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庋藏于广州学海堂的《皇清经解》板片大半毁于战火。咸丰十年(1860),以学海堂师生为主体的补刊人员对板片进行修补校勘,使这部清代经学巨著得以继续刊印流传。已有的研究注意到了以陈澧(1818-1882)为主的学海堂学者群体在补刊《皇清经解》中发挥的作用。[1]此外,作为当时广东最高军政长官的两广总督劳崇光(1802-1867)不但是补刊的发起人,也为促成其事作了很大的努力。一、"巨书顿成缺典"清代广东自阮元  相似文献   

2.
署有“纳兰成德校伊”的《通志堂经解》问世以后,在编辑权上存有异议。笔者查考了纳兰成德、徐乾学、朱彝尊等人的著述,认为纳兰成德是辑编《通志堂经解》的倡始者、资助者、参与者,担任着该书主编的角色。署“纳兰成德校订”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3.
2004年7月10日,绝版已久的《汉学堂经解》在州广陵书社重新影印面世。《汉学堂经解》又名黄氏逸书考》、《汉学堂丛书》,共计141种,分易、、诗、礼、春秋、五经总义、小学、河图、杂书、乐、语、孝经等类,均为自汉至六朝之遗书及逸书,为一种一卷。《汉学堂经解》由个园主人黄应泰亲黄编辑,此次是据1934年江都朱长圻据甘黄氏版补刊影印。它的出版,也为个园中的汉学作了很好的注脚。值得一提的是,此书的1000多绝版“汉学堂”在扬州广陵书社复活  相似文献   

4.
正武亿(1745—1799),字虚谷,一字小石,号小石山人,河南偃师人。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举人,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进士,曾官山东博山县知县。武亿著有《群经义证》、《经读考异》、《偃师金石记》、《授堂箚记》、《授堂文钞》、《授堂诗抄》等,是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金石学家。  相似文献   

5.
福建全省性的地方志编纂,始于明代弘治年间黄仲昭的《八闽通志》,继而有万历间何乔远《闽书》。清代则编有多部闽省通志:康熙间郑开极等人、雍正间谢道承等人,皆纂有《福建通志》,乾隆间沈廷芳等则纂《福建续志》,道光间有陈寿祺等《重纂福建通志》。福建最后一部旧式省志是民国五年至二十六年,由陈衍主纂的《福建新通志》,该书也简称《福建通志》。  相似文献   

6.
一、明清时期锦屏境内的学校据清乾隆《贵州通志》、《开泰县志》、光绪《黎平府志》、民国《贵州通志》记载,明清两代,今锦屏县境内有下列学校:铜鼓卫学在铜鼓乡铜鼓村。明洪武三十年(1379年),朱元璋派儿子楚王朱桢率兵镇压古州上婆洞林宽(锦屏启蒙人)领导的侗族人民起义后,在铜鼓这个“介乎五开(今黎  相似文献   

7.
《明季水西记略》一卷,清代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李珍(玉峰)著。此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十二册第七六三至七八零页标点。作者生平待考。原文为抄本影印。《明季水西记略》系统记述了天启元年至天启十年间,奢、安二氏在四川、云南特别是贵州同明廷的战争,生动描绘了长达十月、无比惨烈而又精彩的贵阳攻守战等各次重大战事,揭示了战事的因果,评论了主要当事人的表现。此书未见著录,乾隆以来史志均未见引用,北京图书馆所藏抄本很可能是海内孤本。其内容表明,它曾参考《明史》、康熙《贵州通志》等史籍,并对它们有所补正;它的某些函龙点睛之笔,也有胜于乾隆《贵州通志》。因予校点,或可供有关人士参考。只缘校点者学识浅陋,更兼影印本有些字模糊难辨,此校点本必定还有错误,尚希高明指正。)  相似文献   

8.
李秉衡,字鉴堂,是清朝光绪时期驰名中外的高级官员之一。《清史稿》、《奉天通志》、《辞海》(1979年版)都认定李秉衡是奉天海城(今属辽宁)人。我认为这是值得考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民国《福建通志》总卷五十一,分卷六百一十,是为民国27年(1938年)续纂完成之刊本,共一百册。其互异版本:一、民国11年至23年间陆续刊印之《福建新通志》分卷单行本,共只三百三十卷(未完)。二、民国36年《福建通志》补刊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7年、1963年及1982年三次重印之民国《福建通志》新  相似文献   

10.
《黄平州志》十二卷,清嘉庆三年(1798),州人李台(字南有,一字笠山)请于署理知州冉廷淑倡修,州人王孚镛(字序东,一字鹤轩)纂。嘉庆五年(tsoo)书成付梓,道光十三年(1833)增补。一九六五年十月贵州省图书馆根据贵州省博物馆藏增补刻本复制,并据本馆所藏旧抄本、乾隆《贵州通志》、民国《黄平县志》、乾隆《镇远府志》、光绪《平越直隶州志》校补。卷首有候补同知、借补镇远府清江通判、黄平州事长沙周有声(字希甫)序,作序时署思南府知府。嘉庆四年(1799)瓮安傅玉书(字竹庄)序。嘉庆五年署黄平州知州、清平县知县、会稽冉廷淑(字南园)  相似文献   

11.
学海堂是清代著名学者阮元(1764—1849年)任两广总督时在广州倡办的,成为当时广东的最高学府。 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历任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封疆大臣。在任两广总督期间(嘉庆二十二年奎道光六年,即1817—1826年),还兼任广东巡抚,兼署学政、粤海关总督等职。他重视文教事业,除倡办学海堂外,还设局修志,组织人力重修《广东通志》,于道光二年(1822年)成书,全书共334卷,470多万字,是一部权威性地方文  相似文献   

12.
<正>关于清代双城堡地名的由来及其建制时间,晚清庚子年(1900年)出版的《吉林通志》(下称《通志》)早有历史定论。《通志》卷十二·三十页记载:清"嘉庆十七年于阿勒楚喀拉林西北双城子地方,移驻京都八旗垦荒,十九年委协领统之";《通志》卷五十·三十页又记载:"嘉庆十九年设双城堡,委协领一人,佐领二人,骁骑校二人"统之。《通  相似文献   

13.
<正> 《清史稿·食货》记载道光年问吉林各处官庄耕地10200晌,实际是不准确的。 吉林地方官庄始设于康熙初年,雍正末年吉林、宁古塔,佰都讷三城共有官庄69个,耕种士地8280晌,见乾隆元年版《盛京通志》田赋条。乾  相似文献   

14.
崔禾 《满族研究》2022,(1):93-98
《通志堂经解》与《皇清经解》《十三经注疏》并称为清代三大经学著作。但自其刻印完成时,关于其作者争论也一直存在,其中编纂内容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序跋、《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和《礼记陈氏集说补正》的作者问题。通过对《经解》本身的研究分析以及选取前人学者罕用的材料,可以论证出纳兰成德作序跋、亲撰《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和《礼记陈氏集说补正》。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永乐琴书集成》二十卷精抄孤本的真伪问题,学界有针锋相对的观点。张允亮认为该书系明成祖敕撰,明内府朱丝栏写本;查阜西认为该书系明季书商抄袭万历年间刊行的《琴书大全》,冒充内府写本的伪作。本文试从内容和版本两个角度来考察这部写本,证明《永乐琴书集成》确系明内府写本,自乾隆廿四年(1759)三月由侍卫那尔泰买到庋于昭仁殿,就屡经御览,保存了《永乐大典》中宋元琴论的全部内容,堪称中古时代琴学的渊薮。  相似文献   

16.
《蒙古律例》及其与《理藩院则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康熙至乾隆朝纂修的《蒙古律例》蒙、汉文版本 ,以及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情况。探讨了与《理藩院则例》相关的问题 ,指出“乾隆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不是《理藩院则例》 ,而是乾隆朝《大清会典则例》理藩院部分的稿本 ,《理藩院则例》撰修于嘉庆年间 ,是《蒙古律例》的续修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李馥,福建福清人,清代著名的詩人、藏書家,室名居業堂。~①其生卒年,迄今異說並存,較有影響的說法有"生於康熙元年,卒於乾隆十年"或"生於康熙五年,卒於乾隆十四年"。前者以《(道光)重纂福建通志》為代表,後者以方寶川先生為代表。方寶川先生訂正了前說關於李馥生年的訛誤,同時又受其  相似文献   

18.
《文献》2020,(4)
"清六通"曾经武英殿"刊版颁行",这是清代武英殿刻书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其具体刊印于何时,却无明文记载。后世虽众说纷纭,但都认为是在乾隆年间刊竣。然前贤意见与殿本"清六通"书中内容多有抵牾。更关键的是,殿本"清六通"书中已避嘉庆讳,说明其在乾隆时并未刊竣。通过进一步考察殿本"清六通"卷首所附武英殿修书处刊刻"清六通"职名表,以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藏相关内府刻书档案,可考证出"清六通"刊刻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嘉庆年间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故宫博物院藏瓷器实物的考察,并结合《皇朝礼器图式》、《备物昭诚》等内府彩绘本清代典制书籍,考述了礼书记载的各式瓷质仿古礼器在乾隆时期确有生产,且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朝都有补做。同时,因清代礼制规定国家诸祀和内廷诸祀的行礼场所和受祭对象不同,导致瓷质祭礼器的生产制度、造型与种类也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20.
于悦 《收藏家》2014,(10):32-35
<正>一.冷枚和《春闺倦读图》冷枚,清代画家,生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乾隆七年(1742年)尚在,字吉臣,号金门画史,山东胶州人。冷枚在清代康熙中后期及乾隆初年供职于内府,师从同为宫廷画家的焦秉贞。从《石渠宝笈》著录及现存绘画作品看,他的作品风格工细净丽,精致妍雅。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养正图册》、《十宫词图册》等人物故事绘画将人物群像与建筑园林相结合,描绘细腻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