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势衰微。澳葡当局趁机逐步向澳门城外扩张,突破了维持几百年的葡城界限。界墙以北的大片农田与村落被逐步占领,澳葡当局且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马路的修建,它将澳门半岛北部的华人村落联系了起来。这样,一方面强化了澳门老城区与关闸外中国大陆的陆路联系,另一方面也为澳葡当局以后强行征用华人村落的土地、实现殖民统治创造了条件。本文主要利用澳门街道名册和地图数据,分析了澳门半岛北部主要道路的沿革,最大程度地复原其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2.
16世纪中叶以降 ,澳门成为东亚极重要和繁盛的国际商贸港。但好景有限 ,从 17世纪中叶开始 ,由于葡萄牙国势的低落和新起殖民国家的挑战 ,澳门进入了漫长的衰落期 ,这种局面更由于葡萄牙有关当局实行排斥其他西人进入澳门的自闭政策而愈发严峻 ,到18世纪中叶 ,澳门经济已呈难乎为继的窘况。在清政府闭关政策的反作用下 ,葡澳当局采行外人入澳合法化的措置 ,由此带来澳门城市功能由葡萄牙贸易港向所有来华西人居留消费地的转型 ,澳门社会经济赖此得以复振 ,进而奠定“东方蒙特卡洛”的城市雏形。  相似文献   

3.
居澳葡人“双重效忠”说平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澳门议事会接受中葡二元化领导,更多地倾向接受中国政府的领导,长期奉行双重效忠原则的观点有违历史事实。澳门议事会是未经中国官方同意、擅自在租赁于中国的土地上组织的政府,它与唐宋时期的蕃坊从形式到实质都有区别;它并非“自发”建立,而是适应了葡萄牙政府扩大在华权益的需要。明清政府在澳门享有主权并掌握着治权,但这种“享有”和“掌握”一直遭到澳葡当局的侵蚀;他们始终致力于侵夺中国的主权,组建军队、为葡萄牙国王征税等,这些都无法表明澳门议事会奉行的是“双重效忠”的原则,实际效忠的是葡萄牙政府  相似文献   

4.
李永胜 《安徽史学》2007,(2):54-60,36
1902年中葡交涉过程中,葡方先后提出扩大澳门界址、在澳门及周围各岛范围内任建工程并协助缉私、修造广澳铁路等项要求,并以承认中外新定税则和协助清政府在澳门征税缉私作为交换条件.中方对葡方企图扩大统治区域等严重侵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要求给以坚决抵制,使葡方的主要目标不能实现;但为了取得葡方承认新定税则和协助中方征税缉私的目的,在修造广澳铁路问题上对葡方做出一定让步.  相似文献   

5.
“土生葡人”是澳门独有的词汇,葡文的“土生葡人”,是指“澳门人”或“本地人”。“土生葡人”作为澳门居民中一个很特别的族群,人数不多,但他们在澳门的政治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享有一定的地位并有着其他族群无法替代的作用。澳门土生葡人是自16世纪中期澳门开埠以来,澳葡融合,东西交汇400多年历史的产物,是一部活生生的澳门史。可以说“土生葡人”己完全具备一个民族所应当具备的各项特征,虽然澳门土生葡人大多尚无中国国籍,能否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尚需时日,但这应该是富有意义、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6.
三十五、为中华民族抗战和解放作贡献文史春秋·1999年第6期·文史纪实·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实行血腥屠杀与残酷掠夺,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大片国土相继沦陷,亿万人民流离失所,一部分难民逃到大后方,一部分逃往香港、澳门与海外。1937年,澳门人口增至164528人,到了1939年猛增至245194人。由于澳门的特殊地位,它成为中国难民避难和抗日组织、进步人士的活动场所,中共和国民党的秘密组织在澳门开展抗战宣传、募捐等活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澳葡当局按照葡萄牙政府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原因,澳门长期处于华葡分治的状态。在鸦片战争后,澳门华人远离中国政府的管治,而在殖民政权下得不到重视。当地华人通过成立各类社团来对身处殖民统治的华人族群进行社会救助与社会事务管理,经由社团这一组织来弥补澳葡政府对华人社会所缺失的社会保障部分,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也是少有的。本文通过对澳葡政府治下的社团组织活动进行研究,探讨在澳葡政府管治时期的华人社会如何在社团的协助下进行自力救济,及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明季寓居澳门的日本基督徒及广东政府的管治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历年间,由于澳门葡萄牙人大量地蓄养倭奴,耶稣会以澳门为基地大批地培养日本基督徒及日本禁教后大批基督徒到澳门避难等原因,澳门聚居着为数不少的日本人。在此期间,澳门爆发了一系列与居澳日本人相关的冲突事件,引起了广东政府的警惕,并在澳门发起了一场持续数年的“驱倭”运动。为了加强对澳门葡人的防范与管理,广东政府在“驱倭”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办法,将澳门葡人纳入到明王朝的有序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9.
一综述二战时期,澳门未被日军占领,所以其经济上受到战争的破坏相对较小,同时,由于大量难民的涌入和特殊的地缘政治地位,其重要性反而有所提高。其时在澳门市面上流通的纸币种类繁多,其中包括葡澳当局在战前发行的各版纸币和1944版临时纸币,这些纸币由于印刷较为简单,易于被仿造,加之早期纸币发行流通时间过长,所以在战后推出新版纸币替代,也就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0.
抗战后期及战后初期,南京国民政府曾就收回澳门问题加以研究,广东地方当局并一度对葡占澳门采取封锁行动,民间也出现了要求收回澳门的呼声,一时间,关于澳门问题的中外交涉颇溅起了几朵浪花,但最终当时的中国未能收回澳门,这一过程令人扼腕,更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收回澳门的谋划与流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后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展,关于战后安排的问题逐渐提上议事日程。当时对于澳门,国民政府面临着是否收回,如何收回,以及收回后如何治理等问题。大体上,以宋子文、王世杰为首的外交部系统主张“缓进”,举棋不定;以李汉魂、张发奎为代表的广东地方当局较为“急进”,并一度对澳门采取封锁行动。由于蒋介石最终倾向于外交部方面的意见,收回澳门的计划未能实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澳葡当局不愿拱手归还,明里暗里搞了一些花样,如打“英国牌”、打“民意牌”、利用国共矛盾等;二是由于国民政府过于谨慎,一再错失良机,加上很快陷于内外交困之局面,收回计划最终流产了。  相似文献   

12.
澳门葡京娱乐城杜朝由摄澳门古称濠镜澳,又有濠江、香山澳、妈港等别名。“妈港”这个名字是葡萄牙人来到澳门之后才出现的。原来400多年前葡人初来澳门是从位于澳门半岛东南的妈阁庙前登陆的,因见山岩间有庙宇,遂上庙敬香问及土人方知那是妈阁庙,广东口音“阁”与...  相似文献   

13.
珠澳历史文化试析李世源关键词:珠海澳门文化分野互补澳门是中国南海之滨一个美丽的半岛,因历史的原因,现在仍是由葡人管理的以赌业为龙头的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东西方文化交汇点。珠海,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经过十七年改天换地的艰苦创业...  相似文献   

14.
澳门在葡人初到广东时还叫蠔镜澳。葡人是否一开始就要它?它为何被看中?诸书很少讲到或语焉不详。本文愿略述其要。  相似文献   

15.
冯翠  夏泉 《民国档案》2013,(3):125-133
学界对中国内地抗战已有较多研究,而对于港澳及海外华侨的抗战研究仍显不够。澳门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其特殊的"中立"地位更加彰显其在抗战时期的独特性及研究价值。加强对澳门与抗日战争的考察与研究,既可以扩大现今澳门史研究的关照面,同时也有助于深化对抗日战争时期澳葡政府统治下的澳门社会动态以及澳门与参战各方的复杂关系进行全景式的透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明政府为什么允许葡人租借澳门呢?历史上主要存在着“葡萄牙人协助中国政府驱逐海盗得澳门酬劳”说和经济动因说2种。而作者认为,以上两种说法虽均有一定道理,但都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事实上,明政府允许葡人租借澳门是政治、军事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允许葡人租借澳门符合明政府对外关系的总构思,是明政府推行“以夷制夷”政策的需要,也是中西方两股力量初次交锋势力大致均衡的结果。同时,葡人卑恭的态度迎合了明朝统治者虚妄自大心理,这对允葡租澳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长达14年的中日战争中,虽然澳葡当局保持所谓的“中立”,但澳门同胞愤于日寇对我国的侵略,毅然挺身而出,同祖国人民一道,投入了神圣的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消息传出,举国震惊,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华大地全面展开。曾经静止如水的南国海隅澳门,也处处响起了抗日的歌声,卷起了救亡的巨浪,青年则在其中发挥了先锋作用。他们以读书会、话剧社、音乐社、歌咏团等名义,组织各种救亡团体,其中颇为活跃的有大众歌咏团、前锋剧社、晓钟剧社、中国青年救护团、妇女互助社等。人数众多的大众歌咏团经常在澳门著名的…  相似文献   

18.
澳门镜湖医院成立于1871年,是澳门历史最悠久的华人组织、慈善组织和医疗机构,孙中山毕业后就在镜湖悬壶。研究战时中立地澳门的镜湖医院,可以厘清医院在赈济难民和治疗伤病方面的贡献以及长期获得华人支持和享有崇高社会地位的原因;也可以理清医院在这一时期的各种变革,向澳葡政府争取华人手术权的历程,以及这次运动对医院和澳门华人的...  相似文献   

19.
澳门主权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在中国鸦片战争失利以后。1862年条约是葡人居澳以来中葡两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由于葡萄牙代表在议约中采取了欺诈手段,清政府未予批准。自1864年换约失败至1887年条约谈判之前的20余年时间里,葡萄牙为了以订立条约的形式达到“合法”占据澳门的目的,曾经串通列强及其驻京公使,多次与清政府进行交涉。  相似文献   

20.
郑振伟 《民国档案》2013,(3):134-141
本文主要运用澳门报章在1941-1945年间所刊登的报道,尝试将当时澳门教育界所面临的严峻境况勾勒出来,包括学生流失、学校停办或结束、教员失业、薪酬偏低、粮食短缺等问题,并以澳门中华教育会和澳门学生救济会这两个团体救济学生和教师的工作为关注点,肯定他们在团结教育界的力量,以及他们为在地侨校向澳葡政府和国民政府争取援助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