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之洞与《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庚子事变后清廷宣布实行新政 ,要求内外臣工献计献策。在张之洞、刘坤一等人倡导下 ,先有各省督抚联衔会奏的动议 ,后演变为由刘坤一领衔与张之洞一起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三折》由张之洞主稿 ,其主要思想来源仍是以《劝学篇》为中心的变法思想主张。《三折》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 ,同时 ,对于确立张之洞在新政过程中的角色与地位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政治思想初探——以《劝学篇》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文玉 《史学集刊》2008,(2):106-114
"君臣之纲"、"民权"、"议院"是<劝学篇>中体现张之洞政治思想的三大核心概念,张之洞以"故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何必袭议院之名哉"阐明了他的政治立场,然而也给学界留下了解读的难题,多年来聚讼纷纭.本文以<劝学篇>为基础,通过对这三个核心概念的研究,认为张之洞的政治思想尽管是以君臣之纲为基石的德治主义,但并不影响张之洞在事实层面上对民权事业的实质推动.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劝学篇》的西文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写于戊戌维新关键时期的《劝学篇》,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思想化史上的一部名。以往,不少学在评论此书时,多会提及它被译成西方字的事。如冯天瑜先生在《张之洞评传》中就曾写道:“帝国主义对此书也深表欣赏,先后译成英、法出版。一九ОО年美国纽约出版的英本,易名为《中国唯一的希望》。帝国主义分子丁韪良的《花甲忆记》也选录了《劝学篇》。”但有关此书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与湖北报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与湖北报刊刘望龄张之洞一生的政治抱负,集中概括于他在1898年写的《劝学篇》上,在“中体西用”论的指导下,以其所管辖的湖北为试验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以至新闻事业等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变革,其成败得失,深深地影响着湖北地区乃至清末政局...  相似文献   

5.
正"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约表述,最初由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基本思想是以中国纲常伦理之学为根本,以西方科学技术为应用。之后,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此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魂洋才"是19世纪中叶日本思想家佐久间象山提出的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是晚清政绩卓著的封疆大吏,又先后充任浙江、四川乡试副考官和湖北、四川两省提学使。亦堪称绩学能文之士。其所写《劝学篇》,曾经风靡一时,轰动朝野;其编撰《书目答问》。被誉为读书门径,治学津梁,至今仍在重印。缘于此故。在张之洞生前死后,都有人在搜集刊刻其诗文公牍。  相似文献   

7.
王志刚 《黑龙江史志》2013,(15):155+157
顾友仁博士的著作《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阐述了我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历史进程,论述了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融通"等创新观点。文本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新的盘点和分析,使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在"国学热"与党和国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该著作的出版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戊戌时期,维新精英们提出了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变革的主张,但是,开明知识分子及官僚阶层却未能就此达成共识.《万国公报》编者沈寿康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官员盛宣怀"论西学为用,必以中学为体";帝党重臣翁同龢、孙家鼐主"中学为主,西学为辅";《明定国是诏》宣示"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张之洞《劝学篇》明确提出的"旧学为体,新学为用",集中反映了戊戌时期中国社会的一般舆论,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改革的政治共识及改革底线.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叙述了张之洞与陈宝箴自光绪十二年(1886)至二十四年的交谊,说明陈宝箴是张之洞志同道合的僚属和政治盟友,且在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上大体一致。张之洞对《湘学报》及湖南维新运动的干预,陈宝箴都予以支持和配合。两人共同上奏了废八股的科举改制奏摺,暗中有抵制康有为学说之意。陈宝箴上奏要求下旨康有为将《孔子改制考》自行毁板,并在变法最关键时刻提议召张之洞入京,主持朝政。由於御史黄均隆的不实弹章,慈禧太后误以为陈宝箴曾保举康有为而将之革职,张之洞根据陈宝箴的请求,保全了长沙试办的保卫局。  相似文献   

10.
1981年9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了精装本《云梦睡虎地秦墓》一书,秦简《日书》图版及释文遂首次公布于众。10年来,海内外学者对《日书》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作为流行于战国秦代中下层社会的日常宗教迷信手册,《日书》集中保存了丰富的社会宗教文化资料,实应视为《史记·封禅书》与《汉书·郊祀志》的辅助篇,故对《日书》宗教内涵的研究发掘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学者在《日书》宗教研究方面已经提出许多颇有创见的观点。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战国时代秦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是处在领先水平;而在思想文化方面则落后于山东诸雄,甚至落后于西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从思想文化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近二十年来张之洞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二十年来张之洞研究概述黎仁凯乔丽荣张之洞是晚清政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张之洞研究是令人瞩目而又十分复杂的课题。自80年代中期至今,是张之洞研究走向繁荣的时期,研究向纵深发展,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现将提出的主要问题和观点作一概述。一、张之洞的洋务思想1....  相似文献   

12.
孔祥吉先生在《张之洞与清末立宪别论》一文中提出,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张之洞在光绪三十三年被慈禧召见时曾主张立即实行立宪政治,并认为张是敦促慈禧推行立宪政治的重要人物。这一论断值得商榷。从张之洞平生为人处世的哲学来看,他一向圆滑佞巧,不太可能与慈禧大唱反调。因此,该文的史料来源《八月初七日张之洞入京奏对大略》一文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从张之洞对立宪的一贯表现来看,他始终持一种消极保守的态度,不太可能发生突变。孔先生认为张之洞对开设议院持积极态度的另一重要证据,是光绪三十四年奕劻向慈禧呈递的一条密折,然而细察该密折的内容,张之洞并未主张速开议院。  相似文献   

13.
自立军事件中唐才常与张之洞关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强 《史学月刊》2007,(4):128-130
在自立军事件中,历来流行这样的观点:在起义前唐才常曾通过日本人与张之洞联络,表示自立军拥立张之洞据两湖独立,而张之洞犹疑莫决,对自立军的早期准备活动持默认态度。如冯自由在《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及张篁溪在《自立会始末记》两文献中均有记述,说“唐至汉,以北方无政府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张之洞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放 《近代史研究》2003,1(2):236-275
张之洞 ( 1 83 7— 1 90 9)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对晚清政治变革、实业振兴、思想嬗变、教育鼎革、军队改制及外交格局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百年来 ,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剖析他的思想及行为 ,对其是非功过予以评说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近百年张之洞研究的成果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客观的分析 ,不仅有助于张之洞研究的深入 ,而且有助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展。张之洞研究的阶段及特点综观近百年来的张之洞研究 ,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 )缓慢衍进阶段 ( 1 898年至 1 965年 )最早揭开张之洞研究序幕者 ,当推《申报》在 1 898…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从缓”“从速”立宪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之洞“从缓”“从速”立宪论邓红洲关于张之洞对清末立宪的态度,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张态度消极,主张缓进;一种认为张态度积极,主张激进。长期以来第一种观点最为流行,胡思敬的《国闻备乘》、张一的《古红梅阁笔记》、许同莘的《张文襄公年谱》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具体语境出发,从三个方面探讨严复维新变法时期的名作《辟韩》一文所涉及的人际关系及其思想内容。《辟韩》并不是一篇纯粹抽象的批判封建主义的理论文章,而是有着特定的时代内容。严复之所以辟韩,无论在人事上还是在道统文化上都是对李鸿章的批评和对张之洞的支持,而张之洞之所以要批驳严复的《辟韩》,主要是为了塞守旧者之口,以防守旧者以此为借口来反对维新变法。  相似文献   

17.
张锳,晚清名臣张之洞之父,自道光六年(1826)大挑进入贵州为官,任安化县知县,后署清平、镇远知县,擢威宁知州,升古州同知,署黎平、安顺、遵义知府,授兴义府知府,于咸丰六年(1856)逝于贵东兵备道任上,前后三十年,其足迹几遍贵州全省,可以说张锳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贵州。张锳为官较为清廉,是封建士大夫的代表,特别是他一生兴学办教,重视文化发展,对近代贵州文化教育发展影响较大,对青少年张之洞成长影响巨大。通过对《贵州通志》《安顺府志》《遵义府志》《清实录》《张文襄公年谱》等相关史料的疏理,厘清了张锳在贵州的为官经历,并从中了解到张锳对张之洞的影响以及少年张之洞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杨国良 《攀登》2009,28(1):2-5
《论十大关系》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起点,它蕴含着宝贵的科学发展思想,其基本观点有:既重视经济建设又关注政治建设和文化发展;重视重、轻、农的协调发展,强调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些观点对于今天以至将来都有着重要而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阅读安东尼奥·葛兰西著作发现葛兰西的思想中渗透着政治与空间相互加强的观点,较早地发展了我们现在所称的尺度政治理论和人民地理思想。主要体现在:(1)葛兰西具有敏感的空间直觉,并在意大利经济和政治空间性、政治力量尺度性、消极革命尺度策略之间发现了"生产性的"空间政治力量;(2)葛兰西在狱前就完成了他的意大利空间政治构型,并在《狱中札记》中通过文化霸权理论加强了他的空间政治思想;(3)葛兰西在他的文化霸权理论和消极革命理论中均发现了不同政治力量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策略性,并把这种空间策略调整到了人民解放事业中;(4)葛兰西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有着一个"不断加强的空间政治"过程,并集中体现在与农民和其他阶级力量的联盟意见中。  相似文献   

20.
商有 《神州》2012,(11):170-170
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同步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意义,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要想切实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就要注意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适应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