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形式和内涵。诗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一向被人们认为是"带有音乐性的思想"。诗词作为一种最集中、最精炼的一种文学样式,对语言艺术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因此,"读诗难,写诗难,译诗更难。"本文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探讨了诗歌翻译艺术美再现的问题,即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如何再现原作的艺术美,也即如何传达原作的"意美"、"形美"和"音美"。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工作。但由于语言转换过程要保证译文对原文的适应性,译者的活动领域又会受制于原文。文学作品本身具有的固有特性使得文学翻译难上加难。本文从文体学的角度入手,以高健先生的语言个性论为指导,探讨怎样能在文学翻译中做到兼顾作家个人风格及作品风格,不仅传神更要达意,让文学翻译成为文体上的“二度创作”,而不是对原文单纯的复制。  相似文献   

3.
李长江  吴艳萍 《沧桑》2010,(1):238-239
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叛逆”的活动,译者是原作者与读者的中介。译者的主体性始终贯穿翻译的始终,翻译的成败取决于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维度。小说《狼图腾》的英文译者、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在其翻译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即译者的审美意识和个人情趣对原语文本的选择、理解以及翻译策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罗耀慧 《神州》2013,(31):163-163
文学的翻译就是意识形态操纵的过程,译本很大程度上就是意识形态操纵的产物。这种意识形态有时是译者本身认同的,有时却是“赞助人”强加于他的。文章指出翻译的对等只能是相对的、动态的对等,纯粹的直译策略在翻译尤其是文学的翻译中是有相当局限的。  相似文献   

5.
阎连科认为,如今中国人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远远比文学更丰富,“新闻奇特到不知道该挑哪些来写。”生活的过分荒诞,让我们已经无法理解其本来的逻辑  相似文献   

6.
王秀涛 《百年潮》2009,(11):52-55
1976年1月《人民文学》复刊,但刊物仍然被“四人帮”所控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文学》通过改组夺回了刊物的领导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代行作协的职能,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文学体制的重建,走在了文坛拨乱反正的前列,成为文坛复兴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永远的田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八十年代是“现代化”和“文化讨论”的年代,那个时代的学生看起来总有一点“反叛”的样子,基本心态就是“重新评价一切”。一种急于了解“真相”的冲动,造成了对“田野”的持久的偏爱。  相似文献   

8.
扎米亚京(1884-1937年)是驰骋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文坛的著名作家、反乌托邦小说的奠基人.他以卓越的文学成就和驾驭语言的杰出才能,被誉为“俄罗斯苏维埃文学的一代宗师”和“语言艺术大师”.但在20年代苏联那个独特的历史转型时期,以及文学界复杂混乱的环境中,他的文学创作为无产阶级文化派和“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  相似文献   

9.
严复在《译例言》中表述过“信达雅”在翻译的理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学术界对“信达雅”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而且随着翻译文体以及目的的不同,“信达雅”在各类文章中所体现也有所不同,有所侧重。学术翻译无疑与文学翻译有着显著的差异,但是“信达雅”在学术翻译中依然有所体现并对学术翻译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爹娘化河南人,是妖魔化河南人的另一端延伸,说河南人是所有中国人的亲爹娘并不过分。比如说当中国人走在美国和日本街头受到的待遇,应该是河南人走在北京、深圳和上海街头受到的待遇。用一句简洁的话进行归纳,就是“中国人是世界上的河南人,河南人是典型中国人的象征”,无论中国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有河南人的形象。如果说传言中的“十个河南人九个假,还有一个是盲聋哑”使人相信的话,那么,河南延津人刘震云的话更令人深思:“为什么我眼中常含着泪水,是因为这玩笑开得过分。”河南南阳人柏杨说,“只要你接受的是中华文化,你就会脏。”把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勇气不同 宋朝时,有位禅僧前去参礼大慧宗杲禅师,才刚进门,禅师就大喝:“不可进来,出去!”这位僧人依言照做,默默走了出去。大慧禅师慨叹:“真是没出息的家伙,一句话就打退堂鼓了。”  相似文献   

12.
试论文学的人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性是文学实际存在的一种社会属性。“文学的人民性”这个特定概念是用来说明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的。从这个概念质的规定性以及文学的社会功能来看,它的生命力应该是永存的,它的意义应该得到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3.
<正>引言"有了文学翻译就会有文学翻译批评,这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事。"翻译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前人在丰富的翻译实践基础上不断摸索探究,为后来者提供了大量极具借鉴价值的翻译理论。如今,翻译已经不再是一门被边缘化的学科,对它的研究越来越趋于成熟化,系统化和理论化。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方面要求成熟的翻译理论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翻译呼唤批评"。近年来,随着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越来越期盼借助于翻译批评来促使文学翻译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再次出发     
包许柠 《南京史志》2023,(15):45-46
<正>就算是荆棘丛生,走下去也是一马平川。——题记夜幕低垂,万籁俱寂。桌前,兢兢业业的台灯,照亮着手中的印章。汗水早已将头发浸湿,贴在额前,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手中的刻刀,瞄准了刻下去。“刺啦”一声,一道弯曲歪斜的划痕尤为突兀。看着桌角一堆刻坏了的印章,我终于忍不住将它们一把摔了出去。不过是用刻刀刻出两个简单的字,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一种语言的交际活动,一种语言或文字的转换过程,一种思想文化交流的产物,一种跨文化的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活动,一种"扩大生存空间所必需的精神扩张。"文学翻译是翻译的一个"大种",它不但具有一般翻译的共性,更是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性。其特性更多地表现为审美意义上的再创作性、框定性、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想起童年     
张山平 《南京史志》2010,(12):23-23
小米来到这座城市已经三个月了,一分钱没赚,倒赔出去988元出去。一百是做好事赔出去的,刚到城里的时候,因为单纯,太相信眼见的事情,咬住牙拿了100元给“没钱回家”的路人甲。另外888元是学费,师傅说888元就是“扒扒扒”的谐音,缴了学费以后跟他干肯定扒得多。  相似文献   

17.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石窟遗迹众多,形成了一条著名的石窟艺术长廊,被称为“石窟之乡”。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研究甘肃丝路文化的历史价值和传播优秀的丝路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以甘肃石窟文化为例,分析和探讨了甘肃丝路文化的学术研究现状和外译价值,提出了甘肃丝路文化对外传播与外译一体化平台建设的构想和实施建议,以期助力甘肃丝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和语言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朱元勋 《神州》2012,(9):342-343
歌词是一门以语言为材料的特殊的文学创作形式,是一种音乐文学作品。美国作家苏珊·朗格曾说过,歌词是一种“放弃了文学的地位,而担负起纯粹的音乐功能”的特殊艺术形式。“流行歌曲”作为一种音乐体裁,是指盛行、传播很广的大众歌曲,其歌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作品,必须能概括地表达歌曲的意境与氛围,与音乐旋律的内涵、结构、节奏、音调、韵律吻合,再加上配器精美的伴奏,共同创造一个丰富的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9.
褚天霞 《旅游纵览》2022,(13):121-123+127
红色旅游作为国内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作为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纪念地和标志物载体,红色旅游景点不仅蕴含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内涵,还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广东省珠海市作为首批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特区城市,其得天独厚的滨海旅游资源一直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珠海同样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势头良好,但当前珠海市的红色旅游对外宣传不足。本文通过分析珠海市红色旅游外宣翻译现状,强调红色旅游外宣的重要性,研究推进和提升珠海红色旅游对外宣传的策略,推动珠海红色文化“走出去”,助力珠海发展成为大湾区的文化高地和现代化国家化新特区。  相似文献   

20.
李端棻,这位从贵州大山里走出去的清末重臣,是名副其实的“百日维新”领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教育之父,然而,他却被历史不公正地淡化了。本栏目的两篇文章.愿能为“重新认识李端菜”,起到一些微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