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7年红棉绽开时节,李维纲老先生在家中和一位来访的沙捞越归侨闲聊,谈到他侨居南洋进行文学创作的往事,引发了诗兴,欣然命笔填写了一首词,其中云:“百卉飘香,红棉吐艳。东风迎来春暖,大地闪耀金光。欢呼捷报频传,百业兴旺。激发了,八十衰翁,斗志昂。干劲复发,心情无限欢畅!”。  相似文献   

2.
自19世纪末以来,李维史学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60-70年代,对李维史学的研究主要是对他所用史料的比对、考证,以及写作体裁的考察。这些基础性的研究成为后来李维史学研究的基石,但同时,李维作为历史学家的地位受到质疑和挑战,其著作的历史价值被质疑。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80年代至今。研究的特点是回避对李维史料的研究,着重探讨李维写作的政治、社会象征意义,特别是与奥古斯都时代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学者们在李维的写作具有现实暗示意义方面达成共识,但是,李维是否完全服务于奥古斯都政权则有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3.
雪里红 《收藏家》2004,(10):44-49
枕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战国而始的硬质枕头,到五代十国的软质布枕∞,其材质有石、竹、木、陶瓷、青铜、黄金、皮和布,可谓变化万千;其名称有砖来代、警枕、隐囊、函枕、脉枕,不一而同。这些变迁,可以真实而具体地反映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更表现出枕头文化发展的轨迹。《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是有关枕头的最早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4.
李维以其巨著《建城以来史》闻名于世,此书始于罗马建城,终于奥古斯都时期。共和国后期,大规模的领土扩张致使罗马社会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改变,罗马传统的道德风尚出现了明显衰退现象。道德是史学家诠释罗马历史的重要因素。李维将罗马过去的胜利和强大归因于罗马的传统美德,因而他以道德为主线构建罗马历史。他爱国主义和道德教化的著史动机使他致力于赞颂罗马先民的英雄业绩,激发读者的爱国热忱,劝诫罗马人避恶扬善。  相似文献   

5.
李维的名世之作《建城以来史》,对于研究罗马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李维撰史既追求史事之真,对史事进行真假判断,也追求史事价值之真,对史事进行定性的判断。这两种判断既有相合之处,也有相分之处。以罗马传统道德为准绳的价值判断有时被置于真假判断之上。李维求真思想存在的两种判断,融合了希腊化时期史学和罗马传统史学的特点,反映了史家对求真和致用关系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6.
论李维的历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的历史方法是罗马传统历史方法的继承与发展。首先,他采用了逐年纪事的年代记的叙述方式。其次,他继承了罗马史学在其肇始就具有的爱国主义偏见和为罗马辩护的特点,特别是在对史料的处理方面,他按照爱国主义和道德教导的写作目的对史料进行删选,甚至伪造。最后,李维把文学技巧应用到历史写作之中。  相似文献   

7.
李维史学中的命运观念用fortuna、fatum等多种词汇形式表达,从而传递出不同状况下不同层面之内涵与意义。命运作为一种人类无法完全掌控的力量,在李维笔下源于诸神又超越于神意,其实质是以偶然性来展示历史进程中某种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因素。李维以通史之眼光,透过诸神或神意、人的行为与命运之互动,看到了pietas等德性力量,并试图以此来解释命运,表现出一种对罗马民族精神的内向观察以及一定时空场域而具有宗教伦理色彩的历史性反思。李维尝试以此相对不变之道德理性来解释历史变化,但面对历史之复杂性又无法完全化解。李维史学的命运观集中展现了这种具有内在张力的历史思想。  相似文献   

8.
李维的名世之作《建城以来史》包含了丰富的史学致用思想。李维以历史循环论作为史学致用的前提。他认为罗马传统道德关乎国运,是联系罗马古今的重要纽带,亦是影响罗马历史循环发展的重要力量。李维往往通过直接指出、间接指出以及演说指出等三种方式点明需要读者关注的道德价值与历史经验,他也会通过改写史料来凸显说教的效果。李维认为史学致用是有限度的,人们应该根据条件与环境的变化理性地运用过去的范例。总体而言,李维将罗马史学垂训思想发展到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李维以其巨著《建城以来史》奠定了他在古罗马史学中的卓越地位。他秉承西塞罗的史观,在记述罗马自建城以来历史的过程中,既强调历史内容的真实可信,又措意于叙事形式的优美动人,历史的真实性与叙事的艺术性成为他历史编纂观的一体两面。李维以精妙的修辞手法具体再现罗马历史时,虽以史料为依据,但有时却为增强戏剧化效果不免夸大其词,偏离了他所追求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11.
王悦 《世界历史》2022,(1):1-10+152
辨析李维文本中“monumentum”的具体含义有助于拓宽对纪念碑含义的传统解读,从罗马的社会文化、历史信息来源、作者的撰史主旨等方面分析李维关于纪念碑的描写,说明李维的叙事形式与叙事内容和谐统一的关系。李维善于将相关的城市地理坐标和建筑景观穿插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记述中,结合对这些纪念碑的探源来营造历史场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地一物与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相辅相成,真切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达到了视觉化叙事的效果。李维参考的各种纪念碑既为罗马历史的保存提供了视觉证据,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李维记述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他笔下的这些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让人们回望过去,回想历史,联系当下,体现出唤醒罗马人民族精神的道德规诫用意。  相似文献   

12.
清和硕恪靖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典型的清早期王府建筑群,它为清代早期王府建筑规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为研究和硕恪靖公主及满蒙联姻在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起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定陵出土的万历孝靖皇后凤冠(三龙二凤冠)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入藏故宫博物院的重要文物。本次研究使用便携拉曼光谱仪,鉴定了凤冠上部分宝石的种属,获得了71颗宝石的有效数据,包括红色尖晶石44颗、蓝色蓝宝石19颗、红宝石6颗、微黄色蓝宝石2颗,尖晶石占到红色宝石的88%。参照明代特别是嘉靖朝以后墓葬出土的镶嵌宝石文物可知,红宝石、蓝宝石和尖晶石这三种彩色宝石曾被广泛运用到首饰、服饰和其他器物制作中,使用者包括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宝石种属的准确判定为今后宝石产地和流通路线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景宏波 《文物世界》2009,(1):47-48,65
《中条山靖院道堂铭》碑,建立于唐贞元十四年(798年),王颜撰文,袁滋书碑。原石在山西省芮城县大王镇后坪村,今藏芮城县博物馆碑廊内。青石质,螭首,龟趺,碑文篆书,19行,满行36字,共650字,碑文叙述道民王颜家世及道教在当地盛行情况。其碑文如下:  相似文献   

15.
昭靖太子墓志行文流畅、用词典雅,志文部分骈散结合,多处用典,遣词造句多来自儒家经典。除史料价值外,兼具极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堪称唐志中不可多得的上佳之作。  相似文献   

16.
清人盛大士撰著的《靖逆记》一书,是记述嘉庆十八年天理教反清事件最为系统的史籍,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可是,由于原刻本流传稀少,关于此书的版本源流,学术界一直不甚清楚。作者根据其收藏的两部早期刻本,对比通行的上海书店影印本,分析判断各种刻本之间的承续关系,以期为更好地利用这一文献提供版本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19,(4)
<正>3月15日,"揽园艺趣—李维涛花鸟画展"在东亿美术馆隆重开幕。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王明明,北京画院党委书记刘宝华,中国油画学会秘书长、北京画院艺委会执行主任雷波,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北京画院副院长杜军山,东亿美术馆馆长白羽  相似文献   

18.
"如泰靖流通券"作为抗战历史物证,之所以分量沉重,富藏能量,是因为其体现的信息符号鲜活逼真:不仅是共产党新四军苏中抗日根据地一贯高扬的"抗战、民主"的动员令,也不仅是抗日民主政府始终坚持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战略决策,同时也是新四军"铁流千里",在艰苦卓绝的险恶环境中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解放区财经事业发展中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智慧结晶。"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苏中抗日民主政府货币"如泰靖流通券"流光溢彩,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遗产的宝库中永远流通。  相似文献   

19.
新野县人民文化馆于一九七九年整理古籍时,发现一部重要史料书,经北京图书馆鉴定,系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一八二○年)文盛堂私刻本《靖逆记》。此书一册六卷,木版印刷,线装白口,单黑鱼尾,左右双边,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共九十三页,三万五千余字。纸微黄略脆,正光背涩,属毛边纸。书高25厘米,阔14厘米,封皮已残,并有二十多页天头蚀破,幸无殃及字句。此书系解放岳由民间搜集而得,整理时又特为制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12,(5):76-78
李可染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20世纪50年代,北京荣宝斋就经营他的作品,以4尺3开为例,牧牛图每件约60元左右,山水70元一件,这一价格一直保持到"文革"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