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早期文明     
本期“早期文明”栏目共刊载了徐义华先生的《中国早期一统观念的起源与成因》、彭适凡先生的《江西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与夏文化的南渐》以及孙庆伟先生的《出土资料所见的西周礼仪用玉》等三篇论文。  相似文献   

2.
同事小王,昨日托关系从某小学借了一块电子拼音板,准备教她的女儿学拼音。这种拼音板,只要插上电源,用专用小棒一指,就会发出abcd读拼音的声音。这事引发了我诸多的感慨:小王的女儿才两岁,如今的年轻家长,越来越认识到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这是值得肯定的!可我觉得小王,包括大多数的年轻家长,对早期教育的理解有些偏颇。早期教育并非早期识字、算数、学拼音,而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那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呢?其实很简单,就是顺其自然,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神童是玩出来的!多陪孩子玩做家长的都知道,小孩子玩的时候情绪最高涨,情…  相似文献   

3.
早期文明     
《南方文物》2007,(4):88-91
本期《早期文明》专栏共刊载论文有《试析早期铜器在文明进程中的地位》、《新干大洋洲青铜器的年代上限问题》和《南方系统商周铜鎛再研究》和共三篇,既有对早期铜器某些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又有对南方系一种青铜乐器和一个商代青铜器群年代的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2012,(16):23-23
2012年8月19日,作为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的重要活动——早期丝绸之路暨早期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开幕。来自美、英、日等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及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交流早期丝绸之路暨早期秦文化相关课题。  相似文献   

5.
现藏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的一尊鎏金铜佛像分为佛陀与头光两部分,其中佛陀及台座上的双狮都具备典型的犍陀罗艺术特征,当产自中亚或印度,年代约为2世纪末到3世纪初,即中国的东汉晚期;头光背面的火焰纹是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为5—6世纪在东亚地区后补制作的。此类来自中亚或印度的鎏金铜佛像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早期小型鎏金铜佛像的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河北地区出土的30多尊小型鎏金铜佛像无论从造型还是细节特征都深受健陀罗风格的影响。其中1955年出土于河北石家庄北宋村东汉晚期墓葬的鎏金铜佛像,年代与哈佛佛像接近,佛陀脑后有插榫,佛首微微前倾,施禅定印,身前有两位下跪的供养人,台座正面立有双狮,双狮中间为浮雕或者线刻的莲花,是3—4世纪中国早期小型鎏金铜佛像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6.
《文物》2021,(1)
早期定窑指的是北宋之前的定窑生产状况。文章以北镇定窑遗址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涧磁岭地区的唐、五代窑业遗存,对早期定窑的产品面貌进行了总结。早期定窑产品主要有细白瓷、精细白瓷、中白瓷、化妆白瓷、青黄釉瓷、细黑釉瓷、粗黑釉瓷、低温釉陶等,定窑从创烧伊始就确立了以细白瓷产品为主的生产传统。以窑址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墓葬等遗迹出土的资料及文献记载,文章认为定窑创烧于中唐后期,并在中晚唐时期得到初步发展;经历唐末五代前期的快速发展,在五代后期迎来了窑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定窑生产传统及产品风格基本形成。早期定窑的发展,对南北方的白瓷生产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镇墓兽最早出现在春秋中晚期的楚墓中,是楚文化典型的丧葬用器。早期镇墓兽为简单祖型,目前已发现38件,是其发展的源头和雏形,揭示出制作这一器物最初的含义。早期镇墓兽器型高大,放置在棺椁头箱中的重要位置。春秋晚期淅川和尚岭M2的铜镇墓兽方座上有铭文"且(祖)聉",意为祭祀祖先时的陈设物,唐代还出土了"祖明"镇墓兽。丧礼中的"重"是悬挂鬲的木杆,与镇墓兽器型差别较大。早期镇墓兽可能源于周礼中的"主",放于棺椁之中是为了凭依逝者的灵魂,是祭祀祖先(逝者)的代表物。  相似文献   

8.
论早期都邑     
都邑的出现,是王权创立的物化形式,是国家文明诞生的标志。研究没有发现文字的早期文明社会,对早期都邑的考察十分重要。本文从考古学视角观察,将早期都邑的出现作为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主要标志。一关于“文明”一词的含义,学术界众说纷纭。本文采纳夏鼐先生的定义,即“把‘文明’一词用来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1]笔者概括为国家文明。国家文明的诞生必然是王权的创立,都邑则是王权的物化形式的集中体现。关于“都邑”一词的含义,学术界有众多解说。本文从考古学视角观察,以为研究中国早期都…  相似文献   

9.
早期的书斋     
王明洪 《古今谈》2005,(3):51-53
自从人类跨入文明社会以后,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一切都潜移默化地促进了早期书斋的诞生。这里所说的“早期”,是指从古代文人的读书处到书斋成熟后不久(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斋的出现,既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国发现的早于秦兵马俑坑的秦俑有近二十件.在凤翔西村春秋时秦公陵园中曾获得二件石俑(凤南M23).陕西长武上孟村春秋晚期秦墓M26中出土一件泥俑,同出的还有泥马、陶仓、陶车等.在陕西铜川市北郊枣庙村清理所得的八件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的秦泥俑中,比较完整的个体有五件,同出的有泥牛、泥狗、泥鸟等,  相似文献   

11.
论早期晋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元前585年,晋景公迁都新田,公元前453年,魏、赵、韩共灭智氏,三家分晋,直至晋幽公之时,仍有绛与曲沃,未闻晋都再迁,是新田乃晚期晋都无疑。史学家皆谓新田即新绛,晋之旧都为故绛。考古学家断定今山西省南部临汾地区侯马市晋国遗址是新田所在,于故绛却未有定说。  相似文献   

12.
早期楚文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献梳理开始,首先对早期楚化的时限作了限定,认为早期楚化应限于西周时期,不应无限地上溯。同时认为商代确实已有楚,但两周之楚不同于商代之楚,是周王朝分封之楚。在献记载的楚人活动地域内,对西周时期的诸考古学化遗存进行了分析。认为只有鄂西北区(包括陕东南和豫西南)楚化出现最早,而且分布普遍;荆州区、西陵峡区和沮漳河流域楚化出现的时间不完全一样,这些地区楚化的出现是楚人不断扩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论早期铜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西省 《中原文物》2001,16(3):28-36
本文通过对考古发现的齐家文化、商代、西周、春秋早期铜镜的系统整理分析,探讨了我国早期铜镜的起源地、定名、类型及相关问题,进而论证了我国早期铜镜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早期定瓷初探穆青定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窑场,素以烧造精美的白瓷著称于世,在宋代与柴、汝、官、哥诸窑齐名,被世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宋最有名之窑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①。自从叶麟趾先生考察发现涧磁村定窑遗址以后,②,中外古陶瓷学者多次对遗址...  相似文献   

15.
1962年9月15日,首都各界1万多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庆祝击落美国U-2飞机大会,在此后的六七年内,还不时地传来美制高空侦察机被我击落的消息。但1970年2月以后,这类消息再未传出,U-2和无人机等高空侦察机这个幽灵,在中国领空彻底地消失了。它是怎样出现的,又是怎样消失的?本文将破解这一谜团。  相似文献   

16.
苏荣誉 《东南文化》2023,(1):112-120
青铜矛及铍首先出现在早商盘龙城墓葬,常形与异形皆有,异形矛可称为“南方风格矛”。新干大洋洲器群承其绪,结合盘龙城矛和铍铸造出了新南方风格矛,其形式和工艺可能结合了中原短剑,影响了瓯海杨府山“短剑”,故杨府山器应是异形南方风格矛。杨府山矛再演变出黄岩小人尖、长兴雉城出土短剑及屯溪弈棋出土铜剑,年代已进入春秋晚期,因此,学界之前对雉城、小人尖、杨府山器的年代需要重新认识。南方风格矛绵远流传,为研究青铜器风格演变和产地提出新问题和新线索。  相似文献   

17.
正目次一西藏早期金属器的研究回顾二考古发现的西藏早期金属器三西藏早期金属器的基本特征四西藏早期金属器与周边文化之间的联系西藏的石器时代终止于何时,铜器时代何时开始?铁器又是什么时候传人的,长期以来,这些问题始终未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复。西藏考古史上发现的一些年代较早的金属制品,都属传世或采集品,不仅来源不详,而且绝大部分是由非专业人士所记述,并非考古发掘的遗物。因此,已故考古学家童恩正先生只能根据当时的情况提出西藏史前可能有过早期金属时代,并将其年代的上下限设置得极为宽泛,"这一时代可能开始于公元前一千年代,而结束于公元六世纪,即吐蕃王朝兴起之前"[1]。这个概念大致包括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有学者认为,过去在中亚沙漠地带考古学研究不充分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具有相对普遍适用的工作假设,后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西域各国与中原交往的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其中主要的一条路线是东起长安,在靖远及中宁一带渡过黄河,经河西走廊、新疆地区进入中亚细亚,通往欧、非大陆。大约从公元前二世纪的汉代起,大量中国丝绸从这条通道西运,东西方的经济化交流日益增多。西汉在  相似文献   

19.
1927年前,博学原名博学书院.1928年后,改名博学中学.杨格非是这所学校的创始人,1896年,英国基督教伦敦会首先派遣他到我国华中地区传教并办学.博学建校之初,原在汉口花楼街居巷,随后在市郊韩家墩、刘家墩兴建这所规模宏大的校园,迄今已一百多年.这所学校占用的土地全部是韩、刘二墩地方农民自耕良田.杨格非贱价收购,实际上是占领.正当帝国主义在中国土地上横行无忌的年代,杨格非贱价收购土地办学是轻而易举的.当时口头上协议:凡是韩、刘二墩地方农民子弟入学,可以免费或减费.终到建校之初至1927年以前,韩、刘二墩只有两家奉基督教的人家共7人,受到免费入学,完成高中或初中学业.他们因英语较好,毕业后,大部分考入海关工作,一人考入香港大学.  相似文献   

20.
20年代初,因父亲在港经商,我亦随居香港。在港生活的几十年中──我对香港的一些文化现象略知一二,现就记忆所及略述于此。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人口不足50万的港岛(又名炉峰岛,因在维多利亚港中央有一礁石形状如一个香炉状,故而得名)文化比较贪乏,报纸发行只有《天光日报》、《华侨日报》、《循环日报》、《工商日报》这几家报社。《天光日报》每日零晨4时左右就可以在街上报摊买到,是几家报社中见报最早的报纸之 香港市民多数在清晨有到茶楼饮早茶的习惯(多半是劳苦大众),多数是以所谓“一盅两件”(即一壶茶,一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