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赞颂南宋川籍宰相虞允文抗金治蜀建立功勋的诗作。  相似文献   

2.
完颜亮的昏庸凶残,也从反面成就了虞允文的神话。南宋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朝代,金国人把战火一直向南推进,逼得南宋成了一个偏安的王朝。南宋和金国打打杀杀,战事不断,于是便涌现出岳飞、韩世忠、李纲、宗泽等许多抗金英雄。在多年的抗金斗争中,除了这些武将率领南宋军民浴血奋战外,还有一位书  相似文献   

3.
启功 《文物》1983,(12)
(一) 原写本和摹拓本问题古代没有摄影技术的时候,遇到法书名回,想留一个副本,只有靠钩摹一法。所谓钩摹,即是用较为透明的薄纸或蜡纸以及绢素等,蒙在原作上面,加以描摹。钩摹的绘画,辨别较难。因为画上笔划,颜色常有许多层,摹本上也一样地层层掩盖。后世又较  相似文献   

4.
周铮 《文物》1985,(10)
张忠烈公,即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明崇祯举人。弘光元年(1645年)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奉鲁王监国。后鲁王政权覆灭,他又派人与李自成余部荆襄十三家农民军联系抗清。至清康熙三年(1664年),因见大势已去,遂解散部伍,隐居南田的悬岙岛(今浙江象山南),不久被俘,后被杀。清乾隆赐溢"忠烈"。所作诗文,收入《张苍水集》。中国历史博物馆旧藏《张忠烈公墨迹》刻帖一种,共五纸。第一纸最前端有吴廷康篆书题眉"张忠烈公墨迹"六字,旁题:"光绪初元二月望日四明诸君聚于教忠孝堂,海曙先生出示珍藏此集,得观名贤遗笔,增旷眼福,谨为题眉。吴廷康时年七十有七。"下钤篆书"吴廷康"印章一方(图版陆:  相似文献   

5.
《文物》1986,(5)
《文物》1985年第10期《张忠烈公墨迹刻帖考》,误以海曙先生与郑寅为二人,并以刻石年代可能为清末民初。余为海曙先生之孙,谨提供事实如后。先祖郑寅,字海曙,号月槎,浙江慈谿县南乡半浦镇人。清道光九年生,光绪二十六年卒。喜收藏,曾以银元四百购得张忠烈公煌言手稿,思刻石以广流传。光绪元年,杭州药业公会修市内众安桥岳庙竣工,庙侧尚余隙地。先祖时任该会会长,倡议捐资建  相似文献   

6.
正虞允文(1110—1174年),字彬父,一作彬甫,南宋名臣,隆州仁寿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彭州通判、中书舍人、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兵部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左丞相、川陕宣谕使等职。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虞允文奉命前往采石前线劳军,在军情紧急主将缺位的情况下,自任统帅,指挥三军以少胜多,大破金主完颜亮,创造了采石大捷奇  相似文献   

7.
冯剑辉 《安徽史学》2018,(3):138-142
户帖是宋代土地产权和税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缺乏实物依据,学术界对其性质、内容、功能、存废等,一直存在着不同认识。文章依据新发现的徽州文书,确认户帖是宋代土地产权登记和征税的凭证,而不涉及人口和户籍管理,也不是收税通知单。户帖最主要的功能是官府依之征税、民间确认产权,其他功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从运作实态看,户帖制度在南宋晚期并未废止,而是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8.
在企盼中,刘建民、王雪农先生所著《中国山西民间票帖》一书终于由中华书局出版面世,呈献于读者面前。作为两位作者的老朋友,作为一个关注近代民间货币的人,我感到有必要对这本新书谈点想法。 货币是在人们的社会经济交往中产生、发展的,官方可能会做一些货币的规范、统  相似文献   

9.
10.
鲁玲 《沧桑》2013,(1):61-62
《宝贤堂集古法帖》是山西历史上晋藩集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也是明代中期法帖佳作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这部法帖的成帖过程和内容择选等,探讨帖学在明代中期的发展情况,再一次证明应该给予《宝贤堂集古法帖》在中国帖学史上重要的地位和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兰亭序》,晋王羲之(303-361,享年59岁)撰文并书。其文叙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之初(农历三月初三日),王羲之51岁时与谢安、孙绰等友人及子侄们共42人游春,在会稽(今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一事,缘事抒怀。《世说新语·卷五·企羡第十六》载:“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可见他本人对此文颇为得意。而此墨迹,唐以后被奉为王羲之  相似文献   

12.
明代晋世子朱奇源集刻于太原的《宝贤堂集古法帖》(简称《宝贤堂帖》)与宋刻《绛帖》关系至为密切。从朱奇源《宝贤堂集古法帖序》可知,《宝贤堂帖》的书法渊源不是来自一家,而是博采《阁》、《绛》、《大观》诸帖之长,融为已有,《绛帖》是《宝贤堂帖》的祖本之一。清代以来,傅山先生在《补镌宝贤堂帖跋》中进一步提出主要钩摹于《绛帖》的论断。为了弄清这两套法帖的渊源关系,兹从四方面记述如下:一、关于《绛帖》。二、《宝贤堂帖》从《绛帖》中吸取了什么?三、《宝贤堂》石刻中的两块《绛帖》石刻。四、小结。 一、关于《绛帖》  相似文献   

13.
庄月江 《古今谈》2002,(1):54-54
本月初,周之航兄送给我一册《毛善力墨迹遗存》。当天晚上,我即打开书认真阅读,欣赏了毛善力的书法、篆刻作品后,又读了书中所收的全部章。  相似文献   

14.
《绛帖》辨     
右王弇州题藏《绛帖》十卷,沈盦世丈近购诸海王村市肆。丈博雅好古,不耻下问,属为考镜其源委。愚后学谫陋 ,粗识碑版,何足以语此,然长者之命不敢辞也。爰以宋曾宏父《石刻铺叙》、曹士冕《法帖谱系》、曾槃《绛帖释文》及《格古要论》诸书,条分缕析,潜心钩索,竭数日之力,遂得其大要如次。按《绛帖》为宋尚书郎潘师旦刻,原本二十卷,其源出于《淳化阁帖》,特少变  相似文献   

15.
宋帝颁赐臣僚的非政令“御书”,往往是君主进行政治宣谕、君臣间进行信息沟通的载体。《三希堂法帖》之《政道帖》即为一例。此帖由三则孝宗御书《资治通鉴》和曾觌跋文组成。在流传过程中,载有孝宗抄录两则《资治通鉴》的一纸御书佚失,相关文字保存于《味水轩日记》。在“圣语”、御书和跋文的多层文本之下,《政道帖》体现了宋孝宗由隆兴二年浙西赈济一事出发,藉由三则《通鉴》向潜邸近臣曾觌阐述为政理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族资门望的中衰、个人早年仕途的受阻和门阀政治格局渐趋底定的独特背景,使得投机钻营合乎逻辑地内化为虞预惯常的思维定势和当然的行为取向,并由此派生出其治学旨趣的功利化.作为虞预治学重点转移后的史学成果,《晋书》虽然亡佚已久,但据其传世佚文,既可推知该书实非剽窃王隐《晋书》而成,也足以修正历来对于该书的其他错觉和误判,如其叙事下限及对唐修新《晋书》的史料价值.然而,尽管虞预此书的部分记载确曾为新《晋书》所资取,却终因其叙事多误且经世色彩过浓而乏人问津,遂日就沦替,终至散佚.  相似文献   

17.
《淳化阁帖》历代翻刻频多,版本繁杂,许多问题千年来争讼未果。本文根据帖版"银锭"的材质和制作工序,同时结合考古发掘资料及实物,指出银锭榫技术在北宋已相当成熟,石板亦可用它加以连接;《阁帖》上的银锭纹,即来源于这种用于联结、加固的银锭榫,但这也不等于说锔银锭棒的帖板就是祖版。传世带银锭纹的《阁帖》有数种之多,而情况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19.
《潭帖》,又名《长沙帖》,以刊刻地点得名。曹士冕《法帖谱系·杂说上》称:“丞相刘公沆帅潭日,以淳化官帖命慧照大师模刻于石,置之郡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古今石刻辨》说:“《淳化阁帖》既颁行潭州,即模刻二本,谓之《潭帖》。余尝见其初本,当与旧《绛帖》雁行。至庆历八年,永州僧希白重摹,东坡犹嘉其有晋人风度。建炎金骑至长沙,守城者以为炮石,无一存者。绍兴初,第三次重摹,失真远矣。”由于原石及各种翻刻均告毁佚,可靠拓本又长期未见,当四川省华泰新系统设计研究所出资赞助、陈滞冬先生任学术总监、四川辞书出版…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对传世元刻孤本《乐善堂帖》所刻赵孟頫书的书写年代、刻帖者顾信之生卒年的考订,作者同时纠正了以往有关研究文章的谬误。此外,作者还考证出《乐善堂帖》后面的所谓“名贤法帖”实际上是南宋贾似道的门客廖莹中所刻《小世(纟采)堂帖》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