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剃头挑子一头热”,说这话,孩子们搞不懂,也难怪,现在的孩子谁见过剃头挑子呢? 20世纪80年代,农村没有理发店,为了解决村民理发难的问题,每个村庄都聘请一位理发师傅.理发师傅绝大部分来自安徽,他们为了生计,一年四季在外漂,走村串户为人理发.“剃头海”就是我村的理发师傅,个子不高但长得很敦实,走起路来风风火火.每隔一个月他都会来,来时挑一副剃头挑子,一头是煤火炉,用来烧热水洗头的,一头是盆架、洋碱、剪刀、推子等,扁担头上还挂一条油亮的磨刀布.一头是热的,一头是凉的,这不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吗!至于什么时候与“一厢情愿”“热屁股贴上冷板凳”发生关联的,便无从考究了.  相似文献   

2.
《沧桑》1996,(6)
傅山先生(1607—1684),字青主,山西阳曲县人氏。他不仅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而且也是一位有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精巧绝伦,常常带有传奇色彩,当时一些著名的寺庙、古迹等建筑物争相邀请傅山题名。关于傅山书法的传说,虽非信史,但也可见傅山的风采和他在人们心中的威望。  相似文献   

3.
我国理发的起源,可上溯到距今三千年前的西周,到西汉就有了专业的理发师。那时的理发主要是“拢发包巾”或“梳发剃面”等。“理发”一词,最早见于《晋书》“温后诣安,值其理发”。宋代朱熹解释“其比如栉”时说:“栉,理发也。”明代称“篦头”,清代始称“剃头”。至于新型理发店的出现,则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了。剪辫子之风渐起,清末皇帝溥仪也带头剪辫子。那时理发称为“剪头”、“剪发”、“推头”。西方的烫发传入我国后,妇女理发又称为“烫发”。在清代以前,汉人一直是拢发包巾,不剃头。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相似文献   

4.
微名人     
《名人传记》2020,(2):64-65
李苦禅画有精品,有神品。精品可以功力得之,神品则功力不逮者固必不可得,而功力即具者亦不可必得。会须意兴所至,信手挥洒,心纸无间,笔墨契合,才情风发,妙造自然。——李苦禅袁隆平从2003年开始,在十六七年的时间里,袁隆平一直在街边一家不起眼的小理发店里理发。因为担心自己的出现会引起围观,影响理发店生意,他每次都是趁店里没人的时候才去。理发师曹女士称,袁老都是自己给自己设计发型,剪完会俏皮地说“哈,我又年轻了”。  相似文献   

5.
天下第一狗     
乔晓光  才云 《中华遗产》2006,(4):38-43,46-47
传说远古时宛丘国受兵围困,国王许诺谁击退了敌军就把女儿嫁给他。蔡河里飘来一只黄狗击退了围城之兵,国王无奈嫁女与犬。犬要在缸中变人,国王的女儿性急提前打开了缸,于是从里面出来一个狗身人首的人……或许就是这段有关伏羲由来的传说成就了“天下第一狗”。  相似文献   

6.
狂放不羁的傅山,开始写那静心修道的小楷——他本来就号“朱衣道人”,既以道人自许,当然在书法上修修道也得。我们平时的印象中,傅山大抵是狂放之士,动辄一泻千里,睥睨万物,傲视苍生,粪土王侯的。但这几乎是一个相当局部的内容。倘若仅仅如此,傅山作为孤臣孽子的一腔忠愤心血就无从着落。作小楷虽未能说一定是“孤臣孽子”的所为,但它大抵需要节制、自省,显然比洒热血、奋呼叫更需要一种坚忍不拔的定力。  相似文献   

7.
正俞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楚国人,在晋国为高官,称"上大夫"。一个中秋佳节的夜晚,偶遇一位年轻的樵夫偷听他的演奏,便有意考考他。俞伯牙抬头望见了高山,就在琴声里表现出山的雄伟高峻,樵夫听了,马上说:"巍巍乎意在高山!"俞伯牙又面对江水,在琴声里表现了江水的汹涌奔流,樵夫听了,说道:"荡荡乎志在流水!"俞伯牙大喜过望,说:"你可真是我难得的知音啊!"  相似文献   

8.
我不是从萨拉热窝来的一个年轻人到理发店去理发。爱开玩笑的理发师问他:“你从哪儿来呀,年轻人?”“从萨拉热窝来。”年轻人回答。“啊,我真高兴看见萨拉热窝人,有件事情向你打听一下,我听说萨拉热窝的男人都是硬汉子,他们刮胡子的时候从来不用热水和肥皂,是真的吗?”年轻人多么希望做一个硬汉子啊,他说:“当然是真的,如果不信,你在我脸上  相似文献   

9.
1947年初,旧法租界西开绿牌电车道上(现滨江道)华安电影院(解放后改为新闻影院)放映由石挥、周曼华主演的电影《假凤虚凰》,内容描写一个大理发店里3号理发师,冒充某公司经理,与一个普通女职员搞恋爱的喜剧故事,把3号理发师描写成皮鞋没有底,用领带当做鐾刀布等丑陋形象。这个电影在上海放映后,遭到上海理发工人反对,集会抗议,因此不敢放映了。后来又到南京新都影院放映,有些侮辱性的镜头剪掉了,也引起南京市理发工人的抗议。这时天津的理发公会已经收到上海、南京的来信,知道了消息。影片到天津后,华安影院没有马上放映。为了得到保护,放映…  相似文献   

10.
刺猬理发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可爱的小动物,小刺猬是其中的一员。有一天,小刺猬路过一棵大树,树上有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小刺猬见了小松鼠以后,总觉得自己身上的刺不如小松鼠身上的毛柔软光滑,也没有它那种黄而美的颜色。于是,它便决定去找森林理发专家小猴子商量个办法。小刺猬来到了“大森林理发店”,向小猴子表明了来意。自作聪明的小猴子想了一会儿,对小刺猬说;“我想到了一个办法,但是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猴兄弟,别顾虑了,我相信你,动手吧!”小刺猬急切地回答道。于是,小猴子便开始一本正经地给小刺猬理发。它先把小刺猬身上的刺通  相似文献   

11.
传说,古时有个画家,喜欢画虎。一次,他刚画完一个虎头,有位朋友请他画匹马,画家顺笔一挥,在虎头下面添上了马身。朋友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画家答曰:“管它是什么,马马虎虎吧!”朋友生气而去。 画家把这幅画挂在墙上,他的大孩子问:爸爸,上面画的是什么呀?”画家漫不经心地  相似文献   

12.
张僧繇是南朝梁武帝时期的著名画家。金陵当时所建的许多寺庙,都有他画的壁画。他画的龙,栩栩如生,十分可爱。2建于晋朝时期的金陵名刹安乐寺墙壁上,传说他曾画有4条白龙,但都没有画上眼睛。张僧繇曾说:如果经他点上眼睛,龙就会飞走3一日,有人请张僧繇当众...  相似文献   

13.
正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贪婪鬼,有的人能控制,有的人不能控制,这就决定了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有贪官。在不同社会形态里,贪官面临的"职业风险"是不一样的。在民主社会,贪官的"职业风险"主要来自法律,贪官们犯到哪一条,社会就会将其办到哪一条,即使上级想做保护伞也做不了。皇权社会,帝王一权独大,法律只是皇帝手中的玩物,皇帝想保谁就可保谁,想抓谁就可抓谁,因此,贪官搞定了皇帝,也就等于为自己买了一份人身保险。  相似文献   

14.
黄海霞 《神州》2011,(19):64-68
一次回乡,在一家理发店的墙壁上,贴着一张剪纸,是齐白石的一张头像。特别是齐白石如瀑的胡须,细密生动,精巧传神。让我惊叹的是,一张纸,空(镂空)了几剪,就能活起来,竟然有了神与气,有了思想,有了灵魂。小区里退休的马老师如此评价此人:"画无师自通,剪有心而刀刀传神,不信,我带你去见他。"  相似文献   

15.
《旅游纵览》2010,(8):80-83
<正>南山河,原名孙长武,安徽滁州人,号东山,东山樵夫,龙国老民,画斋南山画社,职业画家。定居河南南阳。七岁学画,先后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及其他艺术机构多次展出、获奖并被收藏,在《世界知识》《人民美术报》等多家杂志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16.
《傅史》,傅山撰,分为上、下及补遗三部分。其中,上收录32人,下收录19人,补遗收录43人,共95人。丁本《霜红龛集》仅收录上、下两部分,且只有评论,未收本传。补遗部分,则全部未收。本文据新版《傅山全书》撰写。新版《傅山全书》不仅将《傅史》包括《补遗》全部收录,而且还依据山西省博物馆收藏的部分傅山手稿进行了校勘和补充,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麦浪  钟鸣 《风景名胜》2015,(1):119-136
有人说,每个杭州人心中,都有一条运河,都有一个运河情结。有人画运河,有人拍运河,有人写运河,有人说运河……于是,一条运河有了千万种姿态与风景,并渐渐演绎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条运河。不管是黑白色调的数码照片,还是黑白色调的钢笔画,它们都在无形之中遮住了运河影像本身的情绪,一组黑白相片,一组黑白画作,各自串联在一起,就各自变成了一个个等待播放的默片,挣脱了色彩的禁锢,给足了人们臆想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与青春有关     
我家附近有个理发店,当然人家不叫理发店,人家叫造型中心。里面的人造型都挺奇怪的,耳朵上打着洞,鼻子上穿着环,一水亮闪闪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们是龙的传人,也是北京人的后裔.一个是美丽的传说,一个是似乎毋庸置疑的事实.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诸如此类的说法.从情感上,许多中国人难以接受自己的祖先来自别处.但是有一天,基因分析技术居然就给出了这样一个"不近人情"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正1921年农历八月初二,我出生在营口市盖平县(今盖县)的于家屯村。7岁上学以前,有一天我三叔拿了一张画让我看:一个人穿了一身子长虫的衣服。我数了数,一共21条。三叔就告诉我,这是21条不平等条约,是日本强加给我们的,孩子你不能忘记。我父亲是放柞蚕的专家,有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