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域原本就是大山的王国。在这里,连绵起伏的山峦像一排排凝固的海浪,层层叠叠地涌向远方。山峦中最高的峰巅上,终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这里的大山不但高峻,而且有“仙”。高峻是大山固有的自然景象,而“仙”则是生活在这里的藏族牧民用他们神奇的智慧和想象力赋予大山的灵性。因此,雪域大山的景观是自然和人文并举的景观。  相似文献   

2.
青海汉民族的地方曲艺是带有鲜明的河湟谷地自然地理生态特征的区域文化。这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河湟地区在人文历史、各民族文化心理、精神生活状态诸多层面上形成的地域特色十分浓厚的曲艺品种。  相似文献   

3.
乡村是农民聚族而居的地方,是传统农耕生活方式生存的空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和源头。作为一个重要载体,传统乡村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有着合乎地域资源环境条件的、"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的总体适应性逻辑,因此千万年来农民方能世代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融共生并达至"生态自洽"。在社会向生态文明转型过程中,在自上而下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注重对传统村落生态自洽现象的发现、保护和发扬,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流派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个独特标志,在各种地方戏中都有体现,特别是京剧,表现得尤为突出。徐城北《京剧与传统文化》中说:“流派在哪里呢?都在表演中”,“当初,总是这位演员先在表演上有创造,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于是便有观众以其姓氏‘加封’成派。一旦加封,便相对稳定——人在、派在,人不在了,派也还能再延续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湖南文史》2011,(12):32-33
流派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个独特标志,在各种地方戏中都有体现,特别是京剧,表现得尤为突出。徐城北《京剧与传统文化》中说:“流派在哪里呢?都在表演中”,“当初,总是这位演员先在表演上有创造,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于是便有观众以其姓氏‘加封’成派。一旦加封,便相对稳定——人在、派在,人不在了,派也还能再延续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广袤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冬天最突出的意象——雪,也以各种各样的状态、形式存在着,自古以来,没有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像雪一样被灌注了如此多的人文想象。然而,千百年来,雪依旧是雪,可以远观,更可以把玩。在中国的冬天,绝大部分的领土会被雪或覆盖、或点缀,因此《风景名胜》选出八个具有代表性的赏雪、玩雪胜地是件吃  相似文献   

7.
叶一苇 《古今谈》2005,(1):23-2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明招山没有仙,而以独有的人文历史文化闻名于远近,而且给武义人以深远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普者 《神州》2011,(6X):11-13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是民族地区保持良性生态环境的思想根基,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发展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主要包括弘扬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确立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创建人与自然界共生、共存、共荣的生产方式,创建顺应自然、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9.
第一届新编地方志中,一些志书经济部类不记人文内容,社会、文化部类记叙人文内容时重在记事而少记或不记人的活动,使得许多人文资料失去入志的机会,这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人文内容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志书要完整地反映一地的历史和现状,人文资料也必须完整,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有意识地从各个方面搜集人文资料入志,而不是把它当作没有意义的东西舍弃或根本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启事     
张港 《文史天地》2004,(8):64-64
京剧中有一目《将相和》,这里的“将”就是廉颇,这里的“相”自然就是蔺相如了。于是,许多人就以为历史上的蔺相如官职就是宰相,其实,蔺相如从来就没有作过相。  相似文献   

11.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玥先生出身京剧世家,近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99年初她从美国讲学回来后不久,我有幸采访了她,话题从访美谈起。  相似文献   

12.
道路是城市生态空间的一部分,兼具自然和人文空间的生态功能。近代上海开埠后,新型道路的修筑引发了城市公共空间生态环境的转变。本文通过选取近代上海道路交通发展的一个阶段,力图展现在上海近现代城市道路的出现与发展过程中,与城市道路相关的人文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因这种变化导致的近代市民城市文明的形成,进而达到揭示城市道路与城市社会生态之间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李明 《民俗研究》2006,2(1):137-159
生态民俗系自然的生态学与人文的民俗学交叉所产生的学术新概念,是对“联系食物链的有关民俗文化”的统称。其中,同食物链诸环节相联系的民俗事项关系亦叫生态民俗链,其与区域民俗文化特色的生成、演绎和发展有着深层相关性,受到中外学界的关注。本文试从自然的和人文的角度,通过苏州、徽州两地民俗文化的比较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4.
下水道排水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空间的一部分,是城市公共空间在地下的延伸,具有自然和人文双重生态空间意义。民国中后期,近代西安下水道排水系统的修建,引发了城市生态环境的转变。本文通过对民国西安下水道排水系统建设与发展的分析,力求探索在这一过程中与下水道相关的人文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因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城市近代转型,从而实现探讨西安下水道排水系统与城市社会生态之间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内蒙古岱海地区的环境考古工作 ,发现了一套考古文化剖面以及一套在年代上与之对应的自然地层剖面。将两者做联系观察 ,可发现距今 70 0 0 - 2 0 0 0年间这个地区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由于地处气候变化敏感地带 ,自然环境的变化幅度较大 ,这里的人文现象也出现频繁的起落、流动以及中断。人类在这个地区努力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办法来适应变化的自然条件 ,其中最重要的人文变化是农业社会向畜牧社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条件,造就了岷县繁茂的森林植被。明清以来,先民与林木关系非常密切,他们采伐林木或满足自用,或外运生财,把林木当作重要的谋生手段,随之森林资源逐渐减少。上世纪森林砍伐与破坏进一步加剧,致使自然灾害频发。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有望改善岷县森林生态资源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祁建立 《沧桑》2009,(4):130-131
从文化的层面来看,城市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人工环境。人类文化思想的变革,必然会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态城市理念的产生,是生态人文思想在城市发展中的反映。因此,生态城市的发展也需要有人文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攀登》2017,(2)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的人化自然观为哲学基础,对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新的科学论断,既肯定了自然的优先性,又强调了自然的社会历史性,从而揭示了现代性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生态文明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制度优势,诠释了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完整性与全面性,指明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方向。因此,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为先,培养人们的生态自觉意识与生态责任意识,将生态文明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革命。  相似文献   

19.
宋涛 《世界》2014,(1):136-139
邂逅版纳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原生态的热带森林景色、淳朴的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当厌倦了都市喧闹的人们来到西双版纳,安逸、悠闲的生活氛围能立即让他们卸去疲惫,这正极佳的契合了斯柯达进口车所代表的轻松、惬意地用车理念。因此,此次试驾会并非一次简单的远途试驾或单纯的地理穿越,而是人、车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是休闲生活方式的生动演绎。  相似文献   

20.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特征,借鉴吸收西方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根据中国具体国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予以综合探讨,既关乎学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实践问题。从时间性上来说,应尊重区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贴近民众当下生活,在当代生活时间中维护传统的连续性;从空间性上而言,应基于文化空间的完整性、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而划定合理边界,并鼓励在维护文化特色的同时促进交流互鉴。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是人,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自然人文空间,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自身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