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起父亲柳传志,柳青说:"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他培养了我的性格、意志和品质,让我受益终生。""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走进北京香格里拉饭店的Cafe Cha,由于堵车迟到了几分钟的柳青一个劲儿地道歉。与父亲柳传志一样,她早就养成了重诺守时的习惯。作为高盛公司直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柳青每个月总有两个星期在外地谈项目。  相似文献   

2.
本刊1995年第3期曾发表作者回忆其父亲吴印咸的文章。吴印咸是我国摄影艺术的先驱之一、世界级摄影大师,也是一位革命战士。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极鲜明的个性,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资料价值。本文系前文的续篇,编序亦依前文顺延。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人公的名字,年轻读者比较陌生,然而他也是与鲁迅、郭沫若等同辈的中国文化名人。他在我国现代文学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也是不可一笔抹煞的。读者将从他女儿的这篇回忆录中。了解他的经历、业绩和风貌品德。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亲     
赵亦凡 《南京史志》2010,(11):29-29
我从小体弱多病,一天两头往医院跑,父亲总是陪着我,照顾我。所以,我从不责怪父亲不在我年幼时让我学些什么特长,我知道不是父亲不想给我学,而是我身子单薄。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丁达三于2000年10月10日12时40分在贵阳逝世,享年94岁。今年农历11月10日是父亲百年寿辰,谨以此文对他老人家表示永久的纪念。父亲去世的头一年,即1999年的6月20日,老人家写了一首短诗“:九四年华瞬息过,一事无成愧疚多。有时学写隶书字,大体相似喜心窝。”父亲把这首自嘲短诗写在宣纸上,并邮寄给我。“一事无成愧疚多”,这是父亲的心里话、真话。他觉得自己一生无所作为,虚度年华,愧对桑梓,愧对子孙。我担心老人家这种心态,有碍他的健康。趁父亲93岁寿辰之际,我撰写了一副对联,并请我的老同学、父亲生前极为赞赏的书法家戴明贤书写…  相似文献   

6.
我的父亲     
正我认识他十四年了,在这十四年里,我和他展开了无数次"腥风血雨"的战争。他生气的时候总是用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眼神审视我;他最生气的时候会用最无奈也是最可靠的方法——"罚跪"让我三思;我清楚地记得自己跪过三次,比起弟弟小错大错不断跪过的次数,我真是庆幸自己犯过的错可谓屈指可数;然而每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数学在重要的考试中挂彩了。他全然不  相似文献   

7.
我的父亲     
严谨 《南京史志》2014,(5):19-19
我认识他十四年了,在这十四年里,我和他展开了无数次“腥风血雨”的战争。他生气的时候总是用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眼神审视我;他最生气的时候会用最无奈也是最可靠的方法——“罚跪”让我三思:我清楚地记得自己跪过三次,比起弟弟小错大错不断跪过的次数,我真是庆幸自己犯过的错可谓屈指可数:然而每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数学在重要的考试中挂彩了。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亲     
程治平 《文史春秋》2008,(11):25-28
2005年7月28日清晨8点,我担任主编的《凤凰早班车》节目直播刚刚结束,正要召集工作例会,手机响了起来。显示屏出现了北京医院的电话号码,心里不禁一沉。前些日子到北京探望父亲,在病榻上的他,情况已经不太好。医生年初时跟我们说,97岁的老人,在使用呼吸器的情况下坚持了3年已经是奇迹。但是,今年就很难捱过去了。  相似文献   

9.
父亲和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依据珍藏多年的照片,在《父亲和我》中,深情地忆述了博学、慈祥的父亲对他的教诲和潜移默化的薰陶。  相似文献   

10.
秦铁 《纵横》2007,(12)
1946年4月8日,出席国共谈判与政协会议的中共代表,乘坐美方运输机由重庆飞返延安,不幸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失事,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空难"。博古——正是当时与王若飞、叶挺等人一起在空难中丧生的一位中共领导人。他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秦邦宪。不过,很多人对这两个名字只知其一,而且,很多时候,博古是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联系在一起的。今年是博古诞辰100周年,我们请来了他的儿子秦铁先生,他将向我们讲述他印象中的父亲。  相似文献   

11.
着龙场九驿的开通,各种文化思潮对水东影响也日益加深。洪武二十六年明朝在贵州城兴建了贵州第一个官学——贵州宣慰司学。这既是官学传播的成功之举,也是对贵州土司制度改革的前奏。但刘淑贞不为眼前一已之利而忧,却识大局,极力协助,为官学兴起作出贡献。刘淑贞深知文治教化的作用可利后人,故与宋诚同心协力,从而为贵州明初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水东地区日后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闫玉凤 《铁军》2023,(10):40-41
<正>父亲闫世忠,祖籍山东,1911年12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父亲正式参加革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后转战南北,最后落户江苏,可以说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了一生。我小时候,曾听父亲说起过他参加革命的一些片段,也没往心里去,现在想起来很是后悔,如今,阴阳相隔,有些事想问问清楚,已经不可能了。记得他讲抗战胜利之后,国共合作失败,国民党开始大肆抓捕共产党人。我父亲也被抓去了,刑讯逼供好多天,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受到了很多折磨。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是武汉市第三中学(简称“市三中”)百年华诞, 盛况空前。而原湖北省立汉阳高级中学(简称“省阳高”)则是市三中百年校史上极其重要而又辉煌的一页。当年“省阳高”校长樊树芬先生是湖北省著名的教育家。2005年也是樊树芬先生诞辰108周年。作为樊树芬先生的子女及“省阳高”的学生,我们特撰此文以作怀念。  相似文献   

14.
1982年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电视台、中央党校文史资料室、北京人民出版社等先后派员来沪向我母亲了解先父俞颂华生前与瞿秋白、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的交往。中央电视台的同志还为我母亲录音录像。由于父亲在世时关于瞿等人的遗闻逸事,  相似文献   

15.
那一年,我28岁。父亲程子华安详的躺在灵柩里,像睡熟了一样。握着父亲那双冰冷残废的手,千呼万唤,多么希望能够唤醒他。我不愿相信,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隔开了我们。父亲说过,他对这一生是满意的。但是,我是遗憾的,命运为何让我和父亲这么早分开?泪眼望着礼兵们抬着父亲的灵柩缓  相似文献   

16.
父亲一八八0年生于遵义郊区(现忠在镇后槽乡),祖父母以务农为生。有子女五个,我父亲居长。由于家贫读不起书,而父亲又很想读书,便经‘带到附近一间私塾去看那些儿童读书,有时借书来读,还求他们教他认字,用树枝在地上写。就这样,他认得的字渐多,使我的祖父母非常高兴,便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让父亲上了当他的私塾。他非常用功,上进心很强,得到老师的厚爱,老师特别关心他,谆谆教导,使他进步很快、成绩优异。父亲回家后又教我的二位叔父以及姑母和邻近的几个儿童读书认字。在祖父母受所谓“鸡窝寒”的传染而病故后,父亲因为…  相似文献   

17.
张宗昌(1881—1932年),字效坤,山东掖县人,军阀出身。1925年任山东军务督办,又组织直鲁联军,自任总司令,与国民军作战。1927年北伐战争时,率部下10余万人南下增援孙传芳,在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中被驱逐北逃,退回山东。1932年从日本返回山东,后被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派人在济南车站刺死。  相似文献   

18.
1950年9月至1973年8月,我先后9次到北京等地看望父亲滕代远,对父亲的为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正如薄一波同志所说的那样:“代远同志对党的事业忠心  相似文献   

19.
我和父亲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朱自清《背影》里的父亲形象,是“父爱如山”的具象表达,代表了一部分人和父亲的关系——在最初的生命里,父亲是很多人的原始偶像:高大而雄伟。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父亲走了,他走得那么突然,那么匆忙,那么出人意料,巨大的不幸降临在我们头上,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悲痛,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