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王家庄东面三里附近山头,前梯队与唐天际他们会面了。唐天际惊喜地说:“师长,旅直和二团团直已在前面走了.我们马上跟过去吧。”  相似文献   

2.
一、历史背景 “七·七事变”,抗战爆发,朱德总司令率领八路军,从延安东渡黄河,来到山西前线抗日。 1938年初,八路军第一战区联络处主任朱瑞、副主任唐天际等同志,在阳城县西南山里的横河镇下寺坪村,成立了“中共晋豫特委“(首任书记聂真)和“晋豫行政联合办事处”(简称晋豫办,主任郭清文,副主任刘裕民、刘北斗),创建了“晋豫边区游击队” (唐天际任司令员),活动在阳城、晋城、高平、沁  相似文献   

3.
1945年4月中旬,时任八路军太岳四分区司令员的唐天际(湖南安仁县人,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离开晋豫边前线,赶赴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他留在延安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1930年10月中旬的一天,在位于江西吉安的红22军军部的禁闭室里,一位个子高大、二十五六岁的红军军官在愤怒地拍着门板,吼叫着:"放我出去,我不是AB团分子!我要见陈毅军长!"——他叫唐天际(1904-1989,湖南安仁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时任红22军第60师师长。他真是AB团分子么?  相似文献   

5.
正党支部成立的历史背景1937年底,日军向河南的新乡、焦作大举进犯,1938年2月中旬新乡失守,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八路军驻第一战区联络处主任朱瑞和唐天际副主任随带联络处工作人员和冀鲁豫省工委的聂真、薛迅、王毅之等由焦作先转移至山西的晋城,同先期到达的方什普、高锦民等相会,便在晋城华北干部训练班(简称华干)挑选了二十多名学员一起开赴阳城。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爆发时,我在中共平汉线省委任军事部长。日军攻占娘子关、阳泉①一线后,平汉线省委解散。我到太原向北方局汇报工作后,北方局便派我去新乡找朱瑞同志一起工作,时间是1937年9月底、10月初的样子。当时,朱瑞是八路军驻国民党第一战区联络处主任,我任秘书长,唐天际是10月底或11月初去的,任副主任。  相似文献   

7.
1939年那年我8岁了,一二九师新一旅政委唐天际带领部队驻进山西黎城宋家庄村,随军医院设在牛路开家里,女兵住在王肉责家里。唐政委有病,就住在我家东楼底。他有一个护兵叫王子昌,一个伙夫不知道其叫什么名字,光听唐政委大头大头地叫他,我也叫他大头叔。每叫他一声大头叔,他就乐  相似文献   

8.
廖文毅是"台湾独立运动"的倡始者。他认为"台湾人"是原住民、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日本人的"混血",是介于西方人与东方人之间的"独立的种族",主张"集中遣返"抗战胜利后抵达台湾的"中国人"。曾先后组织"台湾再解放联盟"和"台湾民主独立党"。1956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任"大统领"。蒋介石、蒋经国坚决反对"台湾独立运动"。在岛内,逮捕其招兵买马、密谋骚乱的成员;在岛外,积极向日、美政府交涉,封堵其国际活动;主要精力则集中于分化、策反、招抚其在日本的组织和成员。1965年,廖文毅和台湾当局达成协议,放弃"台独"活动,回到台湾。1965年出任曾文水库兴建委员会副主任,做了一件有益于台湾人民的好事。其间,曾检举继续从事"台独"活动的人员,表明确有悔改之意。  相似文献   

9.
"内廷行走"是清代特有的官称,它的出现与朝臣的"近侍化"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梳理"内廷行走"人员的构成、来源、身份及其职事特点,认为这些行走内廷的重臣,在日值内廷、与谋国事的同时,实际上已经在皇帝身边形成了"要职"再聚合的办事机制。而朝政处理日趋"内廷化"的结果,使决策越来越突出皇帝的个人意志,朝臣的身份本质上也在向皇帝的"近臣"和"近侍"转变。"内廷行走"官称的出现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与"内廷官"、"内廷王公大臣"、"办事大臣"等概念和术语一样,体现了清代皇权高度集中并在官僚体制上发生的重要变化和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鸟形盉铭文的重新考释,尤其是铭文中出现的西周时期相关法律用语"誓"、"鞭"、"笰传出"、"出弃"等词,与已出土的金文进行比对研究,有助于对西周时期法律制度中的"鞭刑"、"流放刑"作进一步的探讨。此外,铭文中两次出现"誓"字,将铭文中的"誓"和已出土金文资料进行比较、归纳、研究,"誓"在西周时期的诉讼、审判等领域曾被广泛使用,表明"誓"在此一时期具有较强的法律意义和法律约束力,为研究"誓"在西周时期法律制度中的地位和法律效用提供了又一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1.
有明一代,云南西南地区一直存在"内"、"外"之别。从明初的"版图之外"、"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到明中期的"远近之夷",再到明末的"内外之夷","内"、"外"观念在发展,视角也在不断变化。在经历了"麓川之役"和明缅战争之后,地方士人对"内"、"外"土司的划分也发生了变化。从明初到明末,随着边地秩序的确立及重塑,"内"、"外"的涵义不断变化,呈现出动态和多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民族救亡和国家振兴,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先后提出了"人权"和"民主"的口号。通过对陈独秀早期文本的解读,可以发现从"人权"到"民主"嬗变具有丰富的内在意蕴性,体现在人权、民主、政制模式等方面。而这种嬗变又与陈独秀在历史观、人生观、公理价值观和"政治"观等问题上的深化认识和转型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正今生:参政党1."右派"的"改正"与"维持原案"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反右"后严重下降,成为"政治花瓶"。"文革"中被迫停止活动长达10年,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才恢复活动。由于多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特别是"文革"中有相当数量的中共干部、党外人士、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遭到打击迫害。中共痛定思痛,出于缓和国内矛盾的需要,在胡耀邦的主持下,开始对"文革"、"反右"和历次政治运动中造成的大量冤、假、错案加以清理。  相似文献   

14.
篇目制订在年鉴中起着先导性作用,对年鉴编纂工作的开展和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制订篇目时要辩证看待和处理好"快"与"慢"、"粗"与"细"、分类与分工、全面与重点、"变"与"不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邓飞 《考古与文物》2014,(1):112-115
在甲骨卜辞中,"今来"可以用来修饰"干支"、"岁"、"秋"构成"今来干支"、"今来岁"、"今来秋"等时间表述形式。学界对这一组时间表述形式的意义的讨论仍在进行之中。我们通过系统的考察,除了需要作一些修订外,认可陈梦家"今来"的基本论证。在修饰"干支"时,具有"今"和"来"的意义,用来指称10日以内且与占卜时间不同在本旬的干支时间。修饰"岁"、"秋"时,可能只具有指称10日内时间的近指引申意义,表示接下来的"岁"和"秋",从而与"今岁"、"今秋"意义重叠,所以"今来岁"、"今来秋"类时间表述形式少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新的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政治交代"和"思想遗产"的基础上,在指导香港回归前的"平稳过渡"和"顺利交接"、香港回归后的"保持长期稳定和繁荣"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新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在探索中逐步成型、成熟,使"香港明天更好"的前景现实性地呈现.  相似文献   

17.
闻一 《炎黄春秋》2014,(2):85-92
1918年5月,列宁说:"应当组织伟大的‘十字军讨伐’来反对粮食投机商,反对富农、土豪、捣乱者和受贿者,组织伟大的‘十字军讨伐’来反对在收集、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方面破坏国家严格秩序的人。""十字军讨伐"将列宁、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等苏维埃领导人关于"革命恐怖""、群众恐怖"、"红色恐怖"的概念升级,使"红色恐怖"成为对抗"白色恐怖"的战争,而这场战争的战场却蔓延在最无奈的人民群众之中。在这场"十字军讨伐"中,苏维埃政府所要清除的与其说是"人民之敌",不如说是自己所实施的政策的反对者。  相似文献   

18.
王秀艳 《神州》2013,(18):116-116
新课标提出了五个新目标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本着"开放"和"放开"的原则,改变了以往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的限制,可以极大地提高了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可行性、地方性和趣味性。但是教学的实施必须始终贯彻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则,只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遵循"寓教于乐"的思想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所以体育游戏在教学就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将游戏融入到课堂中,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助于发展青少年的思维和促进智力、体力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在汉语中,我们经常会用到"约"这个概念,诸如"约朋友"、"约会"、"约医生"等。但是在翻译成英文时,很多人会使用一个"date"行走天下。其实这种翻译法是不对的,因为在英文中,"约情人"、"约客户"和"约朋友"等不同的语境中"约"字所对应的词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本文将从不同的语境来讨论汉语中"约"字的在英文中的翻译法。  相似文献   

20.
"稽古"与"随时"是两个古老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古代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那里,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跟古今关系及其本质是一致的。司马迁、王充、刘知幾、杜佑、章学诚等人的有关论述,揭示了"稽古"与"随时"之统一在历史撰述和政治实践中的重要性及其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