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三幅绘在绢帛上的地图,其中一幅是标有军事情况的地形图。经过国家文物管理机关及有关部门的精心修复和整理,这幅图已经基本复原。它反映了汉初长沙诸侯国军队守备作战的兵力部署情况,属于军事要图,可称为"守备图"。这是一份珍贵的军事历史资料,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尤其是西汉时期的作战思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上海博物馆馆藏唐寅山水图为绢本画芯,因年代久远,画面出现老化、破损、画意残缺、折痕断痕严重,急需重新修复,为此,制定了修复方案。修复过程严格按照古书画修复的五大工序"洗、揭、补、托、全"来进行,并严格遵守"最小干预性""最大信息保留"和"安全性"的原则,根据修复的前后对比图来看,修复方案是可行的。通过不断实践和理论研究探讨,对每一件文物都会采用最适合的修复方法。相信此件文物的修复案例对于其他绢本类书画文物装裱修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地图的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5,(2)
在毛主席"古为今用"方针的指引下,继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后,于1973年12月进行了二、三号墓的发掘工作,又获得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特别是三号墓,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第一幅属于地形图,第二幅为驻军图,第三幅为城邑图。这三幅地图是我国以往出土文物中所罕见的,它对研究西汉早期的政治、军事和测绘技术提供了新的资料。现将第一幅地图(附折页图)的修复整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文物保护学科的发展,文物保护修复的理论研究也日渐成熟和完善,展览文物的保护修复因展览需求而略不同于常规文物的修复。在不断提高修复技术的同时,文物保护工作应注重修复理念的吸收和学习。展览文物修复在坚持依法依规、以合理修复原则为指导的前提下,重视基础修复工作,尽量避免"紧急修复"情况。同时为满足陈列展览的特殊需求,应灵活申报程序,科学鉴别"可识别原则"和"修旧如旧",用发展的、科学的、合理的理念指导修复工作,真正理解修复理念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袁德甫尤以擅长八破图——以破碎字画、纸张、书籍等为题材进行绘画,讲究重叠错落的构图。淮安楚州博物馆所藏两幅袁德甫八破图,是该馆纸本绘画收藏中较有特色的代表作品,但作品因保管不善,存在规律性污迹、水渍和红霉现象。八破图的修复具有适用性,文章以袁德甫两幅作品的修复与装裱为例,对八破图这类纸质文物修复与装裱的实际过程进行探讨,指出在兼顾八破图构图特色的同时,还要满足收藏要求,让八破图重新焕发光彩。  相似文献   

6.
1975年故宫博物院收购了一幅清王翚<修竹远山图>,由于原藏者保存不佳,画心脱落,并有残缺,需修复和重新装裱.因原件磨损较重,纸质已薄,残破又多,修复和全色的难度较大.根据工作安排,笔者于1999年末接受此图修复任务,2000年8月完成修复工作.其后,在考察该图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发现,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也收藏一幅王翚<修竹远山图>,而且两图有所不同.因此,在叙述相关的修复过程之前,先将<修竹远山图>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特色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李绍彬  田俊 《华夏考古》2014,(1):121-124
数字化保护相对于传统保护,具有投入成本较低、修复精度高、易于长期保存、广泛传播和应用,是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采用数字化技术,对大足石刻的"六道轮回图"石刻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王琛 《中原文物》2012,(5):98-100
修复"三彩童稚木偶戏图枕",首先对原粘接进行分解;第二步对断面与原粘合剂进行处理;第三步重新粘接;第四步仿色。  相似文献   

9.
《行旅图》是青岛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原件破损严重,画心残裂绢质酥脆并且中间部位有大块缺失,修复难度大。笔者现将在2005年于故宫博物院学习期间主持修复《行旅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整理出绢本画一整套修复程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1973年11月,四川省大邑县五龙公社盐店大队一座有"建安元年六月造作"字砖(图一)的东汉砖室墓中,出土两件青瓷罐。此墓曾多次被盗,殉葬器物全部打碎,两件青瓷罐是在墓底淤泥中清出后修复的。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万笏朝天图》是首幅以乾隆南巡为主题的清代绘画长卷,组织绘制者范瑶系范仲淹二十世孙。根据范瑶著《纪恩日录》所记,该图卷描绘的是乾隆帝首访天平山范氏园邸的情景。雍乾之际,范氏宗族发展每况愈下,危机重重。作为宗族领导者,范瑶力行改革,多措并举重振家风,并试图通过接驾、献图等重建家族与皇权的密切关系。《万笏朝天图》即为江南士人家族与皇权互动关系的见证。  相似文献   

12.
阮新梅  徐锦顺  靳淼 《中原文物》2012,(2):75-76,81
河南博物院藏有明末画家曹堂《深山观瀑图》一幅,笔者根据仅有的史料记载对曹堂的生卒年做简要考证,另外还对这幅画的风格作了较为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元初以杭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是当时遗民与文人聚集之地,同时也是当时一大书画中心,鲜于枢置身其中,在增益自己收藏的同时,也饱览了当时大藏家周密、王芝、乔篑成、郭天锡、赵孟頫等人的收藏。作者通过梳理、罗列鲜于枢过目书画及所用印鉴,尝试考察其鉴藏趣味及书学思想,并对相关问题加以考辨。  相似文献   

14.
生与死是一个古老而又沉重的话题。要正确深刻地探讨这个问题,可能条件还不很具备。本人只是想借重前贤的智慧与奇思妙想,沿着他们思维的足迹,作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就灵魂有无的问题,有无因果报应的问题,气与灵的问题,乃至宇宙本体的问题等,表述一些个人的体会与想法。  相似文献   

15.
宋徽宗墨笔花鸟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本人的气质。作者认为,宋徽宗墨笔花鸟画的渊源,一为五代兴起的以徐熙为代表的江南花鸟画派,一为宋代中叶兴起的文人士大夫画风。因此,宋徽宗以特有的文人情怀致力于其他文人画家所追求的江湖之思、林泉之趣,但又因其特定的帝王身份,其墨笔花鸟作品仍带有雍容的气貌而缺少荒远之境。值得注意的是,徽宗将文人情趣引入宫廷绘画,改变了宫廷绘画历来的富丽倾向,其墨花开元代之先河。  相似文献   

16.
清宫的书画收藏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考察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窗口。大量珍贵的前代书画作品从民间进入清代宫廷,并在乾隆朝形成鼎盛局面。成为宋徽宗以来又一个皇家艺术收藏的高峰。这不仅是封建集权制度的产物,同时也是满汉文化融合的结果。自清王朝覆亡至满洲国出笼,逊帝溥仪及其小朝廷在北京、天津及长春的一系列复辟和称帝活动中从未放弃对清宫旧藏的关注与重视,将之作为象征皇家名分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以1746年到1940年代元代钱选《羲之观鹅图》(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的收藏过程为脉络,通过考察画卷上诸多收藏印鉴和题跋来认识清宫绘画收藏的兴衰转折及其历史意义。在近200年的皇家收藏史中,特别是在清皇室20世纪所经历的变故中,这一画卷成为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其奇特的收藏始末,深刻地向世人揭示了中国和世界政治、经济及文化史中的一段精彩画面。  相似文献   

17.
唐代长安在历史典籍中又经常被称为"西京"。关于其改称"西京"的时间,《旧唐书·地理志》等记载为天宝元年,这应当是错误的。其改称的准确时间应为《通典》、《唐会要》记载的开元元年。实际上,早在开元元年之前,自高宗、武后时期起,已经逐渐有称长安为"西京"的现象。这种情况,可以追溯到隋朝以"西京"与"东都"的对应称呼。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永登县连城鲁土司属寺壁画的科学分析和时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主要是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分析了甘肃永登连城鲁土司属寺中的妙因寺、感恩寺和雷坛中的部分壁画。分析结果表明感恩寺和雷坛壁画基本保持了明代最初的绘制风格和内容。其中感恩寺主要壁画的绘画颜料和工艺特点鲜明,表明绘制该壁画的画工不同于绘制鲁土司属寺其他壁画的工匠;妙因寺万岁殿壁画存在后期改动和重绘的情况,其中万岁殿外回廊壁画主要部分的最初绘制时间要早于万岁殿大殿内壁画的最后绘制时间;而妙因寺塔尔殿壁画则绘制于19世纪后期。  相似文献   

19.
王浩辉 《东南文化》2011,(2):121-123
山水画大家黄公望是元四家之冠,其所作《富春山居图》为元代文人山水画转型期的经典作品,其意境清新简远、平淡天真,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对中国山水绘画艺术的一种创新,它构成了黄公望山水绘画艺术复杂多元的文化内涵。黄公望的绘画理论传世文献《写山水诀》,是对山水绘画技法深入研究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20.
明代书画家、收藏家李日华没有象董其昌那样用明晰的语句来概述他对绘画史的整体认识,但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六研斋笔记》等著作对绘画作品的品鉴中,仍可看到他对绘画史有一个自成体系的把握和理解。本文试图将李日华现存著述、题跋中有关绘画的品鉴和个人认识汇集起来,从而勾勒出李日华的绘画史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