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宛署杂记"二十卷,题临江沈榜辑。卷首有万历癸巳(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顺天府尹谢杰叙及壬辰(二十年,公元1592年)自序,卷末有万历壬辰吴楚材后序。每页九行,行十八字。板心有刻工姓名。"钱塘朱世臣写,宛陵徐轩刊"。沈榜字子登,湖广临湘(今湖南长沙)人。由举人历知内乡、东明、上元三县。万历十八年任宛平知县。万历初,宛平税契银顿减,时有李守约、王纪、沈杰等伪刻府县印板,遇买宅者公然税用,罔利行私。榜密访税课不足之由,逮捕律讯,追银入官。巡城御史邵以仁风闻不实,劾榜"滥罚愚民,食污可駭",乞罢其官。榜先后牒申,按臣上疏理之。部臣复奏以御史所劾为诬,仍留任。治宛期间,颇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由明人沈榜《宛署杂记》所收录的一方元代圣旨碑文,揭示出廉氏大都宅园兴衰变迁历程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及其身后这所宅园的易主与变迁,并明确考订其具体方位。进而从传世文献流变的角度,系统勾稽廉园记载在元、明两代的衍变过程,对历来在文献中被混为一谈的廉园、万柳堂的关系做出合理判断。  相似文献   

3.
唐辉 《沧桑》2013,(2):199-200,209
《菽园杂记》是明代陆容的一部笔记杂史,书中对于明代的一些朝野政事和地方的风俗民情做了较为翔实的记载。这些史料不仅有利于与正史相互印证、补正史之阙漏和不足,而且也为明代社会史和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在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真正的历史是由英雄人物在大历史观下发生的"历史事实"和普通民众在小历史观下叙述的"历史故事"两部分构成。作为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民间口承叙事以其"边缘化""微观政治"的口述历史特征而存在,与正史记载互成合力和分力。一方面,口述历史通过民间口承叙事不断强化正史上曾经涌现的事件或情绪,为正史的记录做加法;另一方面,口述历史通过民间口承叙事不断删减或滤出不被底层民众所接受和认可的历史事件和族群情感,为正史的记录做减法。正是这种合力与分力、加法与减法的互为补充,才共同完成了区域文化史的整体建构和感性传承。  相似文献   

5.
刘锋 《福建文史》2002,(1):40-43
《安平县杂记》系台湾献丛刊第五十二种,由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原抄本收藏在台北图书馆。其成书时间、作均无记录可寻,据编印推测,可能为日据时代台湾的上层知识分子所。《安平县杂记》内容广泛,对古安平的风俗人情、住民生活、物产、  相似文献   

6.
天旱求雨是中国古代由来已久的习俗。本文介绍了河北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明朝末年静海县知县王用士因县内久旱无雨而撰写的祷雨祝文,是反映和记录这种相沿数千年的历史习俗的一件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国民党宣传部长吴国桢浮沉记[北京]曹振中蒋介石倚他为"智囊".陈伯达称他为"误国精",蒋经国却视他为……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他是个足智多谋的湖北人,又是个满肚洋墨水的美国博士。北京俚语云"宛平知县管皇上",他也是几任"管皇上"的首都市长...  相似文献   

8.
浙江湖州,向古以方志之乡而著称,历史上曾产生过多部名志。还在宋代,就编纂景德《吴兴统记》、淳熙《吴兴志旧编》、嘉泰《吴兴志》等,特别是明代天启中期由董斯张编纂的《吴兴备志》,更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志书,深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者的好评,不仅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特别是征引资料竟达400多种,除正史、前志之外,还有大量野史、杂记、文集、笔记、家谱等,许多征引之书都早已散佚,因而保存了许多今人难以看到的地方文献。  相似文献   

9.
黄铭 《百年潮》2013,(7):66-70
在民国的知名人物中,有一些学识渊博,又颇具个性特点的知识分子型政界才俊,他们在国民党政府的官职任上,为国家民族做过一些好事,在民族大义面前也能站稳立场,一旦进入自己熟悉而又喜爱的角色,又能发挥出进步的作用,顾孟余是其中的一位。顾孟余,祖籍浙江上虞,1888年出生于宛平,15岁时进入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求  相似文献   

10.
徐致靖字子静。晚号仅叟,江苏宜兴人,寄藉宛平。父家杰,号伟侯,道光丁未进士,山东即用知县,历知临淄、商河、阳信、益都,晚任北京金台书院山长,卒年七十九。生三子,致靖其次也。光绪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丙戍充会试同考官,已丑充河南乡试正考官,累迁侍读学士,  相似文献   

11.
《蜀王本纪》相传为西汉末扬雄所作,但其书不见于《汉书·艺文志》。《隋书》及新旧《唐书》始著录其书于地理类中,是记录蜀中掌故的地方志书,原与正史中的本纪不同,所以《隋书》、《新唐书》纪皆作记。纪虽可训记,但在习惯用法上究有不同。《史记·五帝本纪·素隐》:“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后代纲纪也。”《蜀王本纪》初名《蜀本纪》,或省称《蜀纪》(见《华阳国志·序志》)。《蜀纪》,他书征引皆作《蜀记》,只是杂记蜀事之书,除记述有关蜀王事迹以外,还杂记与蜀王无关之事,所以此书只应称《蜀本纪》,唐人误增“王”字实属不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清代后期颇有成就的校勘学家、版本学家和藏书家钱泰吉的生平经历,从记录其读书、治学、考订和校雠实践的三卷本读书笔记《曝书杂记》入手分析,具体阐述他在校勘、版本、经学文献考订、地方文献著录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并认为其著述中所反映的一些关于藏书、校勘和刊刻工作的思想观点,对于今天的文献学工作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谈志书附录     
志书附录是依附志书正文而存在的,是志书正文的合理延伸.是志书辅文的一种。古今志书一般都设有附录。在旧志中。类似附录的体裁很多,有杂录、杂记、杂掇、摭遗、摭谈、别录、丛记、外记等。新编志书附录称谓更是多种多样。其中多数名为附录,也有名为附记、丛录、总附、志余、备考、杂志、杂录、杂记、文献、文献辑存、资料辑存、文存等。  相似文献   

14.
清光绪三十一年前的一百多年间,碾伯(今乐都)县府所在地的一所学校里,书声琅琅,书香四溢。这所学校就是清代远近闻名的河湟地区"四大书院"之一的碾伯书院,因其背靠凤凰山,故亦称凤山书院。凤山书院由原碾伯知县何泽著创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据清道光年间碾伯知县冯燨  相似文献   

15.
和田蚕桑历史悠久,在古代西域久负盛名。考古资料证明,我国黄河、长江流城约在5000年前就已经会养蚕、织绸。和田蚕桑始于何时,没有可靠资料说明。关于蚕桑传入和田河流域的唯一原始文字资料,就是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录的一则和田民间传说。《新唐书》将他选入正史。故事说:“昔者,此国未知桑蚕,闻东国有之,命使以求。时东国君秘而不赐,严勅关防,  相似文献   

16.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是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英雄人物。李自成及其领导的农民起义引起了上中下三个阶层的关注,在正史、文人俗文学和民间口承文学里均有记述。本文以民间流传的口承文本资料为依据,以李自成传说的英雄叙事为论述中心,概括了李自成传说的分布,勾勒出陕西、京晋豫、鄂湘三个传说圈,将其总结为三类八种类型,进而在与正史、俗文学比较的视野中,解读民众眼中的农民英雄,总结民间英雄人物传说的叙事艺术,评析不同的叙事文本所蕴含的史评、史观与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明清时期耶稣会士几部重要作品中对三代以前中国帝王世系的记录 ,来了解耶稣会士研究中国上古史所可能依据的中文资料 ,以为评价 17— 18世纪欧洲人有关中国上古史和编年史的讨论奠定一个文献基础。分析结果显示 ,耶稣会士所提供的中国上古史知识并非如他们自称 ,出自儒家经典和官方正史 ,而是来自宋代以后出现的不入流的编年史书。这说明耶稣会士为欧洲人构建的中国历史知识基础并不牢靠 ,而这成为启蒙时代的欧洲人误解中国历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芦沟桥事变发生后不久,天津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就死了。关于田代的死因流行两种说法:一说是七月十日深夜,田代来到宛平前方视察,“受了重伤,过了两天就死了”。另一说是七月十三日被二十九军打死在宛平前线。根据有关资料,以上说法,难以成立,田代实际上是在  相似文献   

19.
要说"关中八景"值得陕西人自豪的话,那么"咸阳八景"在历史上不消说也是名胜之地,而"龙岩翠柏"便是其中一景。龙岩即古刹龙岩寺,古称龙华(花)寺或龙化寺,位于今咸阳市渭城区龙岩村的肖河南岸。其址及创建人最早见诸记载的是清顺治九年(1652)知县江山秀所纂的《咸阳邑乘》:龙岩寺在县北三十里,金大定三年住持行信建,即魏浩隐居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方志在城市形态研究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是历史地理学中的一个前沿课题 ,主要研究城市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古代方志资料在城市形态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因为方志材料可以补正史记载之不足 ;正史中记载的影响城市形态方面制度的实际执行结果 ,也可以在方志中得到充分体现 ;并且有些城市形态方面的材料只集中存在于方志之中。利用方志资料可以使城市形态研究更为具体细致 ,更加接近历史真实 ,而且可以得出一些新结论 ,推动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