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打酸枣     
<正>山西民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以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为主。相传于尧天舜日之时就有传录,如《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诗三百》中所收集的《魏风》《唐风》共十九篇,大部分采自山西。山西一  相似文献   

2.
清明时节访绵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英 《旅游纵览》2012,(4):30-31
<正>清明发源地、历史文化名山绵山位于山西介休市,这里不仅雄、奇、秀、险,而且有因春秋战国时介子推事母尽孝而闻名的中国寒食文化节的传说。又到一年清明时,"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中描绘出了清明祭祖的场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宋代诗人吴惟信《苏堤  相似文献   

3.
万象清明     
纪红 《贵阳文史》2013,(3):78-78
草木与节气贴首耳语,季节悄然变更。料峭春意渐褪,忽就万象清明,紧跟首,花都开好了。一派明媚后,谷雨即至,就该种瓜种豆哩。"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岁时百问》曰。"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历书》曰。清明的本源竟是如此之好,真好。吐纳着时光的清明气息,欣赏着草木的清荣气象,直觉万象清明。全新的阳春,处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再不是星星之火,已新天新地得燎原。  相似文献   

4.
正清明,是农历节气之一,其名称最早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一是说"八风",其中有"清明风",清明风至的日期在冬至后135日;二是说春分后15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其实这两种说法是一致的。清明节气之时,"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此时,华夏大部分地区春光融融,晴和明朗,盎然着一片生机。人们纷纷走向郊外,开始一年一度的踏青游乐活动。这一活动大致始于唐  相似文献   

5.
《现代满族英烈传》序关山复满族是中华各民族大家庭中最古老的一员。汉代《淮南子》记述称:“东方多君子之国,信哉,莫古于肃慎。”肃慎到底有多古呢?据晋朝发掘出的古书《竹书纪年》称:“帝舜有虞氏,肃慎氏来朝,贡弓矢。”久为后人神往的尧天舜日,有老人悠然自得...  相似文献   

6.
清明节始于周代。《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原来就是个愉快的节日,在唐、宋时期,这就是一个玩的节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勾勒出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当时无数的精彩。  相似文献   

7.
雨竹 《神州》2012,(10):94-98
清明节,祭祖、添坟、寒食、插柳。白居易《寒食野忘吟》中亦有"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的句子,清明与寒食时间的耦合,说明两者渊源颇深。二十四节气中开头便是:春雨惊春清谷天,"清"指清明,清明节自然发端于农耕节气,直到与逐渐式微的寒食节合二为一,最终演变为慎终追远的民俗节日。几经沧桑、斗转星移,诗意盎然的寒食古风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今人知之甚少,也鲜有人提及了。眼下,正是人间四月天,清明时节悄然而至,祭祀踏  相似文献   

8.
考古发掘中所见砭石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砭石是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一种医疗工具,是石器时代的产物。古籍中有关砭石的传说和记载很多。医书方面如《黄帝内经》中提到:"东方之域,……其病为痈肿,其治宜砭石。"又:"故其已成脓血者,岂唯砭石铍(pī音披)锋之所取也。"《难经》也说:"畜则肿热,砭射之也。"其他如《山海经》记"高氏之山"和"亮丽之山","其下多针石",据郭璞注,针石就是砭针或砭石的别称。《管子》也有"痤  相似文献   

9.
一、太原城名释考太原,古称晋阳,地处富饶的晋中盆地北缘,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古老文化名城。"太原"一名释为高平开阔之地,最早出现在《禹贡》"既修太原"。传说"晋阳"之称始于西周叔虞子燮父时。而有关"并州"之称则有两种说法,一是据《太康地记》:"并州不以卫水为号,又不以恒山为名,  相似文献   

10.
《尚书·尧典》中"庸违"一词当释为共工之名。其理由有三:一,庸违即康回,《楚辞》中记载"康回冯怒",与历史传说共工怒触不周山相吻合。二,远古时期,江淮荆楚之地的庸人,即"庸违"名称在后裔中的直接遗存。三,从上下文语境而言,"庸违"释为共工之名,文从字顺,意义明了。  相似文献   

11.
汤陵初考     
<正>汤陵,又称汤王陵,即商汤王墓,为殷商古墓葬。成汤王是商朝的开国君主,而且是一位爱民如子的贤王,是我国古代最有德行的圣君之一,他的功德受到人们的尊敬。古有"汤无葬处"之说。成汤死后葬于何处,史学界尚无定论。有关汤王陵的记载,最早见于《皇览》:"汤冢在济阴毫县。"《括地志》谓在薄城,又云在洛州偃师县,传说不一。《水经注》载:"商成汤葬于涡河之阳。"《文献统考》载:"殷汤葬  相似文献   

12.
苏冰 《旅游纵览》2010,(4):60-62
<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这首《清明》,将清明节惆怅伤感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然而十里溱湖的清明,却与诗人笔下的意境大相径庭,这里的清明时节,张扬着生命的活力,挥洒着炽热的激情,灿烂成一个盛大的节日……  相似文献   

13.
正《故宫匾上的『门』字为何不带勾》游客大概发现,故宫各殿匾额上"门"字多不带"勾"。为何?传说一:南宋都城临安的玉牒殿,一次遭了火灾,火势延烧,把殿门都烧毁了。在检讨起火原因时,当朝宰相提出玉牒殿门的"门"字,"有勾脚,带火笔",此后"门"字末笔都直下,而且自此形成一种习惯。传说二:明代洪武年间重修学府"集贤门",明太祖朱元璋命中书舍  相似文献   

14.
正清明节是日期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或5日。是中国古老的节日,起源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在西汉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就已经有"清明"的记载。清明节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前一两天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纪念春秋时期晋国不肯出仕被烧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唐代的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正式规定,清明可以与寒食节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读刘守华先生《走进‘寄死窑’》[1]一文,因其文中内容与胶东半岛的某些传说故事及风俗有些相似,特叙述如下,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湖北的"斗鼠记"与胶东半岛的"六十岁花甲子"的传说故事  相似文献   

16.
漫话清明节     
<正>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四日或五日。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时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  相似文献   

17.
赵东升 《南方文物》2007,(4):136-141
一文献典籍中有关虞舜的传说和记载,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随着近年来考古资料的逐渐增多,结合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的研究成果,对于这些传说,有可能作出一些新的探索。关于有虞氏的地望,史书大致有四种记载:《孟子·离娄》下篇:孟子曰,"舜生於诸冯,迁於负夏,卒於鸣条,东夷之人也。"  相似文献   

18.
唐踔 《文史精华》2010,(3):52-58
民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新"桂系"第二号人物、人称"小诸葛"的白崇禧,于1966年12月1日在台北寓所猝亡。关于中国现代史上的这位名人"暴死"的原因,外界传说很多。常见的说法有二:一是他杀,二是自杀。到底哪一种说法准确呢?《白崇禧之死:他杀还是自杀》一文对这一历史谜案进行探讨,以揭示其真正死因。  相似文献   

19.
正说到茶,第一个说到的应该是神农,他也是中华始祖的农业神。传说他发明了刀耕火种,他还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后来与黄帝部落联盟打败了蚩尤部落,奠定了华夏族的基础,更为神奇的是传说他勇敢的尝试各种植物,亲自体验感受效果,所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个"荼",许多人认为就是后世的"茶",《辞海》解释说:荼,苦菜。并引《诗经·邶风·谷风》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其实,严格地说,  相似文献   

20.
刘宗迪  蒋帅 《民俗研究》2022,(2):109-119
禹都阳城的传说最早见于《孟子》,因汉代有阳城县,在今河南省嵩山之阳,故从班固《汉书·地理志》开始,即以河南的阳城县(今登封市)为禹都故地,该说成为当代豫西夏墟考古的重要依据.然而,古书所载名为阳城之地,非仅河南阳城一地,《春秋》《左传》记载的数处位于鲁西地区以"阳"为名之地,较之河南阳城的历史更为久远,且这几处"阳"地处于黄河下游,历史上为洪水泛滥之地,《山海经》等书记载的鲧、禹布土治水的传说也发生在黄河下游,鲁西诸"阳"地才是传说中的禹都,也才是夏墟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