南京被陷之一例言之,一周以内,全城人民被屠杀者多至20...  相似文献   

20.
<正>蒋介石虽出身行伍,却热衷于"外语"。早年的蒋介石会说日语,对俄语也略知一二,可就是不懂英文。其实,在蒋介石心中一直对英语有种向往与敬畏,虽然不懂,但无可否认,蒋介石一生都在和英语打交道。虽然自己在英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