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镇江营文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于孝东 《文物春秋》2007,(4):《文物春秋》-3-9,27
镇江营文化是本文以镇江营遗址早期新石器遗存为典型代表而提出的考古学文化命名。依据笔者以前对镇江营早期新石器遗存的文化面貌总结和分期研究,本文把河北易县北福地第二期遗存、北福地甲类遗存、涞水县炭山第一期遗存(H1)、安新县留村部分遗存、永年县石北口早期一段遗存进行归并,提出起源于华北平原西北隅,分布于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交接地带的一支早期新石器文化——镇江营文化,并对其进行了分期年代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磁山文化分布范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磁山文化是在太行山东麓地区发现的较重要的原始文化,关于这一考古学文化的分布范围较少学者详述。本文在回顾了磁山文化分布范围的研究史和对与磁山文化同时期的考古学遗存进行文化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磁山文化是一相对单纯并特征明显的考古学文化,其分布范围主要只集中在冀南地区的河流域,而分布在冀中地区拒马河、大清河流域的一些与磁山文化相似的遗存不属于磁山文化范畴之内。磁山文化分布特点也成为太行山东麓地区史前文化自始至终未形成独立的、连续发展的文化区的最初表象之一。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地处太行山东麓,燕山、华北平原及渤海的交汇带上。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考古工作者在太行山东麓发现许多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表明人类170万年前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直到今天,始终未曾间断过。这里是华夏文明发源地重要区域之一。磁山文化7000年前谷物的出土,证明河北是旱作农业的发源地之一,披誉为“谷物之乡”。仰韶文化“百家存类型”、邯郸涧沟龙山文化、磁县下七垣、邢台葛庄先商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4.
千百年来,蜀国故道既是古蜀经济、文化的传输纽带,又是自然风貌、人文遗存的天然走廊。山环水复间,作者一路走来,与一座座古镇不期而遇。它们不仅以沧桑的容颜展示着历史的深邃,而且以各具特色的姿态保持着蜀道固有的自然和人文遗存。  相似文献   

5.
南杨庄遗址是太行山东麓地区具有标尺意义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本文在南杨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的基础上,以陶器为视角,参照相关的考古学文化,通过典型器物形态和组合对比分析,将南杨庄遗存划分为镇江营文化、后冈一期文化、庙底沟文化和雪山一期文化四种不同性质的遗存,共分为四期8段,并对各期文化的谱系关系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 1989年10月,由河北省文物局第四文物复查小分队,在平山县境内进行了为期五十天的田野调查。新发现地上地下文物遗存五十六处,其中古遗址三十四处;古墓葬十八处;石窟一处;摩崖造像一处;碑刻两通。参加这次调查工作的有王桂歧、焦庆生、任亚珊同志。现将战国时期以前文物遗存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平山县地处太行山山脉东麓,是多山多陵地区。东邻冀中平原,南与井陉县相连,西与山西省五台县接壤,滹沱河由西向东贯穿全县。在县内的东、西两端各有一水库,东为黄壁庄水库,西为岗南水库。此次调查发现的遗存主要分布在滹沱河中、下游及其支流的冶河、南甸河两岸(图一)。  相似文献   

7.
河北易县北福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北易县北福地史前遗址经过2003-2004年两次发掘,发现了三个时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因此成为太行山东麓地区新石器文化研究的又一个重要标尺。第一期遗存的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前5000年,陶器群以直腹盆和支脚为主,与磁山文化的年代大体相当且同属直腹盆系统。发现有房址和祭祀场等重要遗迹,出土有石器、陶器、玉器等,特别是刻陶假面面具和面饰与祭祀场所一起,成为研究史前宗教等仪式的重要新资料。第二期遗存略早于后岗一期文化,陶器群以圜底釜、支脚和钵为主,是后岗一期文化的直接来源,两者同属圜底釜鼎系统。第三期遗存的文化面貌则与雪山-二期和镇江营三期遗存相似。  相似文献   

8.
<正>考古学是一门以人类行为的实物遗存为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研究目的是揭示遗存背后复杂的社会形态、多样性的文化类型、多元化的价值观,这些都是与人类命运密切相关的人文话题。在各类型的考古遗存中,只有墓葬是直接关乎生命与死亡的遗存,反映了古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和处理死亡的方式。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精细化和自然科学手段的不断介入,我们从墓葬中获取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和准确,如何阐释这些关于死亡(也是关于生命)的信息,也就成了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在回顾墓葬考古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镇江营文化是一支分布于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以河北平原为腹地的前仰韶文化遗存,距今约7000年左右,可分为三期:早期主要分布于燕山南麓的北京一带,中期开始伸入河北平原中部,到了晚期,又将冀南豫北的安阳和濮阳地区纳入势力范围。镇江营文化的形成与北辛文化向北发展有关,后岗一期文化是镇江营文化的主要流向。  相似文献   

10.
正巍巍太行山,以其险峻磅礴的气势、雄伟壮丽的姿态,纵贯中国华北广袤的土地。在日寇入侵、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太行山见证了中华儿女浴血奋战、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辉煌历程。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华北儿女为抗击日寇,用鲜血和生命立下了赫赫战功,谱写了伟大的英雄篇章。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主力开赴华北敌后抗战前线。中共中央多次发出指示,要求八路军认真执行洛川会议制定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以分散兵力、发动群众、  相似文献   

11.
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之称,自然风光秀美,传统人文迷人。悠久历史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历史遗存,其中历史建筑分布有序、形态各异,与自然景色相互和谐,与传统人文彼此映衬,如同一幅迷人画卷勾勒出普陀山“海天佛国”的秀美景象。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重现辉煌,再遇发展契机。我们准备好了吗?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在中国,在中国的西北部,珍贵的历史遗存,厚重的化积淀,飘动的丝路飞天,难忘的壮丽美景,令游人神往心醉的地方,她,离你并不遥远……  相似文献   

13.
嘉应观,俗称庙宫,位于武陟县城东南13公里的二里铺村,为我国黄河流域最大的河神庙。南临波涛汹涌的黄河,西南二里是当年雍正皇帝亲自督导治理黄河修筑的“御堤”,东靠纵贯全国的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北依巍峨壮丽、气势磅礴的太行山。嘉应观现共占地891亩,总体...  相似文献   

14.
太行山东麓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正> 一、早期新石器文化的探索 太行山东麓地区是指太行山脉以东,北起永定河,南至黄河北岸的山前狭长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这里地势较平而略有起伏,海河水系的众多支流西出太行山脉,在山脚下形成一个个冲积扇,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宜于处在农业文化早期水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生存。对于这个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的探索,始于1976年河北武安磁山遗址的发掘。次年,在近邻该区南部的河南省中部地区又发掘了裴李岗遗址。之后,河南省又陆续在密县莪沟,长葛石固,新郑唐户,沙窝李,舞阳贾湖等地,发掘了一大批与裴李岗遗址相似的文化遗存,丰富了人们对该类遗存  相似文献   

15.
初夏的太行山景色迷人。地处太行腹地,山西武乡县城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显得更加庄严肃穆,高大宏伟。在全国人民迎来建党80周年之际,纪念馆以她特有的丰姿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每天纪念馆前游人如织,参观者络绎不绝,人们通过解说员生动的讲解,通过对太行革命老区的走访观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脚下这片土地的神奇壮丽,更加深切地缅怀那些长眠于此的革命志士和英烈,缅怀那些为太行山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为之奋斗,不惜流血流汗的老一辈革命家。 太行山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  相似文献   

16.
《文博》2016,(5)
本文通过对安定堡故城实地调查及研究分析,将故城的遗存分为城防体系、道路体系、建筑体系、古树名木四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遗存的特性,有针对性的制定保护利用措施,实现对安定堡故城特有的人文历史信息及自然风貌的展现。  相似文献   

17.
郑国穆 《丝绸之路》2011,(16):18-27
本文主要从文化线路遗产的视角对甘肃茶马古道及其文化遗存做了考查和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的考古遗存和地志文献所记载的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方式,在探究甘肃茶马古道线性文化遗产走向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甘肃茶马古道沿线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甘肃陇南、甘南、临夏地区,历史上就是南下四川、陕西,西进青海、西藏地区必经的中间地带,是茶马贸易的主要地区之一,其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相对丰富。  相似文献   

18.
阿咪  白由祥 《旅游纵览》2012,(7):100-103
<正>山有几种:名山大川是为名山,黄山、华山是也;佛道之山是为仙山,峨眉、武当是也;藏地雪山是为神山,梅里、冈仁波齐是也。太行山则属于是中国的精神之山。它耸立于山西、河北、河南之间,横枕华夏,古老雄伟,人文厚积,从《愚公移山》到曹操的《苦寒行.北上太行山》,从民间传说到艰难惨烈的抗日战争,从林州的红旗渠到郭亮的绝  相似文献   

19.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或者与创造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人类的创造活动,离不开知识和物质,离不开人文和自然环境。但凡建筑物等等,都修建在一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之中,或者与之相协调,或者融为一体,称为名胜或名胜古迹,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梁宅是杭州遗存的一处名人故居,宅主梁肯堂是一位清代名臣,官至兵部尚书、漕运总督。他一生为官40余年,勤于为民、廉直节俭。文章通过对梁宅楹联匾额的解读,了解宅主自然、真实的生活状态与品格情感,挖掘其具有地域意义的人文历史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